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2020 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席捲全國多地,爲支援疫情重災區武漢,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自發集結起來,以開源的形式貢獻力量。關鍵詞:開源教育 Wuhan2020 COSCon'20
做者:@超神經HyperAIgit
年初,新冠肺炎席捲全國多個城市,武漢做爲國內首個感染者集中爆發的城市,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github
1 月 23 日,農曆臘月二十九,除夕的前一天,爲了增強疫情防控,控制病毒傳播,武漢作出了「封城」的決定,整個城市忽的一下被按下了暫停鍵,對疫情的惶恐沖淡了春節的喜樂祥和。segmentfault
一樣緊張憂慮的,還有當時身處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的教師王偉。他將這種惶惑不安化爲力量和智慧,憑藉技術的力量,親身經歷了這場魔幻的疫情阻擊戰。併發
技術,能爲疫情中的武漢作些什麼?同爲教師和科技從業者的王偉,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工具
信息不對稱致使資源浪費和流通效率低,是當時的主要矛盾,可否作一個信息平臺,對接物資的供給方和需求方,讓真實性信息在平臺上流轉起來呢?google
1月25日,王偉老師在學生趙生宇的提議下,發佈了一篇公衆號文章,號召你們經過開源的方式來抗擊疫情。人工智能
Wuhan2020 項目的第一篇招募文章發佈spa
這篇文章經由衆多社區和朋友轉載後成功出圈兒,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社會人士加入,高峯時期項目志願者超過 4000 人。設計
社區成立 8 個多月以來,在疫情地圖、闢謠、對接供需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做用,開發、設計、文案……都是依賴志願者線上溝通、遠程協做完成的。blog
現在疫情告一段落,當咱們問及 Wuhan2020 沉澱的經驗和啓發時,王偉老師坦言這是他和核心成員第一次組織如此大規模、線上的開源社區,你們得到了極大成就感,可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Wuhan2020 GitHub 項目一覽,目前 Star 人數已超過 6.3k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wuhan2020
維護社區過程當中沉澱下來的工做流程和開源工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可是社區人員在開源素養和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如何評估一個開源社區的發展情況,王偉老師也跟咱們分享了他在 Wuhan2020 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第一制定開源健康指標,量化開源社區的運營情況,好比項目排名、活躍度、貢獻者多樣性等等;第二針對健康指標評分,給出解決方案。
國外不少學校和基金會都在作這件事情,好比著名的 Apache 基金會,相比於國外,國內開源現狀還略顯稚嫩。
除了「教師」這重身份外,王偉老師在業界也很是活躍。
開源社執行長、X-lab 開放實驗室創始人、國內首個開源教育基金倡導者、2020 中國開源傑出貢獻人物……這些標籤像一個個被輕輕按下的 button,開啓了一扇又一扇國內開源熱潮的大門,讓王偉老師對國內開源現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王偉老師入選 2020 中國開源傑出貢獻人物並發表感言
在王偉老師看來,開源在國內起步晚,加之缺少必要的經驗和支持,所以發展尚不成體系。
咱們從網上得知,王偉老師在校期間曾參與多個產學結合的開源項目,合做企業既包括阿里、華爲等國內大廠,也有 IBM、微軟等外企。
那麼國內外企業在對待開源項目上有何區別?這種差別是如何產生的?王偉老師結合自身感悟,給出了他的答案。
他認爲,國內大廠的開源項目主要靠自我推廣,好比企業內部去外面作宣傳、舉辦 meetup 等,更新迭代主要依賴內部員工。
而國外大廠則正好相反,不少優質開源項目中,公司之外的貢獻者遠超內部員工,如此一來公司付出的開發和維護成本隨之下降,產出遠高於投入,激勵企業開源更多項目,造成良性循環。
谷歌至今開源項目數量已超過 2000
數據來源於 https://opensource.google
而出現這種差別的主要緣由,王偉老師認爲有一部分緣由是,國內開源基金會和企業都還沒有準備好。
這致使開源治理只能由各個大廠本身負責,可是各大廠在這件事上並不是「行家」,不只缺少開源貢獻者,更缺懂開源治理背後體系的專業人士。
加上業務壓力大,開源項目創收不足,所以企業投入到開源的精力也有限,這也致使開源僅停留在「生態構建需求」上,一直沒被提高到戰略級別。
而國內企業若是真想利用好開源,依王偉老師看離不開三點:盈利能力是前提、領導者重視是基礎、耐心和恆心是關鍵。
只有貫徹好這些準則,才能不斷加大自身對開源的貢獻,提升本身在開源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美國 Wisconsin 大學 Madison 分校和美國 Florida 大學的訪學經歷,讓同爲教育者的王偉老師深有感觸。
國外高校對於開源教育十分重視,會爲此開設學科和具體的課程;但是當咱們回望開源教育在國內高校的發展時,每每會發現一片廣袤的荒蕪,計算機及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蓬勃,輕輕撬動了「開源」這塊凍土的一角,但這遠遠不夠。
2015 年王偉老師在 Florida 訪學期間拍照
這主要是由於中外高等教育體制的迥異。首先與開源貢獻比起來,國內更重視論文發表和獲獎,評估體系的差別致使國內師生缺少爲開源付出的動力。
其次則是產學結合的程度不一樣。美國高校和企業聯繫密切,所以促進了企業開源項目在學校內的傳播和發展;國內企業和高校則比較割裂和脫節,絕大部分的開源項目仍是在商業公司裏。
回國後的王偉老師把本身這些思考帶到了工做中,校內開源資源少,他就鼓勵學生們「走出去」,去投身業內的開源社區、積極參與大廠按期舉辦的活動和競賽,幫助同窗們拓寬接觸開源的途徑。
2019-2020 學年第一學期,王偉還聯合國內多個大廠和開源社區,包括開源佈道師,在華東師範大學開設了首門深度開源實踐課程《開源軟件設計與開發》。
《開源軟件設計與開發》的理論授課內容
王偉老師把學校視爲「開展開源教育很好的試驗田」,這塊試驗田給了他和同窗們共同探索的平臺,在課程的不斷迭代中,王偉老師也得以因地制宜地打造更適合中國學生的開源教育。
而學校和王偉老師的這些努力,能夠幫助同窗們接觸到最早進的技術,最早進的理念,以及遇到最優秀的志同道合的一些人,提高同窗們的「我的素養和協做精神」。
業內最具影響力的開源年度盛會 2020 中國開源年會(COSCon'20)將於 10 月 24-25 日召開。今年的嘉賓分享將採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從人工智能、開源治理、數據技術、教育與公益等 11 個方向,講述開源向善(Open Source for Good)的主題。
王偉老師不只擔任了教育與公益分會場的出品人,也會在大會進行主題演講,併發布《2020中國開源年度報告(預覽版)》。
你能夠經過訪問如下連接進行報名或觀看直播。活動火熱進行中,期待你的參與!
報名連接:https://www.bagevent.com/even...
線上直播連接:https://segmentfault.com/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