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高德地圖首席科學家任小楓:高精算法推進高精地圖落地

2020雲棲大會於9月17日-18日在線上舉行,阿里巴巴高德地圖攜手合做夥伴精心組織了「智慧出行」專場,爲你們分享高德地圖在打造基於DT+AI全面上雲架構下的新一代出行生活服務平臺過程當中的思考和實踐,並重點分享了「高精地圖、高精算法、智能時空預測模型、自動駕駛、AR導航、車道級技術」等話題。前端

「高德技術」把本場講師分享的主要內容整理成文並陸續發佈出來,本文爲第1篇。算法

阿里巴巴高德地圖首席科學家任小楓分享的話題是《高精算法推進高精地圖落地》。任小楓從算法出發,介紹了高精地圖製做和落地的挑戰,以及高德如何打磨和突破關鍵技術,把高精地圖作到業界領先。後端

去年雲棲大會,任小楓給你們總體介紹了視覺技術在高德的應用,主要分享了常規地圖和AR導航、視覺定位方面的工做。今年時間比較短(每位講師只有12分鐘的演講時間),主要介紹高精算法方面的工做。網絡

什麼是高精地圖?主要是給自動駕駛場景用的地圖。它和咱們平時開車時所用到的地圖很不同。一個關鍵就是要精準。高精地圖須要有精準元素,精確位置,精細表示。例以下圖中的杆子、車道線、行駛軌跡等都須要在高精地圖中精確的表示出來。架構

自動駕駛要成功落地,高精地圖是必須作成的事情。高精地圖有不少用途:給自動駕駛用來定位;靜態目標的建模「識別」;路徑/行爲規劃。這些對於自動駕駛來講是很是重要的功能。oop

高精地圖落地的挑戰主要在哪裏?優化

精度!精度!精度!(重要的話說3遍)其餘的挑戰還有規模、成本、時效。spa

首先是精度。高德對高精地圖製做的首要原則就是要準!要作到很高的精度,百米相對精度10釐米。就是在真實世界中,若是有兩個元素在真實世界中相距100米,那他們的相對位置,跟真實世界比起來的偏差必須在10釐米以內。這是一個很是高的目標。在這樣一個高目標下,生產效率和成本就成了很是大的挑戰,具體細節這裏不展開解釋了,目前高德已經作到了行業領先的水平。此外,還有鮮度和更新,最先期的時候以年爲單位,後來到了月更新,周更新,日更新甚至更快,這樣才能真正作到地圖信息是準確有效的。blog

算法在解決高精地圖面臨的挑戰中有很重要的做用。算法相關的工做主要有三部分:圖片

  • 資料精度與對齊
  • 識別和生產自動化
  • 變化發現與更新

資料精度

高精地圖的首要原則是精準。高德從一開始就作了很大的投入,使用了很貴的採集車。用的高精度Riegl採集車,高精度激光雷度,它的測距精度能達到5mm,1M/sec;高精度的組合慣導;千尋基站解算…但即便這樣大的投入和採集車配備,也並不意味着採集的數據資料就沒問題了,仍是會出現問題。好比軌跡,靜止或運動的時候都會出錯,出錯的時候並非不少,可能只有0.5%的比例,但出錯的時候就會形成點雲資料出問題,好比點雲分層,工程師們須要作不少算法方面的工做去檢測,在點雲分層的時候把它修復。

通過一系列工做後,能在軌跡錯誤率上有明顯的下降。單趟資料採集精度的問題解決後,很快就會遇到多躺資料對齊的問題。舉例來講,一條路上極可能作屢次採集,屢次採集回來的點雲,若是不作處理的話就會出現很是明顯的重影,它是不貼在一塊兒的,須要用算法的手段把它對齊。這也有很大的挑戰,由於對精度的要求很高,在5cm之內。

各類場景的挑戰不少,好比植被的影響。在不一樣季節的時候採集數據就會遇到這種狀況,這些樹和灌木會形成很是大的影響。同時在對齊的時候須要保持軌跡的剛性。由於原來採集回來的時候,軌跡的相對精度是很好的。在對齊過程當中不能破壞和下降相對精度。而是要在原有基礎上去提升相對精度,包括上下行的場景,若是是一條路,上下行不一樣兩個方向和觀測角度採集到的資料,以及橋上橋下,由於共視區域有限,對齊的挑戰就更高了。

資料對齊

資料對齊怎麼作?分爲前端和後端兩個部分。

前端有一個比較核心的算法就是點雲匹配。比較常見的好比ICP或者GICP算法。但光是注意點雲匹配是不夠的,要把這個題解好,還須要解決不少其餘的問題。好比稀疏點雲特徵提取,快速點雲語義分割,快速車道線分割。這兩塊跟語義相關,在效率上是比較大的挑戰。由於點雲的資料數據量很是大,在計算時間上不能花太多時間。

前端作了不少工做,那對齊後端作什麼呢,後端主要作大規模優化。由於軌跡的修整不能在單點作,須要不少條軌跡,甚至在整個城市的規模上一塊兒去作調整。

高德也花了不少時間在作優化算法。好比作了一條基於樣條曲線的稀疏優化算法。把它稀疏化之後就能達到百倍級的加速。可以比較好的解決在一個城市規模下的點雲對齊問題。

識別和生產自動化

對齊問題解決後就是生產效率,即識別和生產自動化的問題。高精地圖裏元素不少,好比線性元素裏就有車道線、護欄、路緣石、天然邊界,還有所謂的OBJ,即地面標識、桿狀物、交通標牌、橋、龍門架等等。這些都須要製做出來,採用自動化的方法,算法的方法就是很是重要的環節。它的輸入有點雲圖像識別。能夠經過算法來生成HD地圖元素。能夠用算法來提升人工效率。

舉幾個有挑戰性的例子。好比說下圖的4種狀況:

怎麼解決? 

輸入主要是點雲和圖像。高德花了很長時間在優化模型能力和提升精度。包括:

  • 點雲語義分割(多級隨機聚合網絡)
  • 圖像全景分割(檢測/分割深度融合)
  • 點雲/圖像融合(前融合+後融合)
  • 傳統算法輔助(e.g. 擬合,三維)
  • 矢量化及建模(深度特徵+圖模型) 

高德在這些方法作到了很高的水準:高準確度召回>98%;部分實現跳點做業,達到>99.5%召回;部分實現免人工檢查,達到>99.5準確率。

變化發現與更新

在地圖更新方面,高德有兩套方案都在作,應用於不一樣的場景。一種是用激光的方法,一種是用視覺的方法。

激光的方法。由於要控制成本,因此使用了相對低成本的激光和相對低成本的組合慣導。輸入的資料質量比較低,須要作不少事情去提升資料的精度。包括:

  • 緊耦合Lidar Slam/LIO
  • 實時語義分割
  • 定位地圖:多重特徵圖層
  • In-the-loop重定位
  • 協方差模型
  • 全局位姿優化
  • 定位圖層更新

上面這些都有相對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雖然輸入資料差,但在更新場景下仍是能達到很好的精度。

視覺的方法。由極低成本消費級相機和極低成本消費級組合慣導來作,這中間有不少視覺的算法。包括:

  • 緊耦合Visual Slam/VIO
  • 定位特徵圖層和語義圖層
  • 特徵+語義重定位
  • 全局位姿優化(融合VIO/重定位)
  • 定位特徵圖層及更新

如今已經作到15釐米;在嚴格評測的條件下已是業界領先水平了。後續會繼續提升精度。

視覺更新技術能夠直接應用於構建地圖。下面的圖顯示的是視覺建圖和衛星影像的重疊。

變化發現的問題,高精地圖如何作到更高的精度和更高頻率的更新?

假設有一個極低成本的方案去採集圖像,採集回來的確定是一些質量不好的圖像,在這些圖像基礎上要作對比,和真實世界的變化,好比下圖裏的兩張圖片裏都有個電子眼,實際上是同一個電子眼,但在圖片上看着很不同,須要用算法的手段來判斷這是否爲同一個電子眼。這裏面就有不少圖像算法的工做要作。包括:

這些方面高德都在作,也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結果。這是高精地圖製做過程當中的一個必需的過程。這也是高德的特點所在,由於使用這些低成本的設備,能用現有的低成本的資料發現物理世界的變化。

高精地圖是高德將來的一個重要方向。它的製做和落地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除了算法之外,還有不少其餘的關鍵工做要作。讓咱們一塊兒努力。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