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師資培訓的時間安排大體以下:算法
時間 | 內容 | 工具 |
---|---|---|
第一天上午 | 1. 論壇主題演講「構建之法教學改進」 2. 軟件工程課程概況介紹與培訓內容簡介 3. 我的和結對編程項目設計詳解 |
C++/Java的IDE以及單元測試 和效能測試工具 |
第一天下午 | 結對項目實訓:在規定時間內結對完成題目要求的項目,包括需求實現、 單元測試、效能評測;並在全程進行源代碼管理,並撰寫結對項目博客 |
自動測試工具 |
次日上午 | 團隊項目演練 (alpha階段):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原型圖設計工具原型圖設計, 撰寫alpha階段所需的文檔,最終進行階段評審 |
快速原型構造工具 |
次日下午 | 1. 團隊項目換人 2. 團隊項目演練 (beta階段) |
|
第三天上午 | 1. 團隊項目反饋與交流 2. 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的介紹:微軟AI平臺演示,AI 教學體系介紹,案例介紹 |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AI |
第三天下午 | 1. 論壇交流 2. 演講 「軟件工程教學展望」 3. 頒獎環節 |
在三天的緊張培訓過程當中,咱們主要作了:編程
在培訓先後,咱們經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了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助教對於開展以實踐爲核心的軟件工程教學的一些反饋和意見,下面是對收集到的數據的一些初步分析。小程序
共收集有效問卷32份,佔總培訓人數的89%,培訓前問卷爲紙質問卷,共6個方面,數據以下:數據結構
課程類型 | 教師/助教個數 |
---|---|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 6 |
數據結構、算法 | 3 |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 3 |
軟件設計、安卓開發、軟件測試 | 3 |
軟件工程 | 17 |
選擇 | 選擇人數 |
---|---|
是 | 23 |
綜合理論與實踐 | 2 |
嘗試探索 | 3 |
否 | 6 |
選擇 | 選擇人數 |
---|---|
缺乏 | 1 |
有信心,須要支持 | 21 |
有信心推進課程改革 | 5 |
有信心推進課程羣改革 | 5 |
此題爲可選,且爲多選題。共有20爲教師/助教填寫了本題。模塊化
選擇 | 選擇人數 |
---|---|
課程以前學生收到的訓練不足 | 8 |
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 | 11 |
來自學生的壓力 | 7 |
除此之外,部分教師還作了一些補充:函數
此題爲多選題。工具
選擇 | 選擇人數 |
---|---|
我的 | 23 |
結對 | 16 |
團隊 | 17 |
否 | 2 |
此題爲多選題。性能
選擇 | 選擇人數 |
---|---|
我的 | 24 |
結對 | 8 |
團隊 | 15 |
否 | 3 |
共收集有效問卷30份,佔總培訓人數的84%,培訓後問卷使用騰訊問卷小程序發放。單元測試
選擇 | 選擇人數 |
---|---|
有信心,須要支持 | 14 |
有信心推進課程改革 | 11 |
有信心推進課程羣改革 | 5 |
選擇 | 選擇人數 |
---|---|
我的 | 27 |
結對 | 22 |
團隊 | 18 |
選擇 | 選擇人數 |
---|---|
思路更清晰 | 22 |
細節更完善 | 21 |
先後銜接更通順 | 13 |
選擇 | 選擇人數 |
---|---|
項目自動測試 | 25 |
Github團隊協做 | 22 |
Git命令 | 9 |
博客園MarkDown | 8 |
班級博客 | 6 |
原型設計工具 | 4 |
環節 | 評分和 |
---|---|
第三天 總結交流 | 252 |
第三天 AI開發的三種模式 陳彥吉 | 243 |
次日 團隊Beta階段 | 195 |
次日 優秀結對項目經驗分享 | 182 |
第三天 AI與大學教育的思考 鄒欣 | 182 |
次日 團隊Alpha階段 | 165 |
次日 團隊項目設計經驗分享 羅傑 | 156 |
第一天 軟工課程歷史與特色 鄒欣 | 95 |
第一天 結對項目實戰演練 | 93 |
第一天 我的項目與結對項目經驗分享 羅傑 | 87 |
在培訓正式開始以前的幾個月裏,在北航軟件工程課程的助教劉乾、陳彥吉、王辰昱、劉暢、辛德泰、趙奕、索一奇等的幫助下,編寫了很是詳細的預培訓文檔,將培訓前須要作的準備,培訓中須要到的編程環境、輔助工具等的都作了詳細的介紹,並按照一名助教對多名培訓人員的形式,對參培人員完成預培訓文檔的狀況進行了監督與答疑。學習
本次結對項目的設計,在往年的題目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使得題目的描述更加結構化,更容易閱讀。嘗試構建結對項目題目設計的標準化模板,以便提供給參與培訓的老師參考。此外,也初步考慮了Git代碼倉庫與自動測試程序的配套使用,提高測試過程的效率,減小教師的工做量。
本次培訓是咱們第一次嘗試進行實訓式的師資培訓。而且爲了讓參與培訓的師生對於以實踐爲核心的軟件工程教學有一個真實的體驗,咱們嘗試將軟件工程基礎課程一個學期的課程和實踐內容縮減後嵌入兩天半的培訓中。在培訓過程當中咱們發現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咱們將在從此的培訓中加以改進:
本次培訓一共投入了9名助教,按照輪班的形式,從旁協助了培訓,平均每一個實踐環節有3名助教在場協助教師答疑。儘管助教進行了較爲細緻的答疑,但卻沒有對答疑對象的行爲、表現與對每一個環節的反饋進行記錄與評估。
缺乏細緻評估,使得咱們不能很好地對每位參培師生的表現進行量化打分與排名,致使咱們採用了一些很沒有效率的方式才獲得最後一日的獲獎名單。更重要的是,這使得咱們遺漏了大量的參培師生的實時反饋信息,這些信息對於咱們進一步完善培訓,提升培訓質量有重要做用。
同時課程中採用的調查問卷的設計也並不全面,沒有可以對參與培訓師生在培訓過程當中的表現,師生們在培訓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等進行更加細緻的分析。
從最終的完成結果來看,大部分參培教師的代碼均沒有達到題目的要求,僅有幾組教師完成了基本符合要求的可執行代碼。同時,在結對項目時,能夠看到,題目難度大大削弱了一些參培教師的積極性,這進一步使得這些參培教師在該環節結束後缺乏完成結對項目的成就感。這也許會削弱參培教師們選擇構建之法教學法的決心。
在團隊開發階段,團隊要求完成一個項目的原型,這須要一個團隊合力完成,可是一個大部分原型設計工具免費版本並不支持團隊協做,部分參培教師是在培訓當場才更改成教育版用戶(支持團隊協做)。這也暴露了咱們預配訓文檔還不夠完善。
特別是在團隊開發過程當中,對參訓師生的需求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沒有作好充分的計劃和應對方案,使得在團隊遇到問題時沒有可以及時的提供有效的幫助。說明在培訓的準備工做方面還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