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AirPython」,選擇「加爲星標」
html
第一時間關注 Python 及自動化技術乾貨!python
在使用 Python 寫一些腳本的時候,在某些狀況下,咱們須要頻繁登錄遠程服務去執行一次命令,並返回一些結果。git
在 shell 環境中,咱們是這樣子作的。github
$ sshpass -p ${passwd} ssh -p ${port} -l ${user}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xx.xx.xx.xx "ls -l"
而後你會發現,你的輸出有不少你並不須要,可是又不去不掉的一些信息(也許有方法,請留言交流),相似這樣web
host: xx.xx.xx.xx, port: xx
Warning: Permanently added '[xx.xx.xx.xx]:xx' (RSA) to the list of known hosts.
Login failure: [Errno 1] This server is not registered to rmp platform, please confirm whether cdn server.
total 4
-rw-r--r-- 1 root root 239 Mar 30 2018 admin-openrc
對於直接使用 shell 命令,來執行命令的,能夠直接使用管道,或者將標準輸出重定向到文件的方法取得執行命令返回的結果shell
1. 使用 subprocess
如果使用 Python 來作這件事,一般咱們會第一時間,想到使用 os.popen,os.system,commands,subprocess 等一些命令執行庫來間接獲取 。windows
可是據我所知,這些庫獲取的 output 不只只有標準輸出,還包含標準錯誤(也就是上面那些多餘的信息)服務器
因此每次都要對 output 進行的數據清洗,而後整理格式化,才能獲得咱們想要的數據。微信
用 subprocess 舉個例子,就像這樣子網絡
import subprocess
ssh_cmd = "sshpass -p ${passwd} ssh -p 22 -l root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xx.xx.xx.xx 'ls -l'"
status, output = subprocess.getstatusoutput(ssh_cmd)
# 數據清理,格式化的就不展現了
<code...>
經過以上的文字 + 代碼的展現 ,能夠感受到 ssh 登錄的幾大痛點
痛點一:須要額外安裝 sshpass(若是難免密的話)
痛點二:干擾信息太多,數據清理、格式化至關麻煩
痛點三:代碼實現不夠優雅(有點土),可讀性太差
痛點四:ssh 鏈接不能複用,一次鏈接僅能執行一次
痛點五:代碼沒法全平臺,僅能在 Linux 和 OSX 上使用
爲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搜索了全網關於 Python ssh 的文章,沒有看到有完整介紹這方面的技巧的。
爲此,我就翻閱了一個很火的 Github 項目:awesome-python-cn (https://github.com/BingmingWong/awesome-python-cn)。
指望在這裏,找到有一些關於 遠程鏈接 的一些好用的庫。
還真的被我找到了兩個
sh.ssh
Paramiko
2. 使用 sh.ssh
首先來介紹第一個,sh.ssh
sh
是一個可讓你經過函數的調用來完成 Linxu/OSX 系統命令的一個庫,很是好用,關於它有機會也寫篇介紹。
$ python3 -m pip install sh
今天只介紹它其中的一個函數:ssh
一般兩臺機器互訪,爲了方便,可設置免密登錄,這樣就不須要輸入密碼。
這段代碼能夠實現免密登錄,並執行咱們的命令 ls -l
from sh import ssh
output=ssh("root@xx.xx.xx.xx", "-p 22", "ls -l")
print(output)
但有可能 ,咱們並不想設置互信免密,爲了使這段代碼更通用,我假定咱們沒有設置免密,只能使用密碼進行登錄。
問題就來了,要輸入密碼,必須得使用交互式的方法來輸入呀,在 Python 中要如何實現呢?
原來 ssh 方法接收一個 _out
參數,這個參數能夠爲一個字符串,表示文件路徑,也能夠是一個文件對象(或者類文件對象),還能夠是一個回調函數,意思是當有標準輸出時,就會調用將輸出內容傳給這個函數。
這就好辦了呀。
我只要識別到有 password:
字樣,就往標準輸入寫入個人密碼就行了呀。
完整代碼以下:
import sys
from sh import ssh
aggregated = ""
def ssh_interact(char, stdin):
global aggregated
sys.stdout.write(char.encode())
sys.stdout.flush()
aggregated += char
if aggregated.endswith("password: "):
stdin.put("you_password\n")
output=ssh("root@xx.xx.xx.xx", "-p 22", "ls -l",_tty_in=True, _out_bufsize=0, _out=ssh_interact)
print(output)
這是根據官方文檔(http://amoffat.github.io/sh/tutorials/interacting_with_processes.html?highlight=ssh)給的一些信息,寫的一個demo。
嘗試運行後,發現程序會一直在運行中,永遠不會返回,不會退出,回調函數也永遠不會進入。
經過調試查看源代碼,仍然查不到問題所在,因而去 Github 上搜了下,原來在 2017 年就已經存在這個問題了,到如今 2020 年了尚未修復,看來使用 sh.ssh
的人並很少,因而我又「追問」了下,指望能獲得回覆。
以上這個問題,只有在須要輸入密碼纔會出現,若是設置了機器互信是沒有問題的。
爲了感覺 sh.ssh
的使用效果,我設置了機器互信免密,而後使用以下這段代碼。
from sh import ssh
my_server=ssh.bake("root@xx.xx.xx.xx", "-p 22")
# 至關於執行登錄一次執行一次命令,執行完就退出登錄
print(my_server.ls())
# 可在 sleep 期間,手動登錄服務器,使用 top ,查看當前有多少終端在鏈接
time.sleep(5)
# 再次執行這條命令時,登錄終端數將 +1,執行完後,又將 -1
print(my_server.ifconfig())
驚奇地發現使用 bake
這種方式,my_server.ls()
和 my_server.ifconfig()
這種看似是經過同一個ssh鏈接,執行兩次命令,可實際上,你能夠在遠程機器上,執行 top 命令看到已鏈接的終端的變化,會先 +1
再 -1
,說明兩次命令的執行是經過兩次鏈接實現的。
如此看來,使用 sh.ssh
能夠解決痛點一(若是上述問題能獲得解決)、痛點2、痛點三。
可是它仍然沒法複用 ssh 鏈接,仍是不太方便,不是我理想中的最佳方案。
最重要的一點是, sh
這個模塊,僅支持 Linxu/OSX ,在 Windows 你得使用它的兄弟庫 - pbs
,而後我又去 pypi 看了一眼 pbs,已經 「年久失修」,沒人維護了。
至此,我離 「卒」,就差最後一根稻草了。
3. 使用 paramiko
帶着最後一絲但願,我嘗試使用了 paramiko
這個庫,終於在 paramiko
這裏,找回了本應屬於 Python 的那種優雅。
你能夠經過以下命令去安裝它
$ python3 -m pip install paramiko
而後接下來,就介紹幾種經常使用的 ssh 登錄的方法
方法1:基於用戶名和密碼的 sshclient 方式登陸
而後你能夠參考以下這段代碼,在 Linux/OSX 系統下進行遠程鏈接
import paramiko
ssh = paramiko.SSHClient()
# 容許鏈接不在know_hosts文件中的主機
ssh.set_missing_host_key_policy(paramiko.AutoAddPolicy())
# 創建鏈接
ssh.connect("xx.xx.xx.xx", username="root", port=22, password="you_password")
# 使用這個鏈接執行命令
ssh_stdin, ssh_stdout, ssh_stderr = ssh.exec_command("ls -l")
# 獲取輸出
print(ssh_stdout.read())
# 關閉鏈接
ssh.close()
方法2:基於用戶名和密碼的 transport 方式登陸
方法1 是傳統的鏈接服務器、執行命令、關閉的一個操做,多個操做須要鏈接屢次,沒法複用鏈接[痛點四]。
有時候須要登陸上服務器執行多個操做,好比執行命令、上傳/下載文件,方法1 則沒法實現,那就可使用 transport 的方法。
import paramiko
# 創建鏈接
trans = paramiko.Transport(("xx.xx.xx.xx", 22))
trans.connect(username="root", password="you_passwd")
# 將sshclient的對象的transport指定爲以上的trans
ssh = paramiko.SSHClient()
ssh._transport = trans
# 剩下的就和上面同樣了
ssh.set_missing_host_key_policy(paramiko.AutoAddPolicy())
ssh_stdin, ssh_stdout, ssh_stderr = ssh.exec_command("ls -l")
print(ssh_stdout.read())
# 關閉鏈接
trans.close()
方法3:基於公鑰密鑰的 SSHClient 方式登陸
import paramiko
# 指定本地的RSA私鑰文件
# 若是創建密鑰對時設置的有密碼,password爲設定的密碼,如無不用指定password參數
pkey = paramiko.RSAKey.from_private_key_file('/home/you_username/.ssh/id_rsa', password='12345')
# 創建鏈接
ssh = paramiko.SSHClient()
ssh.connect(hostname='xx.xx.xx.xx',
port=22,
username='you_username',
pkey=pkey)
# 執行命令
stdin, stdout, stderr = ssh.exec_command('ls -l')
# 結果放到stdout中,若是有錯誤將放到stderr中
print(stdout.read())
# 關閉鏈接
ssh.close()
方法4:基於密鑰的 Transport 方式登陸
import paramiko
# 指定本地的RSA私鑰文件
# 若是創建密鑰對時設置的有密碼,password爲設定的密碼,如無不用指定password參數
pkey = paramiko.RSAKey.from_private_key_file('/home/you_username/.ssh/id_rsa', password='12345')
# 創建鏈接
trans = paramiko.Transport(('xx.xx.xx.xx', 22))
trans.connect(username='you_username', pkey=pkey)
# 將sshclient的對象的transport指定爲以上的trans
ssh = paramiko.SSHClient()
ssh._transport = trans
# 執行命令,和傳統方法同樣
stdin, stdout, stderr = ssh.exec_command('df -hl')
print(stdout.read().decode())
# 關閉鏈接
trans.close()
以上四種方法,能夠幫助你實現遠程登錄服務器執行命令,若是須要複用鏈接:一次鏈接執行屢次命令,可使用 方法二 和 方法四
用完後,記得關閉鏈接。
實現 sftp 文件傳輸
同時,paramiko 作爲 ssh 的完美解決方案,它很是專業,利用它還能夠實現 sftp 文件傳輸。
import paramiko
# 實例化一個trans對象# 實例化一個transport對象
trans = paramiko.Transport(('xx.xx.xx.xx', 22))
# 創建鏈接
trans.connect(username='you_username', password='you_passwd')
# 實例化一個 sftp對象,指定鏈接的通道
sftp = paramiko.SFTPClient.from_transport(trans)
# 發送文件
sftp.put(localpath='/tmp/11.txt', remotepath='/tmp/22.txt')
# 下載文件
sftp.get(remotepath='/tmp/22.txt', localpath='/tmp/33.txt')
trans.close()
到這裏,Paramiko 已經完勝了,可是仍然有一個痛點咱們沒有說起,就是多平臺,說的就是 Windows,這裏就有一件好事,一件壞事了,。
好事就是:paramiko 支持 windows
壞事就是:你須要作不少複雜的準備,你可 google 解決,可是我建議你直接放棄,坑太深了。
4. 寫在最後
通過了一番對比,和一些實例的展現,能夠看出 Paramiko 是一個專業、讓人省心的 ssh 利器,我的認爲 Paramiko 模塊是運維人員必學模塊之一,若是你剛好須要在 Python 代碼中實現 ssh 到遠程服務器去獲取一些信息,那麼我把 Paramiko 推薦給你。
最後,但願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幫助。
5. 參考連接
https://github.com/paramiko/paramiko
http://docs.paramiko.org
https://www.liujiangblog.com/blog/15/
本書以TensorFlow爲核心,分爲3篇,共計15章節。第1篇是基礎篇(第1~5章),主要介紹什麼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深度學習所使用的教材和方法,以及深度學習在圖像識別(MNIST)領域的應用。第2篇是發展演變篇(第6~14章),主要介紹在圖像識別領域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與演變。主要是以ImageNet挑戰賽爲線索、以ImageNet挑戰賽中的冠軍模型爲主幹,介紹了卷積神經網絡的發展歷程、遇到的主要挑戰、思路和對策,以及各類冠軍模型的模型架構與模型訓練。第3篇是前沿篇(第15章),介紹了生成對抗神經網絡(GAN),它是一種可以自動生成圖像的神經網絡,這是與以前介紹的各類用於圖像識別的卷積神經網絡zui顯著的區別。
週末了,你們都打算怎麼過呢,能夠說一說?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AirPython(AirPython)。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