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下午茶】一場關於四合院和樓房的雲架構討論

短短四五年,雲的時代已經不可阻擋,並逐步吞噬和改變了原來的IT基礎架構,造成了一套完整的雲基礎架構服務。可是否向雲遷移、如何遷移、何時和什麼狀況下遷移,不少企業IT管理人員着實有點“暈”。做爲觀察者,我本身也有很多的疑問。本次下午茶,我和老友張振倫就這個話題展開了一場討論。安全


張振倫是業內公認的虛擬化和雲架構專家,早在2007年做爲VMware公司大中華區技術總監時就曾經接受過個人訪談,一晃8年過去,如今就職F5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對雲基礎架構方面更爲專業。更讓我“氣憤”的是,他的精氣神比8年前更好,我卻是明顯變胖。網絡


話題一:從四合院到樓房 搬仍是不搬?架構


咱們的談話,就從一個比喻開始。ide

        一個村子,老王頭一家在四合院住了數十年——傢俱是老傢俱,吃水有水井,作飯有大 竈臺,日子過得倒也貼潤。話說這一天村頭建了一座現代住宅樓,各類硬件條件固然會好,用水用電更是方便的很。要什麼戶型,精裝仍是簡裝,均可以本身選—村 裏以爲住在樓裏方便、舒服還能騰出土地,號召你們搬進去。

    老王頭揹着手過去轉了一圈,這小區建得還真是不錯。之前在四合院兒的環境都得本身建設,種花、植樹、圍籬笆牆啥的,在這兒人家統一搞綠化,就不用咱操心了。 生活也方便,要喝水打開自來水,要作飯擰開自然氣,據說想用多少交多少費用就好了,不再用本身打井水、燒柴火。方即是方便,但老王頭老是以爲這兒也不習 慣,那兒也不順手,還擔憂萬一哪天停水停氣,俺這日子咋過?——關鍵是,要想搬進去,原來的各類傢伙事兒不只很差看,還很差用!但是要從新扔掉,花錢不 說,用起來還彆扭。測試

           那麼,搬仍是不搬?

張振倫聽了一樂,說這個比喻不錯。的確,傳統的企業應用已經有了十幾年甚至超過20年的發展,各類應用基本成型,這個時候你讓他遷移到雲端,代價太大了。這種狀況下,企業強行將原有IT系統及應用搬到雲端既不現實、又不划算。雲計算

但張振倫也問了我一個問題: spa

        若是老王有個兒子要成家自立門戶,小王是繼續住四合院合適,仍是住樓房合適?還有,若是老王家來了個親戚,是住家裏合適,仍是住在村頭樓房裏的賓館合適?

顯然,就像老王頭能夠繼續住四合院、年輕人和客人就能夠直接住樓房同樣,對企業來講,已經成熟運轉的應用,徹底不必必定遷移到雲上來;但一些新的應用,以及一些特殊狀況(如測試環境等),就能夠直接部署在雲端,充分享受雲基礎架構帶來的靈活性和低成本。換句話說,就是要基於業務應用驅動而選擇是否採用雲架構,“不能爲了上雲而上雲”。orm

我追問:那新問題來了—— blog

        若是小王和親戚住村頭樓房,老王在四合院,那見個面換個東西多不方便?老王平時拉東西都是老牛車,總不能送什麼東西都倒騰下來再裝到汽車上吧?他也不會開車呀!

張振倫解釋說,這個需求其實一直都存在,並且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虛擬化技術其實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如今的不少企業應用,不必所有從新開發,能夠虛擬化一個環境,讓原來的應用繼續跑起來。打個比方—— ci

        老王該怎麼用牛車就用。若是須要帶着東西去找兒子不適合上公路,讓兒子開個廂式貨車,把牛車直接裝進後面,一腳油門不就到了嗎?


話題二:住樓房帶來的深層次變化


有個問題一直在困擾我,就是雲基礎架構的興起,到底帶來了哪些革命性的變化?這個問題我問了不少人,固然很難找到標準答案,但每一個人的視角不同。換句話說:

    住樓房的人多了,到底會給村子——村民的生活乃至村子的生態——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張振倫沉吟一下,慢慢說道:“我以爲應該是雲催生了應用的裂變,原來大顆粒的應用是主流,如今正在被逐步切散。”

這個角度是我此前沒注意到的,我慢慢消化了一下,基本理解了他的意思:就好像——

     每一戶人家原來的傢俱、用具,基本都是定製的,通常來講是粗獷和通用的;但樓房的發展,致使需求市場數量的提高以及對每款產品的功能、質量要求更加細化,例如咱們的傢俱、電器,正在衍生出愈來愈多的細分產品來。

換句話說,其實在雲架構下,不少應用正在逐步的細化和完善,能夠爲企業提供數量更多、功能更全的應用服務;企業也能夠騰出大量的精力,來解決如何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方面。

我追問:那你以爲雲架構下新出現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他答道:首先就是安全問題;其次是應用交付的挑戰。他給我解釋——

    之前每戶人家是相對封閉的,到了晚間,大門一關,這個家就基本上和外界沒有太多交流,安全性並不突出。但如今在樓房,大量的資源是公共的,生活方式也變化了,安全的問題變得突出。因此很是有必要安裝防盜門、增長樓宇監控等安全措施,此外還要增長保安等等。

此外,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每一個家庭的各類產品的功能需求和數量需求是動態的,這個時候如何確保他們的需求都能獲得快速知足,這是一個新的挑戰。

這時張振倫問了我一個新問題:你注意到傳統應用和雲架構在採購環節的變化嗎?看我有點愣神,他畫了一個簡圖:

左下這個三角,是傳統的IT投入。也就是說,企業化了大量的費用在通訊網絡和IT基礎架構上,但卻忽視了軟件和應用投入,這樣的架構註定是粗獷的;但在雲架構(右上三角)中,通信網絡和IT基礎架構的成本被大大下降,企業對應用自己的關注度迅速提高。

我以爲這種總結至關有道理,並幫他總結:

    此前的四合院生活,大把的錢是花在了買地、蓋房子上,真正在傢俱、電器上既沒有錢也沒有條件投入。如今樓房時代,公用設施條件大大改進,就能夠拿比較少的錢,直接享受比較好的房屋條件,而後把錢用在家居的裝修裝飾、傢俱電器等的改進上,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


話題三:住公寓仍是本身蓋樓?


雲基礎設施的推動已經不是一個須要討論的命題,這個我和張振倫都是承認的。另外一個咱們倆認爲不須要討論的是公有云仍是私有云的問題,這個命題咱們也很快發現無需討論:由於還找不到標準答案。若是還用剛纔的比喻,那就是:

        老王看到兒子住的不錯,也慢慢發現了樓房的好處;但考慮到安全性、私密性,又不喜歡普通的住宅樓,非常糾結。這個時候兒子給他出了個新方案:建一個小別墅,獨門獨院。老王先是一喜,盤算一下就發現了問題:這個未必便宜呀!

這個其實就是私有云模式。但必定要注意,私有云的成本,可不是公有云的類比。2013年美國中情局(CIA)搭建雲計算系統,亞馬遜擊敗IBM得到這筆合同,但報價高達6億美圓!

在這種狀況下,混合雲天然就成了不少人的選擇。甚至說,原IT系統、公有云、私有云的並存,應該會保留很長時間。


結語:到底什麼是服務?


最近出現了不少新名詞,好比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這些詞彙中,無疑關鍵詞是“服務”。其實,傳統平臺也罷,雲架構也罷,如何幫助企業的IT架構和應用提高其業務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纔是關鍵。若是咱們借用互聯網產品的詞彙,那就是如何提高企業IT管理者的“體驗”,讓CIO們真正感覺到雲架構帶來的價值。這種體驗,即包括了傳統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標,也包括了隨着基礎架構的改進逐步提上日程的快速部署、靈活調整等。

從四合院到樓房,歸根到底改變的是生活體驗。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着一種進步和必然趨勢。IT架構,也如是。


【總編約茶】


「總編下午茶」是51CTO總編老楊主持的關注技術應用和IT前沿的訪談欄目。想和老楊一塊兒喝下午茶?歡迎聯繫yangwf#51cto.co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