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公衆號「編程三分鐘」,立刻關注,天天早上8:50準時推送。
「讓我來組成身體,讓我來組成大腦!」在一個機箱裏,一堆硬件吵吵鬧鬧,李大嘴忽然手指一戳,一陣電流劃過,隨着風扇的呼呼聲,電腦啓動了。
最先只有我的電腦,電腦上安裝了操做系統和應用軟件,層次分明的獨自完成着本身的工做,日復一日,相安無事。
數年以後,終於有一羣人憋不住了,開始嘗試在電腦和電腦之間能夠開始交換信息,協同工做,因而「網絡」誕生了!
有了網絡之後,有一羣聰明的人一拍腦殼,籌錢創建一個機房,把有着超越普通計算機的性能的電腦放在房間裏,經過網絡專門爲用戶提供服務,賺的盆滿鉢滿,這些專門提供服務並有超強性能的電腦被叫作「服務器」。
隨着規模的擴大,小網絡擴大變成了互聯網,小機房擴大變成了IDC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業界紛紛效仿,無數的數據中心都加入到了互聯網上,因而「雲端」 就誕生了!!
無數機智的程序員把無數的應用程序部署在雲上供你們訪問和使用,經過一大堆代碼把資源整合起來,讓無數的服務器一塊兒協同工做。
合做的力量是強大的,無數服務器的合做甚至可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這就是雲計算!!
一個完備的雲計算系統,每每具備超大容量、超高併發(同時訪問)、超快速度、超強安全的特色。
咱們平時所據說的騰訊雲、阿里雲、華爲雲等各大雲服務商,說白了都是在作這樣的事情、一般的雲服務有三層方式供人選擇:
第一層: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你不用本身建機房、不用操心網絡、不用擔憂數據存儲,全部的CPU、內存、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都會提供出來,用戶能夠在上面隨便安裝操做系統和軟件。
第二層:平臺即服務(Platform-as-a-Service),這個時候就能夠偷懶一點了,給開發人員用的中間件所有由雲服務商提供,程序員只用關注本身的開發邏輯,不用去管理服務器,更不用關心軟件和數據以何種形式存在,表明例子有數據庫、消息隊列。
第三層: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這是最偷懶的方式,也是最讓人喜歡的方式;軟件的開發、管理、部署都交給雲服務商,你不再用關心任何的技術問題,能夠拿來即用,像QQ郵箱、雲盤、政府學校的門戶網站等。
當你須要用一個軟件時,你不用跑去電腦城,打開應用商店,它就下載下來了,你只須要交錢就是了;
當你想看報紙的時候,你不用跑去報刊亭,只要打開新聞軟件,直接看就是了;
當你想看書的時候,你不用跑去書城,只須要打開閱讀軟件,直接讀就是了;
當你想聽音樂的時候,你不用再跑去音像店苦苦找尋CD光碟,打開音樂軟件,直接聽就是了;
雲計算,像在每一個不一樣地區開設不一樣的自來水公司,沒有地域限制,優秀的雲軟件服務商,向世界每一個角落提供軟件服務——就像天空上的雲同樣,不論你身處何方,只要你擡頭,就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