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一個客戶端(用戶)和服務端(網站)之間請求和應答的標準,一般使用TCP協議。,由李博士於1989發明,經過使用網頁瀏覽器、網絡爬蟲或者其它的工具,客戶端發起一個HTTP請求到服務器上指定端口(默認端口爲80)。咱們稱這個客戶端爲用戶代理程序(user agent)。應答的服務器上存儲着一些資源,好比HTML文件和圖像。咱們稱這個應答服務器爲源服務器(origin server)。在用戶代理和源服務器中間可能存在多個「中間層」,好比代理服務器、網關或者隧道(tunnel)。 html
而後咱們來看一下請求chrome
GET / HTTP/1.1
Host: www.baidu.com
User-Agent: curl/7.58.0
Accept: /
因此,請求包括如下部分
1 動詞路徑協議/版本
2 Key1: value1
2 Key2: value2
2 Key3: value3
2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2 Host: www.baidu.com
2 User-Agent: curl/7.58.0
3
4 要上傳的數據瀏覽器
請求最多包含四部分,最少包含三部分。(也就是說第四部分能夠爲空)
第三部分永遠都是一個回車(n)
動詞有 GET POST PUT PATCH DELETE HEAD OPTIONS 等
這裏的路徑包括「查詢參數」,但不包括「錨點」
若是你沒有寫路徑,那麼路徑默認爲 /
第 2 部分中的 Content-Type 標註了第 4 部分的格式服務器
打開 Network
地址欄輸入網址
在 Network 點擊,查看 request,點擊「view source」
點擊「view source」
點擊「view source」
點擊「view source」
終於點了?能夠看到請求的前三部分了
若是有請求的第四部分,那麼在 FormData 或 Payload 裏面能夠看到網絡
那麼第一個命令的響應內容爲:
< HTTP/1.1 200 OK
< Accept-Ranges: bytes
< Cache-Control: private, no-cache, no-store, proxy-revalidate, no-transform
< Connection: Keep-Alive
< Content-Length: 2443
< Content-Type: text/html
< Date: Mon, 27 May 2019 12:28:36 GMT
< Etag: "588603fd-98b"
< Last-Modified: Mon, 23 Jan 2017 13:24:13 GMT
< Pragma: no-cache
*Server bfe/1.0.8.18 is not blacklisted
< Server: bfe/1.0.8.18
< Set-Cookie: BDORZ=27315; max-age=86400; domain=.baidu.com; path=/
<app
由此咱們能夠獲得相應的格式
1 協議/版本號狀態碼狀態解釋
2 Key1: value1
2 Key2: value2
2 Content-Length: 17931
2 Content-Type: text/html
3
4 要下載的內容
狀態碼要背,是服務器對瀏覽器說的話
1xx 不經常使用
2xx 表示成功
3xx 表示滾吧
4xx 表示你丫錯了
5xx 表示好吧,我錯了
狀態解釋沒什麼用
第 2 部分中的 Content-Type 標註了第 4 部分的格式
第 2 部分中的 Content-Type 遵循 MIME 規範dom
打開 Network
輸入網址
選中第一個響應
查看 Response Headers,點擊「view source」,點擊「view source」,點擊「view source」
你會看到響應的前兩部分
查看 Response 或者 Preview,你會看到響應的第 4 部分c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