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之初,集中在解決有無的問題,基本都是「老三樣」安全
防火牆、***檢測加防病毒網絡
這些都有很是成熟的貨架產品,拿來就能夠直接用上,所以重研製,輕建設。架構
當時,工程建設的實施很是容易,要調研掌握的應用相關信息並很少,ide
瞭解一下企業IT系統對外都存在哪些業務關係,具體須要開放哪些協議和端口,性能
工做難度不大,自己也並不複雜。設計
所以,那時候的工做主要集中在研製安全產品自己,設計硬件平臺,提供足夠日誌
的性能和可靠性,實現具體的訪問控制、***檢測等安全功能。產品
在發展的過程上,與IT系統的發展很是相似。在計算機和網絡剛剛普及時,it
建設好網絡,員工有了計算機工做,彷佛企業信息化就實現了。class
後來,才逐步發現那僅僅是個基礎設施,缺乏管用的應用和數據,就是一個空架子,
對企業的推進力至關有限。
逐步認識到IT系統的內涵,但一個企業在剛上IT系統時,對應用卻又提不出具體的需求,
這個時候,貨架產品就大行其道,基本上是提供給什麼就用什麼,最後的結果極可能
就是與實際狀況相距太遠,沒法真正使用起來。
交了學費,走過彎路後,對信息集成的認識加深,特別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個成熟
的階段,特別是IT系統對企業業務的做用愈來愈重要,愈來愈離不開IT系統的時候,
對IT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會很是具體。
這個時候,企業開始會根據本身的須要來選擇IT系統。這樣一來,IT系統提供者就
須要深刻到企業,去了解真實的需求,從而提供最適合的IT系統,不然是本身是沒有出路的。
信息安全也是同樣,光堆砌一堆的安全設備,並不能真正解決安全問題。
如今已通過了安全廠商爲企業單方面提供解決方案,而不須要深刻企業,去了解企業的
需求的階段。
咱們在路上,雖然很難,特別是應用通過長時間發展,就規模已經很是龐大,複雜性超乎想象;
而可以清楚說明應用具體狀況的人幾乎沒有的狀況下,要了解應用談何容易,與應用融合,讓
安全深刻到應用的流程中,提出這樣的方案就更加困難。
但咱們認識,這件事情很是有意義,沒有現成可借鑑的東西正是咱們的機會。
這件事必需要作,若是仍是停留在買安全產品的階段,而不是爲企業設計一個適應它的
核心流程、保護它的核心資產的安全方案,信息安全的將來是沒有出路的。
深刻企業,在第一線調研,讓咱們成爲企業承認的專家,改變它們常掛在嘴邊的,「大家不瞭解
咱們的領域」。
咱們如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咱們經過調研,掌握了初步的應用狀況,從抽象的業務流程、訪問關係
到具體的報文格式、網絡協議等等。咱們不斷在積累,不斷在迭代進步。
在具體操做中,咱們結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的方法。
開展調研,與設計和研製應用的人打交道,瞭解應用的狀況,造成對應用的理論上的認識;
另一方面,研製驗證平臺,能夠在實際的應用環境中運行,經過分析網絡流量和業務操做日誌,造成
對應用的實踐上的認識。
兩者的結合,既解決了理論上的認識存在人爲的誤差的問題,又解決了實踐上的認識不全面、不完整的問題,
咱們提出的方案讓企業耳目一新,與過去千篇一概的方案相比,方案更實了,沒有虛無縹緲的架構、理論,只有
與應用緊密結合的安全機制,安全設備也軟件化甚至構件化,與應用融合一體。
雖然少了安全設備,表面上咱們的收入少了,可是安全推向深刻,面廣了,口碑有了,對於信息安全這個朝陽、新興
的產業,挖掘市場比買安全設備有前途,咱們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