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3日,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峯會在重慶舉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了題爲《互聯網+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的演講。如下是演講全文:前端
各位嘉賓、媒體朋友,你們上午好!編程
主持人介紹,今天是咱們第四次的互聯網+峯會,此次的規模是四屆以來規模最大的。此次開設了十二個分論壇,累計總人次大概超過六千人次,能夠說比去年咱們在杭州的規模又擴大了。此次咱們的分論壇還增長了一些新的領域,包括像零售、金融和衆創空間等等。小程序
此次咱們選擇重慶很是有意義。一方面,重慶這個城市在中國數字化進程中頗有表明性,它地處西部,很是有創新活力,咱們都指望它可以經過數字化升級,帶領西部地區實現「彎道超車」;另外一方面,正如剛纔楊學山老部長用嘉陵江和長江在這裏交匯的比喻,嘉陵江在這裏匯入長江,生動、形象地象徵着互聯網與整個中國經濟社會交匯融合的趨勢。我也很但願,咱們可以成爲楊教授口中所說的一個精細的數字工匠,咱們但願可以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微信小程序
你們知道,2015年中央政府工做報告提出了「互聯網+」,去年又提了「數字經濟」,今年更是提出「數字中國」,能夠說數字化進程每一年都在向前邁步。按照個人理解,「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是目標,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安全
這個過程也能夠說是「一縱」、「一橫」和「一新」來理解。「一縱」,就是「互聯網+」與各個垂直行業不斷深化融合,發展了數字經濟。「一橫」,就是數字化進程從經濟領域向社會各個領域迅速擴展,包括政務、民生等,從而推動了數字中國的建設。「一新」,是指一縱一橫交匯融合帶來的創新,它推進着中國經濟從高速增加向高質量增加的轉變,最終實現從大國走向強國的目標。微信
今天,我想跟你們分享一下,在中國數字化進程中,騰訊應該但願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做用、實現什麼目標。我在這裏嘗試用「一三五七」這幾個數字來展開,那就是:一個目標,三個角色,五個領域,七種工具。網絡
「一個目標」:過去幾年,在推動「互聯網+」的過程當中, 騰訊也在不斷地思考本身的定位,咱們但願有所爲,也有所不爲。若是咱們要作互聯網+,要+別人或者是讓別人+咱們,首先咱們本身要先作減法,只有互聯網-才能+上別人。工具
今天咱們的目標更加清晰了:咱們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要成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憑藉咱們多年積累的技術與能力,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咱們的目標是作好助手。佈局
「三個角色」: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咱們要專一作三件事:作鏈接、作工具和作生態。所以,騰訊須要扮演好三個角色。區塊鏈
第一個是鏈接器,咱們但願爲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接口,也就是API,最好、最豐富的接口;第二個是工具箱,咱們但願爲各行各業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也叫SDK;第三個是生態共建者,咱們但願以開放、協做的理念,提供新型基礎設施,與各行各業合做夥伴一塊兒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激發每一個參與者進行數字創新。
接下來,我想談談「五個領域」。過去兩年,咱們看到數字中國已經在五個領域擴展和推動: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騰訊但願助力「五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咱們已經作了不少項目,由於時間關係,挑一些與你們分享。
第一個案例是互聯網+稅務,也即民生政務領域。此次來重慶以前,同事跟我講了這裏的一個小故事。去年末,重慶國稅有一個「互聯網+」落地項目,就是經過微信公衆號實現了「電子稅務局」。重慶山區一位養雞的農民朋友,賣了雞蛋以後須要開發票,因此他要一大早起來,花幾個小時乘車到市裏的辦稅大廳。到了窗口,他才發現材料沒帶全。按照之前的流程,他只能再回家拿材料,由於路遠次日才能再來。稅務局的工做人員讓這位農民朋友經過「重慶國稅」的微信公衆號進行註冊、線上認證。剛開始,這位農民朋友還挺抗拒,工做人員花了很長時間勸說,他才勉強贊成試試。沒想到他一試就嚐到了甜頭,不但當天就辦完了手續,並且之後也只須要在家裏用微信「刷臉」就能夠辦稅。稅務局會經過郵政部門,直接將發票寄到他家裏。
這個用微信辦稅的真實故事頗有表明性。過去幾年來咱們經過「互聯網+政務民生」、城市服務的探索,正在幫助政府部門逐漸將政務大廳搬到網上,各類繳費、出入境、交通、稅務等手續的辦理正變得愈來愈便利,不少時候老百姓辦事「只進一扇門」,甚至不用進門,直接在網上完成辦理。包括咱們正在探索電子證件在微信裏的運用,之後咱們也許就不用天天把身份證、駕駛證等一大堆證件隨時裝在身上了。固然,這些便利的背後,其實須要政府部門和咱們作大量的工做。好比重慶國稅這個「電子稅務局」整合了十多個涉稅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能夠節約老百姓90%的辦稅時間。這後面運用了微信公衆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力。
因此,將來的趨勢就是各地的政府紛紛開啓數字化的時間表。好比說咱們在廣東有一個很是重要的項目叫「數字廣東」,這也是今年廣東的「一號工程」。目標是但願打通「數據一盤棋」,並且結合今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但願再造整個流程可以簡化,對市民、老百姓、企業的政府服務的整個流程和效率。
第二個案例是交通、教育、旅遊「一碼通」,也便是生活消費領域。去年末我在重慶的長江索道已經體驗了用乘車碼來搭建索道。到今年,咱們已經在重慶、廣州、三亞、鄭州、合肥等近50個城市推出,只須要打開手機微信的二維碼掃一下,就能夠乘車。乘車碼實現了0.2秒的響應速度,脫網狀況下也能夠掃, 「先乘車,後付費」。將來咱們還想把乘車碼作成「車票」的樣子,並且還將增長像郵票同樣的社交性的玩法。另外,若是乘車人身份可以獲得很好的識別,將來也許能夠用於探索城市的管理包括緩解安檢的壓力,都是很是有好處的。
一樣,在教育領域,咱們在高校也在推進數字校園這樣一個解決方案。好比說學生在學校裏用手機二維碼能夠解決宿舍門禁、上課簽到、圖書館過閘機、食堂消費等這些場景。如今咱們在北京大學等數十個高校已經經過「校園碼」來實現了這樣的想法。「校園碼」的背後,是「微信校園卡」的一整套解決方案,能夠把大學裏面全部的系統所有打通起來。甚至包括上課簽到,學生還能夠經過手機發彈幕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課件的互動;也包括去圖書館的時候經過手機來選座位。我想當年咱們在讀書的時候,常常用一個書本去佔位,如今咱們能夠用智能化的方式來解決。
在旅遊方面,上個月咱們和雲南省政府發佈了「一部手機遊雲南」的項目。之後你們拿着一部手機,打開APP、小程序或公衆號,就能夠在雲南輕鬆的旅遊。這裏有不少創新點,他們也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口號叫作「一碼通」,就是你們在雲南各地旅遊,不用每次去買門票,全部線下支付環節能夠「一碼通行」。此外,「吃住行遊購」五大服務也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能夠在手機上「一鍵下單」,「找廁所」、「導覽」等信息「一網打盡」。這個應用一邊鏈接着千萬遊客,另外一邊鏈接着數百個政府部門和數十萬家商家,因此遊客在旅遊全程能夠隨時隨地「一鍵投訴」到監管部門, 下面每個商家都有它的信用評級。
第三個案例是智慧零售,也即生活消費領域。不少合做夥伴注意到騰訊在零售領域的佈局,我最近也屢次強調過,咱們不是本身要作零售,而是但願成爲零售業的「數字化助手」。從前幾年打通微信支付環節,到目前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實現了線上線下貨物銷售體系打通、粉絲一體化運營、廣告與營銷的閉環。例如,最大零售超市沃爾瑪開始觸電,不少門店用微信小程序能夠完成「掃碼付」,不須要人工結帳。還有永輝超市經過微信小程序能夠直接打開線上店鋪,在家完成訂單,30分鐘送達。
再好比,去年末,咱們和百麗合做開發了智慧門店的升級方案。好比,咱們部署了人臉攝像頭等傳感設備,客流數量、店鋪的熱點區域在哪裏、顧客逛店的怎麼走,全憑數據。好比,店長能夠實時查看每一個店員陪同的顧客數量、時間和陪同轉化率,有針對性地給員工進行專業指導。
從此,商家還能夠經過對消費者購買行爲的分析,優化店鋪選址、貨架陳列,同時LBS廣告引流、公衆號推送內容、小程序商品及優惠券,也能夠實現千人千面。近期,騰訊和步步高合做打造的智慧門店也將落地,你們能夠關注步步高此次在峯會帶來的精彩案例。將來,相信消費營銷環節的數字化,對生產設計環節會帶來愈來愈大的影響。這對於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第四個案例是智慧醫療,也便是生命健康領域。咱們在醫療領域也作了不少探索。前幾年你們廣泛感受去醫院掛號、繳費須要排隊,咱們如今與醫院攜手,從掛號、支付環節入手,用微信解決患者就診全流程,節省你們時間。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咱們發現,在檢驗單、藥方、醫保、商保這些環節還能夠打通,因此,咱們與社保部門合做,陸續在27個省市推出了「微信社保卡」。根據多個城市的使用經驗,醫院上線「微信醫保支付」後,可爲每位患者平均節省四十多分鐘。
去年,咱們將數字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推動到了診療環節。騰訊推出了基於人工智能的醫學產品「騰訊覓影」,利用AI醫學影像技術助力診療環節,覆蓋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眼底病變等多病種篩查。目前,騰訊覓影已經落地100多家三甲醫院,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率。目前「騰訊覓影」在重慶多家三甲醫院已經落地。
與此同時,咱們與廣西柳州嘗試在微信掛號、支付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國首例「院外處方流轉」服務,院內開處方,院外購藥,甚至送藥上門。由於處方流轉涉及衛計委、醫院、藥房、藥廠等多個環節,這裏咱們用了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不被篡改,咱們也在考慮推進這項技術的落地應用。
第五個是互聯網+農業,也就是生產服務,這個案例比較長,就不一一介紹了。總的來講,利用企業微信技術,助力企業在提升效率方面作了不少的工做。
最後我想談七種工具,簡單介紹一下數字化工具箱裏面有哪些東西。七種工具,也能夠叫七種武器,對企業攻克數字堡壘來講,它們是最好的武器。我會從表到裏、從前端到後臺,按順序給你們介紹。
第一公衆號。微信的公衆號平臺,最先2012年開始上線,當時咱們有個口號,讓「再小的個體,也有本身的品牌」。咱們但願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讓每個商家和機構都能直接跟本身的終端消費者創建聯繫,擁有本身的粉絲和流量。目前,咱們公衆號體系已經成爲各個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渠道。
第二小程序。小程序發展了一年多,愈來愈完善了。它拓展了公衆號達不到的一些功能,能夠說是一個很是重要的數字化利器,尤爲目前智慧零售的不少應用都跟小程序關係密切。小程序上線一年來,已經有58萬個小程序,覆蓋了100萬開發者。目前,能夠說小程序已經成爲中國編程者很是熱門的編程環境和語言環境,這就是中國IT行業讓人自豪的一個成果。
第三移動支付。剛纔楊教授講到,移動支付成爲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移動支付很是普及,很早的時候,咱們就力推用二維碼掃碼,這個技術看起來不是很高級,可是其實是最實用的。經過手機攝像頭來掃碼,咱們在2012年就判定,這將成爲線上線下鏈接的重要橋樑。因此,在微信裏,你們加好友時,咱們有意識地讓用戶掃二維碼來加,因此大家想到二維碼掃碼,就馬上想用微信右上角掃一掃,這個場景是深刻人心的。
第四社交廣告。過去,大部分的品牌商家都是用傳統的方式作營銷,遞推、發傳單、投放傳統的戶外報告等等,這個效率不高,不少錢都浪費掉了。將來,咱們但願用數字化的方式打通線上線下,進行一體化的營銷。咱們社交廣告的效果也愈來愈獲得你們的承認,因此目前咱們開始將朋友圈、公衆號和小程序的廣告互相打通,環環相扣。包括在智慧零售這些案例裏面,咱們已經開始嘗試如何利用社交廣告帶來互動,看如何產生價值。這一塊是新事物,咱們也在摸索,也但願和在座的合做夥伴一塊兒加速它。
第五企業微信。微信和QQ都在開發企業級的運用,目前咱們正在內測,讓企業微信和你們正在用的公開微信互聯互通。這個難度仍是比較大的,好比說零售售貨員,或者是你的同事,你跟客戶溝通是用本身我的的微信來創建關係鏈。可是員工離開以後,那企業全部顧客關係網絡就給帶走了,並且不少信息是流傳不下來。如今能夠經過互聯互通打通,能夠把它的效率大大提高,並且很是方便。
第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我就不詳細展開。我也曾經說過,將來各行各業其實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
第七安全能力。企業和政府進行數字化轉型,常常問的問題是安不安全。之前網絡上,你們雖然孤立,可是感受不互聯互通,仍是安全的。可是,要用到數據,你們擔憂上了雲、上了網以後,這個數據如何保證安全——這個也是騰訊特別重視的,咱們內部有7個安全實驗室,在不一樣的領域作了不少研究。好比上海的安全實驗室就發現了特斯拉系統的多個漏洞,幫助特斯拉解決了不少安全隱患,特別是汽車、車聯網方面,這個安全隱患更加劇要,由於它關係到咱們的出行、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永遠是騰訊的生命線。
最後,簡單總結。中國的實體經濟和公共服務機構,正在成爲數字化進程中的主角。騰訊但願作好鏈接器,和作零配件。咱們爲你們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成爲大家最好的數字化助手。
中國經濟正在實現新舊動能的轉變,創新很是關鍵。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就在眼前,咱們如何把握數字化變革的機遇,能不能在更多領域和其餘公司並跑,甚至領跑?今天,對於重慶和不少西部城市來講,咱們若是把握好這個機遇,也會得到和更多東部發達城市並跑甚至是領跑的機會。
咱們相信,數字中國的建設將能加速全球數字化的進程,併爲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最後,再打一個廣告,今天咱們將爲你們推出,咱們團隊和我新出的一本新書,叫作《指尖上的中國》,這本書講述了中國做爲移動互聯大國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在書裏也有在座各位在各個領域的很是鮮活、生動的案例,謝謝你們!
各位嘉賓、媒體朋友,你們上午好!
主持人介紹,今天是咱們第四次的互聯網+峯會,此次的規模是四屆以來規模最大的。此次開設了十二個分論壇,累計總人次大概超過六千人次,能夠說比去年咱們在杭州的規模又擴大了。此次咱們的分論壇還增長了一些新的領域,包括像零售、金融和衆創空間等等。
此次咱們選擇重慶很是有意義。一方面,重慶這個城市在中國數字化進程中頗有表明性,它地處西部,很是有創新活力,咱們都指望它可以經過數字化升級,帶領西部地區實現「彎道超車」;另外一方面,正如剛纔楊學山老部長用嘉陵江和長江在這裏交匯的比喻,嘉陵江在這裏匯入長江,生動、形象地象徵着互聯網與整個中國經濟社會交匯融合的趨勢。我也很但願,咱們可以成爲楊教授口中所說的一個精細的數字工匠,咱們但願可以扮演好這樣的角色。
你們知道,2015年中央政府工做報告提出了「互聯網+」,去年又提了「數字經濟」,今年更是提出「數字中國」,能夠說數字化進程每一年都在向前邁步。按照個人理解,「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是目標,它們是一脈相承的。
這個過程也能夠說是「一縱」、「一橫」和「一新」來理解。「一縱」,就是「互聯網+」與各個垂直行業不斷深化融合,發展了數字經濟。「一橫」,就是數字化進程從經濟領域向社會各個領域迅速擴展,包括政務、民生等,從而推動了數字中國的建設。「一新」,是指一縱一橫交匯融合帶來的創新,它推進着中國經濟從高速增加向高質量增加的轉變,最終實現從大國走向強國的目標。
今天,我想跟你們分享一下,在中國數字化進程中,騰訊應該但願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做用、實現什麼目標。我在這裏嘗試用「一三五七」這幾個數字來展開,那就是:一個目標,三個角色,五個領域,七種工具。
「一個目標」:過去幾年,在推動「互聯網+」的過程當中, 騰訊也在不斷地思考本身的定位,咱們但願有所爲,也有所不爲。若是咱們要作互聯網+,要+別人或者是讓別人+咱們,首先咱們本身要先作減法,只有互聯網-才能+上別人。
今天咱們的目標更加清晰了:咱們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要成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憑藉咱們多年積累的技術與能力,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咱們的目標是作好助手。
「三個角色」: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咱們要專一作三件事:作鏈接、作工具和作生態。所以,騰訊須要扮演好三個角色。
第一個是鏈接器,咱們但願爲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接口,也就是API,最好、最豐富的接口;第二個是工具箱,咱們但願爲各行各業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也叫SDK;第三個是生態共建者,咱們但願以開放、協做的理念,提供新型基礎設施,與各行各業合做夥伴一塊兒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激發每一個參與者進行數字創新。
接下來,我想談談「五個領域」。過去兩年,咱們看到數字中國已經在五個領域擴展和推動: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騰訊但願助力「五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咱們已經作了不少項目,由於時間關係,挑一些與你們分享。
第一個案例是互聯網+稅務,也即民生政務領域。此次來重慶以前,同事跟我講了這裏的一個小故事。去年末,重慶國稅有一個「互聯網+」落地項目,就是經過微信公衆號實現了「電子稅務局」。重慶山區一位養雞的農民朋友,賣了雞蛋以後須要開發票,因此他要一大早起來,花幾個小時乘車到市裏的辦稅大廳。到了窗口,他才發現材料沒帶全。按照之前的流程,他只能再回家拿材料,由於路遠次日才能再來。稅務局的工做人員讓這位農民朋友經過「重慶國稅」的微信公衆號進行註冊、線上認證。剛開始,這位農民朋友還挺抗拒,工做人員花了很長時間勸說,他才勉強贊成試試。沒想到他一試就嚐到了甜頭,不但當天就辦完了手續,並且之後也只須要在家裏用微信「刷臉」就能夠辦稅。稅務局會經過郵政部門,直接將發票寄到他家裏。
這個用微信辦稅的真實故事頗有表明性。過去幾年來咱們經過「互聯網+政務民生」、城市服務的探索,正在幫助政府部門逐漸將政務大廳搬到網上,各類繳費、出入境、交通、稅務等手續的辦理正變得愈來愈便利,不少時候老百姓辦事「只進一扇門」,甚至不用進門,直接在網上完成辦理。包括咱們正在探索電子證件在微信裏的運用,之後咱們也許就不用天天把身份證、駕駛證等一大堆證件隨時裝在身上了。固然,這些便利的背後,其實須要政府部門和咱們作大量的工做。好比重慶國稅這個「電子稅務局」整合了十多個涉稅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能夠節約老百姓90%的辦稅時間。這後面運用了微信公衆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力。
因此,將來的趨勢就是各地的政府紛紛開啓數字化的時間表。好比說咱們在廣東有一個很是重要的項目叫「數字廣東」,這也是今年廣東的「一號工程」。目標是但願打通「數據一盤棋」,並且結合今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但願再造整個流程可以簡化,對市民、老百姓、企業的政府服務的整個流程和效率。
第二個案例是交通、教育、旅遊「一碼通」,也便是生活消費領域。去年末我在重慶的長江索道已經體驗了用乘車碼來搭建索道。到今年,咱們已經在重慶、廣州、三亞、鄭州、合肥等近50個城市推出,只須要打開手機微信的二維碼掃一下,就能夠乘車。乘車碼實現了0.2秒的響應速度,脫網狀況下也能夠掃, 「先乘車,後付費」。將來咱們還想把乘車碼作成「車票」的樣子,並且還將增長像郵票同樣的社交性的玩法。另外,若是乘車人身份可以獲得很好的識別,將來也許能夠用於探索城市的管理包括緩解安檢的壓力,都是很是有好處的。
一樣,在教育領域,咱們在高校也在推進數字校園這樣一個解決方案。好比說學生在學校裏用手機二維碼能夠解決宿舍門禁、上課簽到、圖書館過閘機、食堂消費等這些場景。如今咱們在北京大學等數十個高校已經經過「校園碼」來實現了這樣的想法。「校園碼」的背後,是「微信校園卡」的一整套解決方案,能夠把大學裏面全部的系統所有打通起來。甚至包括上課簽到,學生還能夠經過手機發彈幕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課件的互動;也包括去圖書館的時候經過手機來選座位。我想當年咱們在讀書的時候,常常用一個書本去佔位,如今咱們能夠用智能化的方式來解決。
在旅遊方面,上個月咱們和雲南省政府發佈了「一部手機遊雲南」的項目。之後你們拿着一部手機,打開APP、小程序或公衆號,就能夠在雲南輕鬆的旅遊。這裏有不少創新點,他們也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口號叫作「一碼通」,就是你們在雲南各地旅遊,不用每次去買門票,全部線下支付環節能夠「一碼通行」。此外,「吃住行遊購」五大服務也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能夠在手機上「一鍵下單」,「找廁所」、「導覽」等信息「一網打盡」。這個應用一邊鏈接着千萬遊客,另外一邊鏈接着數百個政府部門和數十萬家商家,因此遊客在旅遊全程能夠隨時隨地「一鍵投訴」到監管部門, 下面每個商家都有它的信用評級。
第三個案例是智慧零售,也即生活消費領域。不少合做夥伴注意到騰訊在零售領域的佈局,我最近也屢次強調過,咱們不是本身要作零售,而是但願成爲零售業的「數字化助手」。從前幾年打通微信支付環節,到目前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實現了線上線下貨物銷售體系打通、粉絲一體化運營、廣告與營銷的閉環。例如,最大零售超市沃爾瑪開始觸電,不少門店用微信小程序能夠完成「掃碼付」,不須要人工結帳。還有永輝超市經過微信小程序能夠直接打開線上店鋪,在家完成訂單,30分鐘送達。
再好比,去年末,咱們和百麗合做開發了智慧門店的升級方案。好比,咱們部署了人臉攝像頭等傳感設備,客流數量、店鋪的熱點區域在哪裏、顧客逛店的怎麼走,全憑數據。好比,店長能夠實時查看每一個店員陪同的顧客數量、時間和陪同轉化率,有針對性地給員工進行專業指導。
從此,商家還能夠經過對消費者購買行爲的分析,優化店鋪選址、貨架陳列,同時LBS廣告引流、公衆號推送內容、小程序商品及優惠券,也能夠實現千人千面。近期,騰訊和步步高合做打造的智慧門店也將落地,你們能夠關注步步高此次在峯會帶來的精彩案例。將來,相信消費營銷環節的數字化,對生產設計環節會帶來愈來愈大的影響。這對於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第四個案例是智慧醫療,也便是生命健康領域。咱們在醫療領域也作了不少探索。前幾年你們廣泛感受去醫院掛號、繳費須要排隊,咱們如今與醫院攜手,從掛號、支付環節入手,用微信解決患者就診全流程,節省你們時間。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咱們發現,在檢驗單、藥方、醫保、商保這些環節還能夠打通,因此,咱們與社保部門合做,陸續在27個省市推出了「微信社保卡」。根據多個城市的使用經驗,醫院上線「微信醫保支付」後,可爲每位患者平均節省四十多分鐘。
去年,咱們將數字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推動到了診療環節。騰訊推出了基於人工智能的醫學產品「騰訊覓影」,利用AI醫學影像技術助力診療環節,覆蓋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眼底病變等多病種篩查。目前,騰訊覓影已經落地100多家三甲醫院,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率。目前「騰訊覓影」在重慶多家三甲醫院已經落地。
與此同時,咱們與廣西柳州嘗試在微信掛號、支付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國首例「院外處方流轉」服務,院內開處方,院外購藥,甚至送藥上門。由於處方流轉涉及衛計委、醫院、藥房、藥廠等多個環節,這裏咱們用了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不被篡改,咱們也在考慮推進這項技術的落地應用。
第五個是互聯網+農業,也就是生產服務,這個案例比較長,就不一一介紹了。總的來講,利用企業微信技術,助力企業在提升效率方面作了不少的工做。
最後我想談七種工具,簡單介紹一下數字化工具箱裏面有哪些東西。七種工具,也能夠叫七種武器,對企業攻克數字堡壘來講,它們是最好的武器。我會從表到裏、從前端到後臺,按順序給你們介紹。
第一公衆號。微信的公衆號平臺,最先2012年開始上線,當時咱們有個口號,讓「再小的個體,也有本身的品牌」。咱們但願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讓每個商家和機構都能直接跟本身的終端消費者創建聯繫,擁有本身的粉絲和流量。目前,咱們公衆號體系已經成爲各個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渠道。
第二小程序。小程序發展了一年多,愈來愈完善了。它拓展了公衆號達不到的一些功能,能夠說是一個很是重要的數字化利器,尤爲目前智慧零售的不少應用都跟小程序關係密切。小程序上線一年來,已經有58萬個小程序,覆蓋了100萬開發者。目前,能夠說小程序已經成爲中國編程者很是熱門的編程環境和語言環境,這就是中國IT行業讓人自豪的一個成果。
第三移動支付。剛纔楊教授講到,移動支付成爲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移動支付很是普及,很早的時候,咱們就力推用二維碼掃碼,這個技術看起來不是很高級,可是其實是最實用的。經過手機攝像頭來掃碼,咱們在2012年就判定,這將成爲線上線下鏈接的重要橋樑。因此,在微信裏,你們加好友時,咱們有意識地讓用戶掃二維碼來加,因此大家想到二維碼掃碼,就馬上想用微信右上角掃一掃,這個場景是深刻人心的。
第四社交廣告。過去,大部分的品牌商家都是用傳統的方式作營銷,遞推、發傳單、投放傳統的戶外報告等等,這個效率不高,不少錢都浪費掉了。將來,咱們但願用數字化的方式打通線上線下,進行一體化的營銷。咱們社交廣告的效果也愈來愈獲得你們的承認,因此目前咱們開始將朋友圈、公衆號和小程序的廣告互相打通,環環相扣。包括在智慧零售這些案例裏面,咱們已經開始嘗試如何利用社交廣告帶來互動,看如何產生價值。這一塊是新事物,咱們也在摸索,也但願和在座的合做夥伴一塊兒加速它。
第五企業微信。微信和QQ都在開發企業級的運用,目前咱們正在內測,讓企業微信和你們正在用的公開微信互聯互通。這個難度仍是比較大的,好比說零售售貨員,或者是你的同事,你跟客戶溝通是用本身我的的微信來創建關係鏈。可是員工離開以後,那企業全部顧客關係網絡就給帶走了,並且不少信息是流傳不下來。如今能夠經過互聯互通打通,能夠把它的效率大大提高,並且很是方便。
第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我就不詳細展開。我也曾經說過,將來各行各業其實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
第七安全能力。企業和政府進行數字化轉型,常常問的問題是安不安全。之前網絡上,你們雖然孤立,可是感受不互聯互通,仍是安全的。可是,要用到數據,你們擔憂上了雲、上了網以後,這個數據如何保證安全——這個也是騰訊特別重視的,咱們內部有7個安全實驗室,在不一樣的領域作了不少研究。好比上海的安全實驗室就發現了特斯拉系統的多個漏洞,幫助特斯拉解決了不少安全隱患,特別是汽車、車聯網方面,這個安全隱患更加劇要,由於它關係到咱們的出行、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永遠是騰訊的生命線。
最後,簡單總結。中國的實體經濟和公共服務機構,正在成爲數字化進程中的主角。騰訊但願作好鏈接器,和作零配件。咱們爲你們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成爲大家最好的數字化助手。
中國經濟正在實現新舊動能的轉變,創新很是關鍵。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就在眼前,咱們如何把握數字化變革的機遇,能不能在更多領域和其餘公司並跑,甚至領跑?今天,對於重慶和不少西部城市來講,咱們若是把握好這個機遇,也會得到和更多東部發達城市並跑甚至是領跑的機會。
咱們相信,數字中國的建設將能加速全球數字化的進程,併爲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最後,再打一個廣告,今天咱們將爲你們推出,咱們團隊和我新出的一本新書,叫作《指尖上的中國》,這本書講述了中國做爲移動互聯大國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在書裏也有在座各位在各個領域的很是鮮活、生動的案例,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