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類型:
路由器得到路由條目的方式網絡
直連 非直連 靜態 動態 IGP: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 , DV - distance vector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RIP IGRP EIGRP LS - link state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ISIS OSPF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協議 -概述: RIP 是一種距離矢量路由協議,通常應用於小型的企業網絡, 當咱們在路由器之間運行 RIP以後,該協議會動態的、 週期性的、以組播的方式 發送 RIP response 報文,裏面包含的就是本身本地路由表 中的路由條目。 當路由器想要請求一個路由條目的時候,會發送 RIP request 報文。 該協議,是屬於 OSI 第 7 層,使用的端口號爲 : UDP 520 RIP分爲2個版本: v1: 週期性 - 30s 廣播方式 - 255.255.255.255 所有路由表更新 - 每次發送的更新,包含本地的 所有路由表 條目; v2: 週期性 - 30s 組播方式 - 224.0.0.9 增量更新 - 每次僅僅發送那些變化的路由條目 支持攜帶子網掩碼 支持認證功能 支持「標記」 -做用 在「直接相連的路由器之間」 互相 傳遞 路由條目; -原理 request: 請求報文 , 向對方索要路由條目信息; respone: 響應報文 , 向對方發送路由條目信息; -配置 1.啓用路由協議 RIP [R1]rip [1-65535] ,若是不寫,默認是1 ; [R1-rip-1] RIP進程號: 僅僅在設備本地起做用 ; 在設備本地區分不一樣的 RIP 進程; 不一樣的 RIP 進程之間,是不能夠互相通訊的; 2.配置 RIP 版本(1/2) [R1]rip [R1-rip-1] version 2 --> 將版本設置爲 RIPv2; 默認版本是 RIPv1 ; 3.配置 RIP 協議宣告的網段 [R1]rip [R1-rip-1]network 10.0.0.0 # network 命令後面跟的不是一個路由條目; # network 命令後面跟的是一個 IP 地址範圍 -該命令僅僅對本地的直鏈接口起做用 -經過該命令肯定本地設備的哪些接口的IP地址 的範圍是屬於 network後面的 10.0.0.0 的; -讓屬於這個網段範圍內的接口啓用 RIP 進程: *該接口上能夠發送RIP包; *該接口上能夠接收RIP包; *該接口上的IP地址中的網絡部分就能夠i 裝到 RIP 的包裏面去,而後傳出去;  首先配置IP地址 在配置RIP協議的時候注意RIP版本要在同一版本 而後在路由器上分別加入相鄰網段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