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拙解

  Thu Mar 21 00:06:42 CST 2019bash

  咳嗽請假於家中,不眠。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拙解。未查閱典籍,不當之處還請指正,爲感!工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便是空,空便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心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1、結構學習

  「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心經的全文。與其說玄奘法師是「譯」,在我看來,其實稱做「解讀」或許更好。俗話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佛經估計都是這個道理。blog

  全文分5段,第一段講心經的做用;第二段是舉例子,經過比喻傳達意旨;第三段總結心經的好處;第四段、第五段稱讚心經。class

  2、拙解基礎

  法師在第一段說,當你把「般若波羅蜜多」這句咒理解透了,就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一種修爲,看淡一切、看透一切,能「度」本身,也能「度」別人。總結

  法師第二段拿「舍利子」舉例。「舍利子」表明的是一種佛法的修爲,咱們暫且不論在現代科學的求證下,「舍利子」是如何產生的。它自己是一個具體的物體,有外觀、顏色、重量等物理指標能夠描述。可是它表明的卻不是它自己的物理存在,而是一種虛無的「佛法修爲」。咱們供奉「舍利子」並非由於它的物理存在多麼精緻或優美,或者有什麼超天然做用。而是產生「舍利子」的大師生前的道德、品德、修爲和對世界、對後世的影響。因此說,「舍利子」它是具體的,也是虛無的,它的具體是它實實在在是個物體,它的虛無是它表明了「佛法修爲」,全部它能夠等同於「佛法修爲」。項目

  人的「受想行識」,就和舍利子同樣。di

  人的感覺、思想、行爲、學識,是一我的的「虛無指標」,它描述了一個具體、形象、生動、完整的一我的。「受想行識」也是人的工具,它能幫你把具體的問題看透、看淡,也能讓你產生猜忌、仇恨、喜好、憤怒,這些都是胡思亂想或者幻想,卻會對人形成實實在在的影響。生活

  所謂「度一切苦厄」,就是指人要學會控制本身的「受想行識」,使其將困難化爲虛無,同時不在虛無中製造困局。

  法師又說,「舍利子」是佛法修爲的「空相」,它所表明的佛法修爲,不會無故的產生,也不會無故的消失,不會無故收到污損,也不會在現有基礎上變得更純潔,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小。就像一個偉人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裏須要關注一下佛家所說的「因果」。萬事皆有因果,不會無因成果,也不會有因無果。因此這裏說「無故」。

  對於一位追星族來說,你不會平白無故就喜歡上你的愛豆,總有緣由。你也不會忽然間不喜歡你的愛豆,總有變故。在沒有緣由、沒有變故時,你的喜歡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小。在沒有緣由、沒有變故時,你的愛豆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會變的愈來愈差或愈來愈好。

  因此,以虛空方式存在的東西,並不像人有受想行識、有眼耳鼻舌身意等等,虛空是什麼都沒有的,正由於什麼都沒有,全部不會有變化,即「無所得」。

  這也是爲何「舍利子」做爲「諸法空相」可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然而形成每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或一個事實有不一樣感覺、不一樣理解的,並非由於這件事情或這個事實在不一樣人面前展現了不一樣的內容,而是由於每一個人對本身「受想行識」的控制能力不一樣,形成了對感覺和理解的不一樣。

  萬事本無因,亦無果,因源於人,果受於人。

  所謂的苦難、挫折,它其實本不存在,或者說,它自己對你並不產生影響,而你感覺到的全部的影響和痛苦,都來源於你自身,來源於你「眼耳鼻舌身意」的錯覺,來源於你「受想行識」的幻想。

  法師在第三段說,當你能意識到「般若波羅蜜多」的這層意思,當你能掌握控制本身「受想行識」的時候,你就能夠無掛礙、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實現「度己」。同時,也能夠經過引導他人來「度人」。

  3、我的感覺

  混沌理論裏的宇宙觀和佛學中的因果觀有共通之處。

  咱們所說的話,所作的每個動做,都是咱們思想在控制、在判斷、在選擇。而其依據則是當下的環境、我的的學識和我的的將來指望。當我觀察自身的時候,我會發現,我跟別人交談時,我會根據別人說的話或作的動做,猜測對方的意圖,而後對比本身的意圖,而後挑選一句話或一個動做來回饋對方。好比,我以爲此刻該跟對方打感情牌,我會裝做很虛弱、很受傷的樣子,我以爲此時應該要流眼淚,而後本身就經過流眼淚的方式來博取對方的同情心。我時常很清醒本身在作什麼,本身爲何要這麼作,本身經過這麼作想獲得什麼結果。有時候,不少判斷和選擇都是猜的,全部獲得的結果也是不可控的,有時候就會顯得本身情商很低。

  而咱們目前的狀況、遭遇、處境,都是咱們本身選擇的結果。

  在混沌理論中,假設1個點,能夠隨機往4個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前進任意長度。在一個平面中,這個點是自由的,肆意妄爲的,它想到哪裏就能夠到哪裏。假設這個平面裏有2個這樣的點,它們可能會交叉,也可能相遇,也可能相互影響。可是具體在什麼時間點,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不可準確預測的。假設這個平面裏有10個這樣的點,這就構成了一個微型的社會關係。

  而咱們天天遇到的決策和判斷遠不止5個自由度,咱們生活的環境裏,也遠不止10我的。

  假如,我此刻和你交談。若是我小學時不考某某中學,我可能就不會考上某某大學,也不會來到這個城市,畢業後也不會進入這家公司,也不會此刻和你交談。或者,若是我在實習時不那麼積極的工做、學習,領導也不會看到個人上進心,也不會讓我參與重點的項目,也不會有機會加入到這個項目中,而且和你共事,若是我不想積極的去解決問題,也許今晚我就不會在這裏和你討論這個問題。這個例子既能夠叫作「蝴蝶效應」,也能夠叫作「因果關係」。

  爲何有人提出來「平行宇宙」概念?若是我在某一個時間點,作了不同的決定,我後續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軌跡都會發生改變。而此時的我和彼時的我,就是兩個相互平行不會交叉的宇宙。

  有點扯遠了,全部的一切都是說明,第一:咱們是能夠控制本身的決策和判斷的;第二:不一樣的決策和判斷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學會控制本身的思想,就可能控制一部分本身的人生,剩下的取決於你的環境給你形成的影響。

  當你能控制環境對你的影響時,你就領悟「般若波羅蜜多」的真諦了,你就能夠「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