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許久的出行市場再度熱鬧了起來。小程序
借鑑下沉電商玩法的花小豬,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市場觀察期後,前後因違法營運被多地交管部門約談,滴滴的突圍計劃蒙上了一層陰影。工具
市場上的另外一玩家嘀嗒出行,高調曬出六週年成績單的同時,坊間也傳出了嘀嗒出行即將在香港市場尋求IPO的消息。佈局
對於滴滴的二次出發、嘀嗒的彎道逆襲,以及美團、曹操出行等新勢力的躍躍欲試,業內陸續出現了網約車大戰再起的爭論,以致於有人猜想出行市場的燒錢遊戲將二次上演,出行賽道多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無限戰爭。區塊鏈
站在商業的維度上,諸如此類的討論不乏必定道理,畢竟出行市場歷來都不缺乏話題性。可結合新基建的時代浪潮來看,出行市場新一輪的暗潮涌動,或許還有智慧交通這樣一個全新的視角。大數據
01 出行的數據盲區
智慧交通並非什麼新鮮概念。優化
早在2019年9月份,國務院就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指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動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人工智能
進入2020年後,新基建又爲智慧交通摁下了「快進鍵」,阿里、百度、騰訊、華爲等科技巨頭魚貫而入,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汽車等解決方案層出不窮,智慧交通已然成爲新基建的主力軍。spa
緣由彷佛也不難理解,隨着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交通擁堵正成爲制約發展的一大頑疾,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峯期的時候,一塊兒小小的交通事故就能致使綿延幾千米的堵塞。根據中國交通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靜態交通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已佔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至關於GDP損失5—8%。3d
有些錯位的是,很多科技巨頭給出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屬於動輒2030年、2035年的遠景構想,對於交通領域當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每每沒有進一步的答案。並不是是科技巨頭們好高騖遠,而是交通的智慧化過渡還存在一連串的棘手問題。blog
好比出行產業的智慧化每每須要三個過程:
首先是數據的採集,大數據做爲智能化的原材料,能夠說是智慧交通進程的核心一環;
其次是數字化運營,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優化運營,逐步造成數字化的運營和管理體系;
最後是智能化改造,經過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讓城市的出行和運營愈來愈智慧化。
現階段大多數城市的智慧交通還停留在第一個環節,僅僅在數據採集上就存在讓大多數玩家望而卻步的盲區。
一個是隔離於網約車的傳統出租車。目前國內出租車行業的日訂單量保持在5500萬左右,佔到了整個出行服務市場的60%。而出租車的線上化比例不足10%,揚招還是出租車最主流的獲客方式,形成了至關龐大的數據採集缺口。
另外一個是獨立於出行市場的私家車。按照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2019年底全國私人汽車保有量2.615億輛,其中民用轎車保有量爲1.4644億輛。在當下的交通體系裏,對私家車的數據採集近乎空白,是體量遠超出租車的數據盲區。
須要認可,智慧交通的蛋糕不可謂不誘人,假若連最基本的數據採集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盲區,所謂的智慧化也就無從談起。
02 嘀嗒入局的底氣
智慧交通的數據盲區,成了滴滴、嘀嗒們進場的契機。
滴滴不止一次說起「智慧交通大腦」的概念,試圖向外界分享自家的運營經驗,在交通基礎設施的變革中擔綱重要角色。嘀嗒出行也提出了數字智能化、網約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三化戰略」,一樣開始向智慧交通進行戰略傾斜。
但在智慧交通的賽道上,相比於滴滴的高舉高打,嘀嗒出行多是被低估的玩家。
與滴滴主攻網約車不一樣,嘀嗒出行的市場份額集中在順風車和出租車。按照嘀嗒出行六週年時曬出的成績單: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總體註冊用戶數已突破1.8億,註冊車主數突破1900萬,認證經過車主超過1000萬;累計註冊出租車司機數量超過190萬,累計認證經過出租車司機數量超80萬。
其中在順風車市場,嘀嗒出行已經拿到了近70%的市場份額,嘀嗒順風車車主在30秒內接單超1億次、3分鐘內接單超2億次……嘀嗒出行在順風車市場的龐大致量,在填補私家車的數據盲區上有着自然優點。
而巡遊出租車則是滴滴和嘀嗒爭奪的核心賽點。只是不一樣於滴滴一味將出租車司機網約化的作法,嘀嗒給出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
以嘀嗒出行在西安落地的「出租車智慧碼」爲例,經過智慧碼打通了司機、出租車、計價器、頂燈等,同時揚招上車的用戶也能夠利用智慧碼對司機的服務進行打分、支付費用,甚至在智慧碼對應的「出行助手」小程序中查看附近的巡遊出租車。一個看似簡單的智慧碼,完成了巡遊出租車行駛數據、交易數據和服務數據的線上化。
數據印證了嘀嗒的正確性,過去六個多月的時間裏,西安智慧碼的使用量已經超過5000萬次,佔到了當地出租車營運總趟次的72%,單日最高使用量超過40萬次,90%的出租車訂單經過智慧碼實現了服務數字化。
除了出租車數據的在線化,運營層面也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化學反應。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巡遊出租車的空駛率在45%左右。但西安的出租車公司經過嘀嗒出行「鳳凰出租車雲平臺」的熱力地圖、智能巡遊等服務優化運營後,目前西安巡遊出租車的空駛率已經下降到30%-35%。
僅僅是掃除數據盲區的成績,嘀嗒們已是智慧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03 市場將走向何處?
再來思考文初提到的現象,對出行市場的討論不該該侷限於網約車,而是切換到新基建和智慧交通的語境。
或許出行市場的將來還存在很大的不肯定性,可當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重構了商業的基礎設施,出行市場註定不會在舊模式中循環重複。不管是滴滴仍是嘀嗒,在智慧交通領域或明或暗的動做都是爲了順應潮水的方向。
只是和網約車市場的打法有些類似,在對出行市場將來方向的思考上,滴滴和嘀嗒給出了兩種不一樣的答案。
滴滴的策略在於經過增長供給來優化市場,好比內部孵化的花小豬與旗下的青菜拼車、順風車業務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目的可能不是製造新的假想敵,而是間接尋找運力上的增量,夯實自身在終端層面的佈局;再好比解決出行最後一千米的青桔單車、進軍貨運市場的滴滴貨運,都是以增量分市場。
嘀嗒的選擇是對現有運力進行供給側改革,好比在揚招還是主流用戶習慣的背景下,嘀嗒並無試圖以網約取代揚招,而是立足於網約與揚招兩種模式共存,同時藉助智慧碼等第三種解決方案加速傳統出租車的轉型升級,經過盤活存量供給資源的方式,提高用戶的出行體驗和出租車行業的運營效率。
本質上仍是兩種思惟方式在做祟,滴滴的新基建佈局裏依舊有着消費互聯網思惟的影子,嘀嗒已經釋放了以產業互聯網思惟探索市場的信號,經過對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賦能,尋找新的增量空間。
至少能夠篤定的是,出租車智慧碼所適用的地區儼然不會侷限於西安市場,當前絕大多數地區的巡遊出租車,都還沒有享受到互聯網時代的便利。不論是爲了消除數據採集的盲區,仍是提高出租車運營的效率,嘀嗒出行的智慧碼都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落地的必要。
進一步延伸的話,在順風車、出租車龐大出行數據的基礎上,嘀嗒出行並不缺乏深度參與交通新基建的機會:爲乘客提供數字化的工具提升打車應答率,知足年輕用戶的個性化出行需求;爲司機提供熱力播報等服務下降空駛率,同時引導司機提高服務意識;爲出租車公司和交管部門提供雲服務,提高出行管理的精細化……產業化可能繼順風車、出租車後,成爲嘀嗒出行的第三條增加曲線。
簡而言之,滴滴和嘀嗒都看到了潮水的方向,卻並未進入同一條河流。等待出行市場的不會是無休止的廝殺,而是沿着不一樣的路徑探索。
04 寫在最後
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一書中揭示了這樣一個現象:一些企業不爲外界所關注,卻主宰了各自所在的市場領域,有着很高的市場份額,有着獨特的競爭策略,而且有着持續深耕的雄心。
當咱們再談論新基建、智慧交通等話題時,或許應該改變只盯着超級巨頭的習慣,將目光轉向嘀嗒出行這樣的行業急先鋒。不論是商業模式、市場份額,仍是對行業下一階段的影響上,嘀嗒出行表明的一類玩家已是名符其實的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