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p自出世起,熱度就很高。它利用了Node的Stream機制,速度很快;函數式的寫法也很便於閱讀。這兩大優點讓它一躍成爲最受歡迎的批處理工具,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2015前端工具普查)。javascript
我以前一直用Grunt,爲了避免落後於時代,前幾天在一個業餘項目中試用了一下Gulp,如下是個人感覺。html
雖然沒法獲得證明,不過我相信Grunt的設計中有不少都是借鑑Ant得來的——在沒有Grunt以前,我曾經用Ant腳本 + Google Closer Compiler + Google Closer Stylesheets 壓縮代碼——好比,它的配置是JSON格式的,跟XML很是相像。Grunt的問題也在這裏:聲明任務須要寫JSON配置文件,不一樣的任務須要寫在一塊兒,而後經過registerTask('task', ['task1', 'task2:js', 'task3', ....])
來組織。這樣先後脫節,確實既很差寫,也很差讀。個把月回來徹底看不懂也不算意外……前端
而Gulp的設計則更加自由,它充分利用JavaScript的函數式寫法,一個任務就處理一批文件,從上往下看,結構很是清晰:java
gulp.task('js', function () { gulp.src(['js/']) .pipe(concat()) .pipe(replace('@version@', version)) .pipe(uglify()) .pipe(gulp.dest('dist/js/app.js')); });
勝者:Gulpgit
Gulp受推崇的另外一大緣由就是速度快,通常的任務都是毫秒級。github
不過,這對於我來講意義不大。做爲一名人民幣玩家,哥的慣用IDE是WebStorm和PHPStorm,均支持文件實時編譯和自動刷新等經常使用功能。因此我只須要批處理工具幫我壓縮文件和打包便可。apache
這個回合:打平。npm
前面提到,Gulp利用了Node的Stream機制,它的內部是處理文檔流。這方面Grunt比較保守,仍然是把文件讀進內存,而後進行字符串操做。兩者的機制不一樣很差對比,不過做爲從頁面仔成長起來的前端工程師,不得不認可我對流的理解並不深入,對文件讀取和二進制操做也不甚了了,因此在理解兩者和開發業務插件的時候,我寧肯選擇Grunt。json
另外,Gulp的任務是異步的,因此在個人使用場景中——先clean目錄,而後各類壓縮,最後打包成zip——就很難搞(因此我以爲不少人用Gulp只是爲了實時編譯預處理文件)。後來用了sequence插件才搞定。gulp
這方面我以爲Grunt雖然保守,可是更接近前端開發者的知識結構,學習成本更低。
勝者:Grunt
Gulp的團隊應該是有代碼潔癖的,好比,他們有一個官方插件倉庫,這很正常;可是他們居然還有一個Gulp插件黑名單……簡直匪夷所思……
因此Gulp團隊顯然不肯意重複發明輪子,好比簡單的clean目錄,他們就不肯意作,並且也不讓別人作,由於已經有不少工具能夠實現這個功能了……可是對於初學者好比我來講,就會在插件引擎中找半天,最後仍是Google到相關指引才獲得正確的作法。
這方面Grunt團隊作的很好。Grunt插件中有一組是官方提供的,以grunt-contrib爲命名空間,基本上,使用這套組件就能夠完成我全部的平常工做了。
勝者:Grunt
大趨勢上,Gulp的確勢頭迅猛。可是從實際體驗中,我以爲Grunt目前更成熟,也能知足工做所需。
我並不想說Gulp很差,只是如今的我用起來不太順手。若是哪天我有時間好好搞搞後端,搞搞Node開發,把Stream概念搞清楚,也許我也會轉投Gulp。不過目前,仍是繼續用Grunt吧。
同時發佈於個人博客,兩邊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