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網站技術架構,4網站的高性能架構之網站性能測試

網站性能是客觀的指標,能夠具體到響應時間、吞吐量等技術指標,同時也是主觀的感覺,而感覺則是一種與具體參與者相關的微妙的東西,用戶的感覺和工程師的感覺不一樣,不一樣的用戶感覺也不一樣。前端

4.1 網站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是性能優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性能優化結果的檢查和度量標準。不一樣視角下的網站性能有不一樣的標準,也有不一樣的優化手段。瀏覽器

4.1.1 不一樣視角下的網站性能

一、用戶視角的網站性能緩存

用戶感覺到的時間,包括用戶計算機和網站服務器通訊的時間、網站服務器處理的時間、用戶計算機瀏覽器構造請求解析響應數據的時間安全

 

實踐中,使用一些前端架構優化手段,經過優化頁面HTML樣式、利用瀏覽器端的併發特性和異步特性、調整瀏覽器緩存策略、使用CDN服務、反向代理等手段,使瀏覽器儘快地顯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儘量近地獲取到頁面的內容,即便不優化應用程序和架構,也能夠很大程度地改善用戶視角下的網站性能。性能優化

 

二、開發人員視角的網站性能服務器

開發人員關注的主要是應用程序自己及其相關子系統的性能,包括響應延遲、系統吞吐量、併發處理能力、系統穩定性等技術指標。網絡

主要優化手段有使用緩存加速數據讀取,使用集羣提升吞吐能力,使用異步消息加快請求響應及實現削峯,使用代碼優化收到改善程序性能。多線程

 

三、運維人員視角的網站性能架構

運維人員更關注基礎設施性能和資源利用率,如網絡運營商的帶寬能力、服務器硬件的配置、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服務器和網絡帶寬的資源利用率等。主要優化手段有建設優化骨幹網、使用高性價比定製服務器、利用虛擬化技術優化資源利用等。併發

 

4.1.2 性能測試指標

從開發和測試人員的視角,網站性能測試的主要指標有響應時間、併發數、吞吐量、性能計數器等。

 

一、響應時間

指應用執行一個操做須要的時間,包括從發出請求開始到收到最後響應數據所須要的時間。

重複請求方法:一個請求操做重複執行一萬次,測試一萬次執行須要的總響應時間之和,而後除以一萬,獲得單次請求的響應時間。

 

二、併發數

指系統可以同時處理請求的數目,也反應了系統的負載特性。對於網站而言,併發數即網站併發用戶數,指同時提交請求的用戶數目。

網站系統用戶數>>網站在線用戶數>>網站併發用戶數

 

在網站產品設計初期,產品經理和運營人員就須要規劃不一樣發展階段的網站系統用戶數,並以此爲基礎,根據產品特性和運營手段,推算在線用戶數和併發用戶數。這些指標將成爲系統非功能設計的重要依據。

 

爲了真實模擬用戶行爲,測試程序並非啓動多線程而後不停地發送請求,而是在兩次請求之間加入一個隨機等待時間,這個時間被稱做思考時間。

 

三、吞吐量 

指單位時間內系統處理的請求數量,體現系統的總體處理能力。

請求數/秒

頁面數/秒

訪問人數/天

處理的業務數/小時

 

TPS(每秒事務數)

HPS(每秒HTTP請求數)

QPS(每秒查詢數)

 

在系統併發數由小逐漸增大的過程當中,系統吞吐量先是逐漸增長,達到一個極限後,隨着併發數的增長反而降低,達到系統崩潰點後,系統資源耗盡,吞吐量爲零。

 

這個過程當中,響應時間則是先保持小幅上升,達到吞吐量極限後,快速上升,到達系統崩潰點後,系統失去響應。

 

網站性能優化的目的,除了改善用戶體驗的響應時間,還要儘量提升系統吞吐量,最大限度利用服務器資源。

 

四、性能計數器

它是描述服務器或操做系統性能的一些數據指標。

包括System Load、對象與線程數、內存使用、CPU使用、磁盤與網絡I/O等指標。

這些指標也是系統監控的重要參數,對這些指標設置報警閾值,當監控系統發現性能計數器超過閾值時,就向運維和開發人員報警,及時發現處理系統異常。

 

System Load即系統負載,指當前正在被CPU執行和等待被CPU執行的進程數目總和,是反映系統忙閒程度的重要指標。

 

Load的理想值是CPU數目,

高於CPU數目,表示進程在排隊等待CPU調度,表示系統資源不足,影響程序執行性能

低於CPU數目,表示CPU空閒,資源存在浪費

 

Linux系統中使用top命令查看,該值是三個浮點數,表示最近1分鐘,10分鐘,15分鐘的運行隊列平均進程數。

 

 

4.1.3 性能測試方法

性能測試是一個總稱,具體可細分爲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穩定性測試。

 

性能測試

以系統設計初期規劃的性能指標爲預期目標,對系統不斷施加壓力,驗證系統在資源可接受範圍內,是否能達到性能預期

 

負載測試

對系統不斷地增長併發請求以增長系統壓力,直到系統的某項或多項指標達到安全臨界值,如某種資源已經呈飽和狀態,這時對系統施加壓力,系統的處理能力不但不提升,反而會降低。

 

壓力測試

超過安全負載的狀況下,對系統繼續施加壓力,直到系統崩潰或不能再處理任何請求,以此得到系統最大壓力承受能力

 

穩定性測試

被測試系統在特定硬件、軟件、網絡環境下,給系統加載必定業務壓力,使系統運行一段較長時間,以此檢測系統是否穩定。

應不均勻地對系統施加壓力。

 

 性能測試曲線

a~b爲網站的平常運行區間

c爲最大負載點,超出這個點,系統處理能力降低,資源消耗更多

d爲崩潰點,達到極限後,系統不能再處理任何請求。

 

性能測試測試目標:評估系統性能是否符合需求及設計目標

負載測試測試目標:評估當系統由於突發事件超出平常訪問壓力的狀況下,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狀況下可以承受的最大訪問負載壓力

壓力測試目標:評估可能致使系統崩潰的最大訪問負載壓力。

 

 

 併發用戶訪問響應時間曲線

 在平常運行區間,能夠得到更好的用戶響應時間,隨着併發用戶數的增長,響應延遲愈來愈大,直到系統崩潰,用戶失去響應。

 

4.1.4 性能測試報告

 

4.1.5 性能優化策略

若是性能測試結果不能知足設計或業務需求,那麼就須要尋找系統瓶頸,分而治之,逐步優化。

 

一、性能分析

排查一個網站的性能瓶頸的手法:

檢查請求處理的各個環節的日誌,分析哪一個環節響應時間不合理、超過預期;

而後檢查監控數據,分析影響性能的主要因素使內存、磁盤、網絡、仍是CPU,是代碼問題仍是架構設計不合理,或者系統資源確實不足。

 

二、性能優化

定位問題具體緣由後,就須要進行性能優化,根據網站分層架構,可分爲Web前端性能優化、應用服務器性能優化、存儲服務器性能優化3大類。

 

小結:

這一篇學習了,性能測試指標,性能測試方法,根據性能測試結果判斷是否要優化,簡單的介紹了性能優化策略,包括性能分析的思路,以及簡單的講了下性能優化,後面文章逐個學習分層架構中三大類優化措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