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基礎入門前四篇:html
第五篇主要介紹 Python 的面向對象基礎知識,也就是類的介紹,包括類方法和屬性、構造方法、方法重寫、繼承等,最後給出兩道簡單的練習題。python
先簡單介紹一些名詞概念。git
Python中的類提供了面向對象編程的全部基本功能:類的繼承機制容許多個基類,派生類能夠覆蓋基類中的任何方法,方法中能夠調用基類中的同名方法。github
對象能夠包含任意數量和類型的數據。編程
下面是簡單定義一個類:bash
# 定義一個動物類別
class Animal(object):
# 類變量
eat = True
def __init__(self, name, gender):
self.name = name
self.gender = gender
# 類方法
def run(self):
return 'Animal run!'
# 實例化類
anm = Animal('animal', 'male')
# 訪問類的屬性和方法
print("Animal 類的屬性 eat 爲:", anm.eat)
print("Animal 類的方法 run 輸出爲:", anm.run())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微信
Animal 類的屬性 eat 爲: True
Animal 類的方法 run 輸出爲: Animal run!
複製代碼
上述是一個簡單的類的定義,一般一個類須要有關鍵字 class
,而後接一個類的名字,而後若是是 python2.7
是須要如例子所示加上圓括號和 object
,但在 python3
版本中,其實能夠直接以下所示:數據結構
class Animal:
複製代碼
而後 __init__
是構造方法,即在進行類實例化的時候會調用該方法,也就是 anm = Animal('animal', 'male')
。python2.7
此外,對於類的方法,第一個參數也是必須帶上的參數,按照慣例名稱是 self
,它表明的是類的實例,也就是指向實例自己的引用,讓實例自己能夠訪問類中的屬性和方法。以下代碼所示:機器學習
class Test:
def prt(self):
print(self)
print(self.__class__)
t = Test()
t.prt()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__main__.Test object at 0x000002A262E2BA20>
<class '__main__.Test'>
複製代碼
能夠看到 print(self)
的結果是輸出當前對象的地址,而 self.__class__
表示的就是類。
剛剛說了 self
只是慣例取的名稱,換成其餘名稱也能夠,以下所示:
# 不用 self 名稱
class Test2:
def prt(sss):
print(sss)
print(sss.__class__)
t2 = Test2()
t2.prt()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是同樣的,類實例的地址改變了而已。
<__main__.Test2 object at 0x000001FB7644BBA8>
<class '__main__.Test2'>
複製代碼
類方法和構造方法同樣,首先是關鍵字 def
,接着就是參數第一個必須是 self
,表示類實例的參數。
#類定義
class people:
#定義基本屬性
name = ''
age = 0
#定義私有屬性,私有屬性在類外部沒法直接進行訪問
__weight = 0
#定義構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n,a,w):
self.name = n
self.age = a
self.__weight = w
def speak(self):
print("%s 說: 我 %d 歲。" %(self.name,self.age))
# 實例化類
p = people('runoob',10,30)
p.speak()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runoob 說: 我 10 歲。
複製代碼
繼承的語法定義以下:
class DerivedClassName(BaseClassName1,BaseClassName2,...):
<statement-1>
.
.
.
<statement-N>
複製代碼
須要注意:
BaseClass1.method1()
),python 會從左到右搜索繼承的基類是否包含該方法;下面給出一個代碼例子,基類定義仍是上一節中的 people
類別,此次定義一個子類 student
# 單繼承示例
class student(people):
grade = ''
def __init__(self, n, a, w, g):
# 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
people.__init__(self, n, a, w)
self.grade = g
# 覆寫父類的方法
def speak(self):
print("%s 說: 我 %d 歲了,我在讀 %d 年級" % (self.name, self.age, self.grade))
s = student('ken', 10, 60, 3)
s.speak()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ken 說: 我 10 歲了,我在讀 3 年級
複製代碼
這是一個單繼承,即繼承一個基類的示例,子類的構造方法必須先調用基類(父類)的構造方法:
# 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
people.__init__(self, n, a, w)
複製代碼
另外一種調用基類的構造方法,利用 super()
函數:
super.__init__(self, n, a, w)
複製代碼
上述例子還重寫了基類的方法 speak()
。
方法重寫是在基類的方法沒法知足子類的需求時,在子類重寫父類的方法。
python 也支持多繼承,下面是一個例子,繼續沿用剛剛定義的一個類 student
,而後再從新定義一個基類 speaker
#另外一個類,多重繼承以前的準備
class speaker():
topic = ''
name = ''
def __init__(self,n,t):
self.name = n
self.topic = t
def speak(self):
print("我叫 %s,我是一個演說家,我演講的主題是 %s"%(self.name,self.topic))
#多重繼承
class sample(speaker,student):
a =''
def __init__(self,n,a,w,g,t):
student.__init__(self,n,a,w,g)
speaker.__init__(self,n,t)
test = sample("Tim",25,80,4,"Python")
test.speak() #方法名同,默認調用的是在括號中排前地父類的方法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我叫 Tim,我是一個演說家,我演講的主題是 Python
複製代碼
而若是想指定任意父類的方法,能夠添加下面這段代碼:
# 顯示調用 student 父類的 speak 方法
def speak(self):
super(student, self).speak()
複製代碼
上面介紹過了, super()
函數是調用父類的一個方法,能夠直接 super().method()
,但若是是多繼承而且指定父類的話,就如上述所示,添加父類名字以及 self
來表示類實例。
另外,python2.7
調用 super()
方法,也須要傳入父類名字和 self
兩個參數。
屬性和方法的訪問權限,便可見性,有三種,公開、受保護以及私有,私有方法和私有屬性以下定義:
類的私有屬性:兩個下劃線開頭,聲明該屬性私有,不能在類的外部被使用或直接訪問,而在類內部的方法中使用時:self.__private_attrs
類的私有方法:兩個下劃線開頭,聲明該方法爲私有方法,只能在類的內部調用 ,不能在類的外部調用。self.__private_methods。
而若是是受保護的屬性或者方法,則是一個下劃線開頭,例如 _protected_attr
。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示例:
class JustCounter:
__secretCount = 0 # 私有變量
publicCount = 0 # 公開變量
def count(self):
self.__secretCount += 1
self.publicCount += 1
print(self.__secretCount)
self.__count()
def __count(self):
print('私有方法')
counter = JustCounter()
counter.count()
counter.count()
print(counter.publicCount)
print(counter.__secretCount) # 報錯,實例不能訪問私有變量
print(counter.__count())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1
私有方法
2
私有方法
2
複製代碼
調用私有屬性會報錯:
AttributeError: 'JustCounter'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secretCount'
複製代碼
調用私有方法會報錯:
AttributeError: 'JustCounter'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count'
複製代碼
類的屬性不只能夠是變量,也能夠是類實例做爲一個屬性,例子以下所示:
class TimeCounter:
def __init__(self):
print('timer')
class JustCounter:
__secretCount = 0 # 私有變量
publicCount = 0 # 公開變量
def __init__(self):
self.timer = TimeCounter()
def count(self):
self.__secretCount += 1
self.publicCount += 1
print(self.__secretCount)
self.__count()
def __count(self):
print('私有方法')
counter = JustCounter()
counter.count()
counter.count()
print(counter.publicCount)
複製代碼
一樣繼續採用 JustCounter
類,只是新定義 TimeCounter
,並在 JustCounter
調用構造方法,實例化一個 TimeCounter
類,輸出結果:
timer
1
私有方法
2
私有方法
2
複製代碼
最後是來自 Python-100-Days--Day08面向對象基礎 的兩道練習題:
這個例子將採用受保護的屬性,即屬性名字以單下劃線開頭,因此初始化的構造方法以下:
from time import sleep
class Clock(object):
"""數字時鐘"""
def __init__(self, hour=0, minute=0, second=0):
''' 初始化三個基本屬性,時,分,秒 :param hour: :param minute: :param second: '''
self._hour = hour
self._minute = minute
self._second = second
複製代碼
而後是模擬時鐘的運行,這裏只須要注意時鐘運行過程邊界問題,即秒和分都是每到 60 須要置零,並讓分或者時加 1,而時是每隔 24 須要進行這樣的操做
def run(self):
''' 模擬時鐘的運行 :return: '''
self._second += 1
if self._second == 60:
self._second = 0
self._minute += 1
if self._minute == 60:
self._minute = 0
self._hour += 1
if self._hour == 24:
self._hour = 0
複製代碼
最後是顯示時間,須要注意時、分和秒三個屬性都是整數,若是採用 %
進行格式化,須要調用 str()
方法顯示將它們從整數變成字符串類型,而若是用 format()
方法,就不須要。
def show(self):
''' 顯示時間 :return: '''
print("{:02d}:{:02d}:{:02d}".format(self._hour, self._minute, self._second))
複製代碼
簡單的運用例子,這裏調用 time.sleep()
方法,每顯示一次時間休眠一秒,而後運行,設置循環次數是 5 次。
# 簡單時鐘例子
clock = Clock(23, 59, 57)
i = 0
while i < 5:
clock.show()
sleep(1)
clock.run()
i += 1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23:59:57
23:59:58
23:59:59
00:00:00
00:00:01
複製代碼
第二個練習是定義一個類,描述平面上點之間的移動和距離計算
首先是基本的構造方法定義,這裏做爲平面上的點,須要定義的屬性就是點的橫縱座標:
# 定義描述平面上點之間的移動和計算距離的類
class Poi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x=0, y=0):
''' 初始的座標 :param x:橫座標 :param y:縱座標 '''
self._x = x
self._y = y
複製代碼
接着,點的移動,能夠有兩種實現,第一種直接說明目標點的座標:
def move_to(self, new_x, new_y):
''' 移動到新的座標 :param new_x:新的橫座標 :param new_y:新的縱座標 :return: '''
self._x = new_x
self._y = new_y
複製代碼
第二種則是隻告訴分別在橫、縱兩個方向移動的距離:
def move_by(self, dx, dy):
''' 移動指定的增量 :param dx:橫座標的增量 :param dy:縱座標的增量 :return: '''
self._x += dx
self._y += dy
複製代碼
而後計算點之間的距離方法,這裏就須要用到剛剛從 math
庫導入的方法 sqrt
,即求取平方根:
def distance(self, other):
''' 計算與另外一個點的距離 :param other: :return: '''
x_dist = self._x - other._x
y_dist = self._y - other._y
return sqrt(x_dist ** 2 + y_dist ** 2)
複製代碼
最後固然就是打印當前點的座標信息了:
def __str__(self):
''' 顯示當前點座標 :return: '''
return '({},{})'.format(self._x, self._y)
複製代碼
簡單的應用例子
p1 = Point(10, 20)
p2 = Point(30, 5)
print('point1:', p1)
print('point2:', p2)
p1.move_to(15, 25)
print('after move to (15, 25), point1:', p1)
p1.move_by(20, 10)
print('move by (20, 10), point1:', p1)
dist = p1.distance(p2)
print('distance between p1 and p2: ', dist)
複製代碼
輸出結果:
point1: (10,20)
point2: (30,5)
after move to (15, 25), point1: (15,25)
move by (20, 10), point1: (35,35)
distance between p1 and p2: 30.4138126514911
複製代碼
參考:
本文簡單介紹 Python 面向對象的基礎內容,主要是類的定義、方法和屬性介紹,繼承和方法重寫,這些是比較基礎的內容,後續計劃的進階內容關於面向對象部分,還會繼續介紹如多態、裝飾器等內容。
此外,本文的代碼都上傳到個人 github 上了: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機器學習與計算機視覺,或者掃描下方的二維碼,你們一塊兒交流,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