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瓶頸及應對措施

注:內容摘抄自《PHP 核心技術與最佳實踐》一書數據庫

MySQL 是存在瓶頸的。 當 MySQL 單表數據量達到千萬級別以上時,不管如何對 MySQL 進行優化,查詢如何簡單,MySQL 的性能都會顯著下降。 採起措施:緩存

1)增長 MySQL 配置中的 buffer 和 Cache 的數值,增長服務器 CPU 數量和內存的大小,這樣能很大程度上應對 MySQL 的性能瓶頸。 
    性能優化中,效果最顯著、成本最低的當屬硬件和服務器優化,因此這是應該首先考慮的。 
2)使用第三方引擎或衍生版本。
    如 Percona 在功能和性能上較 MySQL 有着顯著的提高;由 MySQL 創始人開發的免費 MariaDB 在 InnoDB 引擎上的性能也比 MySQL優秀;
    據官網借號,另外一款改進的產品 TokuDB,性能是 MySQL 的 10 倍以上。以上這些衍生版或改進版的 MySQL 主要都是針對 MySQL 的 InnoDB
    引擎。 InnoDB 每次提交事物時,爲了保證數據已經持久化到磁盤(Durable),須要調用一次 fsync 告知文件系統,將可能在緩存中的數據
    刷新到次哦按。而 fsync 操做自己是很是『昂貴』的(消耗較多的 I/O 資源,響應較慢),若是每次事物提交都單獨作 fsync 操做,那麼這裏
    將是系統 TPS 的一個瓶頸,因此就有了 Group Commit 的概念。 MySQL 5.0 後,處於分佈式架構的考慮,爲了保證 InnoDB 內部 Commit 
    和 MySQL 日誌的順序一致,InnoDB 被迫放棄支持 Group Commit。以後,就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了。直到出現 MariaDB,才比較完美的解決
    了這個問題。
3)遷移到其它數據庫。
    如開源的 Post供熱SQL 和商業的 Oracle。 與 Oracle 和 PostgreSQL 相比, MySQL 屬於線程模式,而且採用了插件引擎的架構。這種實現
    的確有本身的優點:輕巧快速、系統資源消耗小、支持更多併發鏈接,但進程模式能更充分的應用 CPU 資源,在應付複雜業務查詢上更有優點。好比,
    在常規優化的前提下,Oracle 的但別性能瓶頸經驗值在 2 億數據量的級別,遠遠優於 MySQL。 不只如此,在關聯查詢和內置函數等功能上,
    Oracle 都是完勝 MySQL 數據庫的。 再好比,PostgreSQL 數據庫相比 MySQL,擁有更強大的查詢優化器,不會頻繁重建索引,支持物化視圖等
    優點。固然,遷移到其餘數據庫還要看應用的類型,好比是偏向 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聯機事物處理)的應用仍是偏向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聯機分析處理)應用。 
4)對數據庫進行分區、分表,減小單表體積。
5)使用NoSQL 等輔助解決方案,如 Memcached、Redis。
6)使用中間件作數據拆分和分佈式部署,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阿里巴巴對外開源的數據庫中間件 Cobar。
7)使用數據庫鏈接池技術。 
    在第 3 點,咱們講過,MySQL 是線程模式,能夠支持更多的併發鏈接數。MySQL 能支持遠比 Oracle 和 PostgreSQL 更多的鏈接。因此 Oracle
    和 PostgreSQL 應用中一般用數據庫鏈接池技術來複用鏈接。那麼 MySQL 爲何還須要用這些數據庫應用中常見的數據庫鏈接池技術呢? 緣由在於
    MySQL 的所機制還不夠完善,同時程序中的一些問題都有可能致使 MySQL 數據庫鏈接阻塞,在併發大的狀況下,就會浪費不少鏈接資源和反覆鏈接
    的消耗。使用數據庫鏈接池,讓鏈接進行排隊和複用,必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高併發下的鏈接壓力。

MySQL 瓶頸是真實存在的,可是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仍然在使用 MySQL,而且能使用的很好,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公司的技術實力足以對 MySQL 進行二次開發和改進,另外一方面則得益於其成熟的架構。因此,一個工具能不能用好,人的因素佔很大的比重。性能優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