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都知道,當今不管在BAT這樣的大公司,仍是各類各樣的小公司,甚至是傳統行業剛轉互聯網的企業都開始使用分佈式架構,那麼什麼叫分佈式架構呢?分佈式架構有什麼好處呢?分佈式架構通過了怎樣的發展呢?是哪家企業開啓了分佈式架構的時代呢?讀完本文,你就會獲得這些答案,下面讓咱們一塊兒來開啓分佈式概述的奇妙之旅吧!redis
1946年2.14日,那是一個浪漫的情人節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她的名字叫ENIAC。這臺計算機佔地170平米、重達 30 噸,每秒能夠進行 5000 次加法運算。算法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之後,就意味着一個突飛猛進的 IT 時代到來了。單臺計算機的性能不斷獲得提高,從最先的 8 位 CPU 到如今的 64 位 CPU;從早期的 MB 級內存到如今的 GB 級別內存;從慢速的機械存儲到如今的固態 SSD 硬盤存儲。數據庫
ENIAC 以後,電子計算機就進入了 IBM 主導的大型機時代。1964 年 4 月 7 日,在吉恩.阿姆達爾(IBM 大型機之父, 被認爲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計算機設計師之一)的帶領下,耗費 50 億美圓,歷時三年,第一臺 IBM 大型機 SYSTEM/360 誕生了。這使得 IBM 在 20 世紀 50~60 年代統治着整個大型計算機工業,奠基了 IBM 計算機帝國的基礎。IBM 大型機曾支撐美國航天登月計劃,IBM 主機一直服務於金融等核心行業的關鍵領域。因爲超強的計算能力和高可靠性,即便在 X86 和雲計算高速發展的背景下,IBM 的大型機依然緊緊佔據着必定的高端市場份額。安全
20 世紀 80 年代,在大型機霸權的時代下,計算機的架構同時向兩個方向發展:服務器
大型主機憑藉着大型機超強的計算和 I/O 處理能力、安全性、 穩定性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型機引領着計算機行業及商業計算領域的發展。而集中式的計算機系統架構也漸漸成爲了主流。可是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架構愈來愈難以適應企業的需求,好比說:cookie
IOE 指的是 IBM 小型機、Oracle 數據庫、EMC 的高端存儲。阿里巴巴2009 年「去 IOE」戰略技術總監透露,截止到 2013 年 5 月 17 日阿里巴巴最後一臺 IBM 小型機在支付寶下線。session
隨着業務的快速發展,阿里巴巴業務量和數據量呈爆發性增加,傳統集中式 Oracle 數據庫架構在系統的擴展性方面遭遇到了瓶頸。 傳統的商業數據庫軟件(Oracle,DB2)多以集中式架構爲主, 那麼這些傳統數據庫軟件的最大特色就是將全部的數據都集中在 一個數據庫中,只能依靠大型高端設備來提供高處理能力和擴展性。 集中式數據庫的擴展性主要採用向上擴展(Scale up)的方式, 經過增長 CPU、內存、磁盤等方式提升系統處理能力。這種集中式數據庫的架構,使得數據庫成爲了整個系統的瓶頸,已經愈來愈不能適應海量數據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架構
之因此要發展分佈式系統架構,是由於單機系統存在着以下諸多缺點等待被解決:app
升級單機處理能力的性價比愈來愈低負載均衡
咱們知道單機的處理能力主要依靠 CPU、內存、磁盤。經過升級硬件來這種垂直擴展的方式來提高性能,成本會愈來愈高。性價比會愈來愈低。
單機處理能力存在瓶頸
而且單機處理能力存在瓶頸,CPU、內存、磁盤都會有本身的性能瓶頸, 就算你是土豪不惜成本去提高硬件,可是硬件的發展速度和性能也仍是有限制的。
穩定性和可用性這兩個指標很難達到
最後就是單機系統存在可用性和穩定性的問題,這兩個指標又是咱們亟待要去解決的問題。
小張開了一家小飯店,剛開始的時候店裏只有一個廚師,切菜洗菜備料炒菜全乾。後來因爲飯香甜可口,人流量愈來愈多了,一個廚師忙不過來了,小張又請了兩個廚師,那麼這時候三個廚師炒同樣的菜,作相同的切菜洗菜備料炒菜等工做,那這三個廚師的關係是集羣。也就意味着來一個顧客,只有其中的一個廚師會爲這個顧客服務。
又通過一段時間,店裏的生意更加火爆了,小張爲了讓廚師們能專心炒菜,把菜作到極致,又請了個配菜師負責切菜、備菜、備料,那麼廚師和配菜師的關係是分佈式,後來一個配菜師也忙不過來了,小張就又請了兩個配菜師,三個配菜師關係也是集羣。
節點是指一個能夠獨立按照分佈式協議完成一組邏輯的程序個體。在具體的項目中,一個節點表示的是一個操做系統上的進程。 那這裏的每個配菜師和廚師都是一個節點。
副本(replica/copy)是指在分佈式系統中爲數據或服務提供的冗餘。 數據副本指在不一樣的節點上持久化同一份數據,當某一個節點出現數據丟失時,能夠從副本上恢復數據。數據副本是分佈式系統中解決數據丟失問題的惟一手段。 服務副本表示多個節點提供相同的服務,經過主從關係來實現服務高可用的方案。
中間件位於操做系統提供的服務以外,但又不屬於應用,他是位於應用和系統層之間的、爲開發者方便的處理通訊、輸入輸出的一類軟件,可以讓用戶只關心本身應用的部分。
上圖是經典理論-馮.諾依曼體系,計算機硬件由運算器、 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大部分組成。無論架構怎麼變化,計算機仍沒有跳出該體系的範疇。
輸入設備的變化
分佈式系統架構中,輸入設備能夠分兩類:第一類是互相鏈接的多個節點,在接收其餘節點傳來的信息做爲該節點的輸入;另外一種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人機交互的輸入設備了。
輸出設備的變化
分佈式系統架構中,輸出也分兩類,一種是系統中的節點向其餘節點傳輸信息時,該節點能夠看做是輸出設備;另外一種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際交互的輸出設備,好比用戶的終端。
控制器的變化
在單機中,控制器指的是 CPU 中的控制器,在分佈式系統中,控制器主要的做用是協調或控制節點之間的動做和行爲; 好比硬件負載均衡器;LVS 軟負載;規則服務器等等。
運算器
分佈式系統中,運算器是由多個節點來組成的。運用多個節點的計算能力來協同完成整個計算任務。
存儲器
分佈式系統中,咱們須要把承擔存儲功能的多個節點組織在一塊兒, 組成一個總體的存儲器;好比數據庫、redis(key-value 存儲) 。
毫無疑問,分佈式系統對於集中式系統而言,在實現上會更加 複雜。分佈式系統將會是更難理解、設計、構建 和管理的,同 時意味着應用程序的根源問題更難發現。
三態
在集中式架構中,調用一個接口返回的結果只有兩種, 成功或失敗。可是在分佈式架構中,會出現「超時」這個狀態。
分佈式事務
這實際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咱們都知道事務就是一系列操做的原子性保證,在單機的狀況下,咱們可以依靠本機的數據庫鏈接和組件很輕易的作到事務控制,但在分佈式架構下,業務原子性操做極可能是跨服務的,這樣就會致使分佈式事務。好比 A 、B 操做分別是在不一樣服務下的同一個事務內的操做,A 調用 B,若是A能夠清楚的知道 B 是否成功提交從而控制自身提交仍是回滾,但咱們知道在分佈式系統調用中會出現一個新狀 態就是超時,就是 A 並沒有法知道 B 是成功仍是失敗,這個時候 A 是提交本地事務仍是執行回滾呢?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難的問題,若是要強行保證事務一致性,能夠採起分佈式鎖,但那樣會增長系統複雜度並且會增大系統的開銷,並且事務跨越的服務越多, 消耗的資源越大,性能越低,那麼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避免分佈式事務。 還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重試機制,可是重試若是不是查詢接口, 久必然涉及到數據庫的變動,若是第一次調用成功可是沒返回成功結果,那調用方第二次調用對調用方來講依然是重試,可是此時對於被調用方來講是重複調用,例如 A 向 B 轉帳,A-100,B + 100,這樣會致使 A 扣了 100,而 B 增長 200。這樣的結果並非咱們指望的,所以需在要寫入的接口作冪等設計(屢次調用和單次調用是同樣的效果)。一般能夠設置一個惟一鍵,在寫入的時候查詢是否已經存在,避免重複寫入。可是冪等設計的一 個前提就是服務高可用,不然不管怎麼重試都不能調用返回一個明確的結果,那調用方會一直等待,雖然能夠限制重試的次數, 可是這已經進入異常狀態了,甚至到了極端狀況還須要人肉補償處理。其實根據 CAP 和 BASE 理論,不可能在高可用分佈式狀況下作到一致性,通常都是最終一致性保證。
負載均衡
爲了達到服務高可用,每一個服務至少是部署兩臺機器,由於互聯網公司通常使用可靠性不是很高的普通機器, 長期運行宕機機率很高,因此兩臺機器可以大大下降服務不可用的可能性,而大型項目每每會採用十幾臺甚至上百臺來部署一 個服務,這不只是保證服務的高可用,更是爲了提高服務的 QPS, 可是這樣又帶來一個問題,一個請求過來到底路由到哪臺機器呢? 路由算法不少,有 DNS 路由,若是 session 在本機,還會根據用戶 id 或則 cookie 等信息路由到固定的機器,固然如今應用服務器爲了擴展的方便都會設計爲無狀態的,session 會保存到專有的 session 服務器,因此通常不會涉及到拿不到 session 問 題。那路由規則是隨機獲取麼?這是一個方法,可是據我所知, 實際狀況確定比這個複雜得多,在必定範圍內隨機,可是在大範圍也會分爲不少個域,好比若是爲了保證異地多活的多機房, 誇機房調用的開銷太大,確定會優先選擇同機房的服務,這個 要參考具體的機器分佈來考慮。
一致性
數據被分散或者複製到不一樣的機器上,如何保證各臺主機之間的數據一致性將成爲一個難點。
故障的獨立性
分佈式系統由多個節點組成,整個分佈式系統徹底出問題的機率是存在的,可是在實踐中出現更多的是某個節點出問題,其餘節點都沒問題。這種狀況下咱們實現分佈式系統時須要考慮得更加全面些。
經過本文分佈式系統的概述,咱們就對分佈式有了一個很直觀的瞭解,裏面涉及到的技術仍是蠻多的,後面的文章中,咱們一點點的來啃這些硬骨頭。爲咱們的成長加油點贊吧~ 下篇博文咱們來聊分佈式架構的演進過程怎麼樣?評論區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