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節點: Love Wife & Change Life

爲何你還在 ThoughtWorks?

由於不加班。人生總會有不少的選擇,在決策的那一刻,你不知道對與錯。可是,開心就好。前端

12 月初,ThoughtWorks 開始了 Annual Review 的 Kick Off,我開始總結這一年的工做,與此同時,我也開始總結個人 2019 節點。今年仍然是『平淡無奇』也過完了重要的一年。react

太長不讀版:git

  • 愛情上,領證了,和 @ 花仲馬一塊兒來到了杭州;還差好多錢買房,還得考慮辦婚禮的事情。
  • 職業上,從深圳 office 轉到了華東 MU,從華東 MU 轉到了諮詢團隊,開始了在 TW 的出差生涯,還有加班生涯。
  • 設計上,天天畫了一張畫,一年 365 張畫;插畫,做爲文章的一部分,已無處不在。
  • 寫做上,出版了《前端架構:從入門到微前端》,印刷量在 7500 左右,有但願在一年內達到 1 萬。
  • 編程上,寫了更多的工具,越發豐富的重構經驗,順帶深刻軟件體系的架構。
  • 斜槓上,嘗試電子產品的評測,寫做相關的收入差很少是前兩年之合。
  • 影響力上,開始了 International 的嘗試 —— 時間仍然是一個限制因素。
  • 社交上,我退出了大量的微信羣,專一於生產內容。

嗯,還有遊戲,文明大法好。github

因此,對比一下上一年的目標:編程

  1. 技術隱私,打造了本身的 Serverless 密碼管理器:https://github.com/phodal/mopass ,做爲一個 Chrome 插件,它很好地做爲了個人二次管理認證工具。
  2. 非技術寫做。好似沒有一個開始,彷佛也不是一個好的目標。借這個名義,我看完了《刺客信條》的小說。
  3. 工具。開發了更多、更有意思的工具,還有更多的 PoC。
  4. 設計。每天練習插畫,更快的畫畫速度,質量上也有所提高。也燒了更多的錢繪畫工具上。
  5. Coach。幸虧在上一年裏,它不是一個目標,扶不起的人太多了。對的人,對的事,才能成——藉口。
  6. 影響力。受衆級別比上一年有所提高,還有更深度的內容。

不算太好,也不算太糟糕。segmentfault

編程:平臺 + 工具 + DSL

慣例,依舊是工做 + 業餘。後端

工做:Platform & Tools

工做上沒有圈,也沒有點,今年的工做簡直是一團糟,還加了人生的第一次班,而明年還會有更多。Work–life balance 不斷被打破,就得尋找一個更合適的地方 —— 若是有的話。微信

平臺

上半年,工做的主要內容是大前端開發框架 / 平臺,因此研究了一段時間低代碼編程,寫了那篇《無代碼編程》的文章。一番操做下來,發覺重點在於 AST 和 DSL。所以,除了開發一些平常的工具以外,我開始擼 dilay 框架,建立了 subal 項目……。做爲一個苦逼的 Tech Lead,除了項目相關的兩個團隊,還要照顧公司的其它多個團隊。平常不是通常的忙,開會、開會、開會,還得作架構??還要評績效??填別人的坑??還有寫代碼……markdown

一個也不能落下,每一個都落下了。架構

作了一個大前端開發平臺,這樣一折騰下來,收穫倒也是挺大的,我對研發體系有了更深刻的研究。考慮問題的時候,比以往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文檔、腳手架、示例應用、CLI 工具、IDE / 編輯器集成、售後 Q & A 等等一個都不能少。因而,在項目上寫了對應的 CLI 工具,嘗試把文檔融入了開發工具中……

沒毛病,老子能夠各類吹了:不要作平臺。我 Phodal 就是……,我也不會……。

工具

下半年,beach 了兩三個月,寫了個重量級應用 Inception,而後,轉到了諮詢團隊。來到了新的 U,有了更多的靈感和時間去寫工具,也從公司大佬新哥那得到一堆 Todo List。因此,下半年在業餘時間寫了更多的代碼,寫了更多的 DSL。因此,DSL 成爲我這一年的一個主要風向。

我有了遺留系統重構工具: Coca,還有了 Badsmell 識別工具:Sprite,以及對應的重構建議工具:fanta ……。

它們都是使用 Go + Antlr 寫的,target 是便宜的後端開發語言 Java。一頓瞎操做下來,除了更懂 Java 語法,我還學會了 Go。明年,我就能夠 Rust + WebAssembly 搞 C or TypeScript 的語法分析了,一會兒學會好幾種東西的感受好爽。

臥槽,又要興奮的失眠了。想一想,仍是很美好的。

業餘:工具 + DSL

2018 年末,個人 GitHub 數逼近 40,000;2019 年末,也有 48,615了,可不敢說逼近了。明年個人目標就是 50,000 star 的時候,發個朋友圈,哦,不對應該是 Twitter。

依舊的 Serverless 仍然是個人後端最佳選擇,我用它寫了個人密碼管理工具:[moPass] https://github.com/phodal/mopass 。繼 ADR 和 Phodit 以後,個人另一個平常使用工具。個人業餘項目上還上手了 Golang,嗯,真香。

Architecture

今年,有幸能夠在項目中引入對於前端架構的探索,進一步地完善了個人前端架構體系,也產生了前端架構守護框架 Dilay,完美的造了個 PPT。

因此,在實踐了 Domain Driven Design 和 Clean Architecture 以後,我開始思考 One Architecture 的可能性,儘管我已經用 JavaScript / TypeScript 證實了它的可能性:https://github.com/phodal/one

然而,Java 仍然是後端的主流語言,一個 Java 轉 JavaScript 的工具不可缺乏,而編程語言有那麼多,因此咱們須要的一個是 DSL 轉任何語言的工具。也就是我最近在作的 Code 項目: https://github.com/phodal/code ,實踐上還有待完善,只是 hello, world 出來。大抵,還須要半年地時間完善。

基準化

考慮到人老是會老的,Phodal 是人,因此 Phodal 會老的。我繼續寫工具、文章來沉澱知識,以用於之後甩出一個連接(裝 x 神器):

對應的還有一篇相關的文章:《如何建立你的應用腳手架》,年輕就是好,對了,還有 Tech Lead 的基準化:《Tech Lead 的養成》。

Everything as Code:DSL

做爲一個 Markdown 資深用戶,除了進一步完善個人 Phodit,我還結合 Markdown 寫了不少工具:

不過呢,定製別人的 DSL 始終是比較一個比較 hack 的方式,因此如何卓有成效地開發一個 DSL,便成爲了一件很是有意思的事。因此,公司大佬說的 DSL as Data, Data as DSL 仍然是一個不錯的目標。

在那篇《雲開發:將來的軟件開發方式》中,我提到了在將來幾年,我要作的一些事情:

  • 更易於實踐的微架構
  • 完善的代碼化體系
  • 尋求合適的協做設計

因此,設計和抽象 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將成爲了我將來幾年一個重要戰略。也所以,從大致上來講,它仍然是個人下一年目標和計劃。

寫做:100 萬瀏覽量 + International

年初,出現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個人博客 phodal.com 累計訪問量突破了 1,000,000 萬。

考慮到在微前端和 Clean Architecture 的實踐,已經和國外的速度差很少,外加國內的 996 環境。因此在在今年年中,我嘗試將 International 做爲 Impact 的一個新方向。所以,在這篇總結裏,我把寫做相關的部分分爲了大中華區和 International 區。

「大中華區」

雖然我在寫新書的時候,看了不少小說,試圖去改進,可是依舊在豆瓣上被吐槽『寫出來太理論太像翻譯腔』。沒救了,沒救了,寫過 776 篇博客的我,表達能力依舊還有巨大地提高空間。

出版

今年 5 月出版的《[前端架構:從入門到微前端]》,出版社的總印刷數已經有 7500(並不是賣完),豆瓣讀書上的評分也有 7.6 分 —— 比前兩本書多出了一份。瞬間又有動力準備下一本書了,只是怕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頗爲遺憾的是,出於字數少的緣由,我在『前端架構』 一書中多加了一個章節。而因爲出版時間太早,少了後來實踐的『Clean Architecture』——這是另一個前端所須要的分層架構模式。將它與 Serverless 配合,就造成了咱們所須要的 One Architecture。

文章:體系規劃

從內容上來看,我對今年的文章卻是頗爲滿意的:

  • 《無代碼編程》
  • 《整潔架構》
  • 《構建可信的軟件架構 10 要素》
  • 《微前端架構》
  • 《管理依賴的 11 個策略》
  • 《雲開發:將來的軟件開發方式》
  • ……

可是如你所料,我建立了一篇又一篇地長文章,手就有點疼,坐久蛋也疼。

只是呢,好像也沒有新的亮點了。

International

今年從個人觀察來看,我在開源領域開始逐步走向非中文世界。Mooa 和 ADR ,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國際友人的支持。個人 GitHub followers 也多了一個又一個的國際友人。

內容國際化,是今年年中開始的一個新的方向 —— 以前的另一個國際化目標是:開源軟件的國際化

雖然個人英語語法並非那麼靠譜,可是 Google Translate 也差。我相信同翻譯腔同樣,只要會被人吐槽英語語法不行,說明我已經成功引發你們地注意了。

English Articles

因爲種種緣由(諸如文章太長懶得翻譯、高質量的文章不夠多),產出仍然相對比較少。

不過,也算還行,我在 Dev.to 上建立了個人帳號,發了一篇微前端相關的文章,還有一篇 Clean Architecture 相關的文章,也產生了必定的影響力。除了幾十個的掌聲,一萬左右的單篇文章瀏覽量,還有 StackOverflow 有相關的問題指向了個人文章,笑而不語~。

因此,繼續翻譯更多的文章吧,是時候依賴反轉一下了。

Review

過去的幾年裏,Review 英文書籍顯然是國際賽道的一部分,只是呢,當時呢,這個 business line 還沒想好,如今也沒想好。

今年仍是 Review 了 Packt 出版社的一本書籍《Web Development with Angular and Bootstrap - Third Edition》,遺憾的是近一二年 review 的書,都沒有被引入國內。

無論怎樣,國際化應當成爲 2020 的一個繼續前進的方向。

設計

我換了一個又一個的工具:

  • iPad + Apple Pencil。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
  • Wacom Intuos Pro。專業級手繪板,至關的不錯。
  • 繪王 Kamvas Pro 16。嗯,解控屏,效率就是高。對於我這種非專業級選手,仍是很是好用的。
  • Wacom Intuos Mini。出差專用,個小板子雖然不那麼好用,可是我也算是習慣了。

終於,我仍是沒畫好畫。

年中的時候,我嘗試錄製繪畫的過程到 B 站、抖音上。可是,畫的時候每每發現,錄視頻的時候,會影響我畫畫,也就做罷了。

畫:365 天

上一年考慮到設計的邊緣化,我開始採用平常練習的方式,來提高這方面的感受。

Daily

最初設計的目標是天天 0.5 小時,可是受編程狀態的影響,每每會被擠壓到 15分鐘。好在,隨着練習的進一步 一深 深刻,我仍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畫出一些不錯的做品。

稍有不一樣的是,受出差的影響,我有時候不得不在早上畫畫。

Whatever,我已經有一堆畫了。

因此,若是沒有問題的話,它仍將做爲我下一年的平常。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結合文章的意圖,建立對應的做品?

Design Thinking

尋找更普遍維度的設計思考。

TBD。

受限於有大量的代碼要寫,以及好像沒有遇到好的設計師。沒有靈感嘛,就先這樣,慢慢來,路子還長着。萬一明年能夠遇到能夠愉快合做的小夥伴呢。

其它

人生苦短,一點點作

Hello, 2020

嗯,我要登機回杭州了。

咦,2020 呢,要小康。

哦,不對,說好的婚禮呢。

本文參與了  SegmentFault思否徵文「2019 總結」,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