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江蘇省企業信息化院士行」報告會感想
——兼論公司信息化的建議
10
月
20
日
去江陰市參加聆聽了「江蘇省企業信息化院士行」報告,參加報告的院士有清華大學吳澄院士、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副院長李伯虎院士和浙江大學孫優賢院士。吳澄院士主要從全局層次上論述了企業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實施中常見問題。李伯虎院士論述了複雜產品系統信息化的通常方法。孫優賢院士論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重點思考。
經過學習三位院士的報告,感到有三點不成熟的想法,藉此向領導彙報。
1、公司信息化須要總體策劃、資源整合。
企業信息化不是單純的技術行爲,企業信息化首先是一個決策行爲,只有將信息化放到企業的決策層面上,才引發公司上下的重視,纔可以作到「效益驅動,總體策劃,分步實施」。信息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一個總體的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不然,條塊分割,各自爲政,互不相干,造成了一個個的信息孤島,一我的一個方法,一我的一套系統,對於不是本身的人開發的系統有的人實行的是「作好了也不用」的態度,根本不考慮企業的投資是否有產出,沒有全公司一盤棋的概念。
在企業信息化中,花錢能夠買到軟件,但買不到使用。信息技術自己不是信息化的重點,網絡維護、計算機維修等純技術的工做能夠經過外包得到高水平的服務,但信息化的總體規劃是不能經過外包實現的,信息化的使用也不能經過外包實現。
企業信息化範圍十分普遍,包括研發設計協同化,生產設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採購營銷網絡化,企業管理信息化等領域。
中長期信息化的規劃是一個複雜性至關強的工做,須要公司的高層設計,最好能引進社會資源。十一五後期,省政府將繼續組織開展全身信息化專家行活動,增強對信息化示範試點企業的技術支持,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還將組織一批有經驗的管理和技術專家與企業結成工做對子,造成服務於企業的決策諮詢和技術支持的有效機制。咱們爲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請一些真正的專家來爲咱們把脈、提建議?省政府還要組織信息化專家和軟件服務商重點總結機械、冶金、紡織等行業示範企業的示範經驗,提煉各行業不一樣規模企業的信息化全面解決方案。咱們應該能夠利用這個機會,讓更加優秀的專家爲咱們企業服務。專家須要案例,須要實驗基地,而咱們須要合適的信息化提高咱們的管理水平,提升咱們的經濟效益,提升咱們的裝備能力,這不正是一箭雙鵰的好事情。我認爲這對於咱們的信息化中少走彎路,多走捷徑是一次機會。
信息化不神祕,但信息化也不容易。信息化不是簡單的花錢就可以買到的。咱們作了不少的軟件,但這些軟件之間是一個個老死不相往來的單獨系統,沒有造成一個企業信息化的完整系統。我認爲企業信息化就想製造設備同樣,信息化就是一個大型設備,首先須要有一個總體的設計圖紙,而後再開發部件。咱們有的時候就是先製造出一個個咱們認爲咱們想要的部件,當咱們製造了不少的部件的時候,咱們可能想把這些不見組裝成一個完整的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時候,咱們發現咱們整合不了,由於咱們在設計這些部件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組裝。咱們的每個小系統都是一個五臟俱全的麻雀,但和其它系統老死不相往來。咱們的每次開發新系統許多工做都須要從頭來,原來的系統上的部件不能複用。
有了總體規劃以後,軟件開發的重點應該是開發一個個的標準模塊,在須要用的時候進行一些組裝就好了。咱們這是製造業信息化的一條高效途徑。
2、公司信息化須要用好用足國家的優惠和扶持政策。
2002-2004年3年共下達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專項資金項目50項,項目總投資5.4億元,其中省安排信息化帶動專項資金2245萬元。2005年-2007年,江蘇省又安排了1060萬元資金,支持34各企業信息化項目。對於一些好的項目,還能夠向國家爭取企業信息化專項計劃支持,2005年-2007年的國家支持江蘇的企業信息化專項資金5600萬元。
咱們公司做爲一家優秀的企業,行業的領頭企業,爭取這樣的資金支持,我認爲是徹底有可能的。我所知道的我公司的一次得到信息化專項資金可能還不是省裏的,好像是揚州市的,就是李博士在作生產計劃項目的時候爲咱們爭取的10萬元資金支持。李博士這個項目公司總共付出了9萬多元,卻得到了10萬元的收益,軟件也一直用到今年5月份。
今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咱們的製造業面臨巨大的困難,汽車行業首當其衝,做爲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我公司也面臨着更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現狀,國家採起的救助政策對咱們一定是一個利好消息。國家的救助不多是發錢,也不會給要倒閉的企業貸款,我認爲國家的救助政策的方法之一應該是幫助一些僅僅是遇到了一些暫時困難的企業經過信息化提高核心競爭力,那麼從此幾年申請這個資助應該更容易,申請到的金額應該更大。若是可以請到省信息化專家組專家的指點,則申報把握性應該更大。
3、對於投入的資源要發揮儘可能大的價值。
對於已經投入的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分紅內部利用和外部利用兩個方面。
內部利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控的。咱們的信息化須要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已經投入的信息資源充分利用,不能像猴子瓣棒頭,瓣一個扔一個。例如咱們公司的員工名單數據庫就有不少個,勞資須要一個,TPM作了一個,考勤作了一個,OA作了一個,提案錄入系統作了一個,等等。在維護的時候,有一個沒有維護到,就形成數據不統一。並且這些數據庫分別被不一樣的部門和不一樣的人維護,互相之間信息不通,協調維護難度很大。再例如,咱們在公司數據系統網站裏作了幾十個報表,如今有用的又有幾個?大可能是一個領導上任要作一批,過一段時間再也沒有人理會。最後是報表越作越多,能用的卻愈來愈少。浪費了不少的人力資源,若是將這些人力資源統一塊兒來,能夠完整的作一個很好的系統,實現更大的價值。
資源的外部價值發揮是一個更大的課題,不在此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