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最新版本 1.13 中新增了 errors 的一些特性,有助於咱們更優雅的處理業務邏輯中報錯的問題。
本文主要展現errors
包中新增方法的用法。
核心思想:套娃
啥意思呢?這玩意就像套娃同樣,從上往下扒,拿走一個還有一個,再拿走一個,誒還有一個,若是你願意,能夠一直扒到最底下沒有了爲止。shell
使用 %w
參數返回一個被包裝的 errorcode
err1 := errors.New("new error") err2 := fmt.Errorf("err2: [%w]", err1) err3 := fmt.Errorf("err3: [%w]", err2) fmt.Println(err3)
// output err3: [err2: [new error]]
err2
就是一個合法的被包裝的 error,一樣地,err3
也是一個被包裝的 error,如此能夠一直套下去。遞歸
type WarpError struct { msg string err error } func (e *Warp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e.msg } func (e *WrapError) Unwrap() error { return e.err }
以前看過源碼的同窗可能已經知道了,這就是 fmt/errors.go
中關於 warp 的結構。
就,很簡單。自定義一個實現了 Unwrap
方法的 struct 就能夠了。get
err1 := errors.New("new error") err2 := fmt.Errorf("err2: [%w]", err1) err3 := fmt.Errorf("err3: [%w]", err2) fmt.Println(errors.Unwrap(err3)) fmt.Println(errors.Unwrap(errors.Unwrap(err3)))
// output err2: [new error] new error
當多層調用返回的錯誤被一次次地包裝起來,咱們在調用鏈上游拿到的錯誤如何判斷是不是底層的某個錯誤呢?它遞歸調用 Unwrap 並判斷每一層的 err 是否相等,若是有任何一層 err 和傳入的目標錯誤相等,則返回 true。
源碼
err1 := errors.New("new error") err2 := fmt.Errorf("err2: [%w]", err1) err3 := fmt.Errorf("err3: [%w]", err2) fmt.Println(errors.Is(err3, err2)) fmt.Println(errors.Is(err3, err1))
// output true true
這個和上面的 errors.Is
大致上是同樣的,區別在於 Is
是嚴格判斷相等,即兩個 error
是否相等。
而 As
則是判斷類型是否相同,並提取第一個符合目標類型的錯誤,用來統一處理某一類錯誤。string
type ErrorString struct { s string } func (e *ErrorString) Error() string { return e.s } var targetErr *ErrorString err := fmt.Errorf("new error:[%w]", &ErrorString{s:"target err"}) fmt.Println(errors.As(err, &targetErr))
// output true
Is
As
兩個方法已經預留了口子,能夠由自定義的 error struct 實現並覆蓋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