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artner發佈了2020年度的BI商業智能和分析平臺魔力象限報告(《Magic Quadrant for 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如下簡稱報告)。做爲業內的權威報告,魔力象限在廠商和用戶中受到了很是普遍的關注。與往年相似,Gartner在本報告中預測了2022~2025年BI行業的發展趨勢,描述了現代分析與BI平臺的15項關鍵功能領域,並給出了入選魔力象限的廠商。本文對報告進行深刻解讀,幫助從業者分析現狀、瞭解變化,從而更好地理解BI市場。安全
1、魔力象限的定義及廠商變化
魔力象限是Gartner對行業中的供應商進行評估比較的一個工具,主要經過一套標準的方法,基於行業市場中各供應商的執行力和前瞻性表現,生成魔力象限圖和相應的分析報告。機器學習
魔力象限如圖1所示,縱軸爲供應商的「執行力」(Ability to Execute),用於評估供應商將其願景變成市場現實的能力,評估維度包含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及成功度、企業總體生存能力、銷售執行力與訂價、市場情況、客戶體驗以及公司的總體運營,其實質是揭示企業在市場的成功度;橫軸爲供應商的「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評估維度包含企業的市場理解、產品戰略、營銷戰略、商業模式、產品創新、行業戰略及地域戰略,其實質是解釋企業在行業內的領先度。工具
最終,結合企業的執行力和前瞻性評估,將供應商劃分到領導者、挑戰者、有遠見者和特定領域者四個象限。佈局
圖1 Gartner魔力象限學習
2020與2019 年的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大數據
對比兩年的魔力象限,在2020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中,除了Microsoft、Tableau、Qlik和ThoughtSpot繼續高居領導者位置外,其餘象限均有所變更。阿里雲
Oracle從特定領域者象限進入有遠見者象限;SAP和SAS並無在市場表現上取得明顯的突破,依舊處於有遠見者象限;2019年最接近領導者象限的Salesforce和Sisence,位置反而出現了下滑;挑戰者象限的供應商數量有所增長;特定領域者象限的供應商則是有進有出。人工智能
圖2 Gartner2020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加密
圖3 Gartner2019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url
同時,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大部分供應商在前瞻性評估上有所後移,即在魔力象限中的位置向左側移動,比較明顯的是領導者象限和特定領域者象限。
筆者認爲這一現象可能存在兩個緣由,一個是BI市場的成熟使得各大企業的領先性優點差距開始縮小,另外一個是Gartner調整了前瞻性評估中部分標準的權重。Gartner在報告中減少了企業的「垂直/行業戰略」的權重,並提升了「地域戰略」的權重,這代表前瞻性評估將更加看重企業的全球視野和地域戰略佈局。正是得益於較高的全球服務潛力,阿里雲進入特定領域者象限。
另外,隨着大部分供應商前瞻性的後移,供應商更明顯地彙集在魔力象限的對角線附近,這也說明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產品好纔是硬道理,市場地位是和產品質量成正比的。
2、2022~2025年BI產品趨勢
報告對2022~2025年的BI產品發展趨勢作了五個方面的預測,見表1。爲了方便比較,筆者將2019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對BI產品趨勢的預測也整理到了表1中。
表1 2019與2020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預測
結合報告的預測觀點和市場描述,不難看出加強分析(Augmented Analytics)和企業報告是分析與BI平臺的主要趨勢。報告認爲,分析與BI平臺的差別將再也不體如今其數據可視化功能上,這些功能正在成爲「日用品」,而差別化正在轉向企業報告功能的集成支持和加強分析上。
一、加強分析。
加強分析是「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協助數據準備、洞察生成和洞察解釋,以加強人們在分析和BI平臺中探索和分析數據的方式」。
2020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報告中,有關天然語言處理、語音生成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預測觀點沒有再次出現,而是被整合到了加強分析中,從而突出了加強分析的總體性,這也與商業智能的總體性不謀而合。
二、企業報告功能的集成支持。
「組織對這些以敏捷數據可視化功能而聞名的平臺如今如何幫助他們實現企業報告需求的現代化很是感興趣。」隨着企業數據驅動決策需求的增加和變化,企業將再也不只知足數據可視化提供的局部看法,而是但願分析與BI平臺能爲他們提供針對某一問題的系統化分析報告。結合2020年的預測觀點,數據故事將來將成爲這些企業報告主要的呈現形式之一。
雖然Gartner站在整個BI行業的角度上,基於其前沿的分析與看法提出了分析與BI平臺的發展趨勢,可是咱們要認清不一樣市場環境下的企業需求和時間節點存在必定差別的現實。
帆軟數據應用研究院在其發佈的《商業智能白皮書1.0》中,預測加強分析在國內的普遍應用要到2025年,而且調研數據代表國內絕大多數企業的側重點主要是數據治理和業務部門的自助分析,以FineBI爲主的自助式BI分析平臺在國內的盛行也印證了這一點。
所以,筆者認爲,加強分析的確是分析與BI平臺的大勢所趨,只是信息化水平、企業的需求現狀、業務人員與分析師的能力等因素都會影響加強技術應用的時間、廣度、以及深度,企業應該理性的按照真實需求去選擇,不能盲目跟風,浪費企業資源。相信隨着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髮展,將來加強分析將帶給用戶更簡單更快速的分析體驗,幫助用戶輕鬆完成數據的「收集-準備-整合和分析」全過程。
3、分析與BI平臺關鍵功能更新:安全性、報告、加強分析
2020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報告並未說起以往的分析與BI平臺5大用例,未說起的緣由無從得知,可是往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報告所描述的15項關鍵功能是圍繞5大用例展開的,這一改變可能與關鍵功能的調整有關。
報告對15項關鍵功能進行了較大的更新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更新爲安全性、報告、加強分析。筆者將2019和2020兩年各自的15項關鍵功能一塊兒整理在表2中。
一、安全性。
安全性要求分析與BI平臺支持平臺安全性、管理用戶、審覈平臺訪問和身份驗證等功能。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企業的關鍵生產要素,其安全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對於以數據爲輸入的分析與BI平臺更是如此,然而國內BI產品的安全現狀並不樂觀。
帆軟軟件與360企業安全聯合發佈的《2018商業智能安全白皮書》就指出,當前不少BI廠商都在使用MD5加密,而MD5加密已經不夠安全,應被視爲已被破解的加密方式,不適合繼續使用。帆軟也致力於不斷提升產品的安全性,爲企業數據平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性保障。
二、報告。
報告指分析與BI平臺按計劃建立並向消費者分發(或「爆發」)網格佈局、多頁、像素完美的報告的能力。這一功能體如今報告的建立和分發上,要求分析與BI平臺不只能提供詳細的報告,而且可以按照計劃向用戶發送報告。
目前,FineBI和Tableau等衆多BI平臺均支持儀表板和報告製做的功能,可是在報告或其餘模板的定時調度功能上,具有強大企業級應用的FineBI要略勝一籌。
三、加強分析。
加強分析在前文已經詳細描述,其核心特徵是可以應用機器學習技術爲最終用戶自動生成相關洞察。目前這一功能及其應用場景仍然不夠成熟,尤爲是在衆多國內的分析與BI產品中不多涉及。隨着技術的成熟和企業需求的增長,將來加強分析將成爲分析與BI平臺的標準功能和核心競爭力。
總而言之,Gartner在報告中描述的15項關鍵功能爲BI產品創建了一個可參考的功能標準,規劃了將來的美好藍圖。能夠想象,具有這些功能的分析與BI平臺,將會爲用戶提供無限的分析可能。儘管對國內來講,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企業最須要的仍然是數據準備、數據可視化、以及嵌入式分析等基礎功能,可是加強分析等技術歸入全部現代分析與BI平臺並獲得普遍使用這一藍圖的實現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最後,正如報告中所說,讀者應將魔力象限視爲選擇供應商和產品所需的衆多參考點之一。筆者認爲,結合魔力象限與其餘Gartner報告中的看法,以及自身的需求來看待衆多廠商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