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告做弊十八般武藝

做者:北冥乘海生
連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80235
來源:知乎
著做權歸做者全部。商業轉載請聯繫做者得到受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在線廣告的從業者,都有一顆感恩之心:不論廣告主給了你什麼樣的KPI,不論你的流量多麼不堪,都會創造條件把KPI完成,有人把這戲稱爲「做弊」。固然,除了有感恩之心,還必需要有工匠精神。爲了幫助你們在這個行業順利發展,咱們與秒針營銷科學院一塊兒,悉心整理了一個合格的廣告人應該掌握的十八種經常使用手段,姑且稱爲「做弊十八般武藝」吧!帶上這十八般武藝,在精準營銷和大數據的道路上堅決前行吧!web

在正式介紹十八般武藝以前,咱們先來快速過一下廣告投放的全過程,看看做弊均可能存在於哪些環節。瀏覽器

  1. 廣告主與媒體或代理商簽定廣告合同,約定結算方式並提供廣告創意。主要結算方式有:按展現量結算(Cost Per Mille, CPM)和按點擊量結算(Cost Per Click, CPC)的手段作爲一類;將按轉化量結算(Cost Per Action, CPA)和按銷售額結算(Cost Per Sale, CPS)。安全

  2. 廣告市場中每每有第三方來監測廣告效果,保障廣告主的投入產出比。若是是CPM/CPC結算的,第三方會在廣告展現環節添加檢測代碼/SDK,隨着廣告一齊到達用戶端;若是是CPS/CPA結算的,第三方會在廣告主網站或應用內添加檢測代碼/SDK,進行效果歸因(Attribution)。服務器

  3. 媒體展現廣告,用戶看到廣告創意。微信

  4. 用戶產生廣告交互行爲(展現、點擊、下載和註冊等)。在第三方代碼的控制下,這些行爲連帶用戶信息一齊被髮送到第三方,第三方進行統計。cookie

  5. 第三方將統計獲得的數據報表交給廣告主,廣告主憑藉這份數據與媒體按照指標進行結算。網絡

看起來,廣告的邏輯和流程都挺透明公開的,彷佛沒有什麼能夠做弊的地方,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近現代史老師告訴咱們,凡是遇到問「根本緣由」的選擇題,只用在ABCD裏找有「資本」字眼的答案便可。在廣告中,要想理清業務的脈絡,跟着錢的流向走準沒錯。以CPM爲例,廣告主按照第三方提供的曝光數據與媒體進行結算,而第三方的數據來源於用戶端接收到的廣告展現,廣告展現又是經過第三方的檢測代碼統計來的。從數據到展現,從展現到檢測代碼。只要檢測代碼認爲廣告確實被展現了一次,那麼無論該用戶是否真的見到了廣告,廣告主都要爲這次曝光付費。所謂做弊,就是一個讓代碼說謊的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能讓檢測代碼說謊呢?這就是我們要聊的「做弊十八般武藝」呀!大數據

做弊手段與廣告主要求的KPI有直接關係。從方法論來看,能夠將做弊手法分爲兩類:針對CPM/CPC(記爲M)的手段爲一類;針對CPA/CPS(記爲S)的手段爲另外一類。網站

從另外一個角度,還能夠將廣告做弊分爲虛假流量做弊(記爲N)流量歸因做弊(記爲A)。所謂虛假流量,也稱爲Non-Human Traffic(NHT),指的是廣告的展現、點擊或轉化自己就是僞造出來的;然後者,則是將其餘渠道的流量或者天然流量記在本身名下。通常來講,CPA/CPS的廣告因爲僞造轉化的成本較高,多采用歸因做弊的思路。搜索引擎

另外,還能夠根據做弊的手段,將廣告做弊分爲機器做弊(記爲R)人工做弊(記爲H)。相比之下,機器做弊十足炫酷、易規模化,具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科技感受;而人工做弊則精巧細緻、韻味悠長,讓人回憶起故鄉醇厚的霧霾味道。

爲了方便讀者貫徹落實廣告做弊的精神,咱們將十八般武藝分紅上下兩篇來進行介紹。今天,我們先來看看CPM/CPC做弊手段。

1、直接訪問監測代碼 (M,N,H)

監測代碼是指那些具備客戶端信息收集功能的代碼。它的主要工做,是將客戶端的信息以參數的形式拼湊成URL,並以HTTP請求的方式傳給第三方,告知「誰,在何時,看到了來自哪一個媒體展現的,哪一個廣告主的廣告」。以移動端爲例,常見的客戶端參數有以下幾種(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行業標準》):

除了這些,常見的須要被收集的參數還有展現廣告時間戳、操做系統、瀏覽器、設備類型、聯網方式、APP信息和標準UA信息等。當廣告在客戶端產生了曝光,監測代碼就會記錄這次曝光,並採集用戶信息,其生成的URL以下所示。除了第一個參數使用「?」鏈接外,後面參數都用「&」鏈接。從這段URL中很容易讀出幾個信息:用戶的IP地址是10.26.78.45,使用設備UA是iPhone,IDFA是70E0E6465B7B12C844C63EC681C7507C等。直接對這個URL發起HTTP請求,第三方http://www.xxxxx.com就能夠根據URL,解析出廣告、媒體和用戶的三方信息,在後臺造成日誌,做爲一次正常的廣告曝光。在行業中,常說的「檢測代碼」指的就是這個檢測URL,而非裝填URL的代碼,本文亦如此。

http://www.xxxxx.com/imp?CID=ad20&CPID=1321&CRID=20&OS=1&IDFA=70E0E6465B7B12C844C63EC681C7507C&OpenUDID=F1C7976BC455CB548BFC550EB7687F06&IP=10.26.78.45&UA=iPhone;%20CPU%20iPhone%20OS%206_1_2%20like%20Mac%20OS%20X)%20AppleWebKit/536.26%20(KHTML,%20like%20Gecko&TS=1198628984102

既然是個URL,嚴謹的大數據從業者必定會思考:直接在瀏覽器地址裏輸入這段代碼,是否是也就在廣告主那裏記錄了一個曝光呢?是的,這就是做弊刷量最樸素的哲學原理。這其實算不上什麼武器,只是個玩具,咱們藉此來講明基礎的CPM做弊原理,CPC也是同樣同樣的啊!

2、服務器刷監測代碼 (M,N,R)

靠手工輸入監測代碼的方式來刷曝光雖然原理上可行,實際生產中則是沒有什麼卵用的,量過小,不足以產生質的影響。那能不能寫一個爬蟲程序,自動裝填各類參數,自動發起HTTP請求呢?咳咳,你看看,這人要是想學壞,是真容易呀!能夠租一些雲服務器,把代碼都搬到天上去,一鍵雲做弊。

對於服務器刷代碼的做弊手段,第三方是藍瘦香菇的,佔用了服務器大量帶寬不說,虛假流量的涌入爲真實效果的統計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固然,服務器刷代碼的方法仍是有漏洞的:雲機房的IP地址大多屬於同一IP段,屏蔽掉主要雲服務提供商的IP段便可——誰沒事吃飽了撐的租了服務器上去看廣告呢?

3、客戶端刷監測代碼 (M,N,R)

用服務器刷監測代碼, 雖然簡單直接,卻在IP和cookie等用戶身份統計上很難作到天然。因而,勤勞勇敢的做弊人們又想到了一個新辦法,直接在客戶端刷監測代碼。您以爲訪問了一個網頁,其實網頁上的JS又免費贈送了您好幾回瀏覽,或許還有一次點擊。這樣一來,從用戶行爲上就很難找出什麼馬腳了。

固然, 這樣的做弊也不難發現:上次我偶爾看到某汽車網站一次廣告投放的用戶頻次,大多數都在8/16/24/32這些吉利的數字上。這是爲何呢?就是給用戶的正常瀏覽都買一贈七了唄!如何自動化找出這樣的做弊呢?我說兩個關鍵詞:傅立葉變換、頻域,懂的碼農天然懂了,不懂得恐怕還要去補習一下《信號與系統》,這超出了本文的範疇。

另外,不管是服務器刷仍是客戶端刷,在點擊環節都會有個破綻:正經常使用戶在點擊廣告時,天然的點擊分佈與廣告創意有關,而刷的點擊要麼較爲集中,要麼均勻散佈,並不難以分辨。畫個點擊熱力圖,就一目瞭然了。


4、頻繁換用戶身份 (M,N,R)

廣告投放中的用戶身份,不會是email、手機號等PII信息,通常狀況下,在web場景下用cookie,在蘋果手機原生應用中用IDFA,在安卓手機原生應用中用AndroidID,若是這些都沒有,就用FingerPrint(IP + User Agent)。

不論您採用哪一種刷量的手段,通常來講都要比較頻繁地變動用戶身份。不然,在一個cookie身上猛薅羊毛,一個用戶有成千上萬次展現,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所以,頻繁換用戶身份,是做弊行業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反做弊時都應該瞭解的一點。

這個方式怎麼對付呢?對能夠選流量的DSP來講,有個簡單的辦法:凡是第一次看到的cookie或設備,就乾脆不要出價了。

不過對供給方產品來講,這個法子就行不通了。可是,供給方有供給方的好處,對於移動上以SDK方式潛入媒體的SSP產品來講,能夠拿到不少終端的信息。舉個小例子,若是一臺手機的電量老是滿的,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您明白了麼?

5、放iframe造假展現 (M,A.R)

iframe是一個HTML標籤,能夠在當前頁面中插入其餘頁面的內容,經常被用來做爲承載展現廣告的載體。iframe有諸多屬性能夠設置,其中最爲廣告人喜好的莫過於寬度width和高度height了。經過對這兩個參數的設置,能夠將廣告尺寸從肉眼可見的220*140變成不可見的1*1。不就改了一個大小嘛,這算什麼做弊呢?各位,大小改了以後,雖然你看不見,但檢測代碼看見了呀,這是一次正常的廣告展現,能夠向廣告主收錢了。可見,做弊者對咱們廣大用戶仍是有一顆憐憫之心的:我就掙廣告主的錢,向借您一個像素點,廣告不會顯出來,不影響您正常上網。這不正印證了那句老話嘛:「不打擾,是個人溫柔」。

在展現廣告中使用iframe的手段進行做弊,廣告效果天然是不好的,用戶並無看到宣傳,廣告主白花花的銀子就沒了。除了展現廣告以外,視頻廣告也面臨着相似的問題。例如,在一些新聞頁面,會在一個很是不起眼的位置上播放視頻廣告,效果也是極差的。

6、肉雞和Root(M/S,N/A,R)

「肉雞」是指那些被木馬感染,能夠被黑客遠程控制的機器和設備。一說到黑客,你們可能就以爲「哇噻好厲害」,其實一點都不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據說過「灰鴿子」,某人在小學4年級時是一名script kids,並且還成功的捉到過一隻肉雞。就在要遠程登陸的一瞬間,肉雞不見了,應該是被殺毒軟件Kill掉了,今後卸甲歸田從了良。言歸正傳,這個雞呀,噢不,肉雞,它就是一個正常的用戶,能夠發起瀏覽和點擊等行爲,由於肉雞的後面是真人。提醒各位,注意上網安全,當心被捉雞,指不定會點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呢。

Root是指操做系統中超級管理員權限,當拿到Root權限後,整個系統就是你家,拆了均可以。這裏所說的Root訪問廣告,主要指的是在移動端,某些APP得到了Root權限,就能夠在後臺靜悄悄的進行着各類各樣的訪問、點擊和下載操做,也都是真實的數據。與肉雞不一樣的是,肉雞後面是有真人在操做,而Root更多的是程序在執行,但從效果上來看,都是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在後臺進行着各類各樣的廣告操做,欺騙第三方檢測代碼產生真實的用戶行爲數據。

說到這個Root,能夠說是移動時代「效果廣告」的神器!去年,有一家中國公司的Root程序甚至驚動了美國FBI,差點被當成竊取美國用戶信息的典型而破壞中美友好大業,其實人家只是很單純地想掙點兒廣告費;而另一家上市公司(請不要問我是哪一家)則收購了業內一家Root變現大師級企業,被他們Root的手機,除了24小時彈廣告以外基本上就沒啥用了,聽說當天就能回本兒,可是用戶的留存就不好了,爲啥?連手機都摔了!

7、誘騙用戶點擊廣告 (M,A,R)

誘騙用戶點擊廣告的狀況一般發生在BBS中,常常會有廣告假裝成帖子,以博人眼球的內容誘騙用戶產生點擊。在點擊以後,就會發生頁面跳轉或者觸發軟件的下載,用戶很容易中招。除了BBS之外,在有些下載網站中,有不少的「點擊下載」,相信各位也都經見過,點擊以後指不定就跳到哪裏去了,反正我是被帶到某特賣網站上轉了一圈,看到0.2折的貂絨大衣正準備剁手,纔想起來原來我是要下載軟件的。

從上述這些CPM/CPC的做弊手段中能夠看出,廣告做弊的通常思路都是圍繞着檢測規則而進行的各類Hack,用虛假或低值的流量完成訂單,騙取廣告主的預算。只要抓住這一本質,廣告的做弊手法就不難理解。

通常來講,做弊者可能有以下幾種典型身份:

  • 媒體做弊: 這個很容易理解,製造假流量創造更多的收入,是媒體責無旁貸的責任。

  • 廣告中間商做弊: 廣告主每每會對廣告代理、DSP等提出量和質的要求,那要是達不到怎麼辦呢?只好造假了。

  • 廣告主仇家做弊: 按CPM/CPC結算時,廣告主若是得罪了誰,人家有可能盯着你的廣告猛刷猛點,讓你的預算耗盡還全無效果。固然,猛刷猛點須要騙過各個環節的反做弊系統才行。

  • 廣告主本身做弊: 這個其實也不難理解,爲了把數據作好看一點兒,得到平臺排名上的優點,幾乎全部廣告主都想過這事兒。站在廣告主立場上,這叫作「衝榜」,但是站在平臺立場上,就也是做弊了。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在看似對廣告主旱澇保收的CPS/CPA結算情形下,到底有哪些做弊手段。有關每一個標題後面字幕的含義,請你們參考上篇 互聯網廣告做弊十八般武藝(上) 中的介紹。

8、運營商彈窗 (M/S, N, H)

你是否還記得,那飄在電視節目上方的黑框中,治療狐臭的令狐診所;

你是否還記得,那杵在電腦右下腳的彈窗裏,省錢又省心的掌上營業廳;

你是否還記得,那懸在手機屏幕中,提醒你剩餘流量388M的流量球;

若是你尚未忘記,那麼恭喜恭喜,至少說明,還有人在惦記着你。

運營商彈窗多是一直以來讓全部人都爲之反感,卻又無能爲力的一種做弊手段。 這些廣告種類繁多,特色類似,背後主人都是爲人民服務的運營商。 因爲廣告植入發生在數據傳輸層,所以不管你看的是什麼節目、瀏覽的是哪家網站、用的是什麼手機,只要連上網絡,都將收到來自運營商的愛。

除了這種霸王硬上弓的彈出式劫持,還有一種方式是普通用戶根本無感,潤物細無聲地存在着。好比,媒體在某個位置上展現了一個廣告,在網頁到用戶瀏覽器的數據鏈路中,運營商對網頁數據進行 深度報文解析 (Deep Packet Inspection, DPI),用本身的廣告覆蓋掉媒體的廣告,發送給用戶。這樣,本次媒體廣告的曝光機會就被硬生生的掠奪了。這叫搶嗎?不,運營商的事情,怎麼能叫搶呢。

9、落地頁劫持   (S, A, R)

一樣是運營商劫持,彈窗仍是比較溫柔的,它不過是強佔了一些曝光機會。在實際的CPS聯盟廣告中,劫持每每以更加簡單凝練的方式進行。什麼是CPS聯盟呢? 以淘寶聯盟爲例,站長的頁面能夠用來投放淘寶的廣告,當用戶點擊廣告主的廣告時, 淘寶在站長頁面上的埋點代碼會給用戶打上一個Cookie,標記該用戶是從站長那裏來的。若是用戶後續產生了購買,淘寶就要按CPS給站長付錢。

什麼是運營商的落地頁劫持呢?比方說,您打開瀏覽器訪問京東:

http://www.jd.com

但是你按下回車的那一剎那,地址欄裏的網址卻變成了這樣:

http://www.jd.com?utm_source=ABC

發生了什麼?原來是運營商把你的網址替換成了一個廣告來源地址,這樣一來,你在京東的消費,就記到「ABC」這個渠道頭上啦!

用落地頁劫持的方法作CPS廣告,那真是價格便宜、量又足啊!並且最美妙的是,任你怎樣考察後續數據,都發現不了問題:廢話,天然流量的質量還能差到哪裏去!

說句不客氣的話,目前各大電商的CPS聯盟中,真實有效的正常流量,我認爲佔比不超過兩成,固然無效流量中並不僅是運營商劫持,還有下文中的一些奇葩手段。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CPS流量沒什麼卵用,電商爲何還要作呢?關於這個哲學問題啊,諸位能夠深刻思考十八般武藝中的最後一種。

針對流量劫持,有什麼好辦法麼?去運營商那裏投訴?別逗了。目前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HTTPS替換HTTP,對數據進行加密,使得運營商難以解析數據內容。更多的,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固然,除了運營商,手機廠商也有能力把其餘廣告渠道的下載包換成本身應用市場的,這個原理跟落地頁劫持同樣。唉,很少說了,如今安卓的應用市場,得說是個重災區,有幾家著名的手機廠商也玩這個玩的很high。

10、Cookie Stuffing    (S, A, R)

「Stuffing」的意思是「填充」,這一樣是針對C PS聯盟的一種祖傳做弊手段。

在CPS聯盟的機制下,站長做弊的手段就顯得格外純粹了,一個字,偷!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給用戶打上標識站長的Cookie,若是該用戶後面本身去淘寶上產生了購買行爲,因爲Cookie的存在,此次天然的購買結果就變成了站長的引流結果。

Cookie Stuffing在實現方法上,主要有圖片+.htaccess跳轉、1*1iframe和Flash等,根本原理都是在用戶瀏覽器上靜悄悄的對淘寶的推廣連接發起HTTP請求,在用戶不點擊廣告的狀況下打上站長的Cookie。Cookie Stuffing的做弊手段相似於後面要介紹的下載歸因,都是將天然結果轉變成本身的推廣效果,騙取更多的轉化付費。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電商廣告主要效果的心情能夠理解。不過能夠負責任地說,好的離譜的效果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前一段,某DSP巨頭與客戶就流量來源和疑似劫持的問題鬧上了法庭,雖然最後達成了庭外和解,卻讓咱們不得不懷疑,他們家的廣告效果,恐怕也有相似於Cookie Stuffing的邏輯存在。

11、刷機牆   (S, N/A, R)

刷機牆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做弊手段,指的是同時操做多部手機終端,以人工或自動的方式,批量的刷各類轉化。手機是真手機,只不過流量都是垃圾,所謂殭屍號,多數指的就是這一種。微博粉絲,微信閱讀量,頂帖點贊,無一不通。800塊錢十萬閱讀量,客官您要嗎?

刷機牆看起來簡單粗暴,實際上倒是個技術活兒。怎麼搞到足夠多的IP,怎樣精心模擬用戶行爲使得看起來像真的同樣,這些事兒啊,還真非得有工匠精神不行。

若是用心的話,媒體方想判斷這種刷出來的流量,其實並非太困難,這是由於移動設備有豐富的傳感器信息。你想一想, 這些半身不遂的、以刷機爲終身使命的可憐手機,跟那些鮮活的、跟着主人歡蹦亂跳的手機,難道不容易分辨麼?

12、遊戲自充   (S, N, H)

遊戲開發者本身給本身的遊戲充值,早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祕密了。爲何要本身充值呢?由於只有數據表現好了,才能在渠道那裏得到更高的排名,獲得更多的流量,掙更多的錢,這叫作老鼠拉木杴——大頭在後面。這種自充的本質,跟淘寶店家的刷單、移動應用的ASO衝榜,都是同樣的。

有趣的是,在遊戲類廣告中,還存在一種廣告代理商偷偷給遊戲充值的情形。代理商給遊戲充值,還不讓開發者知道?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麼?其實否則,這裏面大有深沉。

比方說,廣告主要求投放一次廣告活動後,三個月的充值回收要達到100%,而個人媒體質量不好(或者根本就沒打算投),怎麼辦呢?乾脆就在三個月裏本身把錢充進去。這樣一來,廣告主看到效果不錯,就會追加預算,追加了我就本身再充回去。如此周而復始,直到把廣告主養成了大肥羊(預算足夠大了),嘿嘿,就一刀兩斷再也不投了!

誰說龐氏騙局只能對白髮蒼蒼的大爺大媽有效,掌握了它的精髓,看似精明、實則貪婪的商人同樣會上當。

十3、羊毛黨    (S, N, H)

羊毛黨是一個頗有趣的組織,以「人數多,規模大,金額小」爲特色,所到之處廣告主都被薅的一毛不剩。這類做弊手段常見於「註冊返話費/代金卷」之類的活動,以極低的成本就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現金激勵。以話費爲例,一般狀況下,註冊換來的充值卡最終經常會以8折的價格聚集到某寶店鋪,店鋪在爲用戶充值時會以99折的價格賣掉。您瞧,多麼完整的一條產業鏈,有人負責底層採集,有人負責分銷渠道。總而言之,被坑的只有廣告主,雖然得到了大量的註冊和轉化,但是一羣殭屍號又能帶來什麼價值呢。說到這裏,再多說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2014年末外賣大戰的時候,各家外賣平臺輪番上演燒錢大戲,例如滿15減12,還能夠用紅包,吃一頓飯不超過5塊錢。然而這都不是重點,記憶最深入的是一次「滿12減12」的活動。由於這個優惠的存在,當時學校周邊餐館的飲料一會兒全都賣空了,由於你們都不點外賣,改點飲料了。一瓶飲料3塊錢,12塊能夠點4瓶。下單,減免,一分不花,4瓶飲料到手。因而乎,校園中處處洋溢着甜蜜的氣氛,人人都是羊毛黨,見面打招呼都是「喝了嗎」。這場鬧劇事後,新的一輪補助又來了,可是我到如今我實在是想不起「滿12減12」的外賣平臺叫什麼名字,只記得看到可樂沒貨時,那心情是至關失落的。

順便說下,中國的P2P行業在經歷了幾年的火熱後,今年大有降溫的趨勢。 爲何那麼多的P2P都銷聲匿跡了呢?它們無非是兩個結局:1、捲款跑了;2、被羊毛黨薅死了。

羊毛黨的市場敏感性和組織能力,是使人乍舌的。君不見,從美團到滴滴、乃至最近淘寶針對新註冊用戶的激勵政策,很快便成爲羊毛黨們狂歡的盛宴。「一日薅出七千元」、「3日獲利五萬」,靠勞動發家致富再也不是夢。

十4、淘寶代銷    (S, A, H)

淘寶代銷是一類左手倒右手,賺取佣金的做弊手段,其場景是這樣的。假設廣告主讓有一號店渠道的代理商幫忙作品牌宣傳,按CPS計費,但願商品在一號店上可以打開銷路,完成品牌的積累和沉澱。爲了儘量多的提升收入,該代理商轉身在人數更多的淘寶開了家店鋪,賣廣告主的商品。用戶在淘寶下單後,代理商直接從一號店發貨給用戶,算是完成了一個Sale。

若是您在淘寶下單,收到了一號店寄來的包裹,不要以爲很奇怪,東西沒錯,大膽的用就是,只是肥了代理商,可憐了廣告主。

十5、Cloa king    (M/S, N/A, R/H)

Cloaking是「掩蓋,遮蓋」的意思,指的是在廣告投放的過程當中,屏蔽掉一些IP地址,不對其進行廣告展現,至關因而做弊者維護的「黑名單」。那麼問題來了,誰會上做弊者的黑名單呢,固然是對廣告市場起監管做用的人了,好比搜索引擎、或者主要廣告平臺的公司IP。

考慮到養一個廣告投放帳戶成本較高,爲了在一次投放中收穫更多的利益,做弊者千方百計要延長廣告的投放時間。若是這個廣告出如今搜索引擎上,那麼做弊者就會使用Cloaking方法,屏蔽掉搜索引擎公司全部的IP地址,致使相關監管人員在處理投訴或舉報時,難以快速復現用戶所投訴的場景,繼而拖延審查流程。當搜索引擎的監管人員經過排查廣告創意,肯定做弊者違規時,做弊者早已賺的盆滿鉢滿,洋洋灑灑而去了。若是你要問做弊者是如何知道搜索引擎公司全部的IP地址的,呵呵,真相老是出人意料。

由此看來,Cloaking不是一種做弊手法,而是一種輔助手段,甚至是目前做弊者都會使用的一種手段。經過增長監管人員的審查成本,延長廣告的投放時間,多賺一筆是一筆。

Cloaking的原理看起來簡單,作得好很差但是大有區別了。 追求極致的做弊人,有時閒着悶了,會臨時中午去機場,隨便遇上哪班就搭上哪班飛機,獨自在Facebook的園區發呆,一語不發地記下附近全部wifi的IP,當晚再飛回去。

十6、下載歸因   (S, A, R)

所謂歸因(Attribution),通俗點的解釋就是,究竟是什麼因素,最終致使了目標的達成,舉個簡單的例子。足球場上,A一腳打門球進了,A說球是我進的,榮譽是個人。可是,A的球是B傳給他的,不傳球他也不會進球,因此B說他也有功勞。這時食堂作飯的大媽說了,都是我給大家養分調的好,大家才身體倍棒,因此這功勞也有我一份。綜上,這個球應該歸誰呢?常理上來講,這份榮譽人人都有;可是實際上,是A搶奪了B的傳球貢獻,也搶奪了食堂大媽的作飯貢獻,獨自一人享受進球榮譽,這就是歸因。

下載歸因,是一種鑽移動應用下載監測邏輯的空子而產生的做弊手段。在移動應用下載廣告中,第三方監測通常規定:用戶點擊廣告後一段時間內,產生的下載行爲算做廣告效果。具有科學精神的廣告從業者必然會思考,如何能將天然下載也變成錢呢,這太簡單了, 來訪的每一個用戶,無論下載不下載,先記錄一次點擊不就完了!這樣一來,只要用戶後續產生了下載,那就希特勒看地球——全是個人!

下載歸因的後續效果怎麼樣呢?固然也是好的,由於本質上也是搶的天然下載。

固然,錢不是那麼好掙的。這裏還有一個問題。若是將全部用戶都提早標記點擊,那麼數量就會太龐大,很容易看出來數據明顯造價。爲了把事情作的好看一些,應用市場也要對來訪用戶進行一下受衆定向、廣告召回和CTR預估,看看用戶點擊哪些APP的機率最大,有選擇的提早加上點擊。你看,一套做弊抓弄的廣告系

統就攢出來了,騙個錢還真是不容易呢。

爲了人身安全,怎麼準確判別下載歸因、怎麼躲過反做弊的追蹤、有什麼更先進的新手段,咱們在這裏就很少談了。

十7、買栗子  (S, N, H)

」買栗子「,即買sales leads,指的是以」精準「廣告的方式爲廣告主帶來銷售線索的廣告手法。關注本公衆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 「精準」汽車廣告真的能帶來銷售線索麼?別逗了 一文中,經過對效果古那哥哥和品牌廣告的分析,咱們曾經揭露過以用精準廣告得到大量sales leads是一個騙局,哦不,是一個大騙局。

在今天的中國的廣告市場中,即便是如某某和某某某這樣大的廣告平臺,也基本上靠造假完成廣告主的leads要求,更遑論其餘第三方廣告平臺。固然,sales leads造假並不困難:找些社會閒散人員,培訓其點擊廣告、留資料、接廠商電話乃至到店的全過程,像羣衆演員同樣走一遭也就是了。 曾經有友人相告,他在一次投放汽車廣告時, 兩個渠道採集到的l eads 竟然百分之九十是重合的 , 這樣低劣的導演水準,讓人唏噓。 聽說,在京郊廊坊至三河一帶,各行業廣告主銷售線索批量人肉生產產業正在蓬勃發展,而且都是以大數據的名義。若是非要給一個數字上的估計,我想說, 當今顯示廣告帶來的汽車sales leads中,至少有70%都不是真實的。

固然,leads是假的,並不表明廣告是無效的。不過,實際操做中,因爲對leads這個不正確kpi的追求,極可能使得正確市場目標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這種以生了幾個孩子來評價搞對象質量的所謂數據驅動方法,真的是歷史的進步麼?別丟人了!

十8、搞定人  (M/S, N/A, R/H)

縱然你把以上十七種武 藝掌握得純熟,若是不會最後這一招,那麼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這一項祕技,就是——搞定人。

決定廣告市場走向的,歷來都是人。在市場上深刻調查一圈,你會發現,大多數做弊者的手段不只談不上高明,簡直能夠用拙劣來形容。爲何簡單拙劣的手段仍然能夠奏效呢?是否是甲方的人都是火星來的呢?固然不是,是由於他們早已變成了半個乙方的人。

典型的例子,固然是前些日子某動物汽車品牌市場部公然經過DSP收取回扣,以劣質乃至僞造的流量洗錢的案例。說它典型,是由於每一次大規模的做弊活動背後,每每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商業故事。

對於媒體、廣告公司來講,搞定人意味着能夠放心大膽地做弊;而對於廣告主來講,若是不能管好本身買流量的負責人,研究多麼高明的反做弊技術,也是無濟於事。

 

清了。至於做弊者的底線是什麼,很差意思,恐怕連底褲都不知道是何物。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