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也能開「腦洞」?騰訊用技術作了點新嘗試

「騰訊是搞遊戲的,大家怎麼跟他們合做呢?包括敦煌研究院內部也有這樣的聲音。而對我和個人大多數同事來講,咱們偏偏是要抓住騰訊這個平臺上的年輕人。」談及與騰訊的合做,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如此解釋。工具

11月25日,第三屆騰雲峯會在京舉行。經歷了第一屆的創新峯會和第二屆科技與文化融合主題,第三屆峯會延伸至更深領域:新文創要爲大衆帶來什麼。佈局

主論壇環節,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與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來了一次深度對話,分享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看法及彼此的合做細節。程武表示,以「科技+文化」做爲企業定位的騰訊,正在利用自身優點以創新方式鏈接傳統文化和數字化科技。「數字化保護與傳承不是要拯救傳統文化,而是要讓傳統文化在數字化時代實現新的綻開,數字化不只是遷移的工具,更是創造新文化的手段。」視頻

去年12月底,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宣佈攜手合做,利用騰訊的最新科技和泛娛樂文化生態,結合敦煌研究院的科研成果,進一步擴大敦煌石窟文化的影響力。遊戲

一方是互聯網巨頭,一方是世界文化遺產,彼此的合做是個磨合的過程。開發

2018年6月,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共同發起「數字供養人」計劃,旨在藉助互聯網的鏈接和技術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親近傳統文化。其中一個線上創意互動H5,會讓用戶經過點擊互動觀看「數字供養人」的創意視頻,瞭解敦煌的「供養人」文化並隨機得到「智慧錦囊」。「智慧精囊」是以敦煌壁畫故事內容,結合現代人熟悉的生活場景和語言形式,造成的一系列智慧妙語。互聯網

H5上線前夕,騰訊團隊與敦煌的專家團隊就智慧錦囊的部分話語產生了一些爭論。在敦煌老師們看來,敦煌文化的精髓是莊重。他們擔憂一些流行語過於「輕佻」,會傷害敦煌的文化表達。而年輕的創意人則但願,能用新穎的語言和創意去表達敦煌文化,吸引更多關注。騰訊

雙方反覆磨合後,保留了大部分的創意,也修改和梳理了一些新的錦囊妙語,力求在不破壞敦煌文化莊重感的同時,增長一些有趣的創意元素。例如名爲「位」的智慧錦囊,配圖爲8位形態萬千、或禮佛或俯視的菩薩,其現代闡釋爲:「只要功夫練到位,站在哪裏都是C位。」技術

最終,這支H5上線2個小時,即得到超過百萬用戶關注。程武表示,文化傳承須要磨合的碰撞才能讓彼此更加了解信任,在把握分寸的前提下,能夠創造出更多基於傳統文化的再創新。分享

從2015年與故宮合做,到以後陸續與長城、敦煌、秦陵等開展合做,騰訊打造了一個數字文保體系。背後,是騰訊「新文創」戰略佈局的逐漸清晰。語言

2018年4月,騰訊基於「科技+文化」戰略,第一次提出了「新文創」的概念,意指在新時代下,以IP構建爲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旨在打造更多具備普遍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

2018年11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騰訊全球合做夥伴大會前夕發表公開信,首次談到新文創,表示「將經過新文創的方式讓更多用戶和年輕人得到高品質的數字內容消費體驗」。

近年來,圍繞新文創,騰訊已探索了很多創新。

例如騰訊旗下游戲《王者榮耀》,分別與長城、敦煌研究院等文保單位合做,在英雄設定、遊戲皮膚開發上嘗試融入崑曲、京劇、敦煌飛天等元素。

今年9月,騰訊與QQ音樂攜手敦煌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聯合舉辦敦煌「古樂重聲」音樂會,明星做爲「數字供養人」演繹了以敦煌文化爲靈感元素的原創音樂。

2018騰訊Next Idea音樂創新大賽啓動時,以名畫《千里江山圖》爲創做藍本,騰訊邀請了方文山和張亞東聯袂打造主題曲《丹青千里》,由易烊千璽演唱,讓傳統畫做擁有了現代化的跨領域表達。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