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動態規劃題集整理
1、動態規劃初探
一、遞推
暫且先不說動態規劃是怎麼樣一個算法,由最簡單的遞推問題提及應該是最恰當不過得了。由於一來,遞推的思想很是淺顯,從初中開始就已經有涉及,等差數列 f[i] = f[i-1] + d( i > 0, d爲公差,f[0]爲初項)就是最簡單的遞推公式之一;二來,遞推做爲動態規劃的基本方法,對理解動態規劃起着相當重要的做用。理論的開始老是枯燥的,因此讓讀者提早進入思考是最能引發讀者興趣的利器,因而【例題1】應運而生。
【例題1】在一個3 X N的長方形方格中,鋪滿1X2的骨牌(骨牌個數不限制),給定N,求方案數(圖一 -1-1爲N=2的全部方案),因此N=2時方案數爲3。
這是一個經典的遞推問題,若是以爲無從下手,咱們能夠來看一個更加簡單的問題,把問題中的「3」變成「2」(即在一個2XN的長方形方格中鋪滿1X2的骨牌的方案)。這樣問題就簡單不少了,咱們用f[i]表示2Xi的方格鋪滿骨牌的方案數,那麼考慮第i列,要麼豎着放置一個骨牌;要麼連同i-1列,橫着放置兩個骨牌,如圖2所示。因爲骨牌的長度爲1X2,因此在第i列放置的骨牌沒法影響到第i-2列。很顯然,圖一 -1-2中兩塊黑色的部分分別表示f[i-1]和f[i-2],因此能夠獲得遞推式f[i] = f[i-1] + f[i-2] (i >= 2),而且邊界條件f[0] = f[1] = 1。
圖一 -1-2
再回頭來看3 X N的狀況,首先能夠明確當N等於奇數的時候,方案數必定爲0。因此若是用f[i] (i 爲偶數) 表示3Xi的方格鋪滿骨牌的方案數,f[i]的方案數不可能由f[i-1]遞推而來。那麼咱們猜測f[i]和f[i-2]必定是有關係的,如圖一 -1-3所示,咱們把第i列和第i-1列用1X2的骨牌填滿後,輕易轉化成了f[i-2]的問題,那是否是表明f[i] = 3*f[i-2]呢?
圖一 -1-3
仔細想一想才發現不對,緣由是咱們少考慮了圖一 -1-4的狀況,這些狀況用圖一 -1-3的狀況沒法表示,再填充完黑色區域後,發現和f[i-4]也有關係,可是仍是漏掉了一些狀況。
上面的問題說明咱們在設計狀態(狀態在動態規劃中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本章的第4小節會進行介紹總結)的時候的思惟定式,當一維的狀態已經沒法知足咱們的需求時,咱們能夠試着增長一維,用二維來表示狀態,用f[i][j]表示(3 X i) + j個多餘塊的擺放方案數,如圖一 -1-5所示:
轉化成二維後,咱們能夠輕易寫出三種狀況的遞推式,具體推導方法見圖一 -1-6。
f[i][0] = f[i-2][0] + f[i-1][1] + f[i-2][2]
f[i][1] = f[i-1][2]
f[i][2] = f[i][0] + f[i-1][1]
邊界條件 f[0][0] = f[1][1] = f[0][2] = 1
若是N不是很大的狀況,到這一步,咱們的問題已經完美解決了,其實並不須要求它的通項公式,由於咱們是程序猿,一個for循環就能搞定了 <*_*>,接下來的求解就全仰仗於計算機來完成了。
【例題2】對一個「01」串進行一次μ變換被定義爲:將其中的"0"變成"10","1"變成"01",初始串爲"1",求通過N(N <= 1000)次μ變換後的串中有多少對"00"(有沒有人會糾結會不會出現"000"的狀況?這個請放心,因爲問題的特殊性,不會出現"000"的狀況)。圖一 -1-7表示通過小於4次變換時串的狀況。
若是純模擬的話,每次μ變換串的長度都會加倍,因此時間和空間複雜度都是O(2^n),對於n爲1000的狀況,徹底不可能計算出來。仔細觀察這個樹形結構,能夠發現要出現"00",必定是"10"和"01"相鄰產生的。爲了將問題簡化,咱們不妨設A = "10", B = "01",構造出的樹形遞推圖如圖一 -1-8所示,若是要出現"00",必定是AB("1001")。
令FA[i]爲A通過i次μ變換後"00"的數量,FA[0] = 0;FB[i]爲B通過i次μ變換後"00"的數量,FB[0] = 0。
從圖中觀察得出,以A爲根的樹,它的左子樹的最右端點必定是B,也就是說不管通過多少次變換,兩棵子樹的交界處都不可能產生AB,因此FA[i] = FB[i-1] + FA[i-1](直接累加兩棵子樹的"00"的數量);而以B爲根的樹,它的左子樹的右端點必定是A,而右子樹的左端點呈BABABA...交替排布,因此隔代產生一次AB,因而FB[i] = FA[i-1] + FB[i-1] + (i mod 2) 。最後要求的答案就是FB[N-1],遞推求解。
二、記憶化搜索
遞推說白了就是在知道前i-1項的值的前提下,計算第i項的值,而記憶化搜索則是另一種思路。它是直接計算第i項,須要用到第 j 項的值( j < i)時去查表,若是表裏已經有第 j 項的話,則直接取出來用,不然遞歸計算第 j 項,而且在計算完畢後把值記錄在表中。記憶化搜索在求解多維的狀況下比遞推更加方便,【例題3】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記憶化搜索的問題,記憶猶新。
【例題3】這個問題直接給出了一段求函數w(a, b, c)的僞代碼:
function w(a, b, c):
if a <=0 or b <=0 or c <=0, then returns:1
if a >20or b >20or c >20, then returns: w(20,20,20)
if a < b and b < c, then returns: w(a, b, c-1)+ w(a, b-1, c-1)- w(a, b-1, c)
otherwise it returns: w(a-1, b, c)+ w(a-1, b-1, c)+ w(a-1, b, c-1)
要求給定a, b, c,求w(a, b, c)的值。
乍看下只要將僞代碼翻譯成實際代碼,而後直接對於給定的a, b, c,調用函數w(a, b, c)就能獲得值了。可是隻要稍加分析就能看出這個函數的時間複雜度是指數級的(儘管這個三元組的最大元素只有20,這是個陷阱)。對於任意一個三元組(a, b, c),w(a, b, c)可能被計算屢次,而對於固定的(a, b, c),w(a, b, c)實際上是個固定的值,不必屢次計算,因此只要將計算過的值保存在f[a][b][c]中,整個計算就只有一次了,總的時間複雜度就是O(n^3
),這個問題的n只有20。
三、狀態和狀態轉移
在介紹遞推和記憶化搜索的時候,都會涉及到一個詞---狀態,它表示瞭解決某一問題的中間結果,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例如【例題1】中的f[i][j],【例題2】中的FA[i]、FB[i],【例題3】中的f[a][b][c],不管是遞推仍是記憶化搜索,首先要設計出合適的狀態,而後經過狀態的特徵創建狀態轉移方程(f[i] = f[i-1] + f[i-2] 就是一個簡單的狀態轉移方程)。
四、最優化原理和最優子結構
在介若是問題的最優解包含的子問題的解也是最優的,就稱該問題具備最有子結構,即知足最優化原理。這裏我盡力減小理論化的概念,而改用一個簡單的例題來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例題4】給定一個長度爲n(1 <= n <= 1000)的整數序列a[i],求它的一個子序列(子序列即在原序列任意位置刪除0或多個元素後的序列),知足以下條件:
一、該序列單調遞增;
二、在全部知足條件1的序列中長度是最長的;
這個問題是經典的動態規劃問題,被稱爲最長單調子序列。
咱們假設如今沒有任何動態規劃的基礎,那麼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我想到的是萬金油算法---枚舉(DFS),即枚舉a[i]這個元素取或不取,全部取的元素組成一個合法的子序列,枚舉的時候須要知足單調遞增這個限制,那麼對於一個n個元素的序列,最壞時間複雜度天然就是O(2
n),n等於30就已經很變態了更別說是1000。可是方向是對的,動態規劃求解以前先試想一下搜索的正確性,這裏搜索的正確性是很顯然的,由於已經枚舉了全部狀況,總有一種狀況是咱們要求的解。咱們嘗試將搜索的算法進行一些改進,假設第i個數取的狀況下已經搜索出的最大長度記錄在數組d中,即用d[i]表示當前搜索到的以a[i]結尾的最長單調子序列的長度,那麼若是下次搜索獲得的序列長度小於等於d[i],就沒必要往下搜索了(由於即使繼續日後枚舉,可以獲得的解一定不會比以前更長);反之,則須要更新d[i]的值。如圖一-4-1,紅色路徑表示第一次搜索獲得的一個最長子序列一、二、三、5,藍色路徑表示第二次搜索,當枚舉第3個元素取的狀況時,發現以第3個數結尾的最長長度d[3] = 3,比本次枚舉的長度要大(本次枚舉的長度爲2),因此放棄往下枚舉,大大減小了搜索的狀態空間。
這時候,咱們其實已經不經意間設計好了狀態,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那個d[i]數組,它表示的是以a[i]結尾的最長單調子序列的長度,那麼對於任意的i,d[i] 必定等於 d[j] + 1 ( j < i ),並且還得知足 a[j] < a[i]。由於這裏的d[i]表示的是最長長度,因此d[i]的表達式能夠更加明確,即:
d[i] = max{ d[j] | j < i && a[j] < a[i] } + 1
這個表達式很好的闡釋了最優化原理,其中d[j]做爲d[i]的子問題,d[i]最長(優)當且僅當d[j]最長(優)。固然,這個方程就是這個問題的狀態轉移方程。狀態總數量O(n), 每次轉移須要用到前i項的結果,平攤下來也是O(n)的,因此該問題的時間複雜度是O(
n^2),然而它並非求解這類問題的最優解,下文會提到最長單調子序列的O(nlogn)的優化算法。
五、決策和無後效性
一個狀態演變到另外一個狀態,每每是經過「決策」來進行的。有了「決策」,就會有狀態轉移。而
無後效性,就是一旦某個狀態肯定後,它以前的狀態沒法對它以後的狀態產生「效應」(影響)。
【例題5】老王想在將來的n年內每一年都持有電腦,m(y, z)表示第y年到第z年的電腦維護費用,其中y的範圍爲[1, n],z的範圍爲[y, n],c表示買一臺新的電腦的固定費用。 給定矩陣m,固定費用c,求在將來n年都有電腦的最少花費。
考慮第 i 年是否要換電腦,換和不換是不同的決策,那麼咱們定義一個二元組(a, b),其中 a < b,它表示了第a年和第b年都要換電腦(第a年和第b年之間再也不換電腦),若是假設咱們到第a年爲止換電腦的最優方案已經肯定,那麼第a年之前如何換電腦的一些列步驟變得再也不重要,由於它並不會影響第b年的狀況,這就是無後效性。
更加具體得,令d[i]表示在第i年買了一臺電腦的最小花費(因爲這臺電腦能用多久不肯定,因此第i年的維護費用暫時不計在這裏面),若是上一次更換電腦的時間在第j年,那麼第j年更換電腦到第i年以前的總開銷就是c + m(j, i-1),因而有狀態轉移方程:
d[i] = min{ d[j] + m(j, i-1) | 1 <= j < i }
這裏的d[i]並非最後問題的解,由於它漏算了第i年到第n年的維護費用,因此最後問題的答案:
min{ d[i] + m(i, n) | 1 <= i < n }
咱們發現兩個方程看起來很相似,實際上是能夠合併的,咱們能夠假設第n+1年必須換電腦,而且第n+1年換電腦的費用爲0,那麼整個階段的狀態轉移方程就是:
d[i] = min{ d[j] + m(j, i-1) | 1 <= j < i } + w(i) 其中w(i) = (i==n+1)?0:c;
2、動態規劃的經典模型
一、線性模型
線性模型的是動態規劃中最經常使用的模型,上文講到的最長單調子序列就是經典的線性模型,這裏的線性指的是狀態的排布是呈線性的。【例題6】是一個經典的面試題,咱們將它做爲線性模型的敲門磚。
【例題6】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有n(n <= 50)個小朋友在橋的這邊,如今他們須要過橋,可是因爲橋很窄,每次只容許不大於兩人經過,他們只有一個手電筒,因此每次過橋的兩我的須要把手電筒帶回來,i號小朋友過橋的時間爲T[i],兩我的過橋的總時間爲兩者中時間長者。問全部小朋友過橋的總時間最短是多少。
每次過橋的時候最多兩我的,若是橋這邊還有人,那麼還得回來一我的(送手電筒),
也就是說N我的過橋的次數爲2*N-3(倒推,當橋這邊只剩兩我的時只須要一次,三我的的狀況爲來回一次後加上兩我的的狀況...)。
有一我的須要來回跑,將手電筒送回來(也許不是同一我的,realy?!)
這個回來的時間是沒辦法省去的,而且回來的次數也是肯定的,爲N-2,若是是我,我會選擇讓跑的最快的人來幹這件事情,可是我錯了...
若是老是跑得最快的人跑回來的話,那麼他在每次別人過橋的時候必定得跟過去,因而就變成就是很簡單的問題了,
T =
minPTime * (N-2) + (totalSum-minPTime)
來看一組數據 四我的過橋花費的時間分別爲 1 2 5 10,按照上面的公式答案是19,可是實際答案應該是17。
第一步:1和2過去,花費時間2,而後1回來(花費時間1);
第二歩:3和4過去,花費時間10,而後2回來(花費時間2);
第三部:1和2過去,花費時間2,總耗時17。
咱們先將全部人按花費時間遞增進行排序,
那麼考慮前i-1我的過河的狀況,即河這邊還有1我的,河那邊有i-1我的,而且這時候手電筒確定在對岸,因此
opt[i] = opt[i-1] + a[1] + a[i] (讓花費時間最少的人把手電筒送過來,而後和第i我的一塊兒過河)
若是河這邊還有兩我的,一個是第i號,另一個無所謂,河那邊有i-2我的,而且手電筒確定在對岸,因此
opt[i] = opt[i-2] + a[1] + a[i] + 2*a[2] (讓花費時間最少的人把電筒送過來,而後第i我的和另一我的一塊兒過河,因爲花費時間最少的人在這邊,因此下一次送手電筒過來的必定是花費次少的,送過來後花費最少的和花費次少的一塊兒過河,解決問題)
因此 opt[i] = min{opt[i-1] + a[1] + a[i] , opt[i-2] + a[1] + a[i] + 2*a[2] }
區間模型的狀態表示通常爲d[i][j],表示區間[i, j]上的最優解,而後經過狀態轉移計算出[i+1, j]或者[i, j+1]上的最優解,逐步擴大區間的範圍,最終求得[1, len]的最優解。
【例題7】給定一個長度爲n(n <= 1000)的字符串A,求插入最少多少個字符使得它變成一個迴文串。
典型的區間模型,迴文串擁有很明顯的子結構特徵,即當字符串X是一個迴文串時,在X兩邊各添加一個字符'a'後,aXa仍然是一個迴文串,咱們用d[i][j]來表示A[i...j]這個子串變成迴文串所須要添加的最少的字符數,那麼對於A[i] == A[j]的狀況,很明顯有 d[i][j] = d[i+1][j-1] (這裏須要明確一點,當i+1 > j-1時也是有意義的,它表明的是空串,空串也是一個迴文串,因此這種狀況下d[i+1][j-1] = 0);當A[i] != A[j]時,咱們將它變成更小的子問題求解,咱們有兩種決策:
d[i][j] = min{ d[i+1][j], d[i][j-1] } + 1; (每次狀態轉移,區間長度增長1)
空間複雜度O(n^2),時間複雜度O(n^2), 下文會提到將空間複雜度降爲O(n)的優化算法。
揹包問題是動態規劃中一個最典型的問題之一。因爲網上有很是詳盡的揹包講解
有N種物品(每種物品1件)和一個容量爲V的揹包。放入第 i 種物品耗費的空間是Ci,獲得
的價值是Wi。求解將哪些物品裝入揹包可以使價值總和最大。
f[i][v]表示前i種物品剛好放入一個容量爲v的揹包能夠得到的最大價值。
決策爲第i個物品在前i-1個物品放置完畢後,是選擇放仍是不放,狀態轉移方程爲:
f[i][v] = max{ f[i-1][v], f[i-1][v - Ci] +Wi }
時間複雜度O(VN),空間複雜度O(VN) (空間複雜度可利用滾動數組進行優化達到O(V),下文會介紹滾動數組優化)。
b.徹底揹包
有N種物品(每種物品無限件)和一個容量爲V的揹包。放入第 i 種物品耗費的空間是Ci,獲得
的價值是Wi。求解將哪些物品裝入揹包可以使價值總和最大。
f[i][v]表示前i種物品剛好放入一個容量爲v的揹包能夠得到的最大價值。
f[i][v] = max{ f[i-1][v - kCi] + kWi | 0 <= k <= v/Ci
} (當k的取值爲0,1時,這就是01揹包的狀態轉移方程)
時間複雜度O( VNsum{V/Ci} ),空間複雜度在用滾動數組優化後能夠達到
進行優化後(此處省略500字),狀態轉移方程變成:
f[i][v] = max{ f[i-1][v], f[i][v - Ci] +Wi }
c.多重揹包
有N種物品(每種物品Mi件)和一個容量爲V的揹包。放入第i種物品耗費的空間是Ci,獲得
的價值是Wi。求解將哪些物品裝入揹包可以使價值總和最大。
f[i][v]表示前i種物品剛好放入一個容量爲v的揹包能夠得到的最大價值。
f[i][v] = max{ f[i-1][v - kCi] + kWi | 0 <= k <= Mi }
優化:採用二進制拆分物品,將Mi個物品拆分紅容量爲一、二、四、八、... 2^k、Mi-( 2^(k+1) - 1 ) 個對應價值爲Wi、2Wi、4Wi、8Wi、...、2^k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