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的網絡編程中,很長的時間都在使用select來作事件觸發。在linux新的內核中,有了一種替換它的機制,就是epoll。相比於select,epoll最大的好處在於它不會隨着監聽fd數目的增加而下降效率。由於在內核中的select實現中,它是採用輪詢來處理的,輪詢的fd數目越多,天然耗時越多。而且,linux/posix_types.h頭文件有這樣的聲明:linux
#define__FD_SETSIZE 1024
表示select最多同時監聽1024個fd,固然,能夠經過修改頭文件再重編譯內核來擴大這個數目,但這彷佛並不治本。編程
epoll的接口很是簡單,一共就三個函數:
1.建立epoll句柄
int epfd = epoll_create(intsize); 數組
建立一個epoll的句柄,size用來告訴內核這個監聽的數目一共有多大。這個參數不一樣於select()中的第一個參數,給出最大監聽的fd+1的值。須要注意的是,當建立好epoll句柄後,它就是會佔用一個fd值,在linux下若是查看/proc/進程id/fd/,是可以看到這個fd的,因此在使用完epoll後,必須調用close()關閉,不然可能致使fd被耗盡。
函數聲明: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該 函數生成一個epoll專用的文件描述符。它實際上是在內核申請一空間,用來存放你想關注的socket fd上是否發生以及發生了什麼事件。size就是你在這個epoll fd上能關注的最大socket fd數。隨你定好了。只要你有空間。可參見上面與select之不一樣
2.將被監聽的描述符添加到epoll句柄或從epool句柄中刪除或者對監聽事件進行修改。網絡
函數聲明: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該函數用於控制某個epoll文件描述符上的事件,能夠註冊事件,修改事件,刪除事件。
參數:
epfd:由 epoll_create 生成的epoll專用的文件描述符;
op:要進行的操做例如註冊事件,可能的取值EPOLL_CTL_ADD 註冊、EPOLL_CTL_MOD 修 改、EPOLL_CTL_DEL 刪除socket
fd:關聯的文件描述符;
event:指向epoll_event的指針;
若是調用成功返回0,不成功返回-1函數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event); ui
epoll的事件註冊函數,它不一樣與select()是在監聽事件時告訴內核要監聽什麼類型的事件,而是在這裏先註冊要監聽的事件類型。spa
第一個參數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第二個參數表示動做,用三個宏來表示:
EPOLL_CTL_ADD: 註冊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 修改已經註冊的fd的監聽事件;
EPOLL_CTL_DEL: 從epfd中刪除一個fd;
第三個參數是須要監聽的fd,
第四個參數是告訴內核須要監聽什麼事件,structepoll_event結構以下:指針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void *ptr; int fd; __uint32_t u32; __uint64_t u64; } epoll_data_t;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events能夠是如下幾個宏的集合:
EPOLLIN: 觸發該事件,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上有可讀數據。(包括對端SOCKET正常關閉);
EPOLLOUT: 觸發該事件,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上能夠寫數據;
EPOLLPRI: 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有緊急的數據可讀(這裏應該表示有帶外數據到來);
EPOLLERR: 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發生錯誤;
EPOLLHUP: 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被掛斷;
EPOLLET: 將EPOLL設爲邊緣觸發(Edge Triggered)模式,這是相對於水平觸發(Level Triggered)來講的。
EPOLLONESHOT: 只監聽一次事件,當監聽完此次事件以後,若是還須要繼續監聽這個socket的話,須要再次把這個socket加入到EPOLL隊列裏。
如:
struct epoll_event ev;
//設置與要處理的事件相關的文件描述符
ev.data.fd=listenfd;
//設置要處理的事件類型
ev.events=EPOLLIN|EPOLLET;
//註冊epoll事件
epoll_ctl(epfd,EPOLL_CTL_ADD,listenfd,&ev);
3.等待事件觸發,當超過timeout尚未事件觸發時,就超時。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maxevents, int timeout);
等待事件的產生,相似於select()調用。參數events用來從內核獲得事件的集合,maxevents告以內核這個events有多大(數組成員的個數),這個maxevents的值不能大於建立epoll_create()時的size,參數timeout是超時時間(毫秒,0會當即返回,-1將不肯定,也有說法說是永久阻塞)。
該函數返回須要處理的事件數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時。
返回的事件集合在events數組中,數組中實際存放的成員個數是函數的返回值。返回0表示已經超時。
函數聲明:int epoll_wait(int epfd,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int maxevents,int timeout)
該函數用於輪詢I/O事件的發生;
參數:
epfd:由epoll_create 生成的epoll專用的文件描述符;
epoll_event:用於回傳代處理事件的數組;
maxevents:每次能處理的事件數;
timeout:等待I/O事件發生的超時值(單位我也不太清楚);-1至關於阻塞,0至關於非阻塞。通常用-1便可
返回發生事件數。
epoll_wait運行的原理是
等侍註冊在epfd上的socket fd的事件的發生,若是發生則將發生的sokct fd和事件類型放入到events數組中。
並 且將註冊在epfd上的socket fd的事件類型給清空,因此若是下一個循環你還要關注這個socket fd的話,則須要用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listenfd,&ev)來從新設置socket fd的事件類型。這時不用EPOLL_CTL_ADD,由於socket fd並未清空,只是事件類型清空。這一步很是重要。
------------------------------------------------------------------------------------------------------------------------------------------------------------------------------blog
從man手冊中,獲得ET和LT的具體描述以下
EPOLL事件有兩種模型:
Edge Triggered(ET) //高速工做方式,錯誤率比較大,只支持no_block socket (非阻塞socket)
LevelTriggered(LT) //缺省工做方式,即默認的工做方式,支持blocksocket和no_blocksocket,錯誤率比較小。
假若有這樣一個例子:(LT方式,即默認方式下,內核會繼續通知,能夠讀數據,ET方式,內核不會再通知,能夠讀數據)
1.咱們已經把一個用來從管道中讀取數據的文件句柄(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
2. 這個時候從管道的另外一端被寫入了2KB的數據
3. 調用epoll_wait(2),而且它會返回RFD,說明它已經準備好讀取操做
4. 而後咱們讀取了1KB的數據
5. 調用epoll_wait(2)......
Edge Triggered工做模式:
若是咱們在第1步將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時候使用了EPOLLET標誌,那麼在第5步調用epoll_wait(2)以後將有可能會掛起,由於剩餘的數據還存在於文件的輸入緩衝區內,並且數據發出端還在等待一個針對已經發出數據的反饋信息。只有在監視的文件句柄上發生了某個事件的時候ET工做模式纔會彙報事件。所以在第5步的時候,調用者可能會放棄等待仍在存在於文件輸入緩衝區內的剩餘數據。在上面的例子中,會有一個事件產生在RFD句柄上,由於在第2步執行了一個寫操做,而後,事件將會在第3步被銷燬。由於第4步的讀取操做沒有讀空文件輸入緩衝區內的數據,所以咱們在第5步調用epoll_wait(2)完成後,是否掛起是不肯定的。epoll工做在ET模式的時候,必須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免因爲一個文件句柄的阻塞讀/阻塞寫操做把處理多個文件描述符的任務餓死。最好如下面的方式調用ET模式的epoll接口,在後面會介紹避免可能的缺陷。(LT方式能夠解決這種缺陷)
i 基於非阻塞文件句柄
ii 只有當read(2)或者write(2)返回EAGAIN時(認爲讀完)才須要掛起,等待。但這並非說每次read()時都須要循環讀,直到讀到產生一個EAGAIN才認爲這次事件處理完成,當read()返回的讀到的數據長度小於請求的數據長度時(即小於sizeof(buf)),就能夠肯定此時緩衝中已沒有數據了,也就能夠認爲此事讀事件已處理完成。
Level Triggered工做模式 (默認的工做方式)
相反的,以LT方式調用epoll接口的時候,它就至關於一個速度比較快的poll(2),而且不管後面的數據是否被使用,所以他們具備一樣的職能。由於即便使用ET模式的epoll,在收到多個chunk的數據的時候仍然會產生多個事件。調用者能夠設定EPOLLONESHOT標誌,在epoll_wait(2)收到事件後epoll會與事件關聯的文件句柄從epoll描述符中禁止掉。所以當EPOLLONESHOT設定後,使用帶有EPOLL_CTL_MOD標誌的epoll_ctl(2)處理文件句柄就成爲調用者必須做的事情。
而後詳細解釋ET, LT:
//沒有對就緒的fd進行IO操做,內核會不斷的通知。
LT(leveltriggered)是缺省的工做方式,而且同時支持block和no-blocksocket。在這種作法中,內核告訴你一個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緒了,而後你能夠對這個就緒的fd進行IO操做。若是你不做任何操做,內核仍是會繼續通知你的,因此,這種模式編程出錯誤可能性要小一點。傳統的select/poll都是這種模型的表明。
//沒有對就緒的fd進行IO操做,內核不會再進行通知。
ET(edge-triggered)是高速工做方式,只支持no-blocksocket。在這種模式下,當描述符從未就緒變爲就緒時,內核經過epoll告訴你。而後它會假設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經就緒,而且不會再爲那個文件描述符發送更多的就緒通知,直到你作了某些操做致使那個文件描述符再也不爲就緒狀態了(好比,你在發送,接收或者接收請求,或者發送接收的數據少於必定量時致使了一個EWOULDBLOCK錯誤)。可是請注意,若是一直不對這個fd做IO操做(從而致使它再次變成未就緒),內核不會發送更多的通知(only once),不過在TCP協議中,ET模式的加速效用仍須要更多的benchmark確認(這句話不理解)。
另外,當使用epoll的ET模型(epoll的非默認工做方式)來工做時,當產生了一個EPOLLIN事件後,
讀數據的時候須要考慮的是當recv()返回的大小若是等於要求的大小,即sizeof(buf),那麼頗有多是緩衝區還有數據未讀完,也意味着該次事件尚未處理完,因此還須要再次讀取:
while(rs) //ET模型
{
buflen = recv(activeevents[i].data.fd, buf, sizeof(buf), 0);
if(buflen < 0)
{
//因爲是非阻塞的模式,因此當errno爲EAGAIN時,表示當前緩衝區已無數據可讀
// 在這裏就看成是該次事件已處理處.
if(errno== EAGAIN || errno == EINT) //即當buflen<0且errno=EAGAIN時,表示沒有數據了。(讀/寫都是這樣) break;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