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qq_40458671/article/details/88601195
注:此次总结的只是多目标性能评价指标中很少的一部分。
一元指标:接受一个解集作为参数进行评估。
二元指标:接受两个解集作为参数,通过比较两个解集的支配关系或其他方面,给出哪个解集更好的判断。
1)解集的收敛性评价(convergence), 反映解集与真实Pareto前沿之间的逼近程度(距离)。一般我们希望所得解集距离PF尽可能近。
2)解集的均匀性评价(uniformity / evenness), 体现解集中个体分布的均匀程度。一般我们希望所得解集在PF上分布尽可能均匀。
3)解集的广泛性评价(spread), 反映整个解集在目标空间中分布的广泛程度。一般我们希望所得解集在PF上分布尽可能广、尽可能完整地表达PF。
1)基数指标:评估解集中存在的解的个数。
2)收敛性指标(精确度指标):评估解集到理论帕累托最优前沿的距离(逼近程度)。
3)多样性指标:包括评估解集分布的均匀性(evenness)和广泛性/范围(spread)。均匀性体现解集中个体分布的均匀程度;广泛性反映整个解集在目标空间中分布的广泛程度。
其中P是算法求得的解集,P _是从PF上采样的一组均匀分布的参考点,而dis(x,y)表示解集P中的点y和参考集P_中的点x之间的欧式距离。
优点:相比HV,计算代价是轻量级的。
缺点:1)仅度量解集的收敛性,无法评估多样性;
2)需要参考集,使得这个测度很容易不客观;
其中P是算法求得的解集,P _是从PF上采样的均匀分布的参考点集,而dis(x,y)表示参考集P_中的点x和解集P中的点y之间的欧式距离。
其中表示第di个解到P中其他解的最小距离,d-表示所有di的均值。
缺点:仅度量解集的均匀性,而不考虑它的广泛性。
参数df和dl是极端解与所获得的非支配集的边界解之间的欧几里德距;di 是所获得的非支配解集中的连续解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
d是di 的平均值。
假设最佳非支配前沿有N个解。使用N个解,有N-1个连续距离。当只有一个解,即N=1时,分母=分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解可能的最坏情况。我们可以有一个场景,其中di 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度量可能大于1。因此,上述度量的最大值可以大于1.然而,良好的分布将使所有距离di 等于d并且将使得df=dl = 0(在非支配集合中存在极端解)。因此,对于最广泛和均匀展开的非支配解集,△的分子将为零,使得度量值为零。对于任何其他分布,度量的值将大于零。
对于具有相同df和dl值的两个分布,度量△在极端解中具有更高的值和更差的解的分布。
代表δ表示 Lebesgue 测度,用来测量体积。 |S| 表示非支配解集的数目, vi表示参照点与解集中第 i 个解构成的超体积。
优点:1)同时评价收敛性和多样性;
2)无需知道PF或参考集;
缺点:1)计算复杂度高,尤其是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
2)参考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超体积指标值的准确性;
其中P是算法求得的解集,P _是从PF上采样的一组均匀分布的参考点,而dis(x,y)表示参考集P_中的点x到解集P中的点y之间的欧式距离。
优点:1)可同时评价收敛性和多样性;
2)计算代价小;
缺点:2)需要参考集;
分子表示B中被A中至少一个解支配的解的数目;分母表示B中包含的解的总数。
C(A,B)=1表示B中所有解都被A中的一些解所支配;C(A,B)=0表示B中没有解被A中的任一解所支配。
P_是PF上均匀采样的参考点集,P是算法获得的解集,P’是P中的非贡献解集。
公式的前一部分和IGD很相似,控制P的收敛性和多样性;
第二部分是每个非贡献解到参考集P_的点的最小距离之和。
因此,IGD-NS值越小,说明收敛和多样性越好,且解集的非贡献解尽可能少。
其中d(vi,G)是K中的第i个真实拐点vi到G中最接近解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KD值越小,说明检测拐点的能力越完整;
当所获的解集覆盖到所有的拐点时,KD=0。
不少指标在计算时都需要参考集,因为有参考集的存在,指标的客观型就值得怀疑,如下图所示。
解集B肯定比A要好,可是因为选用了图中的参考集。而且,绝大多数实际问题都没参考集。
在高维多目标里,很多解集或解都相互不支配,这时候支配关系这种东西就很鸡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