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懷念下曾經火熱的RSS。RSS是我很喜歡的一種看信息學習的方式,可是這項技術隨着谷歌reader產品的中止已經隕落了。以後再無給力的客戶端,沒法讓人愉悅的使用。我也曾嘗試用鮮果,有道等國內產品,因爲國內牆的緣由,我須要看的國外技術名人的博客常常解析不出來,體驗並很差。web
先解釋下RSS,RSS提供一個信息聚合方式,這個技術是與博客,也就是web2.0時代的自媒體技術一塊兒興起的。chrome
簡單點說,因爲博客網站的出現,有大量的我的博客會有內容產出,如今時髦的說法就是UGC。這樣必須須要有一種技術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都放在一塊兒顯示,方便統一閱讀,就第一代互聯網的新聞門戶網站是一個意思。
RSS就是這樣一個工具,博客網站支持一個輸出RSS的連接,用戶將這個連接存在支持RSS瀏覽的網站上作個訂閱的操做就能夠了,全部訂閱的內容能在一個統一的頁面觀看,簡單方便。編程
微信的公衆號的啓動時間點很好,記得當時谷歌reader在2013年7月被shutdown後,我過了好一陣子孤魂野鬼的日子,沒有個統一的地方看那些國外技術博客,又實在懶得去在瀏覽器收藏夾裏一個個點過來,由於也不知道那些人何時更新。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跟互聯網第一代客戶端同樣,只能從客戶端輪詢服務器,極其低效。瀏覽器
這個時候微信開始發力了,說實話當時也沒以爲這東西比手機qq好到哪裏。qq這個工具給個人印象一直都是低齡化,花哨的東西一大堆,沒什麼有用的。因此之前用了很長一段時間msn,直到微軟中止服務纔不得不換過來。直到馬雲有了危機感開始強推來往,我也沒以爲微信比米聊好到哪裏去,但那時候米聊已經出現頹勢,連我這個一代小米手機的鐵桿用戶也不用米聊用微信,市場趨勢明顯。服務器
微信開放平臺啓動時間大概是2012年5月到2013年之間,隨着微信公衆號發展起來後,在中國已經能夠部分頂替谷歌reader的地位,成爲一種內容獲取的方式,也算得上是時代選擇了它。微信
這種訂閱的方式正好符合個人要求,有更新能直接推送到手機上。惟一的問題就是你能不能在衆多的公衆號裏找到符合你口味的信息源,尤爲是國外的,這的確是個問題。我只能找些國內技術類公號,如「併發編程網「,「懶人在思考「,「小道消息「,「mactalk「等;額外加上零散時間看看的「你們「,「參考消息「,「企業閱讀「,「大象公會「這類雜文類的。
要是什麼時候偶像martin flower, robert c.martin要能開個公衆號,那簡直跟作夢同樣了。如下是我關注的部分公衆號:
markdown
公衆號對於做者來講,體驗比博客好不少。由於你寫博客,你並不知道你的讀者有多少,只能掛上google analytics這種分析網站的東西看看你的PV,很不直觀;公衆號就不同了,後臺界面能清楚看到當前有多少訂閱用戶,新增了多少,圖形化分析你推了個什麼文章後用戶數量上漲趨勢。這個對於一個愛寫做的人,是一種很正向的鼓勵,你明確知道本身的產出有了回報,你能影響更多的人,你知道有這麼多喜歡你文章的人在關注你。每一個訂閱的用戶都是一個鮮活的人,再也不是一個冷冰冰的PV數字或UV數字(這兩個字母參見我上個博文《軟件技術人須要對數字的敏感性》)。網絡
因而,寫做有了動力,天天都很美好,對於一個愛好分享的人,還能更美好點嗎?併發
公號仍是有其不足的地方:編輯器
不夠開放,搜索內容只在微信內有。這個狀況隨着搜狗推出微信搜索有所改觀,保那是個獨立功能,並不像搜索網頁那麼方便。
沒評論功能,此功能還在內測,只有少數vip大號能打開。因爲微信的封閉性,你們喜聞樂見的觀看評論無法參與,做者與讀者是一對一關係。
菜單等一些高級點的功能須要本身寫程序並部署到網絡上,這對於沒有技術背景的業餘做者門檻高了點,固然這也能當作是創業公司的機會,不少公司專作公衆號開發,彷佛也能支撐。
後臺文章編輯器太弱。比較經常使用的列表格功能都沒有,我上個博文比較無奈只能用unix時代的簡單字符式圖形來列。不事後來我嘗試用markdown的語法來弄彷佛不錯,後面會用markdown寫好再用chrome的插件markdown it轉換一下。
RSS的時代就要過去了,公衆平臺纔剛剛開始,謹以此文記念那個寫博客的時代。
文章來自微信平臺「麥芽麪包」(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未經容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