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工程師,爲何要學習Docker ?html
Docker能夠當作一個高性能的虛擬機,而且不會浪費資源,主要用於Linux環境的虛擬化,相似VBox這種虛擬機,不一樣的是Docker專門爲了服務器虛擬化,並支持鏡像分享等功能。前端工程師也能夠用於構建代碼等等前端
目前看,Dokcer不只帶火了GO語言,還會持續火下去node
傳統的虛擬機:react
Docker
:nginx
能夠看到,傳統的虛擬機是每開一個虛擬機,至關於運行一個系統,這種是很是佔用系統資源的,可是Docker就不會。可是也作到了隔離的效果git
Docker
容器虛擬化的優勢:Docker
實現了資源隔離,實現一臺機器運行多個容器互不影響。github
使用Docker
,開發人員能夠利用鏡像快速構建一套標準的研發環境,開發完成後,測試和運維人員能夠直接經過使用相同的環境來部署代碼。docker
Docker
容器的運行不須要額外的虛擬化管理程序的支持,它是內核級的虛擬化,能夠實現更高的性能,同時對資源的額外需求很低。npm
Docker
容器幾乎能夠在任意的平臺上運行,包括烏力吉、虛擬機、公有云、私有云、我的電腦、服務器等,這種兼容性讓用戶能夠在不一樣平臺之間輕鬆的遷移應用。json
使用Dockerfile
,只須要小小的配置修改,就能夠替代以往的大量的更新工做。而且全部修改都是以增量的方式進行分發和更新,從而實現自動化和高效的容器管理。
本文撰寫於2019年10月13日
電腦系統:Mac OS
使用最新版官網下載的Docker
如下代碼均手寫,可運行
下載官網的Docker安裝包,而後直接安裝
Docker官網下載地址 安裝後直接打開
打開終端命令行,輸入docker,會出現如下信息,那麼說明安裝成功
下載安裝成功後,首先學習下Docker
的兩個核心知識點
container
(容器)和image
(鏡像)
Docker
的整個生命週期由三部分組成:鏡像(image
)+容器(container
)+倉庫(repository
)
思惟導圖以下:
每臺宿主機(電腦),他下載好了Docker
後,能夠生成多個鏡像,每一個鏡像,能夠建立多個容器。發佈到倉庫時,以鏡像爲單位。能夠理解成:一個容器就是一個獨立的虛擬操做系統,互不影響,而鏡像就是這個操做系統的安裝包。想要生成一個容器,就用安裝包(鏡像)生成一次
上面就是Docker
的核心概念,下面開始正式操做
補充一點:若是想深刻Docker
, 仍是要去認真學習下原理,今天咱們主要講應用層面的
首先,咱們回到終端命令行操做
輸入:
docker images
複製代碼
若是你的電腦上以前有建立過的鏡像,會獲得以下:
若是沒有的話就是空~
咱們首先建立一個本身的鏡像
先編寫一個Node.js
服務
建立index.js
// index.js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ctx => {
ctx.body = 'Hello docker';
});
app.listen(3000);
複製代碼
而後配置package.json文件
{
"name": "app",
"version": "1.0.0",
"private": true,
"scripts": {
"start": "node server.js"
},
"dependencies": {
"koa": "^2.5.0"
}
}
複製代碼
npm start
或 node index.js
就能夠啓動服務 但是咱們這裏須要打包進Docker
中,這裏就須要寫一個配置文件dockerfile
vsCode
有自然插件支持
在目錄下新建文件dockerfile
,加入以下配置
FROM node
ADD . /app/
EXPOSE 3000
WORKDIR /app
RUN npm install
CMD ["node","./index.js"]
複製代碼
解釋一下,上面這些配置的做用
FROM
是設置基礎鏡像,咱們這裏須要Node
ADD
是將當前文件夾下的哪些文件添加到鏡像中 參數是 [src,target]
這裏咱們使用的 . 意思是全部文件,固然跟git同樣,能夠配置ignore文件
EXPOSE
是向外暴露的端口號
WORKDIR
是說工做目錄,咱們這裏將文件添加到的是app
目錄,因此配置app
目錄爲工做目錄, 這樣就不用在命令行前面加/app
了
RUN
是先要執行的腳本命令
CMD
是執行的cmd
命令
能夠想想,咱們打包好鏡像後,而後啓動鏡像會發生什麼?
文件編寫完,使用命令打包鏡像
使用命令打包已經好的文件目錄
docker image build ./ -t app
複製代碼
打包後出現提示:
此時咱們查看Docker
鏡像,使用命令:
docker images
複製代碼
咱們能夠清楚看到,app
鏡像已經打包成功,下面咱們啓動它
docker run -p 8000:3000 app
複製代碼
使用上面命令便可啓動咱們的鏡像,這時咱們在命令中輸入
curl 127.0.0.1:8000
複製代碼
獲得返回內容
Hello docker
瀏覽器輸入:127.0.0.1:8000
便可訪問到頁面~
以上說明,咱們的第一個Docker
鏡像已經制做成功
有人可能會以爲到這裏,鏡像和容器有點混淆了,不是先有鏡像再有容器嗎?
實際上是咱們啓動的鏡像有腳本命令幫咱們啓動了服務,因而Docker幫咱們自動建立了容器
查看Docker容器命令:
docker ps -a 列出全部容器
不加 -a 僅列出正在運行的,像退出了的或者僅僅只是建立了的就不列出來
docker container ls 列出當前運行的容器
複製代碼
輸入上面docker container ls
獲得結果
原來Docker
看咱們啓動了腳本服務,幫咱們自動生成了容器?
此次咱們配置,加入Nginx
反向代理服務器
首先,建立用戶須要看到的html
文件
這裏咱們給一個普通的 hello-world
內容的index.html
文件便可
而後建立dickerfile
文件,配置以下,將index.html
文件添加到對應的位置
FROM nginx
COPY ./index.html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EXPOSE 80
複製代碼
對外暴露端口號80
這裏特別提示:配置文件怎麼寫,根據你的基礎鏡像來,百度基本都能找到,不用糾結這個
此時的文件結構:
docker build ./ -t html
複製代碼
打印信息:
輸入終端命令:
docker images
複製代碼
獲得結果:
新的鏡像html
已經構建成功,可是此時查看容器,是沒有正在運行的
輸入命令:
docker container ls //查看正在運行的全部容器 docker container ls -a //查看全部容器 獲得結果是:
咱們手動生成容器
docker container create -p 8000:80 html
複製代碼
此時命令行返回 一段值
輸入
docker container ls
沒有顯示有任何啓動的容器,這時候咱們手動啓動
輸入
docker container start ***(上面那段值)
複製代碼
再重複 docker container ls
命令
獲得結果
此時訪問localhost:8000
便可正常訪問頁面~
至此,咱們能夠肯定,建立鏡像只要不啓動,不會生成容器,更不會運行容器
咱們使用gitHub+travis+docker
來造成一套完整的自動化流水線
只要咱們push新的代碼到gitHub上,自動幫咱們構建出新的代碼,而後咱們拉取新的鏡像便可(gitLab也有對應的代碼更新事件鉤子,能夠參考那位手動實現Jenkens的文章)
首先咱們先進入 Travis CI 官網配置,註冊綁定本身的gitHub帳號
而後在左側將本身須要git push後自動構建鏡像的倉庫加入
接着在項目根目錄配置 .travis.yml 文件
language: node_js
node_js:
- '12'
services:
- docker
before_install:
- npm install
- npm install -g parcel-bundler
script:
- parcel build ./index.js
- echo "$DOCKER_PASSWORD" | docker login -u "$DOCKER_USERNAME" --password-stdin
- docker build -t jinjietan/mini-react:latest .
- docker push jinjietan/mini-react:latest
複製代碼
每次更新push
代碼,都會下載,而後執行打包命令,這樣你下載的鏡像就是有最新的代碼。再也不須要每一個人下載打開鏡像再去build
爲了下降複雜度,這裏使用了Parcel
打包工具,零配置
更改dockerfile
內容,將parcel
打包後的內容COPY進容器
FROM nginx
COPY ./index.html /usr/share/nginx/html/
COPY ./dist /usr/share/nginx/html/dist
EXPOSE 80
複製代碼
添加好了你的庫以後,選擇這裏的設置
而後添加兩個環境變量:
DOCKER_USERNAME和DOCKER_PASSWORD
這裏,我將我編寫的mini-react
框架源碼,放入docker
中,而後使用parcel
打包工具打包,再用nginx
反向代理~
特別提示:這裏的Docker
容器,想要後臺運行,就必須有一個前臺進程。容器運行的命令若是不是那些一直掛起的命令(好比tcp,ping
),就是會自動退出的
經過 docker ps -a
能夠看到容器關閉的緣由
注意 :jinejietan/mini-react
應該換成你的用戶名/包名,再push
代碼
這是思惟導圖:
當配置成功,代碼被推送到gitHub
上後,travis-ci
幫咱們自動構建發佈新鏡像
必定要學會使用: docker ps -a
查看容器的狀態
成功的提示:
至此,發佈,自動構建鏡像已經完成
正式開始拉取鏡像,啓動容器
咱們剛纔發佈的鏡像名稱是:jinjietan/mini-react
先使用下面幾條命令
docker中 啓動全部的容器命令
docker start $(docker ps -a | awk '{ print $1}' | tail -n +2)
docker中 關閉全部的容器命令
docker stop $(docker ps -a | awk '{ print $1}' | tail -n +2)
docker中 刪除全部的容器命令
docker rm $(docker ps -a | awk '{ print $1}' | tail -n +2)
docker中 刪除全部的鏡像
docker rmi $(docker images | awk '{print $3}' |tail -n +2)
tail -n +2 表示從第二行開始讀取
複製代碼
清除當前宿主機上面全部的鏡像,容器,依次執行
而後使用:
docker image pull jinjietan/mini-react:latest
複製代碼
拉取鏡像,這時候須要下載
拉取完成後,使用
docker images
複製代碼
能夠看到jinjietan/mini-react:latest鏡像已經存在了
咱們使用
docker container create -p 8000:80 jinjietan/mini-react:latest
複製代碼
建立這個鏡像的容器,而且綁定在端口號8000
上
最後輸入下面的命令,便可啓動mini-react
框架的容器
docker container start ***(上面create的返回值)
複製代碼
瀏覽器輸入 127.0.0.1:8000
發現,訪問成功,框架生效。
Docker
的使用,咱們大體就到這裏,我的認爲,用Docker
比不用好,這個技術已經快跟TypeScript
同樣,到不學不行的階段了。
並非說你非要用它,而是好比說,你若是不怎麼懂TypeScript
,你就沒辦法把現在那些優秀庫的大部門的源碼搞得那麼清楚。
愈來愈多的技術在依賴Docker
固然,其實這個mini-react
框架源碼也是不錯的,若是有興趣能夠了解如下,源碼都在:
mini-react
框架+鏡像配置源碼,記得切換到diff-async
分支哦~
若是以爲寫得不錯,能夠右下角點個在看
關注一下個人微信公衆號:前端巔峯 ~ 回覆加羣便可加入大前端交流羣
主要注重技術點:即時通信,跨平臺重型應用開發,全棧工程師方向前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