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Type 與pageEncoding區別

1、contentType 與pageEncoding區別  
contentType -- 指定的是JSP頁最終 Browser(客戶端)所見到的網頁內容的編碼. 
就是 Mozilla的 Character encoding, 或者是 IE6的 encoding. 例如 JSPtw Forum 用的contentType就是 Big5. 

pageEncoding -- 指定JSP編寫時所用的編碼 
若是你的是 WIN98, 或 ME 的NOTEPAD記事本編寫JSP, 就必定是經常使用的是Big5 或 gb2312, 若是是用 WIN2k winXP的NOTEPAD時, SAVE時就能夠選擇不一樣的編,碼, 包括 ANSI(BIG5/GB2312)或 UTF-8 或 UNIONCODE(估是 UCS 16). 

editor的編碼 就是控制pageencoding 編碼的 

2、jsp編碼過程  
JSP要通過 兩次的"編碼": 

第一階段會用 pageEncoding 

第二階段會用 utf-8 至utf-8 

第三階段就是由TOMCAT出來的網頁, 用的是contentType. 

階段一  

   是 JSPC的 JSP至JAVA(.java)原碼的"翻譯", 它會跟據 pageEncoding 的設定讀取JSP. 結果是 由指定的 pageEncoding(utf-8,Big5,gb2312)的JSP 翻譯成統一的utf-8 JAVA原碼(.java). 若是pageEncoding設定錯了, 或沒設定(預設 ISO8859-1), 出來的 在這個階段 就已經是中文亂碼. 


階段二
 

   是由 JAVAC的JAVA原碼至JAVA BYTECODE的編譯. 不論JSP的編寫時是用(utf-8,Big5,gb2312),通過階段一的結果全都是utf-8的ENCODING的JAVA原碼. JAVAC用 utf-8的ENCODING讀取AVA原碼, 編譯成字符串是 utf-8 ENCODING的二進制碼(.class). 這是 JAVA VIRTUAL MACNHINE對常數字符串在 二進制碼(JAVA BYTECODE)內表逹的規範. 

階段三  

   是TOMCAT(或其的application container)加載和執行階段二得來的JAVA二進制碼, 輸出的結果( 也就是BROWSER(客戶端)) 
見到的. 這時一早隱藏在階段一和二的參數contentType, 就發揮了功效. (見 階段一的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出來的能夠是 utf-8, Big5, gb2312, 看的就是JSP 的 contentType的設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