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班,我和公司另外兩個產品在閒聊,你知道,產品嘛總會吐槽A公司又有新動做,B公司又出新產品,吐槽產品C體驗糟糕···,這天,咱們聊的是內容型產品的體驗問題。微信
內容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必定是內容,好比咱們廣泛認爲QQ音樂的播放體驗優於網易雲音樂,但網易雲音樂勝在歌曲豐富,因此體驗上的瑕疵也是能夠接受的。可是做爲須要消耗大量時間的app來講,好的體驗確實可以增長溫馨度,讓你不會以爲特別「累」,從而增長消費時長。網絡
問題發現app
首先咱們發現的是微信,同一個app不一樣層級的產品設計存在差別,聊天主界面→訂閱列表,均是圖片+文字的形式,而到了內容展現頁面,變成了文字+圖片,爲何會這樣?框架
而後咱們又找了內容型app的兩個同類產品,網易新聞和今日頭條,發現是兩種相反的設計,那麼那種方式更好呢?ide
問題分析優化
從元素和用戶兩個角度分析:動畫
一、元素的感知程度網站
可視化元素的感知程度排序:動畫>圖片>文字,這也是PC上不少小網站放滿動畫廣告的緣由,它太能吸引你們的注意力了。具體到手機上,圖片比文字更能吸引你們的眼球。spa
同時,圖片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易讀性更高,當你看到普京的照片,你能夠迅速意識到這大概是一篇國際政治相關的新聞。設計
從這個角度來講,圖片應該至於文字前方,主要目的是快速獲取你的注意力,並傳遞宏觀信息,關注繼續閱讀,不然直接跳過。
二、人類的閱讀習慣
正常狀況下,人類的閱讀習慣是從左到右,從上往下(爲什麼古書從右到左?有興趣的看官能夠自行了解)。因此在網頁時代,人類的眼球熱力圖是「F」型。
在小屏終端時代,我的以爲「F型」不太實用,我我的更傾向於優先關注屏幕中央。未找到移動端的相關分析報告,但這不影響咱們分析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同時,要注意的是,眼睛的閱讀速度快於大腦的分析速度,也就是當你在閱讀內容的時候,眼睛(餘光)要提早去看下文才能保證閱讀的快速性和內容的連貫性。
當你在快速閱讀文字的時候,你確定不但願忽然出現了一張圖片,你須要停下來,大腦從「文字解析方式」切換到「圖片解析方式「」,形成閱讀的卡殼。這樣看來,文字應該在圖片後方,你能夠略過圖片,一馬平川的閱讀文字。
優化方案
綜上,圖片+文字彷佛是更合理的排版方式,以新聞類產品爲例,能夠嘗試從如下角度優化:
一、框架=圖片+標題+摘要
圖片儘可能貼近內容,標題清晰,一句話說明問題,摘要簡潔,對標題合理補充。
二、合理展現相關信息
網易經過評論來吸引用戶,今日頭條須要在列表說明內容來源,新聞講究時效性,合理的時間說明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篩選信息。來源、時間和評論數多是須要在列表中標明的元素,能夠合理排版展現。
那麼微信公衆帳號內容頁爲什麼會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展現呢?個人猜想是微信公衆帳號的編輯者是我的,在配圖方面並不專業,好比我有時配圖特別意識流,僅從圖片很難揣摩出做者的真正意思,所以微信優先展現了文字。
看吧,咱們常犯的錯誤:當一個產品成功以後,不管它的功能或設計是否合理,咱們老是會不禁自主的給它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證實他的偉大。或許,它這裏的設計確實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