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易失性MRAM芯片組件一般在半導體晶圓廠的後端工藝生產,下面英尚微電子介紹關於MRAM關鍵工藝步驟包括哪幾個方面.html
(1)底部電極的造成(參考圖1):經由傳統圖案化與鑲嵌工藝造成的底部電極層須要拋光至平坦,併爲MTJ堆棧沉積提供超光滑的表面。在這個步驟中,測量和控制底部電極的平滑度對組件性能相當重要,必須控制和監控金屬電極的最終高度,同時也必須毫完好陷。後端
圖1:MRAM底部電極(BE)造成。性能
(2) MTJ堆棧沉積(參考圖2):MRAM是使用單個一體化的機臺進行物理氣相沉積(PVD),能夠精確地沉積20至30個不一樣的金屬和絕緣層,每一個金屬層和絕緣層的厚度一般在0.2至5.0nm之間。必須精確測量和控制每一層的厚度、均勻性、粗糙度和化學計量。氧化鎂(MgO)膜是MTJ的核心,它是在自由層(free layer)和參考層(reference layer)之間造成障壁(barrier)的關鍵層,須要以0.01nm的精度進行沉積,以重複實現目標電阻面積乘積(RA)和隧道磁阻(TMR)特性。RA和TMR是決定組件性能、良率和可靠性的關鍵參數,甚至只有幾個缺失的原子也會嚴重影響RA和TMR,這解釋了爲何量測在MRAM製造中如此重要。spa
圖2:典型的MRAM堆棧沉積範例。htm
(3) 磁退火:沉積後的堆棧退火肯定了參考層(MgO下方的界面)和MgO穿遂障壁的晶體取向。一般,MTJ在高溫下在磁場中退火,以改善材料和界面質量並肯定磁化方向。在此步驟以後,爲了進行工藝控制須要對MTJ的電和磁特性進行監控。這些是製造mram芯片的關鍵在線量測(inline metrology)步驟。blog
(4) MTJ柱圖案化(參考圖3):MRAM單元一般是直徑約20~100nm的圓形柱。從光罩到光阻,從光阻到MTJ迭層的圖案轉移須要精確控制,從而使組件正常運做。透過非透明的MTJ堆棧進行微影迭對圖案對準是一個挑戰。離子束蝕刻必須保證支柱蝕刻後完整無缺,而且在MTJ底部電極上中止蝕刻的同時,不會在其側壁留下金屬再沉積。蝕刻腐蝕、損壞和沿MgO暴露層的金屬再沉積是關鍵問題,必須在此步驟中進行監控。監視和控制最終MTJ柱的高度和形狀(主要是在MgO接口)以及柱的直徑對於實現均勻的單元圖案相當重要,這反過來又使得MRAM單元的開關分佈最小化。最後,封裝層覆蓋了全部內容,以保護MTJ組件。該層必須毫完好陷,而且其厚度必須知足規格要求。接口
圖3:蝕刻的MRAM柱(在封裝層以前)。rem
(5)頂部電極的造成:頂部電極的造成與底部電極很是類似,其關鍵是圖案對準。在最終結構中使用雙重鑲嵌工藝、CD、形狀、輪廓和深度以及任何類型的缺陷都很重要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