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對於流處理架構的意義十分重要,Kafka讓消息具備了持久化的能力,而處理數據,甚至穿越時間的能力都要靠Flink來完成。編程
在Streaming-大數據的將來一文中咱們知道,對於流式處理最重要的兩件事,正確性,時間推理工具。而Flink對二者都有很是好的支持。安全
對於連續的事件流數據,因爲咱們處理時可能有事件暫未到達,可能致使數據的正確性受到影響,如今採起的廣泛作法的經過高延遲的離線計算保證正確性,可是也犧牲了低延遲。網絡
Flink的正確性體如今計算窗口的定義符合數據產生的天然規律。好比點擊流事件,追蹤3個用戶A,B,C的訪問狀況。咱們看到數據是可能有間隙的,這也就是session窗口。session
用SparkStreaming的微批處理方式(虛線爲計算窗口,實線是會話窗口),很難作到計算窗口與會話窗口的吻合。而使用Flink的流處理API,能夠靈活的定義計算窗口。好比能夠設置一個值,若是超出這個值就認爲活動結束。架構
不一樣於通常的流處理,Flink能夠採用事件時間,這對於正確性很是有用。app
對於發生故障性的正確性保證,必需要跟蹤計算狀態,如今大部分時候狀態性的保證是靠開發人員完成的,可是連續的流處理計算沒有終點。Flink採用檢查點-checkpoint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每一個檢查點,系統都會記錄中間計算狀態,從而在故障發生時準確地重 置。這一方法使系統以低開銷的方式擁有了容錯能力——當一切正常時, 檢查點機制對系統的影響很是小。框架
Flink提供的接口,包括了跟蹤計算的任務,並用同一種技術來實現流處理和批處理,簡化了運維開發工做,這也是對正確性的一種保證。運維
用流處理和批處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時間的處理。分佈式
在該架構中,咱們能夠每隔一段時間存儲數據,好比存在HDFS中,由調度程序定時的執行,將結果輸出。函數
這種架構可行可是有幾個問題:
太多獨立的部分。爲了計算數據中的事件數,這種架構動用了太多系統。 每個系統都有學習成本和管理成本,還可能存在 bug。
對時間的處理方法不明確。假設須要改成每 30 分鐘計數一次。這個變更涉及工做流調度邏輯(而不是應用程序代碼邏輯),從而使 DevOps 問題 與業務需求混淆。
預警。假設除了每小時計數一次外,還須要儘量早地收到計數預警( 如在事件數超過10 時預警)。爲了作到這一點,能夠在按期運行的批處理做業以外,引入 Storm 來採集消息流。 Storm 實時提供近似的計數,批處理做業每小時提供準確的計數。可是這樣一來,就向架構增長了一個系統,以及與之相關的新編程模型。上述架構叫做 Lambda 架構。
首先將消息集中寫入消息傳輸系統kafka,事件流由消息傳輸系統提供,而且只被單一的 Flink 做業處理。
以時間爲單位把事件流分割爲一批批任務,這種邏輯徹底嵌入在 Flink 程序的應用邏輯中。預警由同一個程序生成,亂序事件由 Flink 自行處理。要從以固定時間分組改成根據產生數據的時間段分組,只需在 Flink 程序中修改對窗口的定義便可。此外,若是應用程序的代碼有過改動,只需重播 Kafka 主題,便可重播應用程序。採用流處理架構,能夠大幅減小須要學習、管理和編寫代碼的系統。Flink 應用程序代碼示例:
DataStream<LogEvent> stream = env // 經過Kafka生成數據流 .addSource(new FlinkKafkaConsumer(...)) // 分組 .keyBy("country") // 將時間窗口設爲60分鐘 .timeWindow(Time.minutes(60)) // 針對每一個時間窗口進行操做 .apply(new CountPerWindowFunction());
在流處理中,主要有兩個時間概念 :
事件時間,即事件實際發生的時間。更準確地說,每個事件都有一個與它相關的時間戳,而且時間戳是數據記錄的一部分。
處理時間,即事件被處理的時間。處理時間其實就是處理事件的機器所測量的時間。
以《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爲例。首先上映的 3 部電影是該系列中的第 四、五、 6 部(這是事件時間),它們的上映年份分別是 1977 年、1980 年和 1983 年 (這是處理時間)。以後按事件時間上映的第 一、二、三、7 部,對應的處理時間分別是 1999 年、2002 年、2005 年和 2015 年。因而可知,事件流的順序多是亂的(儘管年份順序通常不會亂)
一般還有第 3 個時間概念,即攝取時間,也叫做進入時間。它指的是事件進入流處理框架的時間。缺少真實事件時間的數據會被流處理器附上時間戳,即流處理器第一次看到它的時間(這個操做由 source 函數完成,它是程序的第一個處理點)。
在現實世界中,許多因素(如鏈接暫時中斷,不一樣緣由致使的網絡延遲, 分佈式系統中的時鐘不一樣步,數據速率陡增,物理緣由,或者運氣差)使 得事件時間和處理時間存在誤差(即事件時間誤差)。事件時間順序和處理 時間順序一般不一致,這意味着事件以亂序到達流處理器。
Flink 容許用戶根據所需的語義和對準確性的要求選擇採用事 件時間、處理時間或攝取時間定義窗口。
時間窗口是最簡單和最有用的一種窗口。它支持滾動和滑動。
好比一分鐘滾動窗口收集最近一分鐘的數值,並在一分鐘結束時輸出總和:
一分鐘滑動窗口計算最近一分鐘的數值總和,但每半分鐘滑動一次並輸出 結果:
在 Flink 中,一分鐘滾動窗口的定義以下。
stream.timeWindow(Time.minutes(1))
每半分鐘(即 30 秒)滑動一次的一分鐘滑動窗口以下所示。
stream.timeWindow(Time.minutes(1), Time.seconds(30))
Flink 支持的另外一種常見窗口叫做計數窗口。採用計數窗口時,分組依據不 再是時間戳,而是元素的數量。
滑動窗口也能夠解釋爲由 4 個元素組成的計數窗口,而且每兩個元素滑動一次。滾動和滑動的計數窗 口分別定義以下。
stream.countWindow(4) stream.countWindow(4, 2)
雖然計數窗口有用,可是其定義不如時間窗口嚴謹,所以要謹慎使用。時 間不會中止,並且時間窗口總會「關閉」。但就計數窗口而言,假設其定義 的元素數量爲 100,而某個 key 對應的元素永遠達不到 100 個,那麼窗口就 永遠不會關閉,被該窗口占用的內存也就浪費了。
Flink 支持的另外一種頗有用的窗口是會話窗口。會話窗口由超時時間設定,即但願等待多久才認爲會話已經結束。 示例以下:
stream.window(SessionWindows.withGap(Time.minutes(5))
除了窗口以外,Flink 還提供觸發機制。觸發器控制生成結果的時間,即什麼時候聚合窗口內容並將結果返回給用戶。每個默認窗口都有一個觸發器。 例如,採用事件時間的時間窗口將在收到水印時被觸發。對於用戶來講, 除了收到水印時生成完整、準確的結果以外,也能夠實現自定義的觸發器。
流處理架構的一個核心能力是時間的回溯機制。意味着將數據流倒回至過去的某個時間,從新啓動處理程序,直處處理至當前時間爲止。 Kafka支持這種能力。
實時流處理老是在處理最近的數據(即圖中「當前時間」的數據),歷史流處理 則從過去開始,而且能夠一直處理至當前時間。流處理器支持事件時間, 這意味着將數據流「倒帶」,用同一組數據從新運行一樣的程序,會獲得相同的結果。
Flink 經過水印來推動事件時間。水印是嵌在流中的常規記錄,計算程序通 過水印獲知某個時間點已到。收到水印的窗口就知道 不會再有早於該時間的記錄出現,由於全部時間戳小於或等於該時間的事 件都已經到達。這時,窗口能夠安全地計算並給出結果(總和)。水印使事 件時間與處理時間徹底無關。遲到的水印(「遲到」是從處理時間的角度而言)並不會影響結果的正確性,而只會影響收到結果的速度。
水印由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生成,這一般須要對相應的領域有 必定的瞭解。完美的水印永遠不會錯:時間戳小於水印標記時間的事件不會再出現。
若是水印遲到得過久,收到結果的速度可能就會很慢,解決辦法是在水印 到達以前輸出近似結果(Flink 能夠實現)。若是水印到達得太早,則可能收到錯誤結果,不過 Flink 處理遲到數據的機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文章: Streaming-大數據的將來
以上爲Flink對於時間的處理,更多實時計算,Flink,Kafka等相關技術博文,歡迎關注實時流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