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硬盤:
磁頭在讀寫數據時,並不接觸盤面,而是懸浮在距離盤面表面很是近的地方。若是由於某些緣由,磁頭接觸到了盤面,會產生破壞性的後果。
硬盤分區:
硬盤通常分爲IDE硬盤、SCSI硬盤和SATA硬盤。在Linux中,IDE藉口的設備被稱爲hd,SCSI和SATA接口的設備則被稱爲sd。第一塊 硬盤被稱做sda,第2塊被稱做sdb,以此類推。Linux規定,一塊硬盤上只能存在4個主分區,分別被命名爲sda一、sda二、sda3和 sda4。邏輯分區則從5開始標識,每多一個邏輯分區,就在末尾的分區號上加1。邏輯分區沒有數量限制。
通常來講,每一個系統都須要一個主分區來引導。每一個分區中存放着引導整個系統所必須的程序參數。在Windows環境中常說的C盤就是一個主分區,它是硬盤 的第一個分區,在Linux下被稱爲sda1。其後的D、E、F等屬於邏輯分區,對應於Linux下的sda五、sda六、sda7... ...。操做系統主體能夠安裝在主分區,也能夠安裝在邏輯分區,但引導程序必須安裝在主分區內。
Linux文件系統:
ext3fs 和
ext4fs,4增長了
日誌功能,當系統崩潰以後,就能夠利用日誌恢復文件系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數據的丟失。日誌檢查機制檢查每一個文件系統所需的時間約爲1秒,這意味着災難恢復幾乎不耽誤任什麼時候間。
ReiserFS文件系統,Reiser4的新算法能夠同時兼顧速度和磁盤利用率,而其餘文件系統每每須要系統管理員在這兩個方面進行選擇
swap:交換分區,能夠理解爲虛擬內存。實際內存不夠時,操做系統從內存中取出一部分暫時不用的數據,放在交換分區中。Windows不會爲swap單獨劃分一個分區,而是使用
分頁文件實現相同的功能。
掛載文件系統:
使用光盤或USB作例子,快速上手:
能夠用df -h查看當前設備的掛載狀況,把cdrom換成sdb1就能夠掛載USB了,通常狀況下USB會是/dev/sdb1設備文件
sudo mkdir /mnt/cdrom ##/新建一個要目錄(掛載點)
sudo -r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掛載光盤至這個新建的目錄
如今,就能夠經過目錄/mnt/cdrom訪問這個光盤了。
cd /mnt/cdrom
ls ##查看光盤內容
cd / ##退出/mnt/cdrom目錄
sudo umount /dev/cdrom ##
卸載光盤
sudo umount -r /dev/sda1 ##
-r 指導umount在沒法卸載文件系統的狀況下,嘗試以只讀方式從新載入
-r和
-w分別指定以只讀模式和可讀寫模式掛載設備。
-w是默認值
在啓動的時候掛載文件系統:/etc/fstab 文件
Linux經過配置文件
/etc/fstab文件,來肯定系統如何在開機時掛載硬盤,以及那些分區須要掛載的信息
列表信息有:用來掛載每一個文件系統的UUID(用於指代設備名)、
掛載點;
文件系統的類型;
各類掛載參數;
備份頻度;
在重啓的過程當中文件系統的檢查順序。
Linux下 設備 的表示方法
Linux下的全部的設備都被看成文件來操做,在Linux中每一個設備都被映射爲一個特殊文件,這個文件被稱爲「
設備文件」。
Linux把全部的設備文件都放在/dev目錄下,這些文件大部分是
塊設備文件 和
字符設備文件 。塊設備能夠隨機讀寫;字符設備只能順序接收「字符流。用戶不能直接經過設備文件訪問存儲設備,全部的存儲設備在使用以前,必須先掛載到一個目錄下,而後,就能夠像操做目錄同樣操做這個存儲設備了。
查看磁盤使用狀況: df
df (-h) ##df命令會收集和整理當前已經掛載的所有文件系統的一些重要的統計數據
-a 所有文件系統列表
-h 方便閱讀方式顯示
-T 文件系統類型
-i 顯示inode信息
... ...
df (-t ext4) ##顯示ext4文件系統類型的信息
-t [文件系統類型] 只顯示指定文件系統類型的磁盤信息
-x [文件系統類型] 不顯示指定文件系統類型的磁盤信息
檢查和修復文件系統: fsck
sudo fsck /dev/sda1
sudo fsck -p (不加設備文件) ## 帶有-p選項的fsck命令,會讀取fstab文件,來肯定檢查哪些文件系統,
##並經過每一條記錄最後一個字段所指定的順序,對文件系統按照數字的升序進行檢查。
##若是兩個文件系統的序號相同,那麼fsck會同時檢查他們。一般狀況下,fsck -p會在硬盤啓動時自動運行
在磁盤上創建文件系統(格式化):mkfs
sudo
mkfs -t ext3 /dev/sdb1 ##格式化/dev/sdb1爲ext4格式(ext4位默認格式)
sudo
mkfs -t ext4
-c /dev/sdb1 ##使用-c選項來檢查指定設備上損壞的塊
安裝硬盤和分區:fdisk
1.使用fdisk創建分區表
2.使用mkfs創建ext3fs文件系統:
3.使用fsck檢查文件系統
4.測試分區
5.建立並激活交換分區
6.配置fstab文件
————————參考《Linux從入門到精通》劉憶智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