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11-12日,2018亞太CDN峯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11日下午的短視頻論壇中,阿里雲高級技術專家王海華進行了《短視頻最佳實踐:雲+端+AI》的主題演講,分享了短視頻的生命週期關鍵點和阿里雲技術解決方案。
4月11-12日,2018亞太CDN峯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11日下午的短視頻論壇中,阿里雲高級技術專家王海華進行了《短視頻最佳實踐:雲+端+AI》的主題演講,分享了短視頻的生命週期關鍵點和阿里雲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全文爲演講內容。
每一個人都將成名十五秒鐘
短視頻已經走進咱們的生活,離咱們愈來愈近。在1968年美國的藝術家 安迪•沃霍爾 就曾經預言:「在將來,每一個人都將成名十五分鐘。」在短視頻如此火爆的當下,我想這句話能夠改爲「在如今,每一個人都將成名十五秒鐘。」可能這個修改有一些斷章取義的嫌疑,但這句話恰到好處的表示了短視頻的精彩之處,短小精悍、易於傳播、內容蓬勃。
咱們來看幾組短視頻行業的數據,來自36Kr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9月份短視頻用戶總時長滲透率爲4.1%,位於細分行業名列第五,但同步增加率達到311.3%,這是用戶層面的數據,同時在資本市場,咱們看到一組來自易觀的數據,2017年第三季度短視頻市場投融資事件24起,估算吸金超8億元。
前面講到的都是整個短視頻市場利好的信息,其實短視頻有多火我相信在座各位的敏銳度很高。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利用本身對所在行業理解的優點,快速推出屬於本身的短視頻應用呢?接下去的分享就能夠解答你們的疑惑。我將爲你們分享一下阿里雲視頻雲是如何來思考和用技術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移動短視頻生命週期
無論你是在本身已有的應用裏面提供短視頻能力,仍是從零開始完成一款短視頻應用的開發,咱們從一個短視頻生命週期上去看,他大概存在如下幾個關鍵的環節。
- 移動端上的視頻採集,編輯,生成一個mp4文件;
- 視頻上傳到服務器上進行文件存儲和Meta信息存儲;
- 媒體文件(包括圖片和視頻)都須要在服務端進一步的處理,纔可以讓用戶獲得更加好的體驗,在圖片時代,咱們爲了讓用戶能更快訪問圖片在不一樣的場景咱們會對圖片進行壓縮裁剪,一樣在視頻時代咱們也有這樣的需求,應對不一樣的網絡環境,不一樣的設備用戶都應該有本身更好的體驗,這個時候就須要對視頻作出壓縮,縮放,裁剪等處理,一方面用戶能有更快更流暢的體驗,另外一方面APP開發者也可以在流量上節省更多的成本;對於海量的內容咱們如何可以更加容易和方便的管理,傳統的就是經過對視頻的標題,描述,類別,tag進行檢索和管理。如今咱們能夠經過更多的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對視頻內容進行理解來完善和補充視頻的Tag信息;
- 拿到海量視頻的時候咱們須要讓用戶可以更快更流暢訪問到咱們的視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對視頻進行分發;
- 用戶須要看到視頻最重要的仍是須要一個功能完善,性能優異的穩定播放器;
阿里雲短視頻技術實現方案
下面就從短視頻的生命週期每一階段分別來介紹阿里雲的技術實現方案。
視頻生產階段
在採集和特效編輯階段,阿里雲短視頻SDK通過幾年的發展,擁有的能力包括實時美顏、混音、濾鏡、變速、圖片視頻混剪、字幕、MV效果等等,後面結合AI、AR技術、人臉貼紙等更多玩法,讓短視頻SDK在端上可以作出更具個性化的視頻。同時,這些能力能夠和垂直的電商、教育、社交、傳媒等各個場景結合,實現業務融合。
其實你們在選擇短視頻SDK的時候,首先關注到的是功能豐富性,每每會忽略掉的是穩定性和開放性。對於短視頻這個用戶直接接觸的功能來講,穩定性十分重要的,阿里雲短視頻SDK通過了集團對外的上千客戶驗證,相對比較可靠。關於開放性,一部分是UI交互層的源代碼的開放,咱們會給到客戶很是完整的產品級別的DEMO,能夠簡單快速集成,同時,客戶也能夠根據本身的業務場景作定製化的交互開發;另外一個部分是短視頻的玩法特別多,每一個行業和APP都在時刻變化,咱們的SDK能作到儘可能開放,提供標準化的文檔和接口,讓客戶能夠更好更快的接入第三方。這兩個特性,我建議在座的各位在選擇短視頻SDK的時候能夠去關注一下。
一個完整短視頻的應用或服務,不只僅須要短視頻SDK,它是一個全鏈路的過程。生命週期上看包括採集、上傳和雲端處理等等。
在視頻上傳階段,上傳SDK提供了分片段點上傳、CDN加速上傳等能力,在移動狀態下,在比較邊緣的狀況下也能夠提升上傳速度和成功率。
內容上傳到雲端後,有人認爲下一步就是傳輸了,可是如今阿里雲會作的更多,爲客戶提供了對視頻媒資的管理服務。包括對多媒體媒體文件管理、Meta信息管理、數據服務等。
講到這裏,其實整個視頻生產部分已經結束了。下面咱們將介紹下短視頻的雲端處理和播放器觀看的相關技術。
視頻處理和播放階段
你們在看視頻的時候,常常會抱怨幾個問題:
- 打開速度怎麼這麼慢?
- 爲何這個視頻看着看着就卡了?
- 我這個視頻爲何糊?
- 移動網絡看到底費不費流量?
總結提來一句話:我但願個人視頻看起來又流暢,又清晰,又省流量。這個看起來是個相互矛盾的問題,可是不少時候用戶要的就是這個。因此,咱們短視頻研發人員也要格外關注這幾個問題,由於這是來自於用戶的聲音。
爲此,阿里雲視頻雲團隊推出了「窄帶高清」技術,從人眼的模型出發,在節省碼率的同時也能提供更加清晰的觀看體驗,從線上測試結果上看,同等視頻質量下最高節省20-40%帶寬。這個對於用戶、對於開發者來講,都是極好的事情。
固然咱們也有其餘的選擇方案,在保證畫質前提下調整視頻碼率、提升壓縮率、減少文件體積,以節省存儲和流量,使播放更流暢這個指導思想之下,咱們整個點播服務作了如下兩種處理。不一樣客戶對於視頻轉碼的能力需求是不一樣的,咱們根據不一樣的場景預製了不一樣的轉碼模板,經過勾選就能夠實現轉碼。若是客戶的鏈路有特殊需求,咱們也提供了自定義來適應多變的業務場景,這樣能夠很是靈活的配置清晰度,碼率,輸出格式等信息。
前面咱們解決了省流量和清晰度的問題,那麼流暢觀還須要強大的CDN資源來作支撐的,阿里雲的CDN覆蓋了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1300多個節點,整體的容量達到了90Tb,而咱們的點播服務是與阿里雲CDN進行無縫的銜接,保證咱們的視頻不管什麼時候何地都可以流暢地播放。
同時,針對短視頻這個場景在CDN上作了不少的優化,除了更加精準的調度之外,針對短視頻的場景咱們在TCP協議棧和緩存性能方面都作了不少的嘗試,好比說協議棧上有更加激進的擁塞避免算法;緩存上採用了3級緩存,優化了淘汰算法提高了命中率等等一系列的優化,全部的這些都爲爲了咱們視頻可以更加流暢被播放。
播放器是接近用戶最近的端,簡單來講,客戶使用了咱們的播放器,就基本能夠具有與優酷至關的播放能力。剛剛前面提到的用戶幾個抱怨中,有一個是爲何這麼慢,針對這個場景問題,咱們在播放器全面支持QUIC協議,基於更多的CDN資源強大的調度,使得咱們的秒開成功率達到98%;
短視頻循環播放是不可避免的應用場景,咱們能夠作到邊播邊緩存,作到收尾無縫銜接,第二次播放不須要耗費用戶流量。在視頻安全層面,也經過雲和端的結合,實現了加密傳輸和播放,接入也只須要服務端的配置,無需更多的開發成本。
講到這裏,用程序員的話來講,其實整個短視頻的開發流程已經可以跑通了。
短視頻運營階段
那當短視頻的功能上線後,更多的是須要運營。在運營這個環節中,咱們會碰到不少問題,首先,海量數據到達服務器後的內容審覈和監管,阿里雲視頻AI能夠快速識別出黃色、暴恐、涉政、垃圾廣告、無心義視頻等數據,提高人肉審覈效率和精準度。
其次一個運營面臨的問題是短視頻的重複,視頻指紋能夠產生惟一的「指紋」來表明視頻文件,在庫中進行視頻查找。應用場景包括視頻查重、版權保護、原創內容保護、廣告分紅等。
另外,用戶在創做短視頻的時候,給到平臺方的信息是很是少的。因此若是咱們平臺方想要對視頻內容進行結構化理解,基於視頻AI能力就能夠實現。從各類維度去識別視頻內容,包括人物、語音、文字、場景等,更方便去檢索視頻內容,根據用戶特性去進行個性化推薦。
提高視頻的點擊率也是平臺方和內容創業者關注的問題。經過視頻AI來生成智能視頻封面,摘取最精彩片斷生成封面圖、GIF、視頻片斷,展現在FEED流中,能夠提高用戶視覺體驗,帶來更多流量。
最後,平臺方有的時候須要針對活動來快速生成視頻合輯,傳統的搜索、下載、剪輯、上傳三個步驟下來,是十分耗時和繁瑣的。這裏咱們提供了一個雲剪輯的功能,全部的操做都在雲端完成,實現對視頻拼接、專場、字幕、打標等功能,結合素材共享、多人協同、極速分發,智能處理,更快的將視頻生產並傳輸到用戶面前。
前面作的全部事情,包括AI的引入,咱們最終想看到的就是短視頻分發後的數據提高。因此咱們將雲和端的數據整合,爲用戶提供了清晰直觀的數據報表,讓用戶更好的瞭解業務狀況。後面咱們也會陸續開放你們更加關心的:首屏時間,播放成功率等數據。
想要進一步瞭解短視頻產品,能夠登陸產品詳情頁:
閱讀更多幹貨好文,請關注掃描如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