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是危險係數很高的操做,一旦誤刪可能會形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好比,一條簡單的語句:rm –rf /* 就會把整個系統所有刪除,而 Linux 並不會由於這條語句的不合理而拒絕執行。vim
在 Windows 中,爲了防止誤刪,系統默認提供了回收站功能。用戶在執行刪除操做後,文件並不會直接從硬盤中刪除,而是被放到回收站中。在清空回收站前,若是發現有文件被誤刪,用戶能夠將回收站中的文件恢復到原來的位置。而 Linux 並無提供相似功能,刪除命令 rm 一旦確認執行,文件就會直接從系統中刪除,很難恢復。bash
本文以 CentOS 系統環境爲例,給 Linux 建立一個簡單的回收站功能。服務器
1.新建一個回收站目錄測試
咱們服務器的/data分區容量比較大,因此回收站目錄建在/data下面spa
mkdir /data/trash
2.新建一個刪除執行文件3d
vim /bin/trash mv $@ /data/trash :wq 保存退出
3. 添加別名code
alias rm=/bin/trash
4.使全局生效,在/etc/bashrc文件底部添加以下內容blog
alias rm=/bin/trash chmod 755 /bin/trash chmod 777 /data/trash
使配置生效class
source /etc/bashrc
5.測試刪除test.log,執行rm命令後,發現test.log已經被移動到/data/trash目錄了test
6.若是想完全刪除,則使用系統原生rm命令刪除便可
/bin/rm -rf test.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