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府之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架構應用》前端
基本信息數據庫
做者: 王克照 安全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絡
ISBN:9787302362197架構
上架時間:2014-5-7app
出版日期:2014 年5月框架
開本:16開運維
頁碼:476工具
版次:1-1佈局
所屬分類:計算機 > 電子商務與計算機文化 > 綜合
更多關於》》》《智慧政府之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架構應用》
編輯推薦
1. 民建中央信息技術(IT)小組副組長王克照率領高端工程師傾力打造。
2.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成思危做序推薦。
3. 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匯聚一塊兒應用智慧政府建設之中。
4. 節選了近5年電子政務領域開放標準建設成果和相關的國家指導政策。
內容簡介
書籍
計算機書籍
《智慧政府之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架構應用》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爲理論篇,重點闡述了智慧政府在虛擬政府發展過程當中的地位,共同進化方法論在智慧政府建設中的重要做用。第二部分爲技術篇,描述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爲智慧政府建設帶來的便利和推進做用。第三部分爲服務篇,重點作了業務分類和描述,爲從此業務發展擴充提供了基礎的描述方法框架。第四部分爲運營篇,重點強調了智慧政府的第三方運營和服務機制的創建。第五部分爲實踐篇,列舉了北京、蘇州、深圳等城市在智慧政府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將來發展規劃。第六部分爲產業篇,指出了智慧政府的發展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帶來的引領和推進做用。第七部分爲附錄,節選了近五年電子政府領域開放標準建設成果和相關的國家指導政策。
《智慧政府之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架構應用》既可供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工程建設者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電子政務專業和從事智慧城市研究的師生參考。
目錄
《智慧政府之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架構應用》
第一篇 智慧政府之理論篇
第1章 關於智慧政府的概念 2
1.1 智慧政府概念的由來 2
1.1.1 從存在形態定義智慧城市 2
1.1.2 智慧及其誕生 2
1.1.3 智慧與理性的辯證關係 3
1.2 智慧政府出現的條件 5
1.2.1 關於「進化型組織」 5
1.2.2 「內在的創造力」是組織進化的要點 5
1.3 什麼是智慧政府 6
1.3.1 從功能形態定義智慧城市 6
1.3.2 智慧政府的概念 6
1.4 虛擬政府與實體政府 7
1.4.1 虛擬政府起源 7
1.4.2 虛擬政府的造成 7
1.4.3 虛擬政府的發展 8
1.4.4 虛擬政府和實體政府的發展關係 8
第2章 智慧政府設計方法論分析 9
2.1 複雜系統的傳統設計方法 9
2.1.1 總體論和還原論 9
2.1.2 複雜適應系統理論 10
2.1.3 耗散結構理論 10
2.1.4 共同進化理論 11
2.2 智慧政府設計方法論分析 11
2.2.1 fea方法論對構建智慧政府的啓示 11
2.2.2 iem方法論對智慧政府建設的啓示 14
2.2.3 協同進化論對智慧政府的建設方法論的啓示 20
第3章 智慧政府的設計概要 23
3.1 把績效做爲智慧政府發展的引領性目標 23
3.2 梳理政府業務參考模型 24
3.3 創建智慧政府雲服務平臺 25
3.4 智慧政府的數據治理 25
3.4.1 數據治理是一種內部數據政體 25
3.4.2 數據治理是一組數據管理活動 26
3.4.3 數據治理成果是制度、標準、規範和數據價值 28
3.5 創建智慧政府應用程序總庫 28
3.6 創建智慧政府協做平面 29
3.6.1 智慧政府是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 29
3.6.2 智慧政府業務需求的差別化和多樣性 29
3.6.3 設計智慧政府中的可進化的業務子系統 29
3.6.4 培育智慧政府中業務服務智能體 30
3.6.5 構建智慧政府的智能協做平臺 31
3.6.6 發展智慧政府中的ioa 32
3.6.7 在智慧政府中人的要素始終處於一個重要地位 32
第二篇 智慧政府之技術篇
第4章 智慧政府與雲計算 34
4.1 智慧政府與雲計算概述 34
4.1.1 雲計算的基本定義 34
4.1.2 雲計算與信息化十二五規劃 34
4.1.3 雲計算對智慧政府的影響和做用 35
4.1.4 基於雲計算的智慧政府整體框架 35
4.2 智慧政府paas公共應用支撐平臺 37
4.2.1 基於雲計算的paas公共應用支撐平臺 37
4.2.2 soa與雲計算 41
4.2.3 paas應用支撐平臺設計思路 43
4.2.4 paas公共應用支撐平臺與標準規範 48
4.2.5 paas公共應用支撐平臺基礎功能 53
4.2.6 總結 57
4.3 智慧政府saas應用服務中心 57
4.3.1 saas與雲計算 57
4.3.2 saas應用服務中心設計思路 60
4.3.3 saas應用服務中心與標準規範 63
4.3.4 saas應用服務中心功能 64
4.3.5 saas應用服務體系建設 66
4.3.6 saas建設模式分析 69
4.3.7 總結 70
第5章 智慧政府與大數據 71
5.1 智慧政府與大數據的關係 71
5.1.1 智慧政府建設是智慧城市的引領示範 71
5.1.2 智慧政府與大數據關係之辨析 74
5.1.3 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新亮點 76
5.2 政府的大數據如何設計 78
5.2.1 政府將如何適應大數據時代 78
5.2.2 政府大數據設計的整體設計思想 80
5.2.3 政府大數據的主要技術體系 81
5.2.4 政府大數據設計的整體邏輯結構 82
5.2.5 政府大數據設計應用互聯與共享交換體系 84
5.3 大數據服務 91
5.3.1 智慧是政務信息化的新階段 91
5.3.2 多方面入手建設智慧政府 92
5.3.3 進一步提高智慧政府的大數據服務能力 93
5.3.4 智慧政府服務案例——政府宏觀經濟數據庫建設 94
5.4 大數據的標準體系 102
5.4.1 大數據須要頂層設計 102
5.4.2 大數據須要標準規範支撐 103
第6章 智慧政府與物聯網 106
6.1 物聯網的整體架構和關鍵要素 106
6.1.1 物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 106
6.1.2 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06
6.1.3 信息基礎設施 107
6.1.4 物聯網技術開發及其產業 107
6.1.5 物聯網人才 107
6.1.6 推進物聯網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環境 108
6.1.7 信息安全 108
6.2 物聯網體系架構、各種物聯網綜合應用與運行平臺的佈局 109
6.2.1 物聯網的基本技術架構 109
6.2.2 基於關鍵技術的物聯網體系架構 109
6.2.3 物聯網綜合應用與運行平臺的佈局 110
6.3 物聯網所涉及的關鍵技術 111
6.3.1 實時信息採集技術 111
6.3.2 物聯網傳輸技術 111
6.3.3 物聯網海量數據融合、存儲與挖掘技術 111
6.3.4 雲模式智能化電子政務技術 112
6.3.5 信息安全技術 112
6.4 物聯網與智慧政務 112
6.4.1 電子政務、電子社區與物聯網發展的關聯 112
6.4.2 從數字化、網絡化到智能化 113
6.4.3 物聯網的發展將促進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邁向高級發展階段 114
第7章 智慧政府與移動互聯網 116
7.1 移動互聯網簡介 116
7.2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社會化軟件爲智慧政府提供平臺 117
7.2.1 傳統政務處理面臨的問題 117
7.2.2 社交協做時代來臨 117
7.2.3 企業社會化協做軟件 118
7.2.4 企業2.0對政務2.0的啓示 118
7.2.5 政務智能化服務 118
7.3 前景展望 119
第三篇 智慧政府之服務篇
第8章 政務服務 122
8.1 政務服務分類探究 122
8.1.1 政務服務分類參考 122
8.1.2 政務服務分類原則 122
8.1.3 面向對象分類法 123
8.1.4 政務服務定義及分類 123
8.2 政務服務分類表 124
8.2.1 政務服務分類參考 124
8.2.2 政務服務編碼參考 128
8.3 政務服務單元描述 130
8.3.1 收文辦理 130
8.3.2 文件簽發 131
8.3.3 文件交換 132
8.3.4 信息全文檢索 133
8.3.5 信息關聯檢索 134
8.3.6 督查督辦 135
8.3.7 會議管理 135
8.3.8 車輛管理 136
8.3.9 辦公用品管理 137
8.3.10 固定資產管理 138
8.3.11 請假管理 139
8.3.12 值班管理 139
8.3.13 考勤統計 140
8.3.14 即時消息 141
8.3.15 內部郵件 141
8.3.16 短信辦公 142
8.3.17 公共服務統計分析 143
8.3.18 我的日程安排 144
8.3.19 待辦消息服務 144
8.3.20 雙向單點登陸服務 145
第9章 企業服務 146
9.1 引言 146
9.1.1 面向企業的服務分類目標 146
9.1.2 企業服務的核心內容 146
9.2 企業服務分類 146
9.2.1 分類原理 146
9.2.2 分類原則 147
9.2.3 分類方式 147
9.2.4 分類特色 147
9.3 企業服務分類表 148
9.4 企業服務單元描述 152
9.4.1 g2b類服務 152
9.4.2 b2b類服務 163
第10章 公衆服務 177
10.1 公衆服務分類 177
10.2 公衆服務分類表 178
10.3 公衆服務單元描述 182
10.3.1 身份證辦理 182
10.3.2 結婚證辦理 183
10.3.3 計劃生育服務證辦理 184
10.3.4 獨生子女證辦理 185
10.3.5 居住證辦理 186
10.3.6 殘疾證辦理 186
10.3.7 申請歸僑、僑眷身份證實書辦理 187
10.3.8 房產證轉移辦理 188
10.3.9 暫住老年人免費乘車證辦理 189
10.3.10 醫院信息查詢 189
10.3.11 車輛違章查詢 190
10.3.12 駕駛員積分查詢 191
10.3.13 學校信息查詢 191
10.3.14 繼續教育認定 192
10.3.15 會計從業資格證註冊及單位變動 193
10.3.16 職業介紹機構查詢 194
10.3.17 失業人員就業登記 194
10.3.18 社保繳納狀況查詢 195
10.3.19 水電氣繳費 196
10.3.20 空氣質量播報 196
10.3.21 公積金查詢 197
10.3.22 經濟適用住房保障申請 198
10.3.23 我的所得稅計算服務 199
10.3.24 購物消費生活服務場所查詢 199
10.3.25 酒店查詢預訂 200
第11章 大數據服務 201
11.1 大數據服務分類 201
11.1.1 工具類大數據服務 201
11.1.2 面向應用的大數據服務 203
11.2 大數據服務單元描述 204
11.2.1 工具類大數據服務 204
11.2.2 面向應用的大數據服務 207
第12章 智能協做平面服務 213
12.1 智慧政府應用智能協做平面的目標 213
12.2 智能協做平面表現形式 214
12.3 智能協做平面主體框架 214
12.3.1 基於雲平臺搭建 214
12.3.2 開放集成的服務 215
12.3.3 面向agent設計 216
12.3.4 軟件移動互聯網化 217
12.3.5 流行的前端設計 217
12.4 智能協做平面服務單元描述 217
12.4.1 移動辦公服務 217
12.4.2 微門戶服務 218
12.4.3 社交協做服務 219
12.4.4 知識庫服務 220
12.5 智能協做平面的特色及進化 221
12.6 協做平面打造智慧政府案例——深圳市羅湖區分享協做平臺 221
第四篇 智慧政府之運營篇
第13章 智慧政府的運營體制 224
13.1 智慧政府運營模式 224
13.2 借鑑國內外政府運營經驗分析 225
13.2.1 美國聯邦政府apps.gov網站 226
13.2.2 中國政府應用程序倉庫平臺建設 227
13.3 造成多方參與的產業鏈運營格局 228
13.3.1 政府機構職能的進化與轉變 229
13.3.2 標準規範的開放與貫徹 230
13.3.3 各種政府應用的市場化定位與檢驗 230
13.3.4 全民參與、全面智慧 231
13.4 造成政府單位可運營的程序倉庫 231
13.5 智慧政府運營體制的價值與做用 232
13.5.1 將政府形態從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轉變 232
13.5.2 提供安全可信的政府一站式應用服務共享 232
13.5.3 經過應用創新帶動政府服務模式的創新 232
13.5.4 讓民衆生活更便捷、更幸福 233
第14章 智慧政府的運營服務 234
14.1 智慧政府服務框架 234
14.2 引入互聯網運營模式 236
14.2.1 造成傳統運營與互聯網運營的組合模式 236
14.2.2 解決雙邊市場訂價和集中化兩個問題 237
14.2.3 拓展智慧政府的互聯網運營策略 237
14.3 智慧政府運營內容 238
14.3.1 智慧政府運營服務保障體系 238
14.3.2 智慧政府運維服務管理框架 239
14.3.3 智慧政府信息化監控管理體系 240
14.4 智慧政府運營重點 242
14.4.1 創建獨立的智慧政府協調機構 242
14.4.2 創建智慧政府標準化體系 242
14.4.3 健全智慧政府安全保障機制 242
14.4.4 推行市場化運做機制 242
14.4.5 創建公衆導向的服務評價機制 243
第15章 智慧政府的風險控制 244
15.1 智慧政府項目常見特色 244
15.2 智慧政府項目風險管理分析 245
15.2.1 智慧政府項目階段劃分 245
15.2.2 智慧政府項目風險管理內容 245
15.2.3 智慧政府項目管理風險分析方法 246
15.3 智慧政府項目風險管理的應對實踐 249
15.4 構建風險因素指標體系 250
15.5 風險管理在智慧政務項目中的思考與探索 250
第五篇 智慧政府之實踐篇
第16章 深圳市羅湖區協同辦公平臺 254
16.1 發展歷程 254
16.2 應用現狀 254
16.3 建設狀況 255
16.4 系統特色 255
16.5 將來發展思路 256
第17章 北京市海淀區辦公雲平臺 257
17.1 北京市海淀區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歷程 257
17.2 全區辦公雲平臺應用狀況 257
17.3 全區辦公雲平臺公共服務建設狀況 259
17.3.1 辦公雲平臺5大服務中心 259
17.3.2 辦公雲平臺公共服務總庫 259
17.3.3 辦公雲平臺基礎支撐環境 259
17.3.4 54部門虛擬化部署oa羣 260
17.3.5 智慧海淀辦公雲平臺標準規範 260
17.4 海淀辦公雲平臺將來發展思路 261
17.4.1 進一步深刻推動全區協同辦公統籌規劃建設模式 261
17.4.2 由技術創新帶動服務水平的提高 261
17.4.3 增強協同辦公標準規範的制定推廣 261
17.5 海淀辦公雲平臺將來發展目標 261
17.5.1 實現服務化建設目標 262
17.5.2 實現開放性建設目標 262
17.5.3 實現即時性建設目標 262
第18章 深圳市福田區行政審批系統 263
18.1 建設歷史 263
18.2 建設現狀 263
18.3 建設思路 264
18.4 系統特色 265
18.5 將來展望 265
第19章 太倉市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267
19.1 平臺建設歷程 267
19.2 平臺建設現狀 267
19.3 平臺建設思路 269
19.4 平臺持續運營思路 269
19.4.1 平臺建設與運營面臨的問題 269
19.4.2 如何作好本地區的企業服務 270
19.5 將來展望 272
19.5.1 把控主線、開拓創新 272
19.5.2 轉型升級、左右開弓 272
第20章 北京市西城區數據服務平臺 273
20.1 系統建設歷程 273
20.2 數據建設狀況 273
20.2.1 綜合監測數據 273
20.2.2 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基礎數據 274
20.3 系統建設成果 274
20.4 將來展望 276
20.4.1 全面整合全區各種數據 276
20.4.2 創建領導服務支持平臺 276
20.4.3 創建移動分析展現系統 276
20.4.4 創建與新西城發展相適應的監測平臺 276
20.4.5 創建數據推演模型分析平臺 277
20.4.6 統計數據與規劃委gis 數據深度整合 277
20.4.7 創建統計數據考評機制,提升數據的質量及利用率 277
20.4.8 雲計算虛擬化採集平臺 277
20.4.9 物聯網在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277
20.4.10 創建多終端信息的交互協做平臺 277
20.4.11 構建bpm驅動soa架構下的統計信息化新格局 278
第六篇 智慧政府之產業篇
第21章 我國智慧政府系統建設模式的發展 280
21.1 主流的智慧政府系統建設模式 280
21.2 符合我國特點的智慧政府系統建設模式 280
21.3 地方政府的智慧政府系統建設模式 281
21.4 基於產業聯盟的智慧政府建設模式 281
第22章 產業聯盟模式的特色和優點 282
22.1 引入標準規範及商業規則 282
22.1.1 引入統一開放技術標準 282
22.1.2 引入透明商業規則,提供軟件產品交易服務 282
22.2 聯盟機制與智慧政府建設及產業 283
22.2.1 聯盟機制解決分散建設帶來的問題 283
22.2.2 聯盟機制促進產業的造成和發展 284
22.2.3 聯盟機制實現產業及產業鏈的落地 285
第23章 產業聯盟模式在智慧政府建設中的實踐 287
23.1 區域智慧政府引入軟件應用商店 287
23.2 區域智慧政府建設實例 287
第七篇 附 錄
附錄a 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 290
附錄b 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指南 294
附錄c 關於重視和加快在我國軟件產業領域發展開放標準的建議 299
附錄d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重視和加快在我國軟件產業領域發展開放標準狀況的報告 303
附錄e 信息技術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應用的整體技術要求 305
附錄f 深圳市電子政務應用服務規範 311
附錄g 中關村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創新聯盟簡介 454
後記 456
參考文獻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