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之物理層

   這一節來學習一下以太網的物理層,IEEE802.3標準就給出了以太網的物理層結構,以下圖所示紅色框內所標註的。

    咱們能夠看到物理大體能夠分爲: GMII介質無關接口、 PCS物理編碼子層,PMA物理介質鏈接層,PMD物理介質相關層、MDI接口 、MEDIUM物理介質。

    咱們從下往上看,首先看物理介質層。
    
    一、物理介質層
         這裏所謂的物理介質,咱們最多見的就是咱們的網線,這就是一種以太網傳輸的物理介質。常見的物理介質還有同軸電纜、光纖等,如今基本沒人用同軸電纜了。
         看下錶,其中10-100-1000表示以太網的速度10M-100M-1000M。而BASE後的字母數字,則表示了當前介質的類型。
         其中最後幾個是千兆網的傳輸介質, 千兆以太網能夠在下列四種媒質上運行:單模光纖(LX),最大鏈接距離至少可達5千米;多模光纖(SX),最大鏈接距離至少550米;同軸電纜(CX),最大鏈接距離至少25米;超五類/六類線(T),最大鏈接距離爲100米  。

10BASE2: 採用細同軸電纜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10.)網絡

10BASE5: 採用粗同軸電纜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8.)學習

10BASE-F:採用光纖電纜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15.)ui

10BASE-T:採用電話雙絞線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14.)編碼

100BASE-FX: 採用兩個光纖的IEEE 802.3 100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s  24 and 26.)spa

100BASE-T2: 採用兩對3類線或更好的平衡線纜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2.)3d

100BASE-T4: 採用四對345類線非屏蔽雙絞線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23.)orm

100BASE-TX: 採用兩對5類非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s 24 and 25.)htm

1000BASE-CX: 1000BASE-X 在特製的屏蔽電纜傳輸的接口規格(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9.)blog

1000BASE-LX: 1000BASE-X 採用單模或多模長波激光器的規格(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8.)接口

1000BASE-SX: 1000BASE-X 採用多模短波激光器的規格(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8.)

1000BASE-T: 採用四對五類平衡電纜的10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40.)

    
   這裏提到了各類規範,其實每一種規範對應的物理層都是不同的。
    
  咱們看一下1000BASE-X的物理層。

    下面是1000BASE-T的物理層。能夠看到1000BASE-T的自協商與1000BASE-X位置不同。

            
    
    二、MDI接口
        MDI就是鏈接PHY芯片和物理介質的接口,常見的是RJ45接口。
        百兆網時,MDI四根線,兩對差分信號,只用了RJ45的 1,2,3,6線,。
        千兆網時, MDI一共8根線,四對差分信號, 用了RJ45的8根線
        再說一下RJ45上的兩個燈—— 綠燈:長亮,表示鏈路完整。  黃燈:閃爍,表示有數據收發。
    三、PMD \PMA\PCS 層
       本來想介紹一下這三個層,但最後仍是放棄了,由於不一樣規範下,每一層都不同,很難統一介紹。筆者也未深刻研究。這裏簡述一下這三次完成的大體功能。
       PCS:    物理編碼子層。
       對於1000BASE-X採用了8B/10B編碼. 
       而對於1000BASE-T,則採用了PAM5編碼轉換方式。

        PMA: 如上圖能夠看出PMA層主要實現了串並轉換。
        PMD: PMD層主要負責將串行信號轉到相應的物理介質上。    
        以下補充4D-PAM5編碼方式的解釋:

        在通訊網絡中,接收端須要從接收數據中恢復時鐘信息來保證同步,這就須要線路中所傳輸的二進制碼流 有足夠多的跳變 ,即不能有過多連續的高電平或低電平,不然 沒法提取時鐘信息 百兆以太網100BASE-T用的 4B/5B 編碼與 MLT-3 編碼組合方式,發送碼流先進行 4B/5B 編碼,再NRZ-I,最後進行 MLT-3 編碼,最後再上線路傳輸;千兆以太網中1000BASE-X用的是 8B/10B 編碼與 NRZ 編碼組合方式;萬兆以太網用的是 64B/66B 編碼; PCIE 3.0 用的是 128B/130B 編碼。說到底這些編碼都是爲了從數據中恢復時鐘。

    四、自協商 Auto_negotiation
        自協商通常是在物理層完成的。可是具體在PHY的哪一層完成,由具體物理介質規範決定。基本原理就是將 自協商的信息經過一串脈衝序列發送出去,這串脈衝稱爲FLP。這串脈衝的特色以下。脈衝中分爲時鐘脈衝和數據脈衝,數據脈衝夾在時鐘脈衝中間,第一個脈衝爲時鐘脈衝,數據脈衝中正脈衝表示1,無脈衝表示0. 一個 FLP 脈衝序列包含 17 個時鐘脈衝, 16 個數據脈衝。時鐘脈衝每一個125us出現一次。

    
如下摘自華爲《以太網標準和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專題》其中主要是百兆網的自協商。千兆網也相似差很少,至關於增長了一些位定義。

快速鏈接脈衝(FLP)的信息編碼能夠分爲兩類,一類是基本鏈接碼字(基本頁),支持基本的信息的交換。另外一類是下一頁碼字,以支持附加信息頁的交換。

基本頁的信息編碼可由下圖表示。

圖 1-1  基本頁的信息編碼圖

選擇域(Selector Field

S[0:4]用於標識自協商消息的類型。已定義的類型以下表所示,全部未列出的組合的意義均保留,保留的編碼組合目前不該在傳輸中出現。

自協商的類型含義

S4

S3

S2

S1

S0

Selector description

0

0

0

0

0

Reserved for future Auto-Negotiation development

0

0

0

0

1

IEEE Std 802.3

0

0

0

1

0

IEEE Std 802.9 ISLAN-16T

1

1

1

1

1

Reseerved for future Auto-Negotiation development

技術能力域(Technology Ability Field

A[0:7]用於描述本端網絡接口所支持的各類工做模式。不一樣的選擇域類型對應不一樣的技術能力域定義。下面表格給出IEEE 802.3標準下定義的各類技術能力及其編碼。

自協商的技術支持域的含義。

Bit

Technology

Minimum cabling requirement

A0

10BASE-T

Two-pair Category 3

A1

10BASE-T FULL DUPLEX

Two-pair Category 3

A2

100BASE-TX

Two-pair Category 5

A3

100BASE-TX FULL DUPLEX

Two-pair Category 5

A4

100BASE-T4

Four-pair Category 3

A[5:7]

Reserved for furure technology

 

        
   五、MII接口
    這裏我主要介紹一下RGMII接口。由於個人開發板是這個接口的。 RGMII(Reduced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是Reduced GMII(吉比特介質獨立接口)。RGMII均採用4位數據接口,工做時鐘125MHz,而且在上升沿和降低沿同時傳輸數據,所以傳輸速率可達1000Mbps。
通常用於MAC和PHY之間的通訊。
發送器:
  •  GTX_CLK——吉比特TX..信號的時鐘(125MHz)
  •  TXD[3..0]——被髮送數據
  •  TX_CTL——發送控制
注:在千兆速率下,向PHY提供GTX_CLK信號,TXD、TXEN、TXER信號與此時鐘信號同步。不然,在10/100M速率下,PHY提供 TXCLK時鐘信號,其它信號與此信號同步。其工做頻率爲25MHz(100M網絡)或2.5MHz(10M網絡)。
接收器:
  • RX_CLK——接收時鐘頻率(從收到的數據中提取,所以與GTXCLK無關聯)
  • RXD[3..0]——接收數據
  • RX_CTL——接收控制
  • COL——衝突檢測(僅用於半雙工狀態)
  • CRS——載波監聽
管理配置(控制和狀態信息):
  • MDC——配置接口時鐘
  • MDIO——配置接口I/O
RGMII接口相對於GMII接口,在TXD和RXD上總共減小8根數據線。
RGMII時序
以下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