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S

NFS 全稱net-file-system 是一款網絡文件系統。它的功能就是能夠經過網絡,讓不一樣的機器、不一樣的操做系統能夠共享彼此的文件(NFS通常用來存儲共享視頻,圖片等靜態數據)。而在客戶端看來,共享的目錄就是其自己的目錄。
網絡文件系統:經過網絡存儲和組織文件的一種方法或機制。
NFS服務的搭建vim

NFS服務,會攜帶啓動不少的端口,而端口會常常變化。因此須要RPC服務來幫忙當中介
所以搭建nfs服務
第一步 搭建RPC服務(對外端口111)
第二步 搭建NFS服務

由於NFS服務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所以直接yum安裝便可安全

yum -y install nfs-utils rpcbind

安裝完成後啓動服務服務器

第一步啓動rpcbind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rpcinfo -p 127.0.0.1 #查詢如今的端口
第二步 啓動nfs服務
systemctl start nfs
systemctl enable nfs
rpcinfo -p 127.0.0.1 #查詢如今的端口

NFS服務很簡單,參數只有幾個,開放一個區域也只需一行
nfs的配置文件在 /etc/sysconfig/nfs(用來修改各個依賴服務對外的端口,由於有RPC因此不須要改網絡

開啓NFS共享的目錄在 vim /etc/exports
書寫格式
要對外提供的目錄    容許訪問的IP段或IP(權限)
/data    192.168.1.0/24(rw,sync)   #就這麼一行就ok了,意爲對外提供/data目錄進行共享,容許1.0網段進行訪問,客戶端權限爲讀寫,且當數據寫入時,直接放入硬盤
常見參數
    rw: 可讀寫
    ro: 只讀
    sync: 直接寫入磁盤,數據安全性高,但速度慢
    async: 寫入緩衝區,速度塊,但數據可能容易丟失
    no_root_squash: 若是訪問共享目錄的用戶是root,那麼他對目錄擁有root權限
    root_squash: 任何訪問用戶都被壓縮成nfsnobody的權限
    anonuid :匿名用戶的uid
    anongid :匿名用戶的gid

客戶端安裝async

yum -y install showmount
showmount -e IP 能夠查看可掛載的
一次性掛載 
mount -t nfs IP:/data /mnt -t 指定格式 nfs 遠端路徑 近端路徑
掛載到mnt目錄後 進入 建立文件 若在服務器端能看見則掛載成功
永久性掛載
vi /etc/fstab 
IP:/data /mnt nfs defaults 0 0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查看全部服務啓動狀態

在服務端
 cat /var/lib/nfs/etab  能夠查看掛載的完整系統參數

NFS用來將一個目錄共享給多個服務器使用,從而達到信息一致的目的id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