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度條 前端
周次git |
學習時間web |
新編寫代碼行數spring |
博客量(篇)數據庫 |
學到知識點編程 |
第一週canvas |
8小時 七牛雲存儲 |
0springboot |
1性能優化 |
1. 軟件工程的概念 2. 對IT行業的分析 3.對本學期軟件工程課程的學習規劃
|
第二週 |
5小時 |
約100 |
1 |
1.用SSH框架編寫了一個Web版複利計算程序。 2.學會了如何把代碼上傳到Git上面 3.更新了福利計算器版本,加入了單利計算、本金計算等功能。 |
第三週 |
8小時 |
約300 |
1 |
1.更新了複利計算器的版本 2.學會了如何編寫排版良好的Git內Wiki文件。 3.初步嘗試了把JUnit測試運用到程序中。 |
第四周 |
5小時 |
約200 |
1 |
1.更新了複利計算器版本 2.初步認識了JUnit單元測試 3.認識了Git代碼的提交機制 |
第五週 |
6小時 |
約100 |
1 |
1.學會了使用多場景的JUnit測試 2.初步認識了團隊合做編程的流程 |
第六週 |
10小時 | 約200 | 2 | 1.完成了複利計算器5.0版本的更新 2.初步嘗試了把Hibernate框架引入到複利計算器中,實現了三大框架的整合。 3.學會了「作漢堡」的結對反饋方式。 |
第七週 |
6小時 | 約300 | 1 | 1.在課堂上分享了Hibernate,體驗了講課的感受。 2.優化了Web版的複利計算器。 3.新增了安卓端的複利計算器app版本。 |
第八週 |
12小時 | 約100 | 1 | 1. 學會了團隊合做開發。 2.分配了團隊開發任務。 3.寫了團隊項目的總博客。 4.初步嘗試了項目的二次開發。 5.嘗試了基於安卓項目的單元測試 |
第九周 |
8小時 | 約100 | 1 | 1.學習了基於Hibernate等框架上的JUnit單元測試。 2.學習了一些Web前端的知識。 |
第十週 |
7小時 | 0 | 1
|
1.學習了NABCD開發模式 2.分析了項目需求
|
第十一週 |
15小時 | 約300 | 1
|
1.學習了Scrum敏捷開發的相關知識 2.作了鮮花外賣項目的策劃工做 3.學習了安卓與Web共用服務端的知識 4.完成了鮮花外賣項目的sprint計劃
|
第十二週 |
20小時 | 約1000 | 1
|
1.搭建了鮮花項目的基本框架 2.參與設計了界面及數據庫的原型
|
第十三週 |
10小時 | 約200 | 2
|
1.接觸了搭建局域網內部git服務器。 2.學習了Html5canvas的使用
|
第十五週 |
10小時 | 0 | 0
|
生病請假了一個星期,但我是作完本身的任務才走的。
|
第十六週 |
10小時 | 約100 | 1
|
1.掌握了SVN服務器的搭建,及在myelicpse上使用svn同步代碼。 2.掌握了文件的上傳實現方法
|
2016/7/22 -- 2016/7/29 |
56小時 | 未統計 | 0 |
|
2016/7/29 -- 2016/8/3 |
30小時 | 未統計 | 0 |
|
2016/8/3 -- 2016/8/16 |
104小時 | 0 | 1 | 1.着手新項目(某縣級市國家機構官網及其人員培訓系統)的需求分析、原型設計、數據庫設計、框架部署工做 |
2016/8/16 -- 2016/8/26 |
80小時 | 沒法統計 | 1 | 1.修補上一個項目的bug,提升用戶體驗效果。 2.接觸新項目的相關資料,爲下一個外包項目(某商業用途的b/s版管理系統)的開發作準備。 |
2016/8/26 -- 2016/10/6
|
200小時 | 1 | 1.熟悉和學習Linux服務器的部署及使用。 2.初步學習對數據庫操做的性能優化方法。 |
|
2016/10/6 -- 2016/12/7
|
天天八小時 | 6 | 1.參與某商用文檔管理系統的開發。 2.負責相應的開發團隊管理工做。 3.進行「康園圈」模擬項目的web及安卓端開發 4.瞭解「機器視覺」相關知識,寫一篇課程論文 |
|
2016/12/8 -- 2017/2/18 |
天天4小時+ | 4 | 1.帶領學生團隊在課餘時間參與某中大型檔案管理系統的開發(服務外包項目)。 2.看書《失控》、《硅谷來信》。 3.開始學識前端知識。 4.開始爲下半年的實習作準備。 |
|
2017/2/18 -- 2017/3/27 |
天天4小時+ | 0 | 1.學習activiti工做流引擎。 2.學習springboot框架。 3.瞭解artTemplate模板引擎。 4瞭解華爲「狼性文化」。 |
|
2017/3/27 -- 2017/5/29 |
1.引入工做流引擎開發《澄海區電子文檔數據中心項目》 2.寫簡歷,嘗試找大平臺的實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