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璩靜、王帥)記錄20世紀中國歷史和國際國內若干重大政治外交事件的13卷本《顧維鈞回憶錄》近日由中華書局首次集中再版。翻譯
《顧維鈞回憶錄》最初用英文寫成。顧維鈞曾在退休後應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參加該校「口述歷史計劃」項目。前後有5位學者根據顧維鈞從1959年至1976年間的口述,並利用其保存多年的日記、會談記錄、信函文件、電報檔案等進行整理和編撰,歷時17年最終造成共計11000餘頁的書稿。1976年,顧維鈞將書稿贈送給哥倫比亞大學保存。後經其本人贊成,該書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委託天津編譯中心翻譯,並由中華書局出版。事件
中文版《顧維鈞回憶錄》第1冊出版可追溯到1983年,當時因條件所限未能所有譯出,直到1994年才所有出齊。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顧青介紹,這次是應讀者和研究者要求,將13卷內容從新排版,訂正錯誤,增長照片,一次性推出。編譯
顧維鈞1888年生於上海,1985年逝世。1912年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後回國,在外交界歷任要職,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系列重大政治外交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曾做爲中國表明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和華盛顧會議,前後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及駐法、英、美大使及聯合國表明,後任海牙國際法院大法官和副院長。協議
專家認爲,回憶錄披露了很多不爲人知的背景和內幕,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尤爲是外交史的重要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和首都師範大學原校長齊世榮都將這套書視做「從私人角度看待歷史的珍貴檔案」。齊世榮說:「研究中國現代外交史,這套書是必讀的。顧維鈞創造了口述史壯舉。500多個小時的口述,至少在中國目前的口述史中沒有比這個更長的了。」項目
此外,美國社會活動家、顧維鈞繼女楊雪蘭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哥倫比亞大學將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海圖書館進行合做,對顧維鈞資料進行電子化,並提供給學界無償使用,三家文化機構將於9月底簽署合做協議。margin