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5G技術「低延時」可能有些誤解——專訪虎牙5G 首席架構師林正顯

做爲一個擁有22年通訊和互聯網開發實戰經驗的老兵,虎牙5G首席架構師林正顯對於5G技術「低延時」有着本身獨到的看法。採訪中,他也表示本身很是期待5G技術可以給toB和toC領域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安全

如下內容由 LiveVideoStack 與林正顯的採訪整理而成。網絡

經歷&變化

Q:林正顯老師好,請向LiveVideoStack的讀者介紹一下您本身、說說您的近況吧。架構

林正顯:你們好,我是個通訊以及互聯網開發的老兵了。1999年碩士畢業後,我就投身到通訊行業,前後參與過IP路由、VoIP、WCDMA核心網、CDMA無線接入網、互聯網網關等項目的開發;2011年轉戰互聯網行業,有至關長的一段時間聚焦在音視頻直播系統項目上;2018年以後的兩年參與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安全項目;2020年中到如今,我來到虎牙,主要工做是研究5G相關的技術及其落地方案。分佈式

Q:距離上次您來參加大會已經時隔4年,在這段時間裏您的工做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能夠和咱們聊聊您作出這些改變的緣由嗎?ide

林正顯:最大的變化是換了公司,工做方向也有一些調整。緣由是在於我對5G所帶來的將來的改變充滿期待,但願本身能參與到5G相關的工做中去,剛好虎牙當時也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因而就過來了。區塊鏈

Q:您以前所參與或負責的研發項目中,有哪些印象比較深入?能夠和 LiveVideoStack 的讀者朋友分享嗎?大數據

林正顯:一個是多級中繼及透明路由項目,這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利用overlay技術搭建的一個動態路由的實時分發網絡,這個項目也奠基了虎牙和YY等公司在實時音視頻分發方面的技術基礎;編碼

另外一個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安全通訊平臺。在這個項目中涉及到了分佈式一致性、網絡通訊、密碼學、網絡攻防等不少有趣的技術。雲計算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些項目,認識和匯聚了不少有才華的同事和朋友,讓我倍感幸運。人工智能

通訊技術&音視頻開發的關係

Q:您最先是在1999年開始進入通訊設備領域,2011年又轉入音視頻領域,到現在從事5G技術,一路走來,您眼中的通訊技術與音視頻開發的關係是怎樣的?

林正顯:像直播這類的音視頻系統本質上是個分佈式系統,而你們都知道,分佈式系統與網絡通訊是密不可分的。此外,音視頻自身的編解碼、分發都與網絡通訊息息相關,典型的例子有基於帶寬預測的自適應編碼等等;網絡層面也要考慮到音視頻數據的一些特色,如I幀帶來的流量突發。

除此以外,通訊仍是音視頻很好的使能技術。網絡通訊的延時越低、帶寬越高,音視頻能夠玩的花樣就越多。AR/VR、超高清音視頻都是很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_通訊技術和音視頻技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要作好一個音視頻系統,團隊裏須要有人精通音視頻技術,也須要有人精統統信技術;固然,咱們鼓勵有部分人能橫跨兩個領域。_

對5G技術「低延時」的誤解

Q:您會如何定義5G技術的「低延時」?

林正顯:我指望的5G低延時在1~10毫秒之間,而且有很高的肯定性。_但很快你會發現這裏面有不少「坑」,在LiveVideoStackCon上海大會上我會一一道來。_

Q:您認爲目前你們對5G技術「低延時」方面的誤解有哪些?您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誤解的?

林正顯:主要有那麼幾個誤解:

1)把理論極限延時與實際延時混爲一談;

2)把5G的不一樣技術和不一樣應用場景的延時混爲一談,只挑最優的延時來講事;

3)把空口延時和網絡全鏈路延時混爲一談,網絡延時和整個業務流程的端到端延時混爲一談;

4)把空載延時和帶載延時混爲一談。

這些誤解部分源自某些片面的宣傳和誤導,它們對5G業務和5G技術的發展方向都帶來過誤判,可是咱們須要對這個話題有清醒的認識。

對5G技術&音視頻直播

Q:5G技術帶給音視頻直播的機遇有哪些?遇到的挑戰又有哪些?

林正顯:5G的「低延時、高帶寬」特性對音視頻直播是個利好。除了超高清音視頻、VR直播等你們談得比較多的方面,我還期待它能給直播帶來更多互動的玩法,以及邊緣AI所帶來的更豐富的節目形式(如高質量的虛擬人)

至於挑戰,在技術上仍然會面臨延時、QoS保證等方面的「老」問題;此外,當網絡再也不成爲瓶頸時,直播系統所涉及到的其餘節點和部件可否跟上節奏,也是個有意思的話題。在市場運營層面,運營商對網絡的分級保障策略、甚至流量包策略,都會對5G開播或觀看帶來影響

Q:虎牙5G技術對音視頻直播的實際助力點是什麼?目前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林正顯:虎牙在實時內容創做能力上持續創新,_2019年末發佈了行業獨創的AI數字人能力,同步發佈虛實結合開放平臺_。咱們相信,藉助5G+AI,虛實互動技術將進一步突破直播在場景和內容情節所受的時空間限制,賦予用戶更願意參與的直播內容,爲內容升級提供賦能的同時,也爲直播互動升級帶來了空間

目前,不管是在直播、雲遊戲、仍是邊緣AI,5G技術的落地場景都還在不斷探索中。不能指望5G給業務帶來一飛沖天的效果。

5G技術的如今與將來

Q:人們總說5G是面向將來的技術,您認爲5G技術在「低延時」方面已經走到了哪裏,取得了哪些成果?在不遠的未來又會促成行業內的哪些變化?

林正顯:拋開那些炫麗的理論值,基於虎牙現網用戶的數據,5G的延時比4G的要低20~30毫秒左右,這是個不小的進步;_在toC領域,我指望5G的延時最終能向WiFi對齊_。

在toB方面,在專用切片、UPF下沉、採用更短的調度請求週期等措施的加持下,5G的延時和穩定性更加理想。目前看來,_5G對工業互聯網等toB領域帶來的變化更大,5G「低延時高帶寬」賦能的遠程控制、車路協同、邊緣智能等應用使人期待_。

在toC方面,要想充分發揮5G的優點,_我以爲要抓住5G是支持連續移動的廣域網技術這點,它可以拓展不少業務在空間維度上的應用,這是它比WiFi有優點的地方_。雲遊戲、AR眼鏡應用都是和這個特性有比較好的親和性的,有望隨着5G的鋪開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固然,自動駕駛普及後,汽車內的娛樂亦有望受益於5G。

Q:5G技術的發展無疑是將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串聯起來的重要鏈條,然而5G時代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也是一項挑戰。對此,虎牙目前的應對措施是什麼?

林正顯:應該認識到,在系統設計上,5G網絡的安全性比起4G是有加強的,如切片和隔離、UPF下沉致使數據不出園區、數據面完整性保護等技術的應用。

人們對5G安全的擔心在於5G帶來了萬物互聯的可能,有更多的實體歸入到網絡中來,使得黑客攻擊的目標更多、範圍更廣,如物聯網終端節點處理能力低,安全防禦能力也低;邊緣計算設備在解決了延時和回傳帶寬的問題之餘,相比雲計算也更容易受到DOS攻擊和數據竊取等威脅。

虎牙運用先進的圖像、語音、圖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結合5G特性構建了實時化、智能化、多維度端、邊、雲三位一體的雲安全引擎,爲業務提供內容與業務一站式的安全解決方案,爲業務增加保駕護航。

Q:對於本次 LiveVideoStackCon 2021 上海站的分享,您會帶來哪些使人期待的具體內容呢?您我的最期待哪一個議題的分享?

林正顯:我有個關於5G低延時的分享,同時很榮幸將會與幾位老師一塊兒,參與主題爲「未知的將來(The Future Unknown)」的圓桌討論。

LiveVideoStackCon的質量一貫頗有保障,若是可能,我但願能聽完每一場的分享。

Cover image from Ins @illustration_daily

編輯 Teresa Li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