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 NAT穿透俗稱p2p打洞。
講到NAT, 追溯一下NAT產生緣由:使用ipv4的時候,地址數量有限,NAT設備可讓接上它的其餘設備在其上共享ip,緩解地址不夠用。固然ipv6的概念早就來臨了,國內推廣的程度和推廣慢緣由這裏就先忽略,下面介紹一下NAT穿透以及實現。服務器
NAT的類型(NAPT)架構
徹底錐型(Full Cone)tcp
內部地址[internal_ip:internal_port]經過NAT映射外部地址[external_ip:external_port], NAT分配端口後,全部外部設備能夠經過這個[external_ip:external_port]和[internal_ip:internal_port]通訊
受限錐型(Restricted Cone), 或者說是IP受限錐型測試
內部必須主動連接外部, 被訪問的目標設備[tag_exrenal_ip:*]能夠與之任意端口通訊, 而其餘外部IP則不能
端口受限錐型(Port Restricted Cone), 或者說是IP + PORT受限錐型google
在受限錐型的基礎之上,對端口進一步約束;目標設備[tag_exrenal_ip:tag_port1]能夠與之通訊,而[tag_exrenal_ip:tag_port2]不行
對稱型(Symmetric)阿里雲
每次對外訪問, NAT映射外部地址[external_ip:external_port]的端口均不同。如: 當主機A訪問主機B, A的IP被映射爲[ip:port1]後; 當主機A訪問主機C, A的IP被映射爲[ip:port2]後。
穿透NAT的協議spa
Google穿透協議[RFC3489][RFC5766]系列介紹了[STUN][TURN]協議(協議版本變化),屬於 client-server的協議,經過client與server之間發送數據包,通訊以獲取一些信息。
STUNcode
STUN-client位於NAT後面,它經過與STUN-server交互,發送\接收[協議的]數據報,能夠經過抓包 簡略查看(好比tcpdump)交互過程,最終將NAT類型和內外二元組返回給STUN-client。固然詳細的 通訊過程,查看goole定義RFCxxxx的協議,最好結合開源的client實現結合。
TURNserver
TURN-client一樣和server交互,其做用是穿透失敗,使用中繼,確保通訊成功的低優先級策略。 就是實際數據中轉的傳輸中心,固然若是TURN存在NAT,須要支持hairpin。協議簡要歸納:client Allocate請求、建立Permission、創建Channel等等,經過在TURN-server上分配一個Port,做爲 己方的一個候選通訊 [ip:port]。
ICE圖片
穿越協議[RFC5245],能夠理解爲對STUN和TURN的擴展,利用STUN\TURN client收集、檢查、優 先級本地候選地址,用於其餘peer使用並用於鏈接。
NAT穿透實現
試驗幾個組件
1.STUN服務器使用google開放stun.l.google.com:19302 2.TURN使用開源coturn,主機阿里雲便可,支持hairpin 3.客戶端實現,使用開源ice4j(實現了STUN\TURN的client,協議版本可能有異)
架構
流程
step1:經過ice4j獲取候選[ip:port] step2:經過login-server權限校驗以及SDP交換 step3:檢測彼方SDP,進而通訊,ice完成
結語
UDP穿透成功,兩端位於對稱NAT後,這裏沒有使用生日攻擊等端口預測,經過realy能夠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