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做系統原理和計算機網絡git
1.構造操做系統的方法:微內核結構算法
2.操做系統:正確性、靈活性、易維護性、可擴充性數據庫
3.進行現代操做系統結構設計時,大多采用基於客戶/服務器模式(C/S模式)的微內核結構編程
4.操做系統分爲兩大部分:微內核和多個服務器瀏覽器
5.操做系統體系結構的三個類型:總體式結構、層次式結構、微內核結構緩存
6.批處理,做業按性質分組,成組提交給計算機系統計算機自動完成後輸出,減小做業創建和結束過程的時間安全
7.批處理的缺點是無交互性,提交失去對其運行的控制能力做業週轉時間長,用戶使用不方便服務器
8.只能在操做系統內核態下運行的是:屏蔽中斷網絡
9.處理器儲存保護中,兩種權限狀態:核心態(管態,特權態),用戶態(目態)數據結構
10.核心態是操做系統內核所運行的模式,運行在該模式的代碼,能夠無限制地對系統存儲、外部設備進行訪問
11.屏蔽中斷只能在系統內核態下進行,屬於特權指令
12.引入中斷技術可使計算機的運行效率提升
13.中斷優先級對中斷響應順序有影響
14.系統根據引發中斷事件的重要性和緊迫程度,硬件將中斷源分爲若干個級別,稱爲中斷優先級
15.操做系統提供給用戶用於應用程序編程的惟一接口:系統調用
16.內核提供一系列具有預約功能的多內核函數,經過一組稱爲系統調用的接口呈現給用戶
17.應用程序(請求)→內核→調用內核函數→(結果)應用程序
18.進程控制塊(PCB)與進程具備一一對應關係jian'tou
19.PCB是爲管理進程設置的一個專門的數據結構,用它記錄進程的外部特徵,描述進程的運動變化過程
20.系統利用PCB來控制管理進程,是感知進程存在的惟一標誌
21.運行中的進程能夠具備如下三種基本狀態:
1)就緒狀態(Ready): 進程以得到除處理器外的所需資源, 等待分配處理器資源;只要分配了處理器進程就可執行
2)運行狀態(Running): 進程佔用處理器資源; 處於此狀態的進程數目小於等於處理器的數目
3)阻塞狀態(Blocked): 因爲進程等待某種條件(如I/O操做),在條件知足以前沒法正常執行
22.UNIX操做系統中,fork()系統調用用於建立進程
23.fork()函數,返回值:若成功調用一次則返回兩個值,子進程返回0,父進程返回子進程標記,不然返回-1
24.pthread_join()函數,以阻塞的方式等待thread指定線程結束
25.引發進程調度的緣由:
1)正在執行的進程執行完畢
2)執行中進程本身調用阻塞原語將本身阻塞起來進入睡眠狀態
3)執行中進程調用了阻塞原語操做,並因資源不足被阻塞;或調用了喚醒原語操做激活了等待資源的進程
4)在分時系統中時間片已經用完
5)就緒隊列中的某個進程的優先級高於當前運行進程的優先級
26.進程調度最主要的緣由是:是否有CPU資源讓出來,有CPU資源讓出來不必定能發生調度,但沒有,必定不會發生進程調度
27.異步環境下的一組併發的進程因直接制約而互相發送消息、進 行相互合做、相互等待,使得各進程按必定的速度執行的過程稱爲進程間的同步
28.用P、V操做管理臨界區時,mutex的初值爲1,說明同一時刻只容許一個進程進入臨界區,
又有k個進程在mutex的等待隊列中,因此當前須要訪問臨界區 的進程有k+1個,每一個進程訪問mutex時,都將mutex的值減1,
因此此時mutex的值爲-k
29.存儲管理方案中,容許動態擴充內存容量的方案是虛擬頁式
30.虛擬頁式存儲管理:在進程開始運行以前,不裝入所有頁面,而是裝入一個或零個頁面,以後根據進程運行的須要,動態裝入其餘頁面;
當內存空間已滿,又要裝入新的頁面時,則根據某種算法置換出某個頁面,以便裝入新的頁面
31.虛擬頁式存儲技術的基本思想:利用大容量外存來擴充內存。使用交換技術才能動態擴充內存容量
32.系統在設置一張空閒分區表,用於記錄每一個空閒分區的狀況。每一個空閒分區佔一個表目,表目中包括分區序號、分區始址、分區的大小等數據項
33.若該分區的起始地址加長度等於,空閒區表中某個登記項所表 示空閒區的起始地址,代表回收分區的下鄰分區是空閒的
34.Belady現象是指:在分頁式虛擬存儲器管理中,發生缺頁時的置換算法採用FIFO(先進先出)算法時,
若是對一個進程未分配 它所要求的所有頁面,有時就會出現分配的頁面數增多,但缺頁率反而提升的異常現象
35.採用虛擬存儲管理方案的系統中,發生「抖動」現象是因頁面置換算法不合理
36.在請求分頁存儲管理中,可能出現這種狀況,即對剛被替換出去的頁,當即又要被訪問。須要將它調入,因無空閒內存又要替換另外一個,
然後者又是即將被訪問的頁,因而形成了系統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忙於進行這種頻繁的頁面交換,導致系統的實際效率很低,嚴重致使系統癱瘓,這種現象稱爲抖動現象
37.不合理的頁面置換算法將致使系統抖動
38.文件的存取方式依賴於文件的物理結構和存放文件的設備的物 理特性,而存儲介質的物理特性也決定了文件物理存儲結構。
39.如存儲介質是磁盤,則文件物理結構只能是連續存儲結構,於是只能是順序存取方式
40.文件系統實現文件的按名存取是經過【文件目錄查找】完成的
41.成功執行打開文件系統調用後,系統會返回給用戶文件描述符
42.文件描述符在形式上是一個非負整數,它是一個索引值,指向內核爲每個進程所維護的該進程打開文件的記錄表。
43.當程序打開一個現有文件或者創建一個新文件時,內核向進程 返回一個文件描述符。
44.在程序設計中,一些涉及底層的程序編寫每每會圍繞着文件描 述符展開,文件描述符這一律念每每只適用於UNIX、Linux
45.每一個邏輯記錄長度爲80個字符,塊大小爲1024個字符,沒有采用成組操做時,每一個記錄佔用一個塊,塊使用率爲80/1024=8%
46.每一個邏輯記錄長度80個字符,塊大小1024個字符,塊因子爲12採用成組操做時,每12個記錄佔用一個塊,塊使用率爲80*12/1024=94%
47.操做系統在對磁盤的訪問中,優化尋道時間可改善讀寫性能
48.磁盤設備在工做時,以恆定的速率旋轉,爲了讀和寫,磁頭必須能移動到所要求的磁道上,並等待所要求的扇區的開始位置旋轉到磁頭下,而後再開始讀和寫
49.磁盤的訪問時間分爲三部分:尋道時間Ts,旋轉延時時間Tr,傳輸時間Tt,尋道時間Ts最能影響磁盤讀寫的性能
50.設備管理中,爲了管理和分配設備創建一個數據結構,一般稱爲設備表,做用是:創建邏輯設備與物理設備之間的對應關係
51.爲了實現設備的獨立性,系統必須設置一張邏輯設備表,用於將應用程序中所用的邏輯設備名映射爲物理設備名
52.邏輯設備表每一個表目中有三項:邏輯設備名、物理設備名、設備驅動程序入口地址
53.系統設備表SDT,其中每一個接入系統的設備都有一個表目項,登陸了設備的名字,標識設備控制表DCT的入口地址等相關信息
全面反映系統中外設資源狀況,邏輯設備與物理設備對應關係
54.當一低速的I/O設備鏈接到高速的計算機系統時,【設備緩衝技術】能夠提升低速設備的使用效率
55.緩衝技術是爲協調吞吐速度相差很大設備間的數據傳送工做
56.在操做系統中,引入緩衝的主要緣由,有如下幾點:
1)改善CPU與I/O設備間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能夠減小對CPU的中斷頻率,放寬對中斷響應時間的限制
3)提升CPU和I/O設備之間的並行性,緩衝的引入可顯著提升CPU和設備的並行操做程度,提升系統的吞吐量和設備的利用率
57.死鎖產生的緣由:資源分配不當、進程推動順序不當
58.集合中的每個進程都在等待只能由本集合中的其餘進程才能 引起的事件,那麼該進程是死鎖的
59.死鎖狀態必定是不安全狀態
60.安全狀態:若是系統能按某個順序爲每一個進程分配資源(不超過其最大值)並能避免死鎖,那麼系統狀態就是安全的
61.若是存在一個安全序列,那麼系統處於安全狀態,
進程順序<P1,P2,...,Pn>,若是對於每一個Pi,Pi仍然能夠申請的資源數小於當前可用資源加上全部進程Pj(其中就j<i)所佔用資源,那麼這一順序成爲安全序列
62.安全狀態不是死鎖狀態,死鎖狀態是不安全狀態,不安全狀態都可以致使死鎖狀態
63.保存在進程控制塊結構中的是: 進程標識符、進程當前狀態、代碼段指針
64.進程控制塊的做用是使一個在多道程序環境下不能獨立運行的 程序(含數據),成爲一個能獨立運行的基本單位,一個能與其它進程併發執行的進程
65.進程控制塊的基本內容有:進程標識符、進程當前狀態、進程相應的程序和數據地址、進程優先級、CPU現場保護區、
進程同步與通訊機制、進程所在隊列PCB的連接字、與進程有關的其餘信息(如代碼段指針)
66.在搶佔式調度系統中,進程從運行狀態轉換爲就緒狀態緣由:進程建立完成、時間片用完、被調度程序搶佔處理機
67.操做系統涉及的存儲設備:寄存器、高速緩存、內存、硬盤
68.地址映射:爲保證CPU執行指令時正確訪問存儲單元,需將用戶程序中的邏輯地址轉換爲運行時由機器直接尋址的物理地址
69.地址映射通常是由硬件完成的;
若沒有采用分頁管理或直接訪問了快速定位塊,則不用訪問頁目錄和頁表;頁表項的相關狀態位由硬件肯定;
根據頁表項的有效位肯定所需訪問的頁面是否已經在內存
70.轉換後備緩衝器TLB(快表)是小、專用、快速的硬件緩衝,只包括頁表中的一部分條目。
71.若是頁號在TLB中,獲得幀號,訪問內存;不然從內存中的頁表中獲得幀號,將其存入TLB,訪問內存
72.快表的內容是頁表的一部分;進程切換的時候快表須要更新,由於不一樣進程的頁表不同;對快表和頁表的查找是並行的
73.文件控制塊(FCB):爲了能對一個文件進行正確的存取,必須爲文件設置用於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數據結構
74.FCB通常包括的內容:文件名、文件號、用戶名、文件地址、文件長度、文件類文件屬性、共享計數、文件創建時間、文件物理益、磁盤塊起始地址等
75.提升文件系統的性能:塊高速緩存、磁盤驅動調度、目錄項分解法
76.設備與CPU之間數據傳送和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斷控制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
77.解除死鎖的方法有:剝奪某些進程所佔有的資源、撤銷某些進程、從新啓動系統
78.Ethernet是一種應用最爲普遍的局域網技術 ;
ARPANET是第一個運營的封包交換網絡,全球互聯網始祖;
Token Ring即令牌環網,局域網協議,定義在IEEE 802.5中;
Token Bus即令牌總線網,它是一個使用令牌經過接入到一個總 線拓撲的局域網架構,它是傳統的共享介質局域網的一種 。
79.TCP即傳輸控制協議,是傳輸層的一種面向鏈接(鏈接導向) 的、可靠的、基於字節流的傳輸層通訊協議。
80.ARP即地址解析協議,是將目標IP地址轉換成目標MAC地址的協 議,該協議工做於數據鏈路層
81.UDP用戶數據報協議,是傳輸層中一種無鏈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
82.ICMP即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子協 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網絡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絡自己的消息
83.網絡協議用來描述進程之間信息交換數據時的規則。網絡協議是由:語義、語法、時序三個要素組成
84.大多數網絡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創建在它的下層 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必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
85.語法是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和數據出現的順序
86.OSI參考模型從低到高: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87.物理層: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爲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鏈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88.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分幀,處理流控制,以實現介質訪問控制
89.網絡層:本層經過尋址來創建兩個節點之間的鏈接,爲源端的 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 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
90.傳輸層:爲會話層用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的、透明和優化 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91.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創建端鏈接。爲端系統的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了對話控制機制
92.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訊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 爲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
93.應用層:爲特定類型的網絡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
94.IEEE802.11:無線局域網(WALN)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物理層技術規範
95.IEEE802.12:需求優先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96.IEEE802.15:採用藍牙技術的無線我的網技術規範
97.IEEE802.16:寬帶無線鏈接工做組,開發2~66GHz的無線接入系 統空中接口
98.全雙工總寬帶數(Mbps) = 端口數 × 端口速率(Mbps) ×2
99.局域網從介質訪問控制方式的角度能夠分爲:共享介質局域網、交換局域網
100.共享介質局域網中全部的結點共享一條公共的傳輸介質,通 過廣播的方式發送數據幀,並採用CSMA/CD(帶有衝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方法解決衝突問題,
鏈接在總線上的全部結點都能「收聽」到數據
101.因爲全部結點均可以利用總線,且在網絡中沒有控制中心,隱藏衝突的發生將不可避免
102.Ethernet幀結構通常包含前導碼、幀前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類型/長度、數據(低層或高層來的數據)、幀校驗字段
103.其中前導碼和幀前定界符是爲了知足接收電路的要求,保證接受電路在目的地址字段到達以前進入穩定狀態,且兩者在接收後不須要保留,也不計入幀頭長度中
104.誤碼率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誤碼率 = 傳輸中的誤碼 / 所傳輸的總碼數 *100%
105.丟包率指測試中所丟失數據包數量佔所發送數據包的比率,一般在吞吐量範圍內測試
106.延遲指幀從網絡上個端口進入到另外一個端口出去,所花時間
107.帶寬指在單位時間內從網絡中某一點到另外一點所能經過的 「最高數據率」
108.若是廣播地址中包含一個有效的網絡號和一個全1的主機號, 那麼技術上稱爲直接廣播地址
109.在IP互聯網中,任意一臺主機都可向其它網絡進行直接廣播
110.互聯網上的一臺主機若是採用直接廣播地址做爲數據報目的IP地址,那麼這個數據包將同時轉發到該廣播地址所在網絡中的全部主機
111.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即最大傳輸單元,在網絡中規定的一個幀最多可以攜帶的數據量,以字節爲單位。
112.組播(Multicast)是一種容許一個或多個發送方發送單個數據包到多個接收方的網絡傳輸方式。在Internet上進行組播就叫IP組播
113.組播中的成員是動態的,一個主機能夠參加某個特定的組,也能夠在任意時間退出該組
114.在A、B、C、D和E類這5類IP地址中,A、B、C爲單播地址,D類爲組播地址,E類地址爲保留地址
115.在組播網中,每一個組播組都擁有惟一的組播地址( D類IP地址 ),發送方沒必要知道有哪些成員,它本身沒必要是成員,對組成員中主機的數目和位置沒有限制
116.加入同一個組的主機能夠接收到此組的全部數據,網絡中的交換機和路由器只向主機複製並轉發其所須要的數據
117.爲了簡化IPv6地址的表示,在有多個0出現時,能夠採用0壓縮法。爲了進一步簡化IPv6,若是幾個連續位段的值都是0,
這些0能夠簡單的以 :: 來表示,稱爲雙冒號表示法
注意:只能簡化連續位段的0,且::只能出現一次,先後0保留
2100:0000:0000:02AA:000F:0000:FE08:9C5A
2100::02AA:000F:0:FE08:9C5A
118.服務器響應客戶的請求有兩種方案,它們分別是:併發服務器方案、重複服務器方案
119.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統,是因特網上做爲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個分佈式數據庫,
可以使用戶更方便的訪問互聯網,而不用去記住可以被及其直接讀取的IP地址
120.若是解析器收到一條「非受權的」服務器響應,那麼解析器能夠認爲該響應提供的信息可能不許確
121.在POP3協議中,經常使用的POP3命令以下:命令 描述
USER<用戶郵箱名> 客戶機但願操做的電子郵箱
PASS<口令> 用戶郵箱的口令
STAT 查詢報文總數和長度
LIST[<郵件編號>] 列出報文的長度
RETR<郵件編號> 請求服務器發送指定編號的郵件
NOOP 無操做
REST 復位操做,清除全部刪除標記
QUIT 刪除具備「刪除」標記的郵件,關閉鏈接
122.Telnet協議是TCP/IP協議族中的一員,是Internet遠程登陸服務的標準協議和主要方式
123.在終端使用者的電腦上使用telnet程序,能夠用它鏈接服務器,終端使用者能夠在telnet程序中輸入相關命令,這些命令在服務器上運行,就像直接在服務器的控制檯輸入同樣
124.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 Protocol)即簡單網絡管理協議,由一組網絡管理的標準組成,
包含一個應用層協議(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數據庫模型(database schema)和一組資源對象
125.SNMP協議可以支持網絡管理系統,用以監測鏈接到網絡上的 設備是否有任何管理上關注的狀況
126.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即文件傳輸協議,它是TCP/IP網絡上兩臺計算機傳送文件的協議
127.FTP是在TCP/IP網絡和INTERNET上最先使用的協議之一,它屬 於網絡協議組的應用層
128.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它是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郵件的中轉方式
129.即時通訊IM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通訊服務,由以色列公司 Mirabils最先提出,提供實時的信息交換和用戶狀態跟蹤
130.文件RFC2778,描述了即時通訊系統的功能,正式爲通訊系統 勾勒出了模型框架
131.IM系統通常採用兩種通訊模式,一種是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另外一種採用用戶/用戶模式
132.聊天通訊中,聊天信息經過加密的方式傳輸
133.不少即時通訊系統都採用服務提供商自主開發的IM協議
134.目前IM通用的協議主要由兩種:基於SIP協議框架的SIMPLE協 議簇和基於Jabber協議框架的XMPP協議簇
135.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成爲會話發起協議,它是一種在IP網絡上實現實時通訊的應用層的控制(信令)協議
136.NPS(Network File System)即網絡文件系統,NPS容許一個系統在網絡上與他人共享目錄和文件
137.經過使用NFS,用戶和程序能夠像訪問本地文件同樣訪問遠端 系統上的文件
138.NFS至少有兩個主要部分:一臺服務器和一臺(或更多)客戶機
139.當用戶但願使用遠程文件時,只要用「mount」命令就能夠把遠程文件系統掛在本身的文件系統之下
140.在Windows平臺下,一樣能夠支持NFS協議,而且有多個公司的NFS軟件能夠實現NFS方式的文件共享應用
141.NETBIOS協議即網絡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協議,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由IBM和Sytec聯合開發,用於所謂的PC-Network。
142.主要用於小型局域網,最多與254個結點進行通訊
143.NetBIOS名稱最多有15個字符,通話層應用程序經過它來與遠 程計算機進行通訊
144.SMB(Server Message Block)通訊協議主要做爲Microsoft網絡的通訊協議,它使用NetBIOS應用程序接口,是開放性協議
145.常見的文件系統:
系統 Maze BitTorrent PP點點通 百寶箱
拓撲結構 混合P2P 純P2P 混合P2P 混合P2P
目錄瀏覽 有 無 有 無
搜索引擎 強 無 弱 弱
積點機制 有 無 有 無
種子機制 有 有 無 無
多點下載 有 有 有 有
146.全文搜索引擎是目前普遍的主流搜索引擎,功能模塊組成:搜索器、檢索器、用戶接口、索引器
147.X.800是國際電信聯盟(ITU-T)推薦的方案,即OSI安全框架
148.它將攻擊分爲兩類:被動攻擊和主動攻擊。它在安全機制上區分可逆與不可逆加密機制
149.可逆加密機制是一種簡單的加密算法,使數據能夠加密和解 密,不可逆加密機制包括Hash算法和消息認證碼,用於數字簽名和消息認證應用
150.X.800將安全服務定義爲通訊開放系統協議層提供的服務,從 而保證系統或數據傳輸有足夠的安全性,它提供五類共十四個特定服務
151.Blowfish算法是由Bruce Schneier設計的一種對稱分組密碼
152.Blowfish算法是一種可變密鑰長度的分組密碼算法,分組長度64位,數據加密由一個簡單函數迭代16輪實現
153.Kerberos是一種網絡認證協議,其設計目標是經過密鑰系統爲客戶機/服務器應用程序提供強大的認證服務
154.Kerberos是一種應用對稱密鑰體制進行密鑰管理的系統
155.麻省理工(MIT)研發了Kerberos協議來保護Project Athena提供的網絡服務器
156.軟件設計上採用客戶端/服務器結構,且可以進行相互認證,即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可對對方進行身份認證
157.TCSEC(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便可信任計算機標準評估準則,該標準是計算機系統安全評估的第一個正式標準,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158.TCSEC將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劃分爲A、B、C、D四個等級、七個級別(從低到高是:D一、C一、C二、B一、B二、B三、A1)
D1屬於最少的保護級別,它的保護措施不多,沒有安全功能
159.防火牆主要由服務訪問規則、驗證工具、包過濾、應用網關4個部分組成。從原理上來分,防火牆可分爲3種類型,即包過濾路由器、應用級網關、電路級網關
160.包過濾路由器,依據一套規則對收到的IP數據包進行處理,決定是轉發仍是丟棄,她只容許符合必定規則封包經過,其他 的一律禁止穿越防火牆
161.應用級網關也叫代理服務器,它在應用級的通訊中扮演着一 個消息傳遞者的角色。用戶在使用應用程序時,創建一個到網關的連接,
這個網關要求用戶出示將要訪問的異地機器的正確名稱,若是正確則讓數據經過,不然服務沒法執行
162.電路級網關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或者說它是某項具體的功能,這項功能事實上也能夠由應用級網關在某個應用中執行
163.電路級網關不容許一個端到端的直接TCP鏈接;它由網關創建兩個TCP鏈接,一個鏈接網關與網絡內部的TCP用戶,另外一個鏈接網關到網絡外部的TCP用戶。
鏈接完成後,網關就起着中繼的做用,將數據段從一個鏈接轉發到另外一個鏈接。它決定哪一個鏈接容許創建來實現其對安全性的保障
164.TCP/IP參考模型分爲四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主機-網絡層、互連層、傳輸層、應用層
165.主機-網絡層與OSI模型的數據鏈路層及物理層對應;互聯層與OSI模型的網絡層對應;傳輸層與OSI的傳輸層對應;應用層與OSI模型的應用層對應
166.數據通訊不能獨立於網絡硬件
167.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AN,WLAN)是一種將局域網設備從邏輯上劃分紅一個個網段,來實現虛擬工做組的數據交換技術
168.無線傳感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的靜止或移動的傳感器以自組織和多跳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絡
169.無線城市網(Wireless Municipal Network,WMN)是移動Ad Hoc網絡的一種特殊形態,是一種高容量高速率的分佈式網絡,不一樣於傳統的無線網絡
170.FDDI一項局域網技術,它提供的高速數據通訊能力要高於當時的以太網(10Mbps)和令牌網(4或16Mbps)的能力
171.異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是實現 B-ISDN的業務的核心技術之一。ATM是以信元爲基礎的一種分組交換和複用技術。
是一種爲了多種業務設計的通用的面向鏈接的傳輸模式。它適用於局域網和廣域網
172.1000Base-T使用5類非屏蔽雙絞線做爲傳輸介質,長可達100m
173.1000Base-CX對應於802.3z標準,採用屏蔽雙絞線(STP)
174.1000Base-LX使用長波長激光越過多模式和單模式光纖
175.1000Base-SX使用短波長激光越過多模式光纖
176.1000Base-ZX使用長波長激光,操做在日常的單模式光纖鏈路
177.Internet四種接入方式:電話線接入、數據通訊線路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HFC(Hybrid Fiber-Coaxial,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
178.電話撥號線路的傳輸速率較低,目前不多使用
179.在ADSL用戶端,用戶須要使用一個ADSL終端(相似傳統的調制解調器)來鏈接電話線路。
180.ADSL能夠提供最高1Mbps的上行速率和最高8Mbps的下行速率
181.HFC採用混合光纖同軸電纜共享信道傳輸方式,在有線電視網 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ADSL相似,
HFC也採用非對稱的數據傳輸速率,上行速率10Mbps,下行速率10-40Mbps左右
182.HFC採用共享式的傳輸方式,全部經過Cable Modem的發送和 接受使用同一個上行和下行信道
183.爲了解決慢收斂問題,RIP協議採用的策略有:限制路徑最大「距離」對策、分割水平線、毒性逆轉、觸發刷新
184.HTTP是一種詳細規定了瀏覽器和萬維網服務器之間互相通訊 的規則,經過因特網傳送萬維網文檔的數據傳送協議,
並創建在TCP的基礎上。還定義了請求報文和應答報文的格式
185.IP服務的特色:不可靠、面向無鏈接、盡最大努力投遞
186.IP電話網關位於公用交換電話網與IP網的接口處,是電話用戶使用IP電話的接入設備
187.IP電話網關的主要功能:號碼查詢、創建通訊鏈接、信號調製、信號壓縮和解壓、路由尋址
188.ISO在ISO/IEC 7498-4文檔中定義了網絡管理的五大功能:故障管理、計費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189.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排除故障,包括檢測故障、隔離故障、糾正故障。其典型功能以下:
1)維護並檢測錯誤日誌;2)接收錯誤檢測報告並作出響應;3)跟蹤、辨認錯誤;4)執行診斷測試;5)糾正錯誤
190.IPSec即IP安全協議,它是在網絡層提供安全的一組協議
191.IPSec協議簇中,有兩個主要協議:身份認證頭協議(Authentiction Head,AH)、封裝安全負載協議(Encapsulation Security Payload,ESP)
192.對AH和ESP協議,源主機在向目的主機發送安全數據報以前,源主機和網絡主機進行握手而且創建網絡層邏輯鏈接
193.這個邏輯通道稱爲安全協議(Security Agreement,SA),SA定義的邏輯鏈接是一個單工鏈接,即單向鏈接
194.SA惟必定義爲一個三元組,包括:安全協議(AH或者ESP)標識符、單工鏈接的源IP地址、稱爲安全參數索引(SPI)的32位鏈接標識符
195.安全數據報包含AH頭,它在原有IP數據報數據和IP頭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