本文做者:張海龍,CODING 創始人兼 CEO
程序員平常的職業焦慮碰到 19 年初的裁人浪潮,恐慌被放大了數倍。這兩天網易又爆出裁掉了一千多人,被裁人的焦慮籠罩着行業內的每個人。我倒以爲適當的焦慮是好事,生於憂患嘛,迫使你從平常的工做中脫離出來作一些思考。程序員
以前對雲計算行業的將來作了一些分析,後臺有人問我:就開發者我的來講,將來十年須要怎樣維護本身的職業競爭力。想了想內容不少,這裏經過幾個趨勢給你們一些方向上的建議。架構
經過不使用或者儘可能少的代碼來完成項目的開發模式被稱爲「No Code」。從最初的拖拽式建站工具到模塊化的服務,大量減小了企業的開發負擔和代碼量。ide
那 「No Code」的趨勢會對程序員羣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模塊化
代碼熟練工羣體將會消失,咱們經常戲稱的「搬磚」崗位將會愈來愈少。將來工具的成熟會取代大量對熟練度有需求的工做崗位,就像 ETC 取代高速公路收費員同樣。微服務
同時在某些標準化場景下,經驗型的知識會迅速貶值,商業的力量會將全部的通用型經驗包裝成產品。工具
在這樣的狀況下,開發者們應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呢?組件化
NetFlix 提出了全週期型程序員的概念,簡單來講就是把研發分紅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人專門負責針對各個環節進行深刻的研究和工具的開發,而另外一部分人則以我的爲單位,運用這些工具作出產品。學習
這是一種全新的研發組織架構,原來的流水線是每人負責一小塊,涉及大量的協做工做。而在這種架構中,開發者一我的負責需求實現的所有,須要什麼零件,到對應的倉庫找,須要設備就找對應的設備進行加工,若是碰上特別複雜的問題能夠找專家組解決。這樣能更少的依賴其餘人進行工做,減小結構性的加班。職業規劃
NetFlix 的架構是創建在強大的基礎設施能力和階梯式人才儲備上的,通常企業很難有如此完整的配置。不過如今流行的微服務化、組件化等趨勢也逐漸在小公司興起,這也是全週期型程序員理念的體現。雲計算
在我看來,將來十年全週期型程序員的理念將愈來愈盛行,這意味着將來程序員人羣的兩極分化將愈發嚴重,其中兩種人將最吃香:
一是深耕於某一領域的專家型程序員,主要工做是定義各類工具組件,這樣的人主要會就任於超級大廠或者工具供應商。
二則是對軟件設計有深刻理解並能解讀實際業務需求的業務型程序員。這類工程師將會服務於各個企業,解決實際業務需求。
其中,對業務型程序員的市場需求將佔據 95% 以上,雲時代,想成爲一個優秀的業務型程序員須要具有如下能力:
隨着工具的成熟,對工做熟練度的要求下降後,對工具的選擇和可否快速適應新的工具將成爲優秀業務型程序員的主要判斷標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優秀的業務型程序員須要主動去了解新的工具和產品,拓寬本身的視野,避免手中只有錘子因此看啥都以爲是釘子的狀況。
但工具思惟並不只僅是瞭解最新的工具,而是要在有足夠信息的狀況下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不少時候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偏偏是最土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最新的。每一個項目開始以前須要作好技術選型,合理利用各種工具,將效能最大化。
對於業務型程序員來講,不管是面對需求仍是市面上日益增多的工具和產品,都須要快速抓住核心,理清脈絡。同時爲了不成爲 API 工程師,一個優秀的業務型程序員須要再放一些精力在「術」的維度上,好比如何根據業務需求來選擇業務模式、瞭解持續集成/ DevOps 等方法論的真正意義。
從公司角度來講,大部分公司都是以盈利爲目的的,隨着大量共性的工做逐步被工具替代,解放了勞動力,企業更聚焦於核心業務模塊。這也意味着,除非立志於成爲專家型程序員,你或多或少都要開始瞭解公司的核心業務,從全局視角作開發,儘量去了解趨勢、行業和公司業務,作到知其然還知其因此然,也能爲以後的崗位轉型作準備。
軟件開發的前十年,伴隨着開發方式的轉變和技術爆發,程序員面臨着巨大的技術焦慮,將來十年,軟件開發組織形式可能也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阿里說「擁抱變化」,把握住變化帶來的機會會讓開發者們更輕鬆,更高效的獲取收入。
「若不抽出時間創造本身想要的生活,你最終將不得不花大量時間應付本身不想要的生活。」——Thucydides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