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linux內存分佈圖html
對於提供了MMU(存儲管理器,輔助操做系統進行內存管理,提供虛實地址轉換等硬件支持)的處理器而言,Linux提供了複雜的存儲管理系統,使得進程所能訪問的內存達到4GB。node
進程的4GB內存空間被人爲的分爲兩個部分--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用戶空間地址分佈從0到3GB(PAGE_OFFSET,在0x86中它等於0xC0000000),3GB到4GB爲內核空間。linux
內核空間中,從3G到vmalloc_start這段地址是物理內存映射區域(該區域中包含了內核鏡像、物理頁框表mem_map等等),好比咱們使用 的 VMware虛擬系統內存是160M,那麼3G~3G+160M這片內存就應該映射物理內存。在物理內存映射區以後,就是vmalloc區域。對於 160M的系統而言,vmalloc_start位置應在3G+160M附近(在物理內存映射區與vmalloc_start期間還存在一個8M的gap 來防止躍界),vmalloc_end的位置接近4G(最後位置系統會保留一片128k大小的區域用於專用頁面映射)程序員
kmalloc申請的是較小的連續的物理內存,內存物理地址上連續,虛擬地址上也是連續的,使用的是內存分配器slab的一小片。申請的內存位於物理內存的映射區域。其真正的物理地址只相差一個固定的偏移。能夠用兩個宏來簡單轉換__pa(address) { virt_to_phys()} 和__va(address) {phys_to_virt()}
get_free_page()申請的內存是一整頁,一頁的大小通常是128K。
從本質上講,kmalloc和get_free_page最終調用實現是相同的,只不過在調用最終函數時所傳的flag不一樣而已。
數組
kmalloc和get_free_page申請的內存位於物理內存映射區域,並且在物理上也是連續的,它們與真實的物理地址只有一個固定的偏移,所以存在較簡單的轉換關係,virt_to_phys()能夠實現內核虛擬地址轉化爲物理地址:
#define __pa(x) ((unsigned long)(x)-PAGE_OFFSET)
extern inline unsigned long virt_to_phys(volatile void * address)
{
return __pa(address);
}
上面轉換過程是將虛擬地址減去3G(PAGE_OFFSET=0XC000000)。
與之對應的函數爲phys_to_virt(),將內核物理地址轉化爲虛擬地址:
#define __va(x) ((void *)((unsigned long)(x)+PAGE_OFFSET))
extern inline void * phys_to_virt(unsigned long address)
{
return __va(address);
}
virt_to_phys()和phys_to_virt()都定義在include/asm-i386/io.h中。
緩存
1. kmalloc的用法
kmalloc與malloc 類似,該函數返回速度快快(除非它阻塞)並對其分配的內存不進行 初始化(清零),分配的區仍然持有它原來的內容, 分配的區也是在物理內存中連 續
記住 kmalloc 原型是:
#include <linux/slab。h>
void *kmalloc(size_t size, int flags);
給 kmalloc 的第一個參數是要分配的塊的大小。 第 2 個參數, 分配標誌, 用於控制 kmalloc的行爲。
1.1. flags 參數
GFP_ATOMIC
用來從中斷處理和進程上下文以外的其餘代碼中分配內存。 從不睡眠。
GFP_KERNEL
內核內存的正常分配。 可能睡眠。
GFP_USER
用來爲用戶空間頁來分配內存; 它可能睡眠。
GFP_HIGHUSER
如同 GFP_USER, 可是從高端內存分配, 若是有。 高端內存在下一個子節描述。
GFP_NOIO
GFP_NOFS
這個標誌功能如同 GFP_KERNEL, 可是它們增長限制到內核能作的來知足請求。 一個 GFP_NOFS 分配不容許進行任何文件系統調用, 而 GFP_NOIO 根本不容許任何 I/O 初始化。 它們主要地用在文件系統和虛擬內存代碼, 那裏容許一個分配睡眠, 可是遞歸的文件系統調用會是一個壞注意。
上面列出的這些分配標誌能夠是下列標誌的相或來做爲參數, 這些標誌改變這些分配如何進行:
__GFP_DMA
這個標誌要求分配在可以 DMA 的內存區。 確切的含義是平臺依賴的而且在下面章節來解釋。
__GFP_HIGHMEM
這個標誌指示分配的內存能夠位於高端內存。
__GFP_COLD
正常地, 內存分配器盡力返回"緩衝熱"的頁 -- 可能在處理器緩衝中找到的頁。 相反, 這個標誌請求一個"冷"頁, 它在一段時間沒被使用。 它對分配頁做 DMA 讀是有用的, 此時在處理器緩衝中出現是無用的。 一個完整的對如何分配 DMA 緩存的討論看"直接內存存取"一節在第 1 章。
__GFP_NOWARN
這個不多用到的標誌阻止內核來發出警告(使用 printk ), 當一個分配沒法知足。
__GFP_HIGH
這個標誌標識了一個高優先級請求, 它被容許來消耗甚至被內核保留給緊急情況的最後的內存頁。
__GFP_REPEAT
__GFP_NOFAIL
__GFP_NORETRY
這些標誌修改分配器如何動做, 當它有困難知足一個分配。 __GFP_REPEAT 意思是" 更盡力些嘗試" 經過重複嘗試 -- 可是分配可能仍然失敗。 __GFP_NOFAIL 標誌告訴分配器不要失敗; 它盡最大努力來知足要求。 使用 __GFP_NOFAIL 是強烈不推薦的; 可能從不會有有效的理由在一個設備驅動中使用它。 最後, __GFP_NORETRY 告知分配器當即放棄若是得不到請求的內存。
1.2. size 參數
內核管理系統的物理內存, 這些物理內存只是以頁大小的塊來使用。 結果是, kmalloc 看來很是不一樣於一個典型的用戶空間 malloc 實現。 一個簡單的, 面向堆的分 配技術可能很快有麻煩; 它可能在解決頁邊界時有困難。 於是, 內核使用一個特殊的面向 頁的分配技術來最好地利用系統RAM。
Linux 處理內存分配經過建立一套固定大小的內存對象池。 分配請求被這樣來處理,進 入一個持有足夠大的對象的池子而且將整個內存塊遞交給請求者。 內存管理方案是很是復 雜, 而且細節一般不是所有設備驅動編寫者都感興趣的。
然而, 驅動開發者應當記住的一件事情是, 內核只能分配某些預約義的, 固定大小的字 節數組。 若是你請求一個任意數量內存,你可能獲得稍微多於你請求的, 至可能是 2 倍數量。 一樣, 程序員應當記住 kmalloc 可以處理的最小分配是 32 或者 64 字節,依賴系統的體 系所使用的頁大小。
kmalloc 可以分配的內存塊的大小有一個上限。 這個限制隨着體系和內核配置選項而 變化。 若是你的代碼是要徹底可移植,它不能期望能夠分配任何大於 128 KB。
ide
用kzalloc申請內存的時候, 效果等同於先是用 kmalloc() 申請空間 , 而後用 memset() 來初始化 ,全部申請的元素都被初始化爲 0.函數
kzalloc 函數是帶參數調用kmalloc函數,添加的參數是或了標誌位__GFP_ZERO,
佈局
這個函數調用trace_kmalloc,flags參數不變,繼續往裏面能夠看到post
這裏主要判斷兩個標誌,WAIT和ZERO,和本文有關的關鍵代碼就是
if (unlikely((gfpflags & __GFP_ZERO) && object))
memset(object, 0, objsize);
vmalloc用於申請較大的內存空間,虛擬內存是連續。申請的內存的則位於vmalloc_start~vmalloc_end之間,與物理地址沒有簡單的轉換關係,雖然在邏輯上它們也是連續的,可是在物理上它們不要求連續。
以字節爲單位進行分配,在<linux/vmalloc.h>
void *vmalloc(unsigned long size) 分配的內存虛擬地址上連續,物理地址不連續。
通常狀況下,只有硬件設備才須要物理地址連續的內存,由於硬件設備每每存在於MMU以外,根本不瞭解虛擬地址;但爲了性能上的考慮,內核中通常使用kmalloc(),而只有在須要得到大塊內存時才使用vmalloc,例如當模塊被動態加載到內核當中時,就把模塊裝載到由vmalloc()分配的內存上。
一、kmalloc和vmalloc是分配的是內核的內存,malloc分配的是用戶的內存
二、kmalloc保證分配的內存在物理上是連續的,內存只有在要被DMA訪問的時候才須要物理上連續,malloc和vmalloc保證的是在虛擬地址空間上的連續
三、kmalloc能分配的大小有限,vmalloc和malloc能分配的大小相對較大
四、vmalloc比kmalloc要慢。儘管在某些狀況下才須要物理上連續的內存塊,可是不少內核代碼都用kmalloc來得到內存,而不是vmalloc。這主要是出於性能的考慮。vmalloc函數爲了把物理內存上不連續的頁轉換爲虛擬地址空間上連續的頁,必須專門創建頁表項。糟糕的是,經過vmalloc得到的頁必須一個個地進行映射,由於它們物理上是不連續的,這就會致使比直接內存映射大得多的TLB抖動,vmalloc僅在不得已時纔會用--典型的就是爲了得到大塊內存時。
malloc的實現原理
malloc函數的實質體如今,它有一個將可用的內存塊鏈接爲一個長長的列表的所謂空閒鏈表(全局變量,一個內存塊的鏈表指針)。調用malloc函數時,它沿鏈接表尋找一個大到足以知足用戶請求所須要的內存塊。而後,將該內存塊一分爲二(一塊的大小與用戶請求的大小相等,另外一塊的大小就是剩下的字節)。接下來,將分配給用戶的那塊內存傳給用戶,並將剩下的那塊(若是有的話)返回到鏈接表上。調用free函數時,它將用戶釋放的內存塊鏈接到空閒鏈上。到最後,空閒鏈會被切成不少的小內存片斷,若是這時用戶申請一個大的內存片斷,那麼空閒鏈上可能沒有能夠知足用戶要求的片斷了。因而,malloc函數請求延時,並開始在空閒鏈上翻箱倒櫃地檢查各內存片斷,對它們進行整理,將相鄰的小空閒塊合併成較大的內存塊。 malloc()在操做系統中的實現 在 C 程序中,屢次使用malloc () 和 free()。不過,您可能沒有用一些時間去思考它們在您的操做系統中是如何實現的。本節將向您展現 malloc 和 free 的一個最簡化實現的代碼,來幫助說明管理內存時都涉及到了哪些事情。 在大部分操做系統中,內存分配由如下兩個簡單的函數來處理: void *malloc (long numbytes):該函數負責分配 numbytes 大小的內存,並返回指向第一個字節的指針。 void free(void *firstbyte):若是給定一個由先前的 malloc 返回的指針,那麼該函數會將分配的空間歸還給進程的「空閒空間」。
malloc_init 將是初始化內存分配程序的函數。它要完成如下三件事:將分配程序標識爲已經初始化,找到系統中最後一個有效內存地址,而後創建起指向咱們管理的內存的指針。這三個變量都是全局變量:
如前所述,被映射的內存的邊界(最後一個有效地址)常被稱爲系統中斷點或者當前中斷點。在不少 UNIX? 系統中,爲了指出當前系統中斷點,必須使用sbrk(0) 函數。 sbrk 根據參數中給出的字節數移動當前系統中斷點,而後返回新的系統中斷點。使用參數 0 只是返回當前中斷點。這裏是咱們的 malloc 初始化代碼,它將找到當前中斷點並初始化咱們的變量
如今,爲了徹底地管理內存,咱們須要可以追蹤要分配和回收哪些內存。在對內存塊進行了 free 調用以後,咱們須要作的是諸如將它們標記爲未被使用的等事情, 而且, 在調用 malloc 時, 咱們要可以定位未被使用的內存塊。 所以, malloc返回的每塊內存的起始處首先要有這個結構:
如今, 您可能會認爲當程序調用 malloc 時這會引起問題 —— 它們如何知道這個結構?答案是它們沒必要知道;在返回指針以前,咱們會將其移動到這個結構以後, 把它隱藏起來。 這使得返回的指針指向沒有用於任何其餘用途的內存。 那樣,從調用程序的角度來看,它們所獲得的所有是空閒的、開放的內存。而後,當經過 free() 將該指針傳遞回來時,咱們只須要倒退幾個內存字節就能夠再次找到這個結構。在討論分配內存以前,咱們將先討論釋放,由於它更簡單。爲了釋放內存,咱們必需要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得到咱們給出的指針,回退 sizeof(structmem_control_block) 個字節,並將其標記爲可用的。這裏是對應的代碼:
如您所見,在這個分配程序中,內存的釋放使用了一個很是簡單的機制,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內存釋放。分配內存稍微困難一些。咱們主要使用鏈接的指針遍歷內存來尋找開放的內存塊。這裏是代碼:
這就是咱們的內存管理器。如今,咱們只須要構建它,並在程序中使用它便可.屢次調用 malloc()後空閒內存被切成不少的小內存片斷,這就使得用戶在申請內存使用時,因爲找不到足夠大的內存空間,malloc()須要進行內存整理,使得函數的性能愈來愈低。聰明的程序員經過老是分配大小爲 2 的冪的內存塊,而最大限度地下降潛在的 malloc 性能喪失。也就是說,所分配的內存塊大小爲4 字節、8 字節、16 字節、18446744073709551616 字節,等等。這樣作最大限度地減小了進入空閒鏈的怪異片斷(各類尺寸的小片斷都有)的數量。儘管看起來這好像浪費了空間,但也容易看出浪費的空間永遠不會超過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