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航軟件工程師資培訓總結

1、師資培訓的基本狀況

本次師資培訓的時間安排大體以下:算法

時間 內容 工具
第一天上午 1. 論壇主題演講「構建之法教學改進」
2. 軟件工程課程概況介紹與培訓內容簡介
3. 我的和結對編程項目設計詳解
C++/Java的IDE以及單元測試
和效能測試工具
第一天下午 結對項目實訓:在規定時間內結對完成題目要求的項目,包括需求實現、
單元測試、效能評測;並在全程進行源代碼管理,並撰寫結對項目博客
自動測試工具
次日上午 團隊項目演練 (alpha階段):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原型圖設計工具原型圖設計,
撰寫alpha階段所需的文檔,最終進行階段評審
快速原型構造工具
次日下午 1. 團隊項目換人
2. 團隊項目演練 (beta階段)
第三天上午 1. 團隊項目反饋與交流
2. 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的介紹:微軟AI平臺演示,AI 教學體系介紹,案例介紹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AI
第三天下午 1. 論壇交流
2. 演講 「軟件工程教學展望」
3. 頒獎環節

在三天的緊張培訓過程當中,咱們主要作了:編程

  1. 兩場報告
    • 由鄒欣老師介紹了以實踐爲核心的軟件工程基礎課程(構建之法)的發展歷史和核心思想。
    • 由我介紹了北航軟件工程基礎課程的整體教學規劃以及以實踐爲核心的教學實踐方案,即以我的項目、結對項目和團隊項目爲核心的「作中學」階梯型實踐訓練體系,並重點講解了我的項目和結對項目設計的基本理念、培養的核心能力以及北航在項目設計上積累的一些經驗。
  2. 一場結對編程實戰
    在結對項目中,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助教兩兩隨機分組進行了實踐訓練——合做開發一個詞頻統計程序,分別動手實踐了構建模塊化程序、設計接口API、覆蓋性單元測試、與對程序進行性能測試和優化等過程。各個結對小組均按時提交了各自的程序代碼,並撰寫了程序設計、測試和優化過程的博客。讓老師們在實踐過程當中,體會到課程教學和實踐設計的做用和意圖。
  3. 一場團隊項目演練
    在團隊項目的實踐中,因爲培訓時間的限制,採用了以可操做原型設計做爲迭代目標的團隊實踐方式。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助教們按照興趣劃分爲了6個團隊,針對不一樣的軟件項目進行了需求分析、功能規格說明書編寫以及原型設計,並進行了兩輪迭代。各個團隊都較好的完成了計劃的原型設計任務,而且也在此過程當中體驗了團隊項目實踐的過程。
  4. 人工智能+軟件工程
    陳彥吉對微軟的AI平臺進行了演示並做了案例介紹,鄒欣老師提出了一個AI 教學體系,並對人工智能開發平臺及其與軟件工程等課程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介紹和探討。
  5. 頒獎和研討
    對結對項目、團隊項目過程當中表現優秀的我的和團隊進行了頒獎,爲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助教頒發了培訓證書,並請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助教對軟件工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進行了普遍的研討,並分享了各自對師資培訓的感覺和體會。

1)培訓過程當中發現的問題

  1. 部分教師未能根據預培訓文檔作好準備,對Git、Github、Visual Studio等編程工具使用不夠熟練。
  2. 大多數老師動手參加告終對項目實踐,部分教師編程基礎不夠紮實,課堂上未完成結對項目。

2)培訓過程當中得到的體會

  1. 體會到了學生的不容易
  2. 體會到了學生基礎沒有掌握好的狀況下,簡單問題須要花大量時間的不易
  3. 發現學習動機在學習中很重要
  4. 熟悉調試、單元測試、API文檔、經常使用庫等,對於軟件工程的時間很是重要。若是不熟悉,即使是老師,遇到問題時也都是想從零開始,而不是使用高效的庫函數

2、調查問卷分析

在培訓先後,咱們經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了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助教對於開展以實踐爲核心的軟件工程教學的一些反饋和意見,下面是對收集到的數據的一些初步分析。小程序

1)培訓前調查問卷分析

共收集有效問卷32份,佔總培訓人數的89%,培訓前問卷爲紙質問卷,共6個方面,數據以下:數據結構

1. 助教、講授的課程

圖片

課程類型 教師/助教個數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6
數據結構、算法 3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3
軟件設計、安卓開發、軟件測試 3
軟件工程 17

2. 是否以實踐爲核心

圖片

選擇 選擇人數
23
綜合理論與實踐 2
嘗試探索 3
6

3. 推進改革的自信程度

圖片

選擇 選擇人數
缺乏 1
有信心,須要支持 21
有信心推進課程改革 5
有信心推進課程羣改革 5

4. 若是不能推進改革,那麼不能推進的緣由

圖片

此題爲可選,且爲多選題。共有20爲教師/助教填寫了本題。模塊化

選擇 選擇人數
課程以前學生收到的訓練不足 8
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 11
來自學生的壓力 7

除此之外,部分教師還作了一些補充:函數

  • 教師自身實踐、設計相應教學過程的能力不足
  • 新的教學方案須要以課程羣的方式來系統考慮和調整
  • 以實踐爲核心雖然有益,但會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 領導壓力
  • 缺乏助教
  • 其餘課程壓力大

5. 是否設計過實踐項目

圖片

此題爲多選題。工具

選擇 選擇人數
我的 23
結對 16
團隊 17
2

6. 可否獨立設計實踐項目

圖片

此題爲多選題。性能

選擇 選擇人數
我的 24
結對 8
團隊 15
3

2)培訓後問卷分析

共收集有效問卷30份,佔總培訓人數的84%,培訓後問卷使用騰訊問卷小程序發放。單元測試

1. 對於推進以實踐爲核心的教學改革的自信程度

圖片

選擇 選擇人數
有信心,須要支持 14
有信心推進課程改革 11
有信心推進課程羣改革 5

2. 可否獨立設計實踐項目

圖片

選擇 選擇人數
我的 27
結對 22
團隊 18

3. 項目設計能力是否獲得提高

圖片

選擇 選擇人數
思路更清晰 22
細節更完善 21
先後銜接更通順 13

4. 若是培訓實踐延長,但願培訓可以講解什麼內容

圖片

選擇 選擇人數
項目自動測試 25
Github團隊協做 22
Git命令 9
博客園MarkDown 8
班級博客 6
原型設計工具 4

5. 對培訓環節的評價,1爲價值最小,10爲價值最多,每一環節得分取和

圖片

環節 評分和
第三天 總結交流 252
第三天 AI開發的三種模式 陳彥吉 243
次日 團隊Beta階段 195
次日 優秀結對項目經驗分享 182
第三天 AI與大學教育的思考 鄒欣 182
次日 團隊Alpha階段 165
次日 團隊項目設計經驗分享 羅傑 156
第一天 軟工課程歷史與特色 鄒欣 95
第一天 結對項目實戰演練 93
第一天 我的項目與結對項目經驗分享 羅傑 87

3、培訓過程當中好的作法

1)預培訓文檔

在培訓正式開始以前的幾個月裏,在北航軟件工程課程的助教劉乾、陳彥吉、王辰昱、劉暢、辛德泰、趙奕、索一奇等的幫助下,編寫了很是詳細的預培訓文檔,將培訓前須要作的準備,培訓中須要到的編程環境、輔助工具等的都作了詳細的介紹,並按照一名助教對多名培訓人員的形式,對參培人員完成預培訓文檔的狀況進行了監督與答疑。學習

2)結對項目的設計

本次結對項目的設計,在往年的題目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使得題目的描述更加結構化,更容易閱讀。嘗試構建結對項目題目設計的標準化模板,以便提供給參與培訓的老師參考。此外,也初步考慮了Git代碼倉庫與自動測試程序的配套使用,提高測試過程的效率,減小教師的工做量。

4、不足之處

本次培訓是咱們第一次嘗試進行實訓式的師資培訓。而且爲了讓參與培訓的師生對於以實踐爲核心的軟件工程教學有一個真實的體驗,咱們嘗試將軟件工程基礎課程一個學期的課程和實踐內容縮減後嵌入兩天半的培訓中。在培訓過程當中咱們發現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咱們將在從此的培訓中加以改進:

  • 對參培教師在培訓中的表現與反饋記錄得不夠細緻,評估作得不夠細緻:

本次培訓一共投入了9名助教,按照輪班的形式,從旁協助了培訓,平均每一個實踐環節有3名助教在場協助教師答疑。儘管助教進行了較爲細緻的答疑,但卻沒有對答疑對象的行爲、表現與對每一個環節的反饋進行記錄與評估。

缺乏細緻評估,使得咱們不能很好地對每位參培師生的表現進行量化打分與排名,致使咱們採用了一些很沒有效率的方式才獲得最後一日的獲獎名單。更重要的是,這使得咱們遺漏了大量的參培師生的實時反饋信息,這些信息對於咱們進一步完善培訓,提升培訓質量有重要做用。

同時課程中採用的調查問卷的設計也並不全面,沒有可以對參與培訓師生在培訓過程當中的表現,師生們在培訓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等進行更加細緻的分析。

  • 結對項目難度稍大,大部分老師一個下午的時間內不能完成:

從最終的完成結果來看,大部分參培教師的代碼均沒有達到題目的要求,僅有幾組教師完成了基本符合要求的可執行代碼。同時,在結對項目時,能夠看到,題目難度大大削弱了一些參培教師的積極性,這進一步使得這些參培教師在該環節結束後缺乏完成結對項目的成就感。這也許會削弱參培教師們選擇構建之法教學法的決心。

  • 原型設計工具準備不夠充足,影響了老師們團隊項目的進度:

在團隊開發階段,團隊要求完成一個項目的原型,這須要一個團隊合力完成,可是一個大部分原型設計工具免費版本並不支持團隊協做,部分參培教師是在培訓當場才更改成教育版用戶(支持團隊協做)。這也暴露了咱們預配訓文檔還不夠完善。

  • 部分事項準備的有些倉促,沒有提早作好計劃和預案:

特別是在團隊開發過程當中,對參訓師生的需求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沒有作好充分的計劃和應對方案,使得在團隊遇到問題時沒有可以及時的提供有效的幫助。說明在培訓的準備工做方面還存在不足。

5、改進措施

  • 制定一個評分規則,用於助教對參評教師在培訓中的表現進行評分。
  • 在實踐環節中,助教不只要負責答疑,同時還要記錄答疑狀況與參培教師表現,並在環節中、環節結束後獲取參培教師的第一手反饋,並進行評分。
  • 下降項目難度,確保大部分參培教師能在規定實踐內完成,同時,將難度過大的部分更改成附加項目,這樣能確保在完成基礎項目後還有餘力的教師,仍然能向更高的難度挑戰。
  • 完善預配訓文檔中原型設計工具的內容,增長教育版的介紹與說明。
  • 好的方法論與好的工具並行,在培訓中不只向老師展現好的方法,一樣也須要向老師展現強大的工具:整理並維護一份軟件工程中經常使用的工具教程合輯,並將其加入到預配訓文檔中。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