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260.1-2006 軟件工程 產品質量 第1部分:質量模型

質量模型框架

GB /T 16260.1描述了關於軟件產品質量的兩部分模型:a)內部質量和外部質量,b)使用質量。模型的第一部分爲內部質量和外部質量規定了六個特性,它們可進一步細分爲子特性。當軟件做爲計算機系統的一部分時,這些子特性做爲內部軟件屬性的結果,從外部顯現出來。web

質量模型使用實例是:安全

  • 確認需求定義的完整性;框架

  • 肯定軟件需求;性能

  • 肯定軟件設計目標;學習

  • 肯定軟件測試目標;測試

  • 肯定質量保證準則;編碼

  • 爲完整的軟件產品肯定驗收準則spa

質量途徑

GB/T 16260與GB/T 18905標準之間的關係參見參考資料1.1第4頁。生存週期的質量途徑參見《軟件評測師》85頁。.net

用戶質量要求包括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對使用質量的需求。當使用軟件產品質量特性和子特性來講明外部質量和內部質量的時候,可使用這些被肯定的要求。設計

爲知足軟件質量要求而進行的軟件產品評價是軟件開發生存週期中的一個過程。軟件產品質量能夠經過測量內部屬性(典型地是對中間產品的靜態測度)也能夠經過測量外部屬性(典型地是經過測量代碼執行時的行爲),或者經過測量使用質量的屬性來評價目標就是使產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具備所需的效用。

過程質量(即在GB/T 8566-2001中定義的任一輩子存週期過程的質量)有助於提升產品質量,而產品質量又有助於提升使用質量。所以,評估和改進一個過程是提升產品質量的一種手段,而評價和改進產品質量則是提升使用質量的方法之一。一樣,評價使用質量能夠爲改進產品提供反饋,而評價產品則能夠爲改進過程提供反饋。

合適的軟件內部屬性是得到所需外部行爲的先決條件,而適當的外部行爲則是得到使用質量的先決條件。

軟件產品質量需求通常要包括對於內部質量、外部質量和使用質量的評估準則,以知足開發者、維護者、需方以及最終用戶的須要(見GB/T 18905. 1-2002,第8章)

產品質量和生存週期

內部質量、外部質量和使用質量的觀點在軟件生存週期中是變化的。例如,在生存週期開始階段做爲質量需求而規定的質量大多數是從外部和用戶的角度出發的,它與如設計質量這樣的中間產品質量不一樣,後者大可能是從內部和開發者的角度來看問題的。爲得到必要的質量級別,使用諸如質量的規格說明和評價這樣的技術須要支持這些不一樣的觀點。爲了在生存週期的每一個階段正確地管理質量,須要對質量定義這些觀點和相關技術。

由於目標是爲了得到必須的和足夠的質量以知足用戶的實際須要,因此GB/T 6583根據知足明確和隱含要求的能力來定義質量。然而,用戶所描述的要求並不老是反映該實際用戶的須要,由於:(1)用戶並非常常能夠意識到本身的實際須要,(2)要求在被說明以後可能會變化,(3)不一樣的用戶可能具備不一樣的操做環境,(4)特別是對於現貨軟件,諮詢全部可能類型的用戶是辦不到的。所以,質量需求不可能在開始設計前獲得完整的定義。然而,儘量詳細地理解實際用戶的須要並在需求中表示它們是必須的。得到完美質量的目標是沒必要要的,可是當產品被交付並由用戶實際使用的時候,對於每一個特定的使用周境,必要的和足夠的質量倒是必須的。

用於質量需求度量的測量標度能夠根據對於需求的不一樣知足程度細分爲多個類別。例如,標度能夠劃分爲兩類:不能使人滿意的和使人滿意的,或者四類:超出需求、達到目標、最低限度地可接受的以及不可接受的(見GB/T 18905. 1-2002)。類別宜明確說明,這樣用戶和開發者均可以免沒必要要的花費以及進度的超限。

在軟件生存週期的不一樣階段存在着關於產品質量和相關度量的不一樣觀點(見《軟測》86頁圖)。

用戶質量要求可經過使用質量的度量、外部度量,有時是內部度量來肯定爲質量需求。當確認產品時,這些度量肯定的需求應該做爲準則來使用。得到知足用戶要求的產品一般須要一個能夠不斷從用戶角度獲得反饋的迭代的軟件開發方法。

外部質量需求從外部視角來規定要求的質量級別。包括用戶質量要求派生的需求(包括使用質量需求)。外部質量需求用做不一樣開發階段的確認目標。對在本部分中定義的全部質量特性,外部質量需求應在質量需求規格說明中用外部度量加以描述,宜轉換爲內部質量需求,並且在評價產品時應該做爲準則使用。

內部質量需求從產品的內部視角來規定要求的質量級別。內部質量需求用來規定中間產品的特性。這些能夠包括靜態的和動態的模型,其餘的文檔和源代碼。內部質量需求可用做不一樣開發階段的確認目標,也能夠用於開發期間定義開發策略以及評價和驗證的準則。這可能會包括對於一些超出本標準範圍的附加度量(如適合於可重用性的度量)的使用。具體的內部質量需求應使用內部度量加以定量地說明。

內部質量是基於內部視角的軟件產品特性的整體。內部質量針對內部質量需求被測量和評價。軟件產品質量的枝節部分能夠在代碼實現、評審和測試期間被改進,可是由內部質量表示的軟件產品質量的基本性質不會改變,除非進行從新設計。

估計的 (或預測的)外部質量是在瞭解內部質量的基礎上,對每一個開發階段的最終軟件產品的各個質量特性加以估計或預測的質量。

外部質量是基於外部視角的軟件產品特性的整體。即當軟件執行時,典型地是在模擬環境中用模擬數據測試時,使用外部度量所測量和評價的質量。在測試期間,大多數故障都應該能夠被發現和消除。然而,在測試後仍會存在一些故障。這是由於難以校訂軟件的體系結構或軟件其餘的基礎設計方面,因此基礎設計在整個測試中一般保持不變

估計的 (或預測的)使用質量是在瞭解內部和外部質量的基礎上,對每一個開發階段的最終軟件產品的各個使用質量的特性加以估計或預測的質量。

使用質量是基於用戶觀點的軟件產品用於指定的環境和使用周境時的質量。它測量用戶在特定環境中能達到其目標的程度,而不是測量軟件自身的屬性(使用質量在本部分的第7章中定義)。

用戶環境中的質量級別可能與開發者環境中的不一樣,由於不一樣用戶的要求和能力間存在着差異,以及不一樣硬件和支持環境間有差別。用戶僅評價那些用於其任務的軟件屬性。有的時候,由於用戶需求的改變,以及肯定隱含要求的困難,因此在需求分析階段由最終用戶肯定的軟件屬性,當產品投人使用時再也不知足用戶的需求。

需評價的項

項能夠經過直接測量來評價,或者經過測量它們的結果來間接進行評價。例如,一個過程能夠經過測量和評價它的產品來間接地進行評估,而產品能夠經過測量用戶的任務性能來間接地評價(採用使用質量的度量)。

軟件從不會單獨運行,它老是做爲大型系統的一部分,這個系統經常由其餘軟件產品組成,具備接口、硬件、操做員和做業流程等完整的軟件產品可在所選擇的外部度量的層次上進行評價。這些度量描述了它與其所在環境間的交互做用,並經過在運做中觀察軟件來進行評估。使用質量能夠依據由具體用戶使用的產品知足他們得到包括有效性、生產率、安全性和滿意度在內的明確目標所要求的程度進行測量。通常可根據更多的規定的軟件產品質量特性的測度來完成,這有可能在開發過程當中比較早地被執行。

在開發的最先階段,僅能測量資源和過程。當中間產品(規格說明、源代碼等)可用時,就能夠在選擇的內部度量層次上對它們進行評價這些度量可用來預測外部度量的值,也能夠在自身的範圍內做爲外部質量的基本先決因素而被測量。

在軟件產品評價和其執行時所在系統的評價之間能夠作進一步的區分。

而且,系統的界限斷定依賴於評價的目的和用戶是誰。

質量模型的使用

軟件產品質量宜使用已定義的質量模型來評價。質量模型宜在爲軟件產品和中間產品設置質量目標時使用。軟件產品質量應該按層次分解爲一個由特性和子特性所組成的質量模型,該模型可做爲與質量相關的問題清單來使用。

對大型軟件產品的全部部分,測量其全部內部和外部子特性其實是不可能的。相似地,爲全部可能的用戶一任務方案測量使用質量一般也是不切實際的。評價資源須要基於業務目標和產品與設計過程的性質在不一樣類別的測量間進行分配。

外部和內部質量的質量模型

功能性

當軟件在指定條件下使用時,軟件產品提供知足明確和隱含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注 I: 本特性與軟件爲知足要求要作什麼有關,而其餘特性則主要與什麼時候知足要求以及如何知足要求有關

注 2: B .21中對於質量定義的註解適用於本特性中的明確和隱含的要求

注 3 對於用戶操做的系統,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效率的組合能夠經過使用質量從外部測量。

  • 6.1.1 適合性:軟件產品爲指定的任務和用戶目標提供一組合適的功能的能力

注 1 適合程度的例子如面向任務的由子功能構成的功能組合是否合適以及表的容量是否合適等。

注 2: 適合性至關於IS0 9241-10中任務的適合性。

注 3: 適合性也影響易操做性。

  • 6.1.2 準確性:軟件產品提供具備所需精度的正確或相符的結果或效果的能力

6.1.3 互操做性:軟件產品與一個或更多的規定系統進行交互的能力。 注 :用互操做性代替兼容性是爲了不可能與易替換性的含義產生混淆。 6.1.4 安全保密性:軟件產品保護信息和數據的能力,以使未受權的人員或系統不能閱讀或修改這些信息和數據,而不拒絕受權人員或系統對它們的訪問。

[G B/ T 8566-2001〕 注 I: 這 也適用於傳送中的數據。

注 2: 安全性(safety)定義爲使用質量的一個特性,由於它不只僅與軟件有關,並且與整個系統有關。

  • 6.1.5 功能性的依從性:軟件產品遵循與功能性相關的標準、約定或法規以及相似規定的能力

可靠性

在指定條件下使用時,軟件產品維持規定的性能級別的能力。

注 1 :軟件不會損耗或老化。可靠性的種種侷限是因爲需求、設計和實現中的故障所致。由這些故障引發的失效取決於軟件產品的使用方式和所選擇的程序選項,而不是經時時間。

注 2 :在 ISO/IEC 2382-14:1997中可靠性的定義是「功能單元完成所需功能的能力⋯⋯」。在本部分中,功能性僅是軟件質量諸特性之一,所以,可靠性的定義已被擴展爲「維持規定的性能級別⋯ 」,而不是「⋯ 完成所需功 能 」。

  • 6.2.1成熟性:軟件產品爲避免由軟件中故障而致使失效的能力。

*6.2.2容錯性:在軟件出現故障或者違反其指定接口的狀況下,軟件產品維持規定的性能級別的能力。

注:規定的性能級別可能包括失效防禦能力。

  • 6.2.3易恢復性

在失效發生的狀況下,軟件產品重建規定的性能級別並恢復受直接影響的數據的能力。

注1:在失效發生後,軟件產品有時候會在某些時間宕掉,這段時間的長短可根據其易恢復性評估

注2:有效性(availability)是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軟件產品處在給定的時間點完成所需功能的狀態的能力。有效性能夠根據軟件產品在所有時間中處於正常工做狀態的百分比進行外部評估.所以,有效性是成熟性(控制失效的頻度)、容錯性和易恢復性(控制每一個失效發生後的宕機時間長短)的組合。由於這個緣由,它沒有做爲單個子特性被包括進來。

  • 6.2.4可靠性的依從性

軟件產品遵循與可靠性相關的標準、約定或法規的能力。

易用性

在指定條件下使用時,軟件產品被理解、學習、使用和吸引用戶的能力

注1:功能性、可靠性和效率的某些方面也會影響易用性,可是按本部分的意圖,它們沒被分類爲易用性

注2:用戶可能包括操做員、最終用戶和受該軟件的使用影響或依賴於該軟件使用的間接用戶。易用性必須針對軟件所影響的全部不一樣的用戶環境,這可能包括對使用的準備和結果的評價。

  • 6.3.1易理解性

軟件產品使用戶能理解軟件是否合適以及如何能將軟件用於特定的任務和使用條件的能力。 注:這要依賴於軟件提供的文檔和初始印象。

  • 6.3.2易學性

軟件產品使用戶能學習其應用的能力。

注:該內部屬性至關於工SO9241-10中定義的對學習的適合性。

  • 6.3.3易操做性

軟件產品使用戶能操做和控制它的能力

注1:適合性、易改變性、適應性和易安裝性的某些方面可能會影響易操做性

注2:易操做性至關於工S09241-10中定義的可控性、容錯性和與用戶指望的符合性

注3:對於用戶所操做的系統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效率的組合可經過使用質量從外部進行測量。

  • 6.3.4吸引性

軟件產品吸引用戶的能力 。 注:這涉及到軟件旨在使自身對用戶更具吸引力的屬性,例如顏色的使用和圖形化設計的特徵。

  • 6.3.5易用性的依從性

軟件產品遵循與易用性相關的標準、約定、風格指南或法規的能力

效率

在規定條件下,相對於所用資源的數量,軟件產品可提供適當性能的能力。

注1:資源可能包括其餘軟件產品、系統的軟件和硬件配置,以及物質材料(如打印紙,磁盤等)

注2:對於用戶所操做的系統,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效率的組合能夠由使用質量從外部進行測量

  • 6.4.1時間特性

在規定條件下,軟件產品執行其功能時,提供適當的響應和處理時間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 6.4.2資源利用性

在規定條件下,軟件產品執行其功能時,使用合適數量和類別的資源的能力。

注:人力資源做爲生產率的一部分被包括進來(7.1.2)0

  • 6.4.3效率依從性

軟件產品遵循與效率相關的標準或約定的能力。

維護性

軟件產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糾正、改進或軟件對環境、需求和功能規格說明變化的適應。

  • 6.5.1易分析性

軟件產品診斷軟件中的缺陷或失效緣由或識別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 6.5.2易改變性

軟件產品使指定的修改能夠被實現的能力。

注1:實現包括編碼、設計和文檔的更改。

注2:若是軟件由最終用戶修改,那麼易改變性可能會影響易操做性。

  • 6.5.3穩定性

軟件產品避免因爲軟件修改而形成意外結果的能力。

  • 6.5.4易測試性

軟件產品使已修改軟件能被確認的能力。

  • 6.5.5維護性的依從性

軟件產品遵循與維護性相關的標準或約定的能力。

可移植性

軟件產品從一種環境遷移到另一種環境的能力。 注:環境可能包括組織、硬件或軟件的環境。

  • 6.6.1適應性 ==

軟件產品毋需採用額外的活動或手段就可適應不一樣指定環境的能力。

注1:適應性包括內部容量的可伸縮性(例如屏幕域,表,事務量,報告格式等等)。

注2:若是軟件能被最終用戶所適應,那麼適應性就至關於ISO9241-1。中所定義的個性化的適合性,並且可能會影響易操做性

  • 6.6.2易安裝性

軟件產品在指定環境中被安裝的能力。

注:若是軟件由最終用戶安裝,那麼易安裝性就可能致使對適合性與易操做性的影響。

  • 6.6.3共存性

軟件產品在公共環境中同與其分享公共資源的其餘獨立軟件共存的能力

  • 6.6.4易替換性

軟件產品在一樣環境下,替代另外一個相同用途的指定軟件產品的能力。

注1:例如,軟件產品的新版本的易替換性在升級時對於用戶來講是重要的。

注2:易替換性用來代替兼容性,目的是爲了不可能與互操做性(見6.1.3)的含義相混淆

注3:易替換性可能包括易安裝性和適應性的屬性。因爲此概念的重要性,故做爲一個獨立的子特性被引人

  • 6.6.5可移植性的依從性

軟件產品遵循與可移植性相關的標準或約定的能力。

使用質量的質量模型

使用質量是基於用戶觀點的質量。使用質量的得到依賴於取得必需的外部質量,而外部質量的得到則依賴於取得必需的內部質量.測度一般在三個層次上都是須要的,由於知足內部測度準則的要求經常並不足以確保符合外部測度準則,而知足子特性的外部測度準則也經常不足以保證符合使用質量準則。使用質量的度量的實例在GB/T16260.4中給出。

7.1使用質量

軟件產品使指定用戶在特定的使用周境下達到知足有效性、生產率、安全性及滿意度要求的特定目標的能力。

注1:使用質量是基於用戶觀點的包含軟件在內的環境的質量,並且是經過在該環境中使用此軟件的結果而不是軟件自己的屬性來測量的

注2;GB/T18905.1-2002中關於使用質量的定義(參見附錄B)目前還不包括「安全性」這一新特性。

注3:按照與本部分中使用質量定義的一樣方式,在IS09241-11中對易用性進行了定義使用質量可能會受到任何一個質量特性的影響,所以它比易用性的範圍要廣。在本部分中,依據易理解性、易學性、易操做性、吸引性和依從性對易用性進行了定義

  • 7.1.1有效性

軟件產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使用戶能達到與準確性和完備性相關的規定目標的能力。

  • 7.1.2生產率

軟件產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使用戶爲達到有效性而消耗適當數量的資源的能力。

注:相關資源能夠包括完成任務的時間、用戶的工做量、物質材料和使用的財政支出

  • 7.1.3安全性

軟件產品在指定使用周境下,達到對人類、業務、軟件、財產或環境形成損害的可接受的風險級別的能力。

注:風險經常是由功能性(包括安全保密性)、可靠性、易用性或維護性中的缺陷所致。

  • 7.1.4滿意度

軟件產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使用戶滿意的能力。

注:滿意度是用戶對其與產品交互的反應,還包括對產品使用的意見

參考資料

  • GB/T 16260 《信息技術軟件產品評價質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 ISO/IEC 9126

  • 軟件評價 GB/T18905.1- --18905.6

  • ISO/IEC 15504 (與軟件過程評估有關)

  • GB/T 8566-2001(與軟件生存週期有關)

  • GB/T 19001(與質量保證過程有關)

  • ISO 1495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