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3年9月1日,我開始在「開源中國」上發表博客,兩年內我寫了不少文章,同時也作了本身創立的開源項目,還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後也給本身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感謝開源中國,它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盡情地發揮本身的價值。html
其實我在寫第一篇博客以前,就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寫?本身能不能寫好?若是寫得很差,會不會被人「噴」?總之,都是一些負面的情緒,讓本身沒有勇氣動手去作這件事情。程序員
記得那是一個週末下午,不知道爲了什麼,我和老婆慪氣了,多是由於小孩剛剛出生,天天哭哭啼啼的鬧個不停,咱們都被折磨的心力憔悴。老婆在客廳裏發飆,小孩在牀上哭泣,我坐在臥室裏對着「開源中國」網站首頁發呆。微信
不知道本身是受了什麼刺激,點擊了開源中國網站上的「寫博客」按鈕,因而輕描淡寫地完成了如下這篇短文:架構
Smart Framework:輕量級 Java Web 框架框架
今後,本身的技術寫做之路就根本停不下來。微服務
坦率地說,當時寫這篇文章時,我內心是沒底的。由於文章中所描述的這是一款開源技術框架,我只是對此框架提了幾點需求而已,當時根本就沒有一行代碼,怎麼能叫「開源項目」呢?我告訴身邊的朋友:工具
開源並不是只是源代碼的開放,而是思想的開放。大數據
所以,我首先開放了本身的思想,而後纔開放了本身的代碼。具體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經過思想去和你們交換意見,而後得出合理的結論,最後產生具體的代碼,再次循環迭代下去。我理解的開源就是這樣的,它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個頗有趣的社交活動,它的價值遠遠大於它的產出。網站
今天是10月24日,1024是程序員的數字,今天是程序員的節日。我想頗有必要爲開源中國上的程序員們,寫點本身在技術寫做上的成長經歷與我的體會,但願本文能夠給你們帶來一點小小的幫助。人工智能
我認爲寫技術文章其實是對所學技術的再次理解與整理,經過文字的方式讓本身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寫技術文章須要不斷積累,開頭困難,後面輕鬆,並且積累到必定的量時,會產生質的飛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相信寫過技術文章的人也會有同感。
前幾年我寫了一些技術博文,幾乎每週都寫,最頻繁能夠作到「每日一博」,並且只在「開源中國」上發表。寫技術文章不只是對本身專業技能的提高,並且經過技術文章的分享與傳播,還會帶來不少「化學反應」,主要體如今如下幾個方面:
當初我就是經過寫技術博客,被電子工業出版社「博文視點」編輯部的陳曉猛老師關注到,陳老師鼓勵我寫書,兩年內出版了兩本《架構探險》系列圖書。
我認爲寫技術文章,首先要具有的能力是結構性思惟。我剛開始寫技術博客時,一開始並沒去列大綱,寫到哪算哪,最後發現篇幅很難控制,並且本身都以爲閱讀起來不太舒服。後來我加以改正,在寫具體內容以前,第一件事就是定義大綱,一級標題、二級標題,複雜狀況可能還有三級標題。
定義大綱時是有技巧的,能夠藉助「思惟導圖」工具來完成,並且大綱標題須要作到言簡意賅。第二件事就開始完善每一個大綱中的內容,寫文章相似於咱們寫程序,先要定接口(大綱),再寫實現(內容)。
在寫內容時也有技巧,好比:
最後一件事情是爲文章起一個吸引人的標題,一個好的標題會讓文章得到更多的點擊量和傳播率,好文章每每就是內容好,並且標題也好。技巧還有不少,本身動手寫起來之後,就會產生不少經驗。
若是擔憂本身沒法堅持寫下去,不妨給本身設置一個計劃,好比多長時間能夠寫一篇文章。若是不知道本身應該寫什麼,不妨將本身從平常工做中所學到的技能作一個總結,固然也能夠寫本身的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等。總之,寫做興趣是能夠訓練出來的。
記得出版社老師鼓勵我寫書時,我也擔憂本身寫不出來,畢竟一本書不像一篇博客,書的篇幅較大,先後還有必定的先後關聯性,須要較強的內容組織能力,更須要堅強的毅力。我在寫第一本書時,一口氣寫了50多頁,而後就寫不下去了,由於以爲框架組織有問題。隨後捲土重來,第二次寫到100多頁,仍然以爲不合理,再次放棄。直到第三次才一鼓作氣,寫完了全書。花費了我將近半年的時間,才能寫完一本書,可見週期較長,讓人心力憔悴。
我在寫第二本書時,總結了曾經犯下的錯誤,吸收了教訓。一開始我就花了大量的時間作全書的大綱,經過三級標題來展示。第一章做爲概述性內容,統領全書中心思想,隨後的每一章,分別對第一章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深度描述,每一章都是一個獨立的板塊,每一節都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每章都按照統一的邏輯來組織,首先講明白「是什麼」,再講「爲何」,最後講「怎麼作」。每章最後一節再來一個小結,彙總一下本章的要點,以及爲下一章作一個鋪墊。
按照以上方法,不只讓本身的寫做思路更加清晰,並且也把寫書當成一個項目來管理,這樣本身也能更加有毅力地將全書寫完。
不要吝嗇本身在知識上的積累,更不要將知識據爲己有,知識用出來纔是珍寶,悶在肚子裏那是廢物。
黃勇,現任特贊科技 CTO,曾任阿里巴巴公司系統架構師。具備豐富的互聯網軟件架構經驗與技術管理經驗,擅長敏捷開發模式,推崇「輕量級」系統架構。國內開源軟件推進者之一,活躍於國內知名技術社區,Smart 開源框架創始人,暢銷書《架構探險》做者,技術大會講師,企業內訓師。熱愛技術交流,樂於分享本身的成長經驗。
特贊公司 www.tezign.com
特贊是一個具備創意基因的互聯網技術團隊,來自於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SaaS 軟件服務化、創意管理、廣告媒體等跨學科背景的成員組成,畢業於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和 Facebook、阿里巴巴、新浪、盛大、豆瓣、奧美、Isobar 等著名公司工做經驗。
架構探險圖書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