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從大一開始》讀書筆記

第一節:序言:求職路上,無意看風景(1)
  • 但是,當一個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連生計都成了問題,我又哪裏還有勇氣去跟他說什麼批判性思惟能力和公民意識?
第2節:序言:求職路上,無意看風景(2)
  • 與其等到畢業的時候羨慕身邊的同窗一個個找到了滿意的工做,與其在求職的時候臨時抱佛腳,用一些投機取巧的雕蟲小技來掩蓋內在實力的蒼白,還不如從大一就開始好好規劃將來。
 
3節:序言:求職路上,無意看風景(3)
  • 若是大學四年都在快馬加鞭地趕路,放棄了週末的休息,放棄了美好的愛情,卻沒有把勁使對地方,全部的努力都成了無用功,沒有造成有效的核心競爭力,忙忙碌碌幾年,碌碌無爲收場,那又是多麼惋惜的事情!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第4節:細節豈能決定成敗(1)
  • 細節豈能決定成敗
  • 全部這些案例都不過是證實細節可以決定失敗,沒法證實細節決定成功。
  • 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注重戰略、找對發展方向。
 第 5 節:細節豈能決定成敗 (2)
  • 大學生惟一可以把握的就是作好職業生涯規劃,進而在此基礎上塑造核心競爭力。
  • 對於一個具有了充分的內在價值、有足夠能力去勝任所應聘職位的大學畢業生來講,不管是產業結構和教育政策的缺陷,仍是部分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偏見,都沒法阻止他脫穎而出。
 
6節:細節豈能決定成敗(3)
  •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書中寫道:人永遠都沒法知道本身該要什麼,由於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檢驗哪一種抉擇是好的,由於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立刻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第7節:細節豈能決定成敗(4)
  • 金末學者王若虛談論文法的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原則: 定體則無,大致須有。我以爲將這八個字做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是再貼切不過的了。一方面,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充滿了無數的變數,職業規劃天然也就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因此 定體則無 ,大學生不必將職業規劃作得過於深刻、細緻。事實上,讓一個大學生徹底想好畢業之後去哪座城市、哪一個行業、哪類企業從事哪一個具體的職位,這也是不現實的。另外一方面,大學生又應該 大致須有 ,對職業生涯作一個大概的、輪廓性的規劃,知道本身究竟喜歡從事哪方面的工做,找出一個大的方向來,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社會實踐都沿着這樣一個方向展開。
 
 第8節:未必經濟的仕途經濟
  • 未必經濟的仕途經濟 若是說當公務員須要付出必定的代價,那麼,最大的代價莫過於用一個穩定的飯碗換取了一輩子中的無限可能。web

  • 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話來講就是 被體制化了
 
9節:學術之路的SWOT分析
  • 就國內目前的學術環境而言,每個選擇學術之路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三個方面的T(威脅):日益功利的學術體制,漸趨腐敗的學術氛圍,過於有限的學術自由。
  • 第一個T是日益功利的學術體制。
  • 在這樣的學術體制下,一個新的詞語誕生了:科奴。
  • 麥當勞化 的學術體制一定是急功近利的,它的功利性在另外一個方面表現得更加完全,那就是 經費決定一切
  • 第二個T是漸趨腐敗的學術氛圍
    • 抄襲之風盛行
  • 第三個T是過於有限的學術自由
第二部分,「請選擇車道行駛」
  • 不用過早選擇行業
  • 根據個人用人經驗,我習慣於把人才分爲三類:創意型,管理型,執行型。
  • 創意是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項目的邏輯起點。
  • 我最值錢的才能是什麼?不是我會什麼,而是我能幹什麼、
  • 管理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組織、管理、協調方面的能力。
  •  我陸續面試過不少名平面設計師,我讓他們用最簡短的一兩句話說出我應該錄用他們的理由,換句話說,我讓他們告訴我他們最值錢的才能到底是什麼。
  • 李嘉誠說:「一個總司令,是一個集團軍的統帥,拿起機關槍總不會賽過機關槍手,走到炮兵隊操做大炮也不如炮兵。但做爲集團軍的總司令不要管這些,只要懂得運用戰略即可以,因此整個組織十分重要。」
    • 首先,應該多學習一些管理方面的理論和案例,多看一些相關方面的教材、論文及報刊雜誌
    • 其次,能夠經過擔任學生幹部、組織社團活動等校內渠道來鍛鍊管理能力;
    • 另外,還能夠經過兼職、創業實踐等方式讓本身獲得鍛鍊。
    • 一我的究竟適合從事管理型的工做仍是執行型的工做,這是與他的能力結構、內在氣質、性格特色、爲人處世等各個方面相關聯的,並非每一個人想作管理就能作管理,也不是對每一個人來講作管理型的工做要好過作執行型的工做。
不患無位,患因此立
  • 原來不學無術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暴露着他的無知。
  • 在講究「草原法則」的企業界,濫竽充數豈是容易之事?
  • 梁思成在1932年寫給東北大學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生的賀文
  • 一名建築系的大學生光是在審美的民族性這一問題上就有如此多的文章可作,整個大學四年須要下多少功夫即可想而知了。對於想從事其他職業的大學生來講,又未嘗不是如此呢?
  •  
後悔讀大學,不如後悔玩大學
  • 當這些人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是沒有資格後悔讀大學的,由於他們是在玩大學,而不是讀大學。
  • 對於一個合格的讀有用之書的大學畢業生而言,人才是永遠也不會過剩的。雖然他們在進入用人單位的視線以前可能一樣須要經歷一段痛苦的煎熬,可是,當別的大學生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門外,他們會抓住任何一個哪怕是很是細微的機會迅速脫穎而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得到能力以外的東西,也不可能得不到能力以內的東西。
  • 只有到了畢業求職的戰場上,才能看得出誰在讀大學,誰又在玩大學。
一切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都是紙老虎
  • 就個人所見所聞而言,學校名氣對求職的影響實在有限。
  • 公司的招聘經理在面試前直言不諱地對咱們說:「雖然大家的畢業院校各不相同,但如今的大家卻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
  • 你們都是從中國的大學裏走出來的,就不要自欺欺人啦!
  • 在我看來,被名牌大學錄取時所得到的與其說是一枚金鑰匙,不如說是鑰匙坯。若是非得認爲名校學生的鑰匙坯比非名校學生的貴重,那就當前者是用黃金造的,然後者是用鐵鑄的。讀大學的過程就是一個銼刻鑰匙的過程。等到大學畢業,有些人手裏握着了一把成型的鑰匙,有些人只有鑰匙的半成品,還有些人依然拿着四年前那片鑰匙坯。每一個用人單位都有一把鎖,他們招聘的標準說白了就是看誰的鑰匙能將這把鎖打開。當一把金鑰匙和一把鐵鑰匙都能打開他們的鎖,他們每每會選擇金鑰匙;但是,若是金鑰匙打不開鎖,他們會絕不猶豫地選擇一把能打開鎖的鐵鑰匙——他們經過鐵鑰匙打開鎖之後所能得到的黃金遠比一片金鑰匙的含金量多得多。
離校的期限不是就業的期限
  • 就業不一樣於升學考試,升學考試每每是一考定終生,若是不按時參加考試就只能等來年,甚至不再會有機會了,而就業卻並不是如此,今天沒有找到工做能夠明天再找,畢業以前沒有找到工做能夠畢業之後再找。
  • 畢業後暫時失業一段時間,這可能會讓親者痛、仇者快,可是,對於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來講,區區幾個月又算得了什麼呢?對於馬拉松運動員來講,競爭對手在起跑線上比本身早了一秒鐘起跑,這又有什麼關係?辦完離校手續之後,把多餘的東西寄回老家或者寄存在朋友家裏,而後帶上簡歷、證件和幾套換洗的衣服去喜歡的地方找工做,又有什麼不能夠的呢?戶口和檔案要發回原籍的話就讓他發回原籍好了,之後在哪一個地方站穩了腳跟再把戶口遷過去就是了。萬一又過了好幾個月尚未找到工做,怕面試官問起畢業後這段時間在幹嘛,那就牢記一句話:作人不要太厚道,事先在簡歷中謊稱在什麼地方、什麼單位上班了一陣子,發現很不適合,因此就辭職了。利己不損人的事情,何樂不爲呢?
用未來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困難
  • 若是說求職是一場戰爭,這些人則是這個戰場上永遠的失敗者。他們的失敗並不在於沒有找到工做,而在於主動放棄了找到工做的可能。
  • 在不少時候,成功其實很簡單,只要多堅持那麼一下就夠了。
  • 無論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只要我能堅持住,幾年之後回過頭來看都會以爲這些困難並不算什麼。對於求職當中的大學生來講,又未嘗不能夠用這樣一種方法給本身打氣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