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行業並不是那麼」腹黑「

  【博客園】每出一次流量問題,諸多媒體和用戶都直接將矛頭指向運營商,可是運營商真的那麼腹黑嗎?安全

  其實,運營商不少時候是在活該「背黑鍋」,業內笑稱運營商是「黑鍋俠」、「躺槍俠」。微信

  我還編了個段子:鑑於持續踐行提速降價的運營商頻頻反遭偷流量、計費不許等媒體報道抹黑、烏龍事件,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向運營商頒發了年度「中國好黑鍋」獎,三大運營商老總被授予「黑鍋俠」稱號。三位黑鍋俠發表獲獎感言:感謝CCTV,感謝MTV,咱們中國運營商鄭重承諾:「給我一口鍋,我能背下整個地球」。網絡

  運營商背過的「黑鍋」有哪些?網站

  咱們看看運營商最近是怎麼頻繁背黑鍋、躺槍的?共同回顧下,「那些年,咱們一塊兒背過的黑鍋」。視頻

  第一個黑鍋:網友「我是馬甲馬老師」質疑中國移動偷其流量,並貼圖表示其在10月9日~20日期間不在國內,取下國內的SIM卡並未使用,用的是西班牙運營商的卡,但第三方流量監測平臺顯示,還是產生了數百兆流量。事件

  最後證明是其採用的是第三方平臺,沒法偵測到手機到底使用的是哪家運營商的網絡,只要手機上產生流量都會有顯示,是將移動和境外卡流量算在了一塊兒形成的。運營商躺槍。圖片

  第二個黑鍋:10月30日,李女士收到提醒短信,手機流量超額使用了914.28元,而就在一天前,她的1G套餐還剩餘幾百兆。她的iPhone 4s手機已經使用了3年多了,之前每個月的流量套餐都有富餘。後來瞭解得知,因爲這部iPhone 4s自購買以來就沒有升級過系統——同步

  最近手機上安裝的不少應用都已經沒法升級了,爲了避免影響正常使用,她於10月29日晚更新了手機的iOS系統。運營商又一次躺槍。博客

  第三個黑鍋:廣東佛山電信用戶反映其手機在充電時「3小時耗23G流量」,在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不少聲音質疑「流量當月不清零」後運營商「偷跑」流量。電信公司迴應稱,經技術人員與手機廠商工程師反覆確認,異常流量系用戶手機感染病毒——產品

  其中一款高清兒童視聽應用程序反覆訪問並重復下載文件,計費不存在「偷跑」流量。根據調查確認的結果,流量異常的「罪魁禍首」屬於用戶手機感染的流氓軟件,運營商又一次躺槍。

  第四個黑鍋:武漢電信用戶陳女士手機流量一晚上瘋跑50GB,調查發現其經過「我的熱點」消耗的流量達到53.5GB,單月1000元封頂。武漢電信調查後表示,在高網速時代,要避免超常流量的發生,用戶應謹慎開啓手機「我的熱點」供其餘終端使用,常常更換熱點密碼;

  從正規應用商店下載軟件,不下載、不安裝不明來源的軟件,不點擊來歷不明的互聯網連接地址;警戒和防範手機病毒,作好手機的安全設置。運營商又一次躺槍。

  截止到目前爲止,沒有一塊兒關於運營商偷流量的新聞被證明,也沒有任何一個報錯的媒體在查清以後道歉,並且關於運營商偷流量的謠言,還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流傳。

  第1、運營商的計費很神祕嗎?

  外行人看起來很神祕,也就是由於以爲神祕纔會質疑,其實運營商流量計費大體有三大環節,每一個環節的可靠性最終決定了流量計費的準確性。

  第一個環節:流量話單的產生。

  用戶經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發起上網需求,隨後運營商經過基站、交換機、骨幹網絡等爲用戶提供服務,同時記錄下用戶的上網行爲,並造成流量話單。

  那麼,流量話單的準確性誰來保障?該環節工做的通訊設備,主要來自華爲、愛立信、中興等設備廠商,這些廠商產品在投入市場以前,必須經過工信部的官方入網檢測。因此通訊主管部門和通訊設備製造商兩方面負責爲此環節的可靠性背書。

  有人呼籲說運營商可否像自來水公司那樣粗計費?

  其實,那是對電信計費系統的無知。中國運營商計費準確性在科技行業有個標準俗稱,形容準確達標最高標準俗語就叫達到「電信級」。

  「電信級」的典型標誌是50ms的保護時間和99.999%的可用性,這也表明了國內三大運營商在通訊設備端的極高標準,偏差率低於十萬分之一。

  第二個環節:流量計費。

  第一環節完成後,流量話單產生,由運營商的IT系統對應進行統計計算,直到生成最終用戶帳單中看到的那些數字。該流程幾乎沒有偏差,準確性極高。並且,運營商還會按期對自身流量計費進行稽查,如某用戶流量忽然暴增等,IT部門都會覈實這些流量產生的準確性。另外,工信部也會對上述兩個環節進行稽查,保證流量計費的準確。

  第三個環節:用戶上網流量軌跡記錄。

  運營商在流量計費時,同時還進行了用戶上網流量軌跡的記錄,該記錄完全保證了通訊用戶流量消費的有據可查、有據可依。例如,在哪一個地方上網,鏈接的是哪一個基站、上了某個網站、跑了多少流量,所有清晰記錄,能夠說,「每兆流量都有明白帳」。

  像過去電話費有疑問能夠查「電話詳單」,現在的用戶也能夠查詢到「流量詳單」。在充分保護和尊重消費者隱私的狀況下,運營商可向流量爭議用戶出示「流量詳單」。

  以上三個環節,從計費安全性、準確性和售後服務上完全爲流量計費問題加上了「三保險」。若是消費者認爲本身多跑了流量,能夠向運營商要求覈查。若是咱們要爲運營商流量計費的準確性加上一個數量級定義,那麼能夠說偏差率是百萬分之一級別的。

  第2、運營商該反思什麼?

  回想以前是語音資費問題頻頻指責運營商,全部矛盾的焦點都指向了運營商的各類套餐,幾回烏龍後卻讓百姓明白了:原來運營商的套餐實際上是給老百姓省錢的。

  而剛進入4G時代,烏龍事件並無中斷,質疑也沒有減小,流量是熱點,就又拿流量來講事。

  如今4G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手機變成了人體的最新的一個器官,衣食住行所有手機開路!看動態的天氣預報、跑個步都曬排名,手機淘寶的佔比居然超過68%。流量的需求開始暴增,語音收入大幅下滑,在運營商側流量的收入也悄然地變成了第一大收入,佔比超過50%。這就是爲何愈來愈多的互聯網大佬盯上了這塊蛋糕的緣由了吧?

  而如今,手機流量的增長實際上是有其緣由的:網絡速度愈來愈快,系統與軟件更新愈來愈頻繁,軟件愈來愈大,鏈接愈來愈多,圖片清晰度愈來愈高,視頻愈來愈常見,你們消耗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多,即使是當心翼翼儘可能用WiFi的用戶,在移動網絡上消耗的時間和流量也會遞增。

  而這一切事實變化並不能只將其歸咎於運營商的計費系統上,要知道,手機系統自己的偷跑系統或應用程序也是其重要的緣由。

  固然,運營商其實無需過度擔憂,只要能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天然也就可以清清白白作人了。面對指責,也就更有底氣。

  那麼,流量、話費到底是如何監測的?

  其實,用戶打電話的話音時長,或者手機上網的IP地址以及產生多少流量會如實地記錄在交換機上。運營商的計費系統根據交換機的痕跡來抓取,進行話單預處理、標準化、批價計費、產生詳單,最終造成一個月的帳單。

  這個過程就比如買菜,交換機是秤,計費系統是計算器。

  這個秤——交換機在全球目前也就幾家知名廠商提供,做爲使用者的運營商是沒有技術能力更改交換機數據的,這是廠商的核心知識產權,而廠商更改也對自身利益也無益。

  之前在營業廳值班,遇到了好幾回這樣的狀況:用戶來交過話費後,回家發現錢包裏的錢對不上數,就來營業廳吵說營業員少找錢了或者是營業員多收錢了。還有發現話單中有不熟悉號碼的,就來吵是亂計費,結果用辦公電話撥過去一問,兩人確實認識,還當場聊起了家常。

  總之,有用戶會有疑問第一時間就懷疑他人,而不是找本身的緣由。這固然不是廣泛存在,畢竟到如今,用戶的素質也是隨之增加的。可是,也每每都是這部分人才會鬧出新聞事件,固然最終也就廣而告之了。

  而對運營商而言也是如此,一遇到此類事件就直接將責任都推到客戶身上,沒有反思自身的問題。運營商對待此類事件的態度每每是,就算是客戶的過失或者第三方責任形成的損失,只要捅到媒體或投訴到工信部,運營商會馬上免除費用或賠償損失,跪求撤訴。

  消費者都奇怪,你說你沒錯,我想一想也對,可你爲何要免除費用?你仍是有鬼!黑鍋不是你背誰背?

  因此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運營商:給我一口鍋,我能背下整個地球!」這句笑話也有暗諷運營商或者行業管理部門或者下達服務考覈指標的部門主動背黑鍋的意思。由於升級客服零投訴,只要投訴到工信部,運營商迫於考覈壓力,每每不分青紅皁白,就退賠!

  第3、黑鍋背後,咱們須要明白什麼

  言歸正傳,簡單來講,流量的消耗變大有以下狀況:

  WiFi不是永遠靠譜;

  默默運行的後臺程序:退出操做界面≠關閉應用程序;

  手機系統、App軟件的自動更新;

  消息推送;

  部分流量監控軟件的誤讀;

  雙卡雙待手機主副卡流量使用的混淆;

  視頻小視頻太;

  4G太快;

  手機太強;

  每一個應用都想作大而全,更新不斷。

  真的懂得了以上的緣由,一味指責無理謾罵,不如本身留點心:到正規應用商店下載,少下色情引誘的APP,記得沒事關掉數據流量、自動更新、各類同步和推送,尤爲不能隨便開熱點,開了熱點密碼儘量複雜點等等。

  可是其實,通訊行業並不是那麼」腹黑「,仍是給整個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的:

  中國從一個通訊落後的消費國變成頗具實力的通訊製造國,中國消費者開始逐步享受到與世界同步的通訊服務,資費降低是實實在在的,寬帶光纖改造提速已惠及幾千萬家庭和企業,絕大部分用戶是滿意的,那些片面的否認沒法抹殺通訊人的努力。

  從2003年底到2015年9月基礎通訊數據出現了巨大變化:固網寬帶用戶從5400萬到近兩億,接入方式從撥號上網爲主到光纖寬帶爲主,網速從14.4K每秒到10M以上光纖爲主,增加近千倍。

  移動通訊網絡從2G發展到4G,理論網速從每秒幾百K增加到上百M,增長數百倍,用戶從2.7億到近13億,百人普及率從20部到95部。

  2015年1-9月,全國電信業務總量增加了25.3%,而運營商的營收增加不到3%,利潤水平降低預計整年降3%左右。這說明用戶們使用的電信業務量(語音、流量等)大幅增長,而運營商收的錢增加不多,利潤還減小,說明整體資費明顯降低。

  固然,用戶是衣食父母,電信運營商做爲服務者,要經得起用戶的質疑,耐心細緻作好服務投訴工做,致力於持續提供更加詳細的明白消費查詢告知通道,爲三家運營商統一簡單化資費單價標準,以及呼籲規範APP上架和流量耗能檢測張榜機制等,聯合媒體作好各類科普,盡好服務客戶的義務。

  對於不明媒體給的黑鍋則要勇於說不了!不然,三位黑鍋俠真的要到春節聯歡晚會上去發表獲獎感言了:感謝CCTV,感謝MTV,咱們中國運營商鄭重承諾:「給我一口鍋,我能背下整個地球」!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