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MARY D'ONOFRIO丨來源 Cloud500segmentfault
最近,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Forbes 和 Salesforce 聯合發佈了《2020 年 Cloud 100 榜單》,該榜單是對全球前 100 傢俬營雲計算公司的一次權威排名。經過 Cloud 100 近五年的數據,揭示了 Bessemer 對這 100 家公司的分析和深度看法,並討論爲何上榜對於一傢俬營雲公司而言意義重大。安全
Cloud 100 是衡量企業是否經營成功的行業基準,它有助於人們對整個私營雲計算市場的實力進行衡量。工具
過去 4 年,Cloud 100 帶來了超高的回報率。若是在 2016 年投資了 Cloud 100 中的公司,那麼四年的時間便能得到 5 倍的投資回報、53% 的IRR,以及 4440 億美圓的額外股權價值。ui
2017 年,整個 Cloud 100 的投資回報率達 5.1 倍,IRR 爲 72%;2018 年的投資回報率達 3.5 倍,IRR 爲 86%;2019 年,Cloud 100 僅在一年的時間裏便實現了 1.9 倍的投資回報和 90% 的IRR。如下是全球每一年最好的前 100 家雲計算公司,能夠從 2020 年的基準中找出重要的看法。雲計算
2020 年 Cloud 100 的股權價值達到了驚人的 2670 億美圓,平均每家公司的估值達 27 億美圓。僅隔了一年的時間,其總估值就相較於 2019 年的 1660 億美圓猛增了 60%。spa
Snowflake 正好趕在其 IPO 以前,得到了本次榜單的第一名,成爲了全球排名第一的私營雲計算公司!在此以前,Stripe 已連續三年蟬聯榜首(目前其排名第二),而 Canva、Databricks 和 Toast 都是首次躋身前十的公司。設計
此外,本次還有 27 家公司首次進入該榜單。Checkout.com 是新進入榜單公司中排名最高的,位列第 15 名(在 2020 年 6 月的融資中,估值達 55 億美圓)。LaunchDarkly、Gong、Benchiling 和 Noint 也都是首次進入該榜單的新公司,它們同時也是 Rising Stars 榜上的公司。與榜單中佔據大多數的細分行業同樣,大多數新入榜單的公司來自設計/協做/生產力行業(如:Notion、Figma 和 Miro)。3d
榜單上也有一些公司取得了重大進步。排名上升最快的公司是 Simsara,該公司從 2019 年的第 67 名上升至 2020 年的第 25 名,在經歷了一年的增加和新一輪融資後,Simsara 的估值已達 54 億美圓。Guild Education 在在線教育和再培訓的推進下上升了 40 個名次,排在第 35 名,而 Pendo 憑藉其在產品管理領域的持續成功,上升了 41 個名次,排在第 53 名。blog
在全部披露了價格數據的公司中,Cloud 100 最近的融資平均估值是 ARR 的 25倍。ARR 倍數的低位數爲20倍 ,而高位數介於50至70倍之間,這是由於某些交易拉高了平均值。這說明相較於雲計算公開市場,Cloud 100的估值存在溢價,公開市場的平均 ARR 倍數約爲 17 倍,平均增加率爲 35%,而 Cloud 100 的平均增加率爲 100%。雖然私募市場的估值倍數在名義上更高,但通過修正後,一流的私營雲計算公司的估值實際會低於上市公司。投資者願意爲雲計算領域的高端資產支付溢價價格。事件
在過去五年,Cloud 100 的平均估值從 2016 年的 10 億美圓增加至 2020 年的 27 億美圓,增加了 2.5 倍。不過,若是更仔細地觀察這些數字,咱們會發現,2016 年至 2019 年,名義增加水平在 1.7 億至 2.7 億美圓之間。到 2020 年,這一數字急劇增加至 10 億美圓。換言之,2016 至 2019 年,Cloud 100 的平均估值同比增加率達 14~19%,到 2020 年,平均估值增加高達 60%。
咱們認爲雲計算公司估值的增加歸因於雲計算公司收入的增加,而倍數的增加則是由於收入的擴大。
在新冠疫情期間,咱們看到上市雲計算軟件市場創下歷史新高,而這些估值倍數也正慢慢影響着私募市場,投資者願意花高價購買一流的資產。這場全球性的新冠疫情還推進了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擴大了整個雲計算的潛在市場,同時還突顯出這些市場是相對安全的投資避風港。
雲計算軟件能夠進行遠程分發,不須要現場安裝,並且與旅遊、零售和餐飲等受新冠病毒影響較重的行業接觸較少。所以,投資者對優質的雲計算公司需求較高,優質的雲計算公司相對供不該求。
在過去五年,成爲全球百強私營雲計算公司的競爭極劇加重。2016 年上榜的公司估值通常爲 3 億美圓;而今年,87% 的上榜公司估值超過10 億美圓。如 Stripe 和 Canva 等公司,它們已在多年前便成爲獨角獸公司,而像 FiveTran 和 Blend 等公司,它們則是是最近纔得到該稱號的。
排名前十的雲計算公司僅股權價值就接近 1000 億美圓,它們的平均估值年增加率爲56%,接業平均水平(60%)。同時,它們的平均估值比 2019 年時增長了 34 億美圓,比 5 年前增長了 60 億美圓。
例如,Stripe 最近一次在私募市場的估值爲 360 億美圓,UiPath 的估值爲 100 億美圓。從長遠來看,若是這些公司上市了,它們的估值規模將超過納斯達克新興雲指數成分股公司的 50%,這些雲計算公司的規模將超過 Dropbox、Smartsheet、Elastic 和 Fastly。
在 Cloud 100 榜單中,銷售/營銷/客戶體驗行業的公司共有 19 家,是 2020 年 Cloud 100 榜單中最多的類別(如:Intercom、Pipedrive 和 Yotpo 等知名企業) 。這一行業的公司每一年會新增兩家。
數據/基礎設施類行業緊隨其後,共有 17 家公司入榜,比 2019 年的榜單減小了 3 家,這主要是因爲 Datadog,Cloudflare 和 Acquia的退出。儘管如此,該行業的公司表現仍然很是強勁(如新入榜的公司 BigID)。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基礎設施行業的公司佔據了前 10 名雲計算公司的多數名額,其中包括Snowflake、HashiCorp、Databricks、Confluent 和 Rubrik。數據/基礎設施類公司雖然建設難度較大,但它們擁有龐大的運營市場,足以支持對大型企業的服務。
從圖表中能夠看到增加最快的領域是設計/協做/生產力領域,在 2020 年新增了四家公司。在 COVID 的影響推進下,Canva 和 Figma 等公司在 2020 年得到了巨大的增加,這從它們今年榜單上的突出表現上即可看出。預計 2021 年將會有更多該領域的公司進入 Cloud 100 榜單。
有趣的是,垂直軟件是公司數量減小最多的領域,部分緣由是一些公司的退出,如 nCino 的 IPO、Salesforce 對 Vlocity 的收購,以及一些受 COVID 影響的行業衰弱。
若是按照行業來衡量總估值,數據會發生一些變化。數據/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司佔 2020 年 Cloud 100 總估值的 20%,是全部細分領域佔比最高的,其股權價值達 450 億美圓。Fintech 行業以 450 億美圓的總估值位居行業第二,不過僅 Stripe 便佔了 360 億美圓。若是去除 Stripe,那麼 Fintech 的總估值排名將從第二名跌至第九名。垂直軟件行業則以 280 億美圓的總估值躋身前三,Procore 是其中排名前十的公司,其股權價值達 50 億美圓。
知道哪些公司排名上升最快,而且具體排名是多少十分重要。軟件開發和設計/協做/生產力軟件時總估值變化最大的兩個細分行業,二者的總估值年增加率超過 200%。
咱們已經注意到 Bessemer 開發人員和開發人員工具的崛起與發展,而 COVID 推進的遠程辦公也極大促進了市場對協做工具的投資和興趣。
Cloud 100 公司的退出路徑繼續驗證了該榜單的質量。2016 年,57% 的 Cloud 100 已經退出,平均爲 26 億美圓,總計 1500 億美圓(如知名企業:Slack、Dropbox、Okta 和 Eventbrite。)
2017 年的榜單有近一半已退出,2015 年的榜單退出達四分之一,2018 年的榜單退出達十分之一,平均退出金額在此期間增長了40億美圓。2016 年榜單的平均退出金額爲 26 億美圓,2019 年爲 66 億美圓。
根據 BVP 納斯達克新興雲計算指數的衡量,Cloud 100 還爲雲計算軟件市場提供了至關一部分的市值。
EMCloud 共收錄了54 家公司中,其中有 22 家公司曾入榜過 Cloud 100,1.6 萬億美圓市值的 EMCloud 中貢獻了超過 3500 億美圓的市值。正如2019 年發佈的 Cloud 100 基準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公開市場需求使得雲計算軟件公司的估值屢創新高。受這一需求的影響,Cloud 100 在公開市場的價格增加了 65%。
2020 年的 Cloud 100 的名單中新增了 27 家新公司,使曾經入榜過 Cloud 100的雲計算公司總數達到 204 家。在這 204 家公司中,有 34% 的公司經過戰略、併購或上市的方式成功退出,這是使人難以置信的一個結果。這 70 家公司在退出時的總交易額達 1930 億美圓。
僅在 2020 年,Cloud 100 就有 10 家公司成功退出(50 億美圓 IPO 的 JFrog 和 330 億美圓 IPO 的 Snowflake)。今年早些時候,nCino 以 30億美圓的價格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交易總額最後超過 70 億美圓),Plaid 以 50 億美圓的價格出售給了 Visa,退出的總交易額達 580 億美圓。隨着 Asana 和 Sumo Logic 等雲計算公司相繼 IPO,預計 2020 年會有更多 IPO 事件發生。2020 年平均退出交易額爲 58 億美圓,遠高於 2016 年的 10 億美圓,這說明當今市場對雲計算行業有着巨大需求。
自市場向互聯網轉型以來,向雲計算轉型是迄今爲止最具變革性的技術轉變。**Cloud 100 是最善於利用這一趨勢的公司,它們不只爲本身創造了巨大的股權價值,也爲全世界天天使用其服務的人們創造了價值。正如數據所顯示的那樣,它們正在之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發展,預計到 2021 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擴大。
重點摘要:
若是在 2016 年投資了 Cloud 100 上的全部公司,你的投資將在過去 4 年翻 5 倍、IRR 達 50%,並得到 4000 億美圓的額外股權價值。一樣地,2017 年可以得到 2.9 倍的收益、63% 的 IRR ;而在 2018 年,只需一年的時間,你便可以得到 1.7 倍收益和 67% 的 IRR。
首份 Cloud 100 基準報告分享的看法和洞察不只強調了爲何進入這份榜單對於雲計算的創始人和高管而言是一項成就,並且有助於向現今的公司領導團隊解釋雲計算公司的基本原理。
隨着雲計算公司經過其領先的產品地位和公開市場的財務表現持續證實着其巨大的發展潛力,雲計算公司在私募市場的估值獲得了大幅增加。
根據 Cloud 100 的數據顯示,榜上的公司在過去四年的平均估值增加了 58%。2016 年,Cloud 100 的平均估值爲11 億美圓,但僅在四年以後,Cloud 100 的平均估值已達 17 億美圓。
有趣的是,排名前十的雲計算公司在同一四年期的時間裏增加率甚至更高,達 78%。2016 年榜單前十的雲計算公司的平均估值爲 34 億美圓,到 2019 年,排名前十的雲計算公司的平均估值爲 60 億美圓。
數據發生顯著變化的是每一年處於榜單第 90 名至第 100 名公司的平均估值。2016 年,榜單排名靠後的 10 家雲計算公司的平均估值爲 2.9 億美圓,在 2019 年,他們的估值達 7 億美圓,增加率 142%。估值的增加極可能是由於雲計算公司得到了新的業務,它們不但得到了新的客戶,還提升了客戶的留存率,這相對於傳統軟件公司而言,公司的增加速度會愈來愈快。(做爲參考,在《State of the Cloud 2020》一文中展現了雲消費傳統軟件解決方案的上升軌跡。)
數據發生最大變化的是每一年處於榜單 90 ~ 100 名公司的平均估值。2016 年,榜單最後 10家雲計算公司的平均估值爲 2.9 億美圓,而在 2019 年,它們的估值已達 7 億美圓,增加率爲 142%。估值的增加極可能是由於雲計算得到了新的業務,公司既得到了新的客戶,又提升了客戶的留存率,相對於傳統軟件公司而言,雲計算公司的增加率更高。(以《State of the Cloud 2020》爲例,該文展現了雲消費傳統解決方案的上升軌跡。)
受雲計算公司營收和(以營收爲參考)估值倍數的上漲影響,雲計算公司的估值正在不斷上升。因爲私募市場和公開市場都開始更好地理解和重視雲計算公司的可預測增加性和高利潤率結構,雲計算公司的需求將被大大增長。
做爲更普遍的雲計算軟件環境的一個縮影,Cloud 100 的數據集體現了雲計算行業的總體增加,相信雲計算行業將會在將來得到持續發展。
這意味着,2020 年 Cloud 100 的公司估值有望再次上漲:只有獨角獸公司纔有可能上榜。2019 年的榜單上共有 60 家獨角獸公司,預計在 2020 年會看到更多的獨角獸出如今該榜單上。
Cloud 100 公司平均退出價格接近 30 億美圓,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該價格不斷上漲,爲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在上榜過的 178 家公司中,共有 65 家(37%)公司已經經過 IPO 或併購的方式成功退出,這說明 Cloud 100 榜單具備極高的權威性。更使人印象深入的是這 65 家公司在退出時候的價格,在流動性時期(併購或 IPO),它們的總交易額高達 1680 億美圓。四年期間的平均退出交易額爲 28 億美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價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6 年至 2019 年之間的 20 筆交易的平均退出交易額從 10 億美圓增加至 39 億美圓。
在併購方面,雲計算公司的資產備受青睞,投資機構正在積極尋求戰略性收購。最近軟件(技術)領域最大的併購退出案便來自雲計算公司:Salesforce 以 13 億美圓收購 Vlocity,以及 Visa 在 2020 年以 53 億美圓收購 Plaid。
迄今爲止,榮登過 Cloud 100 榜單的公司數量已經翻了一番,做爲戰略和金融收購機構的「購物清單」,這些機構已經收購了 35 家登過 Cloud 100 的公司
在 IPO 方面,雲計算公司在公開市場的交易額也創下新高,Bessemer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 交易的估值倍數是收入的 14 倍。雲計算上市公司的市值目前約爲 1.4 萬億美圓,該指數從 2020 年年初開始已經上漲了 50%,遠遠超過其餘主要指數的回報。
最近,以 IPO 方式成功退出的雲計算公司有:Zoom(90 億美圓)、Datadog(80 億美圓)和 Slack (190 億美圓。)
對榮登過 Cloud 100 榜單併成功退出的公司的退出交易額進行細緻研究就會發現, IPO 的平均交易額提升了混合平均交易額:隨着併購的平均交易額從 2017 年和 2018 年的 25 億美圓降低到 2019 年的 14 億美圓,IPO 的平均交易額從 2018 年的 27 億美圓上升至 2019 年的 59 億美圓,增加了一倍多。
雲計算公開市場增值的可能性不可低估。研究 Cloud 100 的公司回報就會發現,公開市場是其價值創造的重要緣由。對於那些經過 IPO 方式退出的公司而言,只有約 30% 的市值被私募市場所主導,其他市值都是在公開發行的時候被創造的。
雲計算公司是尋求併購仍是 IPO 每每反映了雲計算市場的估值環境。2017 年Bessemer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 的平均運營率倍數約爲 6~7 倍,在 2018 年增至 9~11 倍,2019 年上升至 12~14 倍。在倍數較低的市場環境下,併購市場每每會蓬勃發展,由於買家能夠以較低的估值收購金融或戰略資產。在倍數較高的市場環境下,這些雲計算公司每每會傾向 IPO,由於相較於現金收購(併購),公開市場可以讓它們得到更多的收益。在高估值的市場環境下,雲計算公司能夠考慮經過股票交易以得到現金交易所遺留的一些上行空間。
截至 2020 年,咱們已經看到 Plaid、Vlocity、Veeam 和 Blue Jeans 從以前的 Cloud 100 榜單中經過併購的方式成功退出。然而,考慮到雲計算市場的高倍數估值和市場彈性,咱們有望在下半年看到一些大型雲計算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正如 EMCLOUD 的發展軌跡所顯示的那樣,公開市場的 IPO 窗口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在 3 月初關閉,但如今已開始慢慢重啓。例如,Bessemer 的投資組合公司 nCino 已於最近提交了 S-1 的申請,預計該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進行 IPO。
隨着雲計算 IPO 的窗口從新開放,預計登過 Cloud 100 榜單的公司會出現相似的退出活動。在任何一個有着頂級私營雲計算公司的年度榜單中,選擇上市或被收購的比例幾乎相同。
僅在 4 年的時間裏,2016 年的 Cloud 100 已有 56% 的公司成功退出,總市值達 1470 億美圓,其中一半是經過 IPO,另外一半則是經過併購。在 201七、2018 和 2019 年的 Cloud 100 榜單中,分別有 45%、25% 和 7% 的公司成功退出。
事實證實,不管是收購仍是上市,雲計算公司都可以爲股東和員工帶來巨大的回報。對有望進入 Cloud 100 榜單的公司而言,有關公司退出總數的數據可以很好地證實該榜單的實力:目前已有 65 家榮登過 Cloud 100 榜單的公司成功退出,其中 44 家(68%)公司的退出規模超過 10 億美圓。這說明榜單上的公司在將來有機會成爲一家偉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